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突然开始头痛。
吃下家里最后一片止痛药,还是不见效果,只能拖着残躯走进药店。
止痛药独占了长长一排货架,你想迅速找到常吃的那种就离开,但在琳琅满目的药品面前,突然就失去了分辨的能力。
面前这个有点眼熟,但名字似乎不一样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现在痛得有点难以忍受了……我记得曾经买过一个起效特别快的,是哪个呢?换了包装就认不出来了。
迟迟选不出最合适的那盒止痛药……毫无疑问地,头更痛了。
对大部分没有医药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在药店货架上选出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这件事的难度或许不亚于完成一篇博士论文。摆出的那么多产品,名字、功效、包装、剂量、价位都各不相同,更别说要在疼痛的负面 buff 下做选择了。
是不是一定是最贵的才最有效?头痛、经痛、牙痛、肌肉酸痛……各种各样的疼痛,到底哪种止痛药才是最合适的?市面上能买到的那么多种止痛药,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本文就将从扑热息痛和布洛芬这两个最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开始,聊聊止痛药的各种知识。
文章声明
以非处方药物为主,处方类止痛药请遵从医生建议。不适用于中医药及中西药复合制剂。
本文只是对药物服用的基础科普,并非提供医疗指导或建议。如果对非处方止痛药的选购有所顾虑,请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建议。
成分:扑热息痛和布洛芬
在所有无需处方就可以买到的止痛药中,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最常见的两种。它们的制作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通常也是你在药店里能买到最便宜的止痛药。
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散利痛……这些名字背后,指向的都是同一个活性成分:扑热息痛。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止痛和退热,也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止痛药。
它可以说是在所有止痛药物中副作用最小的那个,也是公认最安全的,几乎没有禁忌症和副作用,无论是孕妇、老人还是小孩子1,都可以放心服用。通常情况下,它唯一的不安全因素就来自于过量服用导致的急性肝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致死2。
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24 小时内的服用上限是 4 g3(相当于 8 剂 500 mg 的扑热息痛),且两次服药的间隔超过了四小时,就不必为此担忧。如果肝肾功能受损、长期饮酒,或者体重过低(<50 kg),这个上限可能就会更低一点。另外,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也有可能影响扑热息痛的代谢,因此在服用前,最好对照一下说明书中的「相互作用」一栏,以确保安全。
不过,由于扑热息痛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在如感冒药这样的非镇痛药物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这就可能导致「无意识服药过量」。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在服用其它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里的「成分含量」部分,确认不含有扑热息痛再服用。
布洛芬,和背后的非甾体抗炎药家族
和扑热息痛一样,布洛芬在出售时也会有不同的商品名:芬必得、司百得、美林、Nurofen……无论名字叫什么,最终起到止痛效果的都是同一个成分:布洛芬。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也是公认最安全的非甾体抗炎药。它的效果比扑热息痛更强一点。不过它能导致的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更多。布洛芬也有 24 小时内的服用上限,这个数字是 2.4 g,相当于六片 400 mg 的,或四片 600 mg 的。如果有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使用之前依旧建议对照药品说明书查阅是否有相互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原理是抑制身体中的 COX 酶,从而影响疼痛的传导。COX 酶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的通路,因此布洛芬这些药的消炎效果更强。像是像是牙痛、关节炎、肌肉疼痛这些常与红肿、发热伴生的痛觉反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效果就会更好。导致经期疼痛的主犯前列腺素也在被 COX 酶影响之列,这也是为什么说到抑制痛经,就不得不提布洛芬。
但抑制 COX 酶也会抑制胃肠道黏液分泌,丧失它们对胃肠道表面黏膜的保护。失去了这层保护,胃酸就有可能直接接触到器官表面,这也是为什么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经常会导致胃溃疡。因此,为了保护消化器官,在吃它们前最好可以吃些东西垫垫;如果有长期镇痛的需要,也不要连续服用超过 10 天。
(如果对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这张图。)
另外,布洛芬,以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并不适合孕妇、心脏衰竭、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胃肠道溃疡患者,以及肝肾功能受损者服用。如果你是此类患者,扑热息痛或许是更合适的选择,但在购买前最好还应该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
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在身体里起效的原理、引发的各种反应都相差不远,与布洛芬十分相似。正因如此,同族药物中的效果、副作用,以及禁忌症,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等价替代。
临床中经常用到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都属于这类药物。它们在起名时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药品名如以「考昔」「昔布」(-coxib)和「昔康」(-xicam)结尾,或者把「芬」(-fen)、「芬那酸」(-fenamic acid)放在最后,那它们大概率就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一族。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仅能用于简单判断,遇到不确定的药,最保险的方法还是用搜索引擎或者询问专业人士确认其使用方法和疗效。
成分:除了这两种,没有别的止痛药吗?
