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相识散于席

有网友开玩笑说,青年月鱼旧书店,中年多田便利屋,老年政源岁月长,三浦紫苑作为资深腐女,其“BL之魂”总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虽然三浦紫苑自称对描写男女恋情没什么兴趣,而是更喜欢写男人和男人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那种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恋人,也不是家人,但不知怎的意气投合的关系)本书的原版标题为《政と源》(台版直译为《政與源》),说的就是一本正经的有田国政和自由潇洒的源二郎,这一对相识数十年的发小间的故事。虽然两人间的关系都让人“止不住怀疑源二郎是国政的另一半”,但本书更多地是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在平淡的日常点滴里治愈读者的心灵。“平凡人家、日常之美”,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溪水的光泽和律动”(周公度评价沈复)

虽然有网友对“假如岁月足够长”这个译名感到不快,但其实这个译名得到了日方出版社的同意,或许在更吸引人的同时,也有一种特别的意趣吧。

《假如岁月足够长》,(日)三浦紫苑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3月出版。在“微信读书”APP上可免费阅读。

手艺人的匠心

假如岁月足够长,那不做些有趣之事,何以遣无涯之生。

三浦紫苑的小说多被称作“职人小说”,比如旧书店店员、林业工人、长跑运动员都是她笔下的主角。但这本书里的源二郎和其弟子彻平更接近一般意义上的“匠人”。他们做的细工花簪已经不再流行,“价廉物美”也意味着赚不到大钱。但对于源二郎和彻平来说,簪子职人不是职业,而是活着的一种方式。

三浦紫苑借有田国政的心里话表示,匠人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和“行当”这种单词画上等号。源二郎也好,就连还是学徒的彻平,都没有把做簪子当成是单纯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挣多少不是问题,追究起来,还是因为快乐。因为做簪子这件事的学问大到再怎么做都看不见底,所以他们才每天坚持用镊子来夹布,看着精巧而华丽的花、鹤和鲷鱼从指间诞生。

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有田国政不同,源二郎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爱,他的人生满溢着激情和冒险,年轻时带着妻子私奔,年老时为徒弟出头去和小混混PK,看上去吊儿郎当,其实活得精彩敞亮,连老友有田国政的女儿都表示希望源二郎是爸爸。但这背后,或许是年少时因为战争承受了与家人生离死别的痛苦。

岁月足够长,那就用热爱来治愈苦痛。

日版封面

偶遇了一场奇迹

假如岁月足够长,那不妨做些有益之事,弥补昔年的遗憾。

本书的主线是三对爱人的感情故事,源二郎和已经去世的妻子花枝的私奔故事是“过去”,彻平和麻美要结婚则是“当下”,国政与妻子清子的矛盾与和解,则贯穿了“过去”与“当下”。

三个故事中,国政与清子的故事无疑是全书的主线,有网友借用故事曲线理论,将国政的反思、追妻、写信与和解套入其中,更认为国政的焦虑,不在于死亡的临近,而在于妻子的抛弃。透过国政的回忆,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代日本人(乃至一代人)的通病,但也可以看到另一种美好。

本书最美好的一段,或许是源二郎与花枝的爱情故事,作为挚友的国政通风报信,帮助两人私奔,最后花枝坐上了源二郎的船,国政回忆说,那天晚上,他像对待宝物一样让花枝坐上船。他握住她的手,温柔地像是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这双手写满对两人未来的寄望,也将指引他们彼此的未来。

国政目送两人远去的背影,感觉自己像是偶遇了一场奇迹。

而彻平和麻美的结婚,则更像是“奇迹再现”,为了帮助他们,国政审视自己的过往,寻求妻子的谅解,虽然妻子并未回家,但至少比以往要好一些。

台版封面

活到生命尽头

假如岁月足够长,那不妨想象身后之事,大笑一场后离场。

从同龄人的葬礼开始,从年轻人的婚礼结束。

对于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往后余生,其实就是和记忆里的死者一起活到生命的尽头。

国政和源二郎当然会谈论死亡,讨论死后的世界。源二郎说了一句:“人死后去的不是什么死后的世界,会不会是亲密的人的记忆?”让人不免心生感慨。

国政想象有一天,记忆中的源二郎会发来无线电,说现在就乘小船来接自己。两人一起坐着小船沿着水流驶向某人,比如说彻平的记忆里。

日出东方落于西,人海相识散于席。

国政和源二郎消失在水路的彼岸后,彻平、麻美以及他们可能会出生的孩子,也会在每个春天来临的时候眺望樱花,还有夏天的烟花、秋天的卷积云、冬天的河面……镇子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活出各自的“永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所谓大图书馆”(Rexlib)、少数派专栏“六蠹集”、豆瓣阅读“六蠹集”。

延伸阅读:

读书笔记10《我在书店等你》

读书笔记37《月鱼》

读书笔记115《哪啊哪啊神去村》

读书笔记121《哪啊哪啊神去村 夜话》

读书笔记131《强风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