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可以先收藏

让有价值的内容保持生命力,是对少数派作者分享和创作精神的肯定,对刚刚接触少数派的读者而言,这些内容也是方便他们直达少数派内容和 Matrix 社区核心价值的钥匙。

在这个不定期更新的栏目中,少数派编辑部将人工挑选过去一段时间内值得重读和收藏的文章,这些内容凝聚了作者的耕耘和读者的肯定,应该能为想读好内容的你献上一份数字时代的「合订本」。


大家好,今天是 2022 年 12 月 27 日,2022 年的最后一期,我们从 2022 年截至目前已经推荐到首页的所有文章里,挑选了一些值得收藏和重读的好文章,作为「不读可以先收藏」第 15 期同时也是年度特别篇推送给你。

这些文章内容上覆盖了从笔记工具、网络优化、数据管理到面试求职、生活健康、学习方法论等诸多领域,也是过去一年中网站读者留下了大量充电和收藏数据的「宝藏作品」——敬请查收 2022 年少数派网站高分内容合订本。文章内容较多,你可以通过目录快速检阅。

快把文章末尾的收藏按钮用起来吧。

在数字世界里促膝长谈

微信是如何一步步告别「小而美」的?

  • 电量:228
  • 收藏:167

为什么微信越来越臃肿了?在过去十一年来,微信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超级 APP 的?为了了解背后的发展故事,我作了此文加以梳理。研究中国最大的社交软件的发展史,其实也是研究过去十几年来简中移动互联网的变迁过程。同时我也想解答一个徘徊在脑海许久的疑问:在摇滚精神和改革开放理念下成长的一代人、简中世界互联网的掌门人、作为新中国历史以来最成功的阶级上升案例,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勇者变成恶龙的?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北鸮 :这是一篇好读的故事。在居家与远程的时代,在移动支付和虚拟红包的时代,在朋友遍及天南海北的时代,我们对微信的依赖和厌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微信是怎么从「小而美」的践行者,变成「大又肿」的超级 app,这篇文章带我们进行了细致有趣的回顾。

读懂中文播客前世今生

  • 电量:237
  • 收藏:245

中文播客的困局,可谓成也谈话类,困也谈话类。[…] 目前看来,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深度开发长内容,增加投入,制作叙事类播客、综艺类播客。二是探索短音频市场。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PlatyHsu :本文作者也是少数派读者熟悉的播客达人,两年前就以一篇《播客界的京派与海派》惊艳四座。本文可以看出是在那基础上继续积累、思考的产物,延续了他融合考据派和理论派的写作风格,一路追溯了中文播客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代表节目、主播和风格,并分别从上游(时代背景)、中游(创作者)和下游(消费场景)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评论。如果你已经是播客老听众,本文读来一定颇有忆古惜今的趣味;如果你是播客新手,则本文也是一个大型「经典补听节目单」。但无论你听播客与否,这个「用对话体维持着讨论,用小众的市场为媒体续命」的媒介,都值得认真检讨观察。

文科博士生的数字文具盒:这一年里我真正在用的效率工具

  • 电量:186
  • 收藏:402

在我收集论文灵感的时候,往往 […] 需要有个白板来粘贴组织内容;或者在写作时需要引用某些内容,[…] 需要一个能随时固定在桌面最上层的中转站。便笺正好可以满足以上需求,它支持在桌面上随意摆放,可以置顶任一内容到最上层。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PlatyHsu :今年暑期,我们曾发起一次名为「数字文具盒」的特别征文活动。这个名字挪用了对于喜爱尝试数字工具者的一句常见揶揄,但目的不只在自嘲或抬杠,而确实希望参与者写出新意,表达对学术工具使用的见解,阐述工具给学习与学术生活带来的真实帮助。本文就是这次征文的一篇获奖文章。作者此前多次在少数派分享过自己作为文科博士使用数字工具的经验,本文的定位像是此前更系统分享文章的「外一篇」,以几个为少数派读者熟知的工具为例,回答了「怎样的工具容易才用下去」「怎样把工具用下去」的问题。