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非处方止痛药中最常见的两种,也是安全性最高的两种。它们作用在神经的末端,在从周边传递疼痛信号至大脑的途中,这些类别的药物也可能干扰疼痛的传递。
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
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都不会「吃了就离不开」,可以放心服用而不必担心成瘾性。而有着赫赫大名的吗啡、羟考酮与芬太尼都属于阿片类药物,它们就是那种「吃了会上瘾」的止痛药。
同族但药效稍弱的,相对也更为常用的是可待因,这也是知名的「大力水」立健亭的主要成分。在短期(< 3 天)、少量服用的前提下,可待因不会导致药物成瘾。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便秘及嗜睡;如果有呼吸系统的疾病、头部损伤、肾上腺的疾病、常常饮酒、肝肾功能受损、癫痫,正在怀孕、哺乳或准备怀孕,那么就并不建议服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多。
如果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都试过了却没有用,这时才建议考虑使用如可待因这样的「弱」阿片。在开始服用前,最好能够咨询医疗专业人士的意见,并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指示服用。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剂可以抑制痛觉在神经中的传播,简单来说,就是让那块区域「麻了」,没感觉了,自然就感觉不到痛。不过,等到几小时后药效过去,被药物掩盖的痛觉还是会重新显现。尽管局部麻醉剂是作用在神经上的,但是它们并不会导致成瘾。
这类药物的名字同样有规律可循:只要是以以「卡因」(-caine)结尾的,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都属于局部麻醉剂。
它们在药店通常以凝胶或喷雾的形式存在,可以用在皮肤或黏膜上;拔牙时打在牙龈的麻醉剂通常也是它。局部麻醉剂可以用来缓解口腔溃疡的疼痛;在打针前减少即将到来的痛觉;使用喷雾来缓解咽喉不适。只是把它用在身体表面的话,不会有什么全身系统性的副作用,更可能出现的是皮肤表面的痒和刺痛感。如果不适感过于强烈,把局部麻醉剂擦掉就可以了(不过止痛效果可能会有所减弱)。
成分:多种成分的止痛药怎么选?
止痛药 + 止痛药
散利痛就是一个典型的止痛药 + 止痛药的组合,其中的镇痛成分是扑热息痛和异丙安替比林4,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以获得更强的止痛效果。
如果手边只是有某两种止痛药,单个不足以止痛,想要一起吃的话,只要没有禁忌症,且在规定的剂量上限内,同时吃扑热息痛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吃并不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考虑到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都是建议先吃扑热息痛,如果吃了最大剂量仍然不起效,再去尝试布洛芬。如果需要立即起效,或者是炎症反应导致的疼痛,那么布洛芬,甚至是速释布洛芬可能更合适。
多种非甾体抗炎药一同服用会增大胃肠道溃疡及各种副作用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在服用前咨询医生建议。如可待因这样的阿片类药物则因其潜在的成瘾性,不建议连续服用三天以上。
对儿童来说,因为孩子的身体发育并不完全,除非咨询过医生建议,否则并不建议在吃一种止痛药的同时再给另一种止痛药。如果是一天多次的剂量,一次给布洛芬、一次给扑热息痛这样轮换着来,则通常认为是安全的。
止痛药 + 其他成分
有的时候,在止痛药中还会加入其他成分来影响止痛作用的发挥。与止痛药最常结合的,就是咖啡因。咖啡因能加快药物的吸收,缩短从服药到起效的时间,同时还能减缓止痛药的代谢与排泄,增加它们在体内起效的时间。
像是在上面提到的散利痛,除了结合两种止痛药以确保其药效之外,还加入了咖啡因来延长药效。
除此之外,在针对偏头痛的配方中有时还会加入抑制反胃感的药物,专门针对抑制偏头痛发作时可能会产生的恶心、呕吐感。
吃两种药止痛效果很强,如果更痛的话,是不是可以吃更多种?
从止痛效果而言,是的,多种止痛药同服的止痛效果会更强。不过,同族的多种止痛药同服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副作用;在不清楚其成分含量的前提下,同时服用多种组合药物,药物过量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在没有医嘱的前提下,服用多于两种的止痛药,带来的风险可能就超出了预期的收益,最好不要这么做。
如果对组合服用两种药物没有信心,那么在服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确定的话就不要吃,向熟悉身体状况的医生咨询意见,确保安全后再服用。
配方:缓释、速释,都是什么意思?
最常见的缓释剂型大概就是「布洛芬缓释胶囊」了,包装上清楚地写着每片可以有「持续 12 小时的止痛效果」,也因此每日只需服用 1-2 片就可以有持续的效果。
但是在普通的布洛芬胶囊却不会做这样的宣传,说明书里的服用建议往往也写着「如持续疼痛,可每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一次」。同样是布洛芬,为什么在持续时间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持续时间久的会更可靠吗?
