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少数派,我们曾经零零散散地讨论过关于「手帐」的话题。在去年年底,我们也分享了一篇名为《正是入坑的好时候:用这些手帐本开启新的一年》的文章,推荐了各式各样排版的手帐系列。作为一项整理日程、记录生活的方式与形式,本质是笔记本的手帐,利用各具特色的排版和蕴藏的巧思,吸引着不少希望让自己过得更有条理、更具规划的人。
但推荐手帐和买手帐只是最简单的一步。自己精心挑选的手帐布局是否合适、记录是否复杂、和生活的匹配度够不够高等等,都得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才能有所体会。这篇文章里,我们请来了三位在 2022 年使用国誉经典的时间轴「自我手帐」的作者,刀客特Leslie、北鸮和Sharon大橘子,来看看分别使用国誉自我手帐一年、两年和三年的人,对手帐的排版、选择、使用和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感想。
Leslie:手帐入坑一年,它帮我改变生活态度
契机
我是从 2022 年 1 月 23 日开始用的国誉手账,新年伊始刚以原价 8 折左右下单了国誉自我一日一页版,然后就神奇地从北鸮那里收到了「现在可以五折入手!」的消息,因为之前也没和北鸮聊过我要开始用手账了,只能说「监控,拆,懂?」。一番捶胸顿足之后赶紧申请退货重新下单——这个亏咱抠门星人绝对不吃。
说起为什么要用手账,就不得不聊到某笔记软件了。我是一个印象笔记长期用户,从 2013 年开始用,专业账户付费已经付到了 2029 年,每天有什么安排、要做什么实验也多在笔记里记录,通常晚上写第二天的实验计划,打印之后带到实验室去。但在剪藏了太多文献、记了太多实验记录和笔记之后,软件变得庞大无比,原来觉得特别强大的搜索功能也变得鸡肋了。随后在专业账户之外大象又整出来一个超级会员,吃相难看不说,功能升级也做得让人毫无尝试的欲望。用这样一头体量庞大的大象记日程着实是感觉连转身都缓慢了起来,于是我开始尝试用滴答清单。
工具挺好,可惜我是个容易拖延和焦虑的人,设定了提醒日期的任务超期后会变成红色,这显然更容易增加我体内的焦虑浓度,于是我常常由于不想面对一个个超期的红色而根本不打开 app,这不就与设置任务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嘛。但日常琐碎事情太多,还是希望找个方法记下日程,也让自己可以专注于当下需要做的事,琢磨来琢磨去,要不还是用简单的纸质日程吧?于是在小破站看了几个大神的介绍之后,决定入手国誉自我。虽然也有「万一空窗也会让人焦虑」的顾虑,但买买好看的贴纸(哪怕不用)也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于是就这么开始了。
手账使用演变
1.0:国誉自我 Days B6
一开始我买了不少和纸胶带和贴纸,对手账本也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妄图在按部就班做事情的同时把手账搞得美美的,除了国誉自我外,我还买了两本锦一的方格本,计划用来收集日常值得纪念的小物件儿和写读书笔记。结果就是一直在干硬活,非专业类的书也没看两本,手账上就只有日程记录和提醒,没有多少装饰,国誉自我每天基本随身携带,锦一的本子就吃灰了。
中间是国誉自我;左边是锦一的本子,封面上写着「远方很远,步履不停」;右边也是锦一的,原封面是纯色的,中间是我自己贴的少数派贴纸。
买国誉自我 Days B6 前看了几个 B 站大佬的视频分享,感觉手账设计很适合我:每日一页,不多不少,上方有每个月的进度条,中间用时间轴划分成左右两侧,最下方有可供总结的区块。这样设计自由度很高,也不会有太大的填满内页的压力。
一开始我是打算按照「重要-紧急」来划分成四象限记录对应日程的,但后来觉得日常安排的时候没那么多「重要且紧急」的事,这个排法也有些浪费时间轴。于是就改成了左侧用来记待办事项,上方为重要的事情,下方记日常习惯和琐事备忘;右侧记实际时间使用(中)。后来发现并不是每天都能记录每个时段自己做了什么,有时白天忘了记晚上回顾的时候都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干了些啥😂,索性只用几小格来记录时间使用,左侧重要任务,右下方备忘和日常,右上方可以随性做些简单笔记(右)。目前这就是我每日一页的使用模式。
用了几个月之后另一个问题不出意料地出现了——空窗。
月份 | Feb | Mar | Apr | May | Jun | Jul | Aug | Sep |
空窗天数 | 3 | 0 | 2 | 3 | 10 | 6 | 7 | 1 |
在经历了刚拿到手账的甜蜜期之后,人难免会变得惫懒起来,而且当处于某种「每天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于我是写文章、投稿)的状态时,日程安排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于是到了 6 月,空窗天数多到了 1/3,好在半年时间也基本塑造了习惯,这些空窗带来的压力还不足以阻止我继续记录下去。直到 8 月中旬,为了给对象减重我们开始了每日控制时间的间歇性禁食(TRF,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这篇),并在手账的时间轴旁记录每日进食时间窗,效果除了瘦了点之外,TRF 的 2 个月期间空窗只出现了 1 天。
虽然在此前我就知道要建立一个习惯最好是将其与已经固定的、每日规律发生的事绑定,但「知行合一」总是很难的,这次的体会更直观和明显,也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要长期保持这种习惯,需要尽量降低这个行为的开始成本——相比于「用手账记日程」,在时间轴上记一笔「进食」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要小得多,而一旦打开了本子拿起了笔,记录点别的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2.0:MO 手账周计划 + 自我 Days 计划