你也总是放不下手机?这是我的破局之路

  • 电量:248
  • 收藏:463

我们很难说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只有好处或坏处。推荐算法让我们沉溺,也给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新途径;手机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也给生活购物、防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发展的速度远超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时,旧习惯和新事物的矛盾会逐渐浮现。若对多巴胺的渴望超越了生存的需要,如何调整本能的自我和理性的自我变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破局之法。或许你也正处在挣扎的过程,摸索着如何与诱惑共处;或许你有自己的小技巧,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希望我的故事对你有所启发,也希望你可以分享你的故事。最后,希望我们可以更好地与系统共舞。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Tp :随着手机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拿得起放不下」的小砖块,总在时刻掠夺着我们的注意力。无数次,当你想要放下手机,却又无奈拿起的时候,你或许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为什么我总是放不下手机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用严谨的语言带着我们一同分析「手机成瘾」的原因。从算法、刺激的本质,到娱乐平台的碎片化,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手机成为「时间压缩器」的原因。最后,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许我们能从作者的破局之道中找到值得参考的细节。在新的一年里,送自己一份「数字健康」的礼物,也不失为一种「新生」。

告别存储空间「头号杀手」,如何管理你的微信数据

  • 电量:138
  • 收藏:428

一番排查过后,最占用存储空间的是不出意外的微信和企业微信两大「巨头」,足足有 60G 的空间消耗。这些聊天记录的缓存,在电脑端占用的空间寸土寸金,却不让我十分珍惜,因为他们杂乱无章,脱离了微信就再也无法访问,偶尔同步最近记录还会抽风,语音同步也是个老大难问题,想要全量的聊天记录检索,必须搬出已经占用 10G 的手机微信。

想到前一阵子微信拟推出付费的聊天记录云端存储功能,以及越来越大的微信存储占用,我开始未雨绸缪,考虑谨慎处理我已经愈渐庞大和失控的微信数据。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Lotta :既然不能让微信彻底变回「小而美」,我们就只能在管理微信数据上自己想办法。但微信的数据管理却没那么容易,它既不支持云端备份,还会自动清理不常用的文件,不知道「文件/图片已过期」成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病。本文作者从微信自带的备份和迁移功能开始,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备份小工具和文件中转站,甚至包括个人隐私信息的导出。收藏文章、找到工具、学会方法并不是尽头,养成定期备份的好习惯仍然是重中之重。

每日笔记、日程管理、工作复盘——这是我钻研出的 Obsidian 八般武艺

  • 电量:173
  • 藏量:499

如今的笔记软件用户中,很多人会陷入「用笔记软件来记录如何使用笔记软件」的误区。即使避免了这个陷阱,也很可能花过不少功夫整理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来自同名图书,英文原版题为 How to take smart notes)的笔记。还有很多人自觉精通了「心流」,但却只在研究笔记方法论时能沉浸其中,对于真正需要记录的内容则还是只消半小时就能忘掉。

这种「假装高产实则摸鱼」的问题,在很多人初学 Obsidian 时尤为明显——由于这款软件的丰富插件生态,我们一边要学习它不算简单的逻辑,一边还不得不消耗额外的意志力,去对抗那种按耐不住想要折腾插件的冲动;更糟的是每个插件用起来都不简单。

在这个问题上,我这种自己钟情于「折腾」笔记软件、又喜欢与别人分享折腾经历的人,似乎是一个「帮凶」。但我的本意绝非让大家把时间都花在摆弄设置上。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不扯太多方法论,用一看就懂且有实践意义的 8 个用法去尝试解答 Obsidian 都能做到什么,并用尽量扼要的方式介绍步骤和操作。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sainho :相比其他领域的应用,知识管理与笔记应用是一个迭代非常快的领域,几乎每年都会有后起之秀,凭借新功能和新方法论,从一众老牌应用中异军突起。但是无论工具如何变,使用者的需求和场景其实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以自己的需求为核心,利用工具的特性来搭建工具流。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以自己的使用场景(每日笔记、日程管理等)为出发点,在 Obsidian 中寻找合适的功能和插件,组合起来使用,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而没有被 Obsidian 不断冒出的新功能或者插件带跑偏。我们除了可以借鉴作者使用 Obsidian 的具体方式,还可以学习他对待工具的理念,做到以不变(自己的需求)应万变(工具的迭代)。

总有一天能用上的宝贵经验

物业不让装充电桩?不要怂,就是干!

  • 电量:167
  • 收藏:272

[…] 就看到了许多无法安装充电桩的事例来说,我遇到的情况和物业态度已经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一种,我知道还有更多人遇到的是更棘手的现状和不讲道理的物业。既然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关乎诸多考量和领域的趋势,我希望国家未来能出台更严格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但在此之前,我们依然只能想办法「自救」。

[…] 购买电车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选择,而充电桩是其成为「正确的选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能装上,这是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的「成本」。

