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道作到代表作
曾经看到一个说法,如果某个推理小说系列从长篇转向短篇集,或许说明了该作家在这一系列上的才华已经耗尽。这个说法或许可以从青崎有吾的里染天马系列、东川笃哉的乌贼川系列,市川忧人的 “红发警监&黑发刑警”系列中得到印证,但大山诚一郎是个例外——因为他只写短篇推理小说。
从出道作《字母表谜案》到代表作《密室收藏家》,大山诚一郎虽然将不在场证明、密室、悬案、推理合战等主题玩了个遍,但却一直坚持短篇推理的创作初心(亦或舒适区),而且近年来颇多赞誉,如《密室收藏家》拿下了第13届本格推理大奖,《500个目击者》也入围了第23届本格推理大奖。而在读了几本大山诚一郎的书之后,感觉从出道作到代表作,大山诚一郎的创作确实有许多可以说的地方。
上天入地的《字母表谜案》:教科书级别的本格推理作品?
《字母表谜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很难去界定这部小说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比如推理作家陆烨华(撸撸姐)在豆瓣上就对本书第一篇《P的妄想》赞誉有加。在他看来,“极强的诡计和极短的篇幅,这种失衡的处理,会更衬托诡计本身的惊愕感”,在极短的篇幅内“剥除非必要元素,收束作品类型,立下挑战状,引读者入局,提出伪解答,完成诡计,交代逻辑链”,所以“诡计的重量”远大于“篇幅的承载”,从而让《P的妄想》成为“教科书级别的本格推理作品”。
然而就在陆烨华的评论之下,反对的声音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比如有网友就对小说中的诡计手法的可行性提出质疑,“连底线都不要了,读者还能看到什么”。网友“yasha001”更是在另一则书评里化身古畑任三郎,来了一出《F的评论》(F为古畑任三郎罗马音的首字母),将这部《字母表谜案》给吐槽了个遍,比如认为《P的妄想》中的死者“就不是正常人的思维”,对于全书,更是犀利地抨击说:“这本书的推理完全建立在作者的想当然之上,也就只能骗骗没有真正接触过罪案的普通读者,像这种推理出来的结论,要多少有多少。”
这种两极分化的观点各自有一批拥趸,争论的核心点也就在于“是否要用现实的逻辑衡量一个浪漫的虚构世界”。推理小说同时具有“推理”的严谨和“小说”的浪漫,如果作者设计的诡计在现实中不可行,作为读者必然无法推理出书中的解答,换言之,作为“公平竞技“,读者必然要从可行性上来判断推理小说是否成功。如果一部推理小说的物理诡计在现实中不可行,那么我们就很难认为该小说是成功的,只有拿到了可行性的及格分,才能追求“虚构的浪漫”这一附加分。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诚如陆烨华所言,有志于短篇推理小说创作的青年作家,确实可以从这部《字母表谜案》中获益良多,包括短篇推理小说的人物设计、伏线布局、真伪解答等等,大山诚一郎都很好地打了样,他自己也在后来创作的作品中对《字母表谜案》有所继承和发扬,比如《全员嫌疑人》延续了推理合战模式,《绝对不在场证明》和《诡计博物馆》同样采用了“跑腿助手+安乐椅神探”的人物设计。有意思的是,正如《字母表谜案》最后一篇《Y的绑架》中,安乐椅侦探走出了大楼一样,《诡计博物馆》的“雪女”也在第二部里开始出外勤。而且第二部中的《绑架回忆》似乎也有一点《Y的绑架》的影子。
跨越百年的《密室收藏家》:本格推理的良心作?
短篇推理什么最难写?
个人觉得是侦探形象的塑造,短篇推理的篇幅有限,很难给作者以足够的空间来设计人物,许多先写长篇,再写短篇的作家,倒是可以在长篇里将侦探的形象塑造饱满,短篇里就可以专注于情节和诡计。大山诚一郎是个例外,毕竟他只写短篇。
所以,大山笔下的侦探几乎没有什么形象。无论是“小白兔”美谷时乃还是“雪女”绯色冴子,她们在书中的作用主要就是解谜,而在《密室收藏家》里,大山诚一郎干脆就“不装了”,赤裸裸地安排了“密室收藏家”这个纯粹的解谜工具人。好处是可以将大部分笔力用于剧情和诡计,坏处自然是营造不了侦探形象,连影视改编都会造成一定难度。
说回《密室收藏家》,这部作品是本格推理大奖的获奖作,书中的几个短篇均质量在线,在B站等视频网站上,也有不少UP主对《佳也子之屋为雪所覆》等篇章进行了解读。但这本书另有一条伏线,如网友“达UNCLE”认为,“这本书的重点,不只是谜题本身,五个小故事其实浓缩了日本本格推理小说的历史,这是一部致敬之作。”
对日本推理小说历史略有了解的读者,很容易就能从本书几个故事的时间点上看出端倪,如《柳园》的1937年是黄金时代的推理作家们享誉世界的年代,本格推理开始萌芽。接下来《少年与少女的密室》的1953年、《死者缘何坠落》的1965年、《别有内情的密室》的1985年分别致敬了本格派、社会派、新本格派的创作,而最后一篇,《佳也子之屋为雪所覆》的2001年,“达UNCLE”认为是意在致敬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的新社会派,但我个人认为,2002年是大山的出道之年,《佳也子之屋为雪所覆》应该是代表了大山诚一郎自己所追求的推理小说范式。
虽然是获奖作品,本书同样免不了争议,比如偶然性(巧合性)在诡计当中占了太大的比重,有读者“Seraphim”认为,巧合性是推理小说中最最破坏平衡的东西,而在大山诚一郎的推理小说中反复被用;但也有读者“舒念”认为,“本格推理小说的魅力就在于这样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叙述方式,明明许多关键内容借助了许多偶然性的事件,凶手总能灵机一动制造出意想不到的密室环境,但又存在一定的真实因素”。总之,这的确是一部“本格推理的良心作”,但读者能否舒心地享用,还得看是否合自己的胃口。
延伸阅读:
读书笔记170《不完整的密室》+《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书与钥匙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