时间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那么长。所以花在校对上的时间多了,在读书上自然就更少了。今年读了51本书,但推理小说就有33本,占了三分之二。就“阅读质量”来看,今年的“阅读效果”得分为77.5分,是近三年来的最低分。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校对上今年我小有进步,虽然校对7本书不算很多,但感觉自己校得还算尽心尽力。手上的文石电纸书除了拿来看网络小说外,在校对上也发挥了作用。
2023年推理小说阅读榜单
名侦探的献祭
对于提携自己的前辈绫辻行人,白井智之是否有写一部封神之作,与之一较高下的想法,我们无法得知。但这部《名侦探的牺牲品》,作为“而立之年”的作品,在未来可能存在的“白学”中,或许有着里程碑一般的意义。
戏谑地说,这是一部收割荣誉的作品,严肃地说,这是对过往自己的革命。
献给名侦探的甜美死亡
为了向业余侦探复仇,方丈贵惠故事中的反派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VR推理游戏,在家人或最珍视对象生命安全的威胁下,业余侦探们不得不加入其中。而想要在这个游戏胜利的话,就要赌上自己的性命,把别人的性命踩在脚下才行。
你能接受犯人的角色吗?
密室收藏家
这部作品是本格推理大奖的获奖作,书中的几个短篇均质量在线,但这本书不只是谜题本身,五个小故事其实浓缩了日本本格推理小说的历史,这是一部致敬之作。
亚爱一郎的狼狈
在亚爱一郎系列三部曲中,每一篇的叙述视角都是“配角”。他们既不是犯人,也不是帮助亚爱一郎探案的“华生”,对于案件而言只能算是配角,但这种“配角叙事”+“侦探解谜”的模式,其实非常有意思。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的故事,相对于符号化的解谜工具人亚爱一郎,配角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不少配角还被泡坂妻夫在多个故事中重复使用,让死忠读者们颇能感受到乐趣。
沉默的永和轮
梁清散所致力于描绘的,当然不是连名字都没有的“文献侦探”,而是借助这一人物的行动,构筑起属于他的晚清时代。和那些世人所传颂的名字不同,陈海宁他们却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史书上的寥寥几笔,正是他们的一生。”
2023年非推理阅读榜单
温格:阿森纳时代
“如果有一天我步入天堂,他们问我,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
“我只能够回答,我一直在努力的赢球。”
“这是我能给出的唯一答案。”
李商隐十五日谈
有担当的作词人,大多承担了一点为时代保存诗的职责。罗大佑等一代人在歌词中对语言的试探,和李商隐、废名在不同时代的尝试,其实并无区别。所以从李商隐可以联系到废名,也可以联系到罗大佑,当然也可以联系到古风歌词。
编舟记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从词汇的选择,释义的定夺,到纸张的手感,书盒、封面和护封的设计,马缔和同事们无不竭尽全力,力求尽善尽美。在包括打工的学生、纸厂员工等在内的所有人一致努力和呵护下,《大渡海》终于顺利航行在充盈着词汇这一珍宝的汪洋大海上。
赶时间的人
虽然我们很难将与王计兵的诗与名家大作相提并论,但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进去”,也能在最后“跳出来”思考。对于读者来说, 这位抬头看见月亮的外卖大叔,则是我们枯燥生活里的一丝亮光。
流光记:杭州往事
翻开《流光记:杭州往事》,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名字,如果限定“杭州本地人”,那也可以找到如戴望舒、章太炎等不少“杭州土著”,但有一个千百年前的名字,却莫名地在这本书里出现了许多次。
苏小小。
2023年出版的校对书籍
变革中的中国治理
我校对《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是在2021年,当时这本书的名字还是“看不懂的中国”,因为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书正式出版时改成了这个显得四平八稳的名字。但在序言中,两位作者仍然强调了“看不懂的中国”,想来是相关机构只审核书名,不审核内容的缘故。
文人心性
作者写本书时多查民国时期天津报刊与地方志,书中所涉及民国人物也多与天津有关,但也有提到徐志摩、夏丏尊的少数篇章。春日校书,大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感。盖因此书中人物故事,趣闻、轶事固然甚多,讣告、悼词却也不少,既有壮烈牺牲的魏士毅、刘髯公、羊枣、闻一多,也有天不假年的史量才、聂耳、江寄萍、俞颂华。悲情和谐趣交织出一幅长卷,承载了今人对往昔的无奈与忧伤。
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
从学术上来说,本书是颇见功力之作。通过对一系列媒介形式,如报刊、阅报社、演说、宣讲以及戏曲等的考察,深入探讨了启蒙是怎么从上而下被灌输、传播的,以及这期间下层与“志士”间的双向互动。但作为一个校对者,连作者本人都忘记的材料出处,我也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心理攸同
我更喜欢本书的副标题“钱锺书与世界思潮”,作为一本“钱学”入门书籍,本书从钱锺书的“少作”等几篇早期文章说开去,展现一个宏大的“钱学宇宙”。如果换个古早一点的标题,或许也可以叫“听钱锺书讲中西哲学”。
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
校对完这本书后的某一天,我特地去了耶稣堂弄找到了司徒雷登故居。可惜天色已晚,未能参观。燕京大学历史并不长,但值得书写的故事却不少,通过本书,也能窥其一隅。
延伸阅读:
最后用一段以前在读书笔记里的话,送给新一年继续读书、校书的同路人吧:
我们固然会自嘲今年读的书不多,也许会为阅读太慢而懊恼,或许会遗憾太久没有阅读经典著作,但每一个人都在享受阅读的快乐。承载岁月的经典著作未必会给人带来锦绣前程,书籍也并非通往财富自由的阶梯,读书人最终都会承认书籍的“无用”,但都会沉醉于书籍的“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