[…] 相比于「打败对方」,我认为寻求其间双方都能满意的方法是布满荆棘的崎岖,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捷径。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克莱德 :今年算是见证了同事从考驾照、提车到折腾充电桩、驾车出门自由出行的全过程,虽然其他部分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才能参考、体验的,但如何与物业、住建局拉扯,在合法、合规且合理的范围内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拉扯,并最终为自己选购的电车实现充电桩自由,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是值得大家好好收藏、打好标签、以后如果碰上可以拿出来好好学习学习的。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像我可爱的同事一样早日喜提新车。

让新买的显示器物尽其用,你需要这份 Windows HDR 使用指南

  • 电量:145
  • 收藏:342

真的到手以后却发现 Bilibili 在 Chrome 或者 Edge 下不支持 HDR 视频回放,只能观看本地的 HDR 内容;而一些显示器虽然确实支持 HDR 效果但有些时候可以明显察觉到暗部或者高光细节不太够。

[…]

如果你目前手边有一台支持 HDR 的显示器,那么这篇文章也许就可以解决一些你已经困惑已久的问题了。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克莱德 :Windows 用户苦 HDR 久矣——作为拥有 HDR 显示器的用户,此前我的 HDR 使用经验一直都是 Windows+Alt+B,看电影、玩游戏之前手动打开 HDR,完事了再关掉。HDR 在 Windows 上有多麻烦可见一斑。好在随 Windows 11 22H2 更新上线的官方 HDR 校准器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所以也有了这篇文章,如果你想在 Windows 平台上的拥有不错的 HDR 内容消费体验,它应该是当前相对比较完整、同时也更容易看懂的一站式「人话」合集了。

第一次独居?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租房攻略合订本」

  • 电量:232
  • 收藏:603

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学生,租房都是头等大事。其实,只要预算与期望的比值不过于离谱,那么租到「堪用」的房子并不算难;但租房并不只是为了一个睡觉的地方,更是为了在漂泊不定中寻找一处庇护所式的精神寄托。

对生活报以微笑,生活必将以温柔回应。我们相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爱自己的衣食住行应是人生的必修一课。从最基础的「住」开始,我们已汇总少数派的相关精选文章,希望这篇「租房攻略合集」能够为你的精致生活添上几分色彩。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张奕源Nick :租房生活是当代大部分上班族的常态,也是多数打工人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然而,租房恰恰又是个坑多、弯急、搞起来很麻烦的领域,既得和面积、采光、地段等硬指标打交道,也得搞好和房东、中介、介绍人等的关系。所幸我派作者此前已经写过不少租房避坑的经验总结,我们将之整理为了这篇《第一次独居?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租房攻略合订本」》,便于你一次性阅读和收藏所有跟租房有关的好文章。

不买可以先收藏 12:如何理性高效地选购适合自己的二手房

  • 电量:240
  • 收藏:723

老百姓的生活无非「衣食住行」,前两者都是日常消费,并不需要太多思考即可实现。后两者通常需要大费周章,持续时间也会相对漫长,特别是买房这件事短则几周,长可跨年。无论是在北上深杭,还是在四线城镇,高昂的房价都和大众的微薄收入形成巨大的鸿沟,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买房都是一个影响巨大且需要慎之又慎的行为。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北鸮 :日常生活无非衣食住行,唯独住一出手就要大费周章。无论租房还是买房,住房在人们的生活决策中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篇「不买可以先收藏」贯彻了这一栏目的精髓,即使这样难做决定的事,我们的作者也会为你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从驱动力到流程,二手房购买的方方面面,作者都根据自己的考量给出了一定的建议,非常值得一读。

工作十年,这些个人管理习惯让我受益良多

  • 电量:404
  • 收藏:810

在和编辑讨论这个议题时我们曾担心这个内容是否会过于鸡汤。但我如果这篇思考是有益的,鸡汤又何妨?

……

即便是工作数年,我自己依然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完美之处,比如我依旧会在意管理层对于自己的评价,依旧需要鼓励性言语才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依旧会在超负荷工作时,偶尔忘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所以现在的我何其希望能有人能在我耳边灌输一些有营养的鸡汤,并提醒我该如何去做。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当下开始,并不断打磨,直至内化到每一件工作中。否则哪怕在因为各种原因离职时有无数反思,那么在下家公司依旧可能重蹈覆辙。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克莱德 :主动沟通、工作逻辑、个人管理,作为一个工作第一年在第一件事情上就吃过亏的人,有的原则还是挺后悔没早点落实的。毕竟「鸡汤」大家都觉得没用、道理也谁都懂,但说是一回事,做却是另一回事。身边如果能有一位愿意找你多聊聊天搞搞头脑风暴,个人工作习惯科学、严谨甚至时不时都能给你一些启发,自身纪律性又极高的同事,他能分享给你的工作经验应该也和这篇文章大差不差了——这是 11 月充电量和收藏数量的「双冠」文章,喝下这口「鸡汤」的朋友一起共勉吧。