在服药后,药物被人体吸收,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当在身体中游走的药物遇到了它的「攻击目标」,就会跑上去解决它,也就是药物「起效」了。与目标结合的药物,以及没有遇到目标的剩余药物,身体也不会容许它们无期限地停留,于是在代谢后排出体外。
但,引发痛觉的「疼痛因子」还在源源不断地产出,体内的药物要么已经结合,要么就被排出身体,难以为继。这样一来,想要持久的止痛效果,就得连续服用更多药物填补被代谢掉的部分,使其不断生产的「疼痛因子」结合,阻断痛觉传播。
而缓释的配方,则是经过设计,不让药物一次性释放,而是分批释出。每次释放出的量足够起效,在它们被消耗殆尽前,又放出新的一批止痛成分来与疼痛因子对抗。这样一来,想要止痛效果维持同样多的时间,就不需要再补服那么麻烦了。
不过,由于缓释药物每批放出的量不如速释一次性放出那么多,所以最初的止痛效果可能没那么强。因此,有些止痛药也在缓释药物中加入了速释的成分,第一批放出更多,然后再慢慢放出剩余的药物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和单独的缓释和速释相比都更有优势。
无论是速释还是缓释,它们在止痛效果上都不分优劣,只要不过量服用,在选择时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即可。
更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药物剂型的科普。
使用方法:口服还是其他?
虽然说口服往往是最方便的服用方式,但有些时候,也未必都需要选择口服的胶囊或药片,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
在上面提到的那些止痛药,都不只有口服一种途径。有些是用在皮肤上的软膏,对非甾体抗炎药来说,这样的形式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伤害。虽然有几率导致皮肤表面不适,但出现在其他部位的副作用也更少些。缓解肌肉疼痛时,直接把药膏涂在疼痛的部位,起到的效果就近似于精准打击。
给小孩喂药往往没有那么简单,那就不如使用栓剂更省事;有些人的经期、偏头痛症状可能在疼痛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感,吃不下东西,这种时候使用栓剂或许也是更好的方法。
购买:有牌子的和杂牌有什么区别?
大部分人对药品的了解是商品名,如芬必得、散利痛,这些名字比复杂的药品通用名更好记。如果买得多了,还会直接从包装识药。但无论商品名和外包装怎么变化,只要有一样的通用名,那么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就是一样的。
像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就是通用名;而芬必得、泰诺,则是药物的商品名。每一个药品通用名都指向一个特定的药物活性成分,但多种商品名所指向的,可能只有一种药物,一个通用名。不论是哪个公司生产的,进入身体后,都会产生一样的效果。5
如果对着琳琅满目的止痛药不知道有什么区别,那就看看包装上写的药品通用名。只要成分和剂量一致,效果就是一样的,不需要为了品牌花额外的钱。
止痛,一定要吃药吗?
前文中介绍了市面上常见的几类止痛药,最安全的就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两种。扑热息痛的禁忌症和副作用最少,但面对与炎症伴生的疼痛,如关节炎、痛风和痛经,无疑是布洛芬所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效果更强。
但是这些药物都有禁忌症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前文所述也未必能消除所有人对止痛药的疑虑。如果读到这里,你仍然不敢轻易尝试止痛药,那么还有一些不需要服药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热敷和冷敷是最常见的两种解决方法。被热敷的地方会有更多的血流量,促进伤口修复,并且放松该处的肌肉,对肌肉痛格外有效。冷敷正相反,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发炎和肿胀;寒冷也短暂的麻痹患处的感觉,让痛感不那么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热敷不适合有糖尿病、血管疾病(包括血栓史),以及多发性硬化患者使用。血液循环不畅者也应慎用冷敷疗法。
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疼痛。有些心理疗法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以及认知行为疗法,也能够帮助慢性疼痛患者。
热敷疗法 | 冷敷疗法 | |
适应症状 |
|
|
生理效果 |
|
|
注意事项 |
|
表格摘录改编自 Rapidaid。
总结
可以在药店买到的非处方止痛药中,最值得尝试的就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两种。它们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并且比其他止痛药更安全、副作用更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少,也不会上瘾。
每个止痛药发挥作用时,除了其中的活性成分,药品中的其他成分、释放速率及使用方式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在选购时按照个人需求选择即可。品牌对药物效果的影响非常小,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的话,选最便宜的就能满足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能说是一篇非常概括性的止痛药选购建议,疼痛的原因、位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期望放在每个人身上都不可能一模一样,没有一种药物是万能的。如果疼痛持续了数月,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买来的止痛药已经很难起作用的时候,寻求医生的建议或许是更合适的做法。
止痛药并不是缓解疼痛的唯一方法。对患处冷敷、热敷,以及物理疗法及心理疗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Derry, C. J., Derry, S., & Moore, R. A. (2014). Caffeine as an analgesic adjuvant for acute pain in adul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12), CD009281.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9281.pub3
- Gotter, A. (2019). Treating Pain with Heat and Cold. Health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chronic-pain/treating-pain-with-heat-and-cold [Accessed 28 May 2022].
- Joint Formulary Committee (2021). 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82 ed. London: BMJ Group and Pharmaceutical Press.
- NHS. (2021). Ways to manage chronic pain. Available at: [Accessed 28 May 2022].
- NICE. (2021). Chronic pa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 over 16s: assessment of all chronic pai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imary pain. Available at: [Accessed 28 May 2022].
- SIGN. (2022).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Available at: [Accessed 28 May 2022].
关联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