找笔记方便、写作又给力的知识库,我是这么搭建出来的

  • 电量:270
  • 收藏:470

我其实摸索知识管理一年多了,但此前一直没有分享过自己是怎么做的,因为我卡在了实践上。试了不少工具方法、也看了很多教程,但就是很难理解好的知识管理具体要怎么做。

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要属「卡片笔记写作法」,即便去看原书,也硬是弄不明白如何做,就好像刻意藏着掖着不想给人知道,让我一度非常沮丧,我只能照着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一边试验性的搭建知识库,一边搜集其他相关的教程、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迭代。

好在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已经愈发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库在接近期望的形态了,能让我写出那么多精选文章,已经能从某种程度体现这套知识库的实用性。而每当我要写文章、想找知识库里现成的笔记时,我都能发现有至少 4 种可选的搜索方法。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路中南 :如何让自己记录的笔记有用武之地?除了寻求书籍和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使用方法、有自己的体悟,让实践进行,让答案自然生发。以作者为例,他将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并为不同类型的笔记挑选不同的文档框架,并尽量用自己的话而非原文作为内容,减少未来输出阻力、争取让笔记都能复用。希望他的这套维护笔记的方法可以对笔记党们有所启发。

看起来很快的 Wi-Fi 看视频老是需要缓冲?家庭 Wi-Fi 优化指南

  • 电量:324
  • 藏量:778

无线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篇内容也仅在信道,频宽,发射功率做一些初级优化。大多数用户的网络环境也不尽相同:对于单 AP 的家庭网络环境,只需要对信道和频宽进行一定调整;多 AP 用户则需要根据周围干扰,使用区域,信号强度,漫游速度等对各个 AP 调整信道频宽以及发射功率。在优化无线网络的时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sainho :面对一个问题,一般的回答会关注如何解决它,优秀的回答会带你弄清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治标治本。在这份家庭 Wi-Fi 优化指南中,作者从影响 Wi-Fi 信号强弱的常见因素聊起,再剖析家庭环境中容易降低信号的因素,最后再对症下药,提出优化信号强度的办法,甚至还给多个无线路由器的环境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果你过年期间在家愉快的刷剧追番时遇上了网络问题,这份 Wi-Fi 优化指南肯定能帮上忙。

在匆忙的生活中照顾好自己

吃了我就不疼了?服用止痛药前,你最好了解这些

  • 电量:148
  • 收藏:283

对大部分没有医药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在药店货架上选出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这件事的难度或许不亚于完成一篇博士论文。摆出的那么多产品,名字、功效、包装、剂量、价位都各不相同,更别说要在疼痛的负面 buff 下做选择了。

是不是一定是最贵的才最有效?头痛、经痛、牙痛、肌肉酸痛……各种各样的疼痛,到底哪种止痛药才是最合适的?市面上能买到的那么多种止痛药,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本文就将从扑热息痛和布洛芬这两个最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开始,聊聊止痛药的各种知识。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张奕源Nick :止痛药是家庭必备的常用药。2022 年末,人们对止痛药的重要性更是有了新感受。但是,在享受止痛、退烧等好处的同时,还是有不少人并不了解止痛药的作用原理,也分不清不同种类的止痛药之间有何区别。这篇《吃了我就不疼了?服用止痛药前,你最好了解这些》就详尽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同时,文中还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给出了相应的用药指导,帮你在服药前更清楚不同止痛药的属性,更好地对症下药。

从成因到预防,带你全面了解「体态杀手」脊柱侧弯

  • 电量:106
  • 收藏:240

通过上面对于脊柱侧弯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并不是脊柱发生弯曲就叫做脊柱侧弯。在 Cobb 角没有超过 10° 的时候,在医学上是不能确诊为脊柱侧弯的。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两种脊柱侧弯的危害以及治疗手段迥然不同。明白这一点,你也能理解为啥你觉得脊柱发生了侧弯,去医院,医生却没能给你进一步治疗,只是让我们注意平时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的脊柱侧弯还没达到医学上脊柱侧弯的标准。为了便于沟通, 我们将 Cobb 角大于 10° 的脊柱侧弯称作医学上的脊柱侧弯;而把 Cobb 角度小于 10° 的脊柱侧弯称为一般的脊柱侧弯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Lotta :脊柱侧弯是非常常见的亚健康状况,虽然大部分人只是一般的脊柱侧弯,而非医学上的脊柱侧弯,但它带来的不良体态、腰酸背痛等影响却依旧伴随着我们。除了关于脊柱侧弯定义和成因的科普,如何自我评估、预防姿势性脊柱侧弯、寻医问诊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如果在此基础上你还想尝试通过运动和训练自我治疗,作者也通过亲身经历帮你找到了一些方法——我们找了 3 个「非典型」案例,想和你聊聊脊柱侧弯的自我治疗

这些好用小物件,让厨房生活更方便

  • 电量:87
  • 收藏:211

在制造美食带来快乐的同时,这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让人抓耳挠腮,各种繁琐的重复任务层出不穷,没有经验的新手往往迷失在漫长的等待之中,要么没有安排好时间,和快焦糊的食物赛跑,要么没有顺手的工具,跟难用的基础套组较劲。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Microhoo :小时候作为旁观者看到的是大人在厨房里吭哧吭哧做很多削、切、捣重复无味的工作,长大后发现人类的智慧已经充分蔓延到厨房——从给大蒜剥皮到把土豆切得薄且均匀,只要能在搜索引擎里清楚的描述出需求,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工具。所以我热爱厨房不只是因为贪吃,它就像一场成年人专属的「过家家」,无论发现问题还是创造问题,最后总能有许多惊喜被发现,而不焦虑的荒度时间是大人最重要的追求了。

家的风格 | 摄影师的家不能没有艺术,于是常被喜欢的一切环绕

  • 电量:98
  • 收藏:128

这是另一种向内的旅程,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洪流中,让自己拥有更多「无所事事」的自由感,「心智在它自己创造出的海洋中漂流,远比跟着一串超链接游荡有趣得多」,那些或承载记忆,或激发创意,或代表着来自他人的爱的物件,充盈在我的居住空间里,每一天都能被独一无二的羁绊和幸福感包围,虽然这样的努力才开始不久,也期待未来能把更多自己「喜欢的一切」都环绕在身边。

好好生活!朋友们。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waychane :让生活「被喜欢的一切围绕」不是一件难事,却常常会被我们忽略。数字游民陈川端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带我们游览了他自由随性又井井有条的艺术之家。亲切隽婉的文字,相信也能激起你追寻喜爱的美好事物、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处细小感动的内心。

寒冷的新冠流行季,这些家庭备药与照护方法帮你度过

  • 充电量:517
  • 收藏量:853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政策逐渐放宽,有不少人开始担心感染后该如何在家自我治疗,尤其家中有老人小孩,或是尚未接种疫苗的朋友。除了做好防护、尽量让自己不被感染之外,还有什么能做的呢?

本文就将介绍一些在家中应对新冠的方法,包括能用来缓解症状的非处方药,和无需使用药物的自我照护方法。由于国内暂时没有发布统一的自我治疗指导手册,大部分内容借鉴自 CDC、NHS 及 WHO 发布的相关治疗建议。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本文作者是大家熟悉的医学科普达人鸿苓,通晓各类医疗药品知识,因此文章也侧重家庭备药与感染新冠时的自我照顾办法,针对咳嗽不止、呼吸困难、食物摄入等多个角度提供建议,希望能从这个不平静的冬天里帮助你守护自己和家人。

推荐 19 款好玩有趣的桌游,让你的春节更添欢乐

  • 充电量:134
  • 收藏量:308

无论是佳节团圆、亲友聚会,还是与初次见面的工友快速拉近距离,桌游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少数派为例,团建期间仅凭一盒桌游就让初次见面的异地同事乐成一团,仿佛多年老友。

本文为你搜集了 17 个桌游以及 2 个不需要任何额外道具也能玩的小游戏,希望能给你的假期留下美好的回忆。

点击阅读 >

编辑荐语 @Tp :快乐是奢侈的,也是简单的。也许只是三两好友齐聚一堂的欢笑,就足够让人忘掉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在即将到来的 2023 年,希望大家都能在逐渐回归正轨的生活中,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一个快乐的窗口。

本文推荐了 10+ 个值得一试的桌游,从 1、2 人就能玩的解谜游戏,到人越多越好玩的 UNO、阿瓦隆等经典桌游,相信你一定可以在文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快乐源泉」。愿你在游戏的世界中,找回曾经放肆欢笑的自己。

 

小结

除了我们挑选出的这些文章,今年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为篇幅原因未能在本文呈现,我们后续将针对某些特定的话题和工具整理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文章供大家收藏备份;如果你想知道近期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好文章,今年我们也在少数派客户端上线了「派读」功能方便你随时都能找到好内容。

最后也感谢各位作者和读者的支持,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年度征文活动中我们也能看到更多高质量投稿,敬请期待。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