如果说要给国誉自我 Days 挑刺的话,那就是没有周计划这种颗粒度适中的计划板块,当遇到 DDL 和重要节点明确、每步轨迹都可以清晰规划的事情时,会觉得有些不够用。虽然在本子前几页有每个月份的日历及可供填写的部分,但局促的可书写空间限制了它的应用。
于是我用上了之前买的联名书衣,搭配国誉文具猫 B6 活页本和 MO 时间轴周计划内页,来做一些周计划,空白内页用来做一些临时的手写笔记(不过我周计划做得不太好,就不放照片了)。
对手账的理解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手账的萌新,我的手账可说根本不成体系,内页也和好看差得很远,这些使用不过是不断认识自己然后根据需求产生的自然调整。
之前用习惯印象笔记之后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电子笔记工整、方便检索、可以同步后随时查看,明显优于手写笔记嘛。但随着对自我认识的深入和某些奇怪的虚荣逐渐褪去,我意识到手写记录的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方式的确低效又难以检索,但从中获得的反馈与敲键盘不同,向前回溯翻阅时的心态与滚动鼠标不同,书写或装饰时的自由度则要高很多。
因为社恐,我不太常用语音输入,对着手机里的笔记软件也没有太多表达欲,但手写 Fleeting Notes 可以让我在公交车上捕捉自己的表达。
我的手账本每日一页现在基本只有日程、进食窗、体重和围度的记录,但也没有人规定只有特别精致工整好看的才能叫手账。于我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不过是体验和痕迹。本子的实体只是载体,记录本身比手账本的外观、有没有空窗、内页有没有好看的贴纸要重要得多,有了这个载体,我们丢进时间之海里的经历与体验不再只荡开涟漪后就消失甚至被自己忘记。而这个载体可以是一个本子,也可以是 Notion、Obsidian、印象笔记等应用。我能做的只是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之后,找到最合适的那个而已。当适合我的记录形式需要用手写来完成时,我就创造了一本独一无二的「手账」。
比如我就很喜欢 Days 最前面几页预留的 100 WISH LISTS 和 LIST OF XXX。没有什么宏大的愿望,我就各留了一页列这一年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新尝试做的菜和想吃的零食。日期和文字,构成了我的人生体验留下的最简单的痕迹,这些就是我理解的手账的意义。
对我来说,手账解决了「日程管理 app 并不能帮我管理日程」这个问题,我需要手写的感受和反馈来缓解我的拖延和焦虑,而手账也确实对我有很大帮助。除了让我更好地做待办事项管理之外,时间轴也在前面半年给了我对时间流逝的清晰感知,这样可以让我更充分地意识到我在无聊的小事(比如刷微博)上浪费了多少时间。随着时间过去,本子上有字的页数越来越多,在冥想、锻炼、读书、写作这些项目下画下的「✅」越多,我对自己的信心也越高,因此拖延症「病情」也比之前要好多了。
给新入坑小伙伴的 2 条建议
首先,说得空一点的话,就是先确定好自己的需求。做手账后的这些小进步并不是手账本这个载体带来的,而是时间管理、持续记录的行为产生的。只有真正明确自己的需求之后才能知道如何寻求解决方案,才会知道「手账」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也才会知道什么样的手账本更适合自己。当然如果有和我有类似困扰的小伙伴的话,欢迎参考我的经验。
然后就是一些教训:如果日常工作和学习很忙的话,少买点贴纸和胶带!少在本子和书衣上花太多钱!少买点各种颜色的笔!我买了插满一个笔筒的彩色中性笔和荧光笔,不是很清楚这辈子能不能用得完…… ┭┮﹏┭┮
北鸮:手帐入坑两年,它没能帮我整理清自己的生活
我使用手帐有两年时间,分别是 2020 年和 2022 年。中间的 2021 我没有购买新的手帐本,而是用之前淘到的过期 Hobo Weeks 做日程规划,另找了一个空白本写日记。在 2020 年,我使用的是国誉自我 LITE mini,是当年推出的简化版自我手帐 Diary B6,在保持了老版本一周时间轴的特色基础上,对附着的年计划、打卡等部分做了压缩。到 2022 年,我跟 Leslie 一起在大橘子的打折信息怂恿下换上了新款的 Days。不过我的使用体验没有那么好,已经准备在 2023 换国誉 PAL 了。
使用手帐的契机
最初尝试使用手帐的原因比较简单。我本身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只不过不是天天写,而是遇到值得纪念的时候才写上一点。18 年的时候我开始读研,除了一般的课程,还有各种杂事需要记录,大把时间需要自己安排,逐渐地,我的手头就有了日记、待办事项、日历几个乱七八糟的本子,手机里的相关 app 也是一片混乱。
而我最先接触到可以成为纸质 All-in-One 解决方案的,是名为「子弹笔记」(bullet journal)的标记体系。起初我只是把所有的待办事项用子弹笔记整理好,随着使用子弹笔记的时间增多,我开始把其他本子与待办的本子合并,但本子开始变得杂乱。这使得我有了尝试手帐的想法。一方面,成品手帐已经将日期和记录的形制、位置等等确定,不需要自己排版;另一方面,当时大部分日子都上课,所以每天都有固定的日程和随机安排的待办需要处理,按日整理的手帐刚好符合我的需求。简单挑选之后,我的手帐生活从一本经典时间轴手帐——国誉自我开始。
手帐体系的调整历程
由于每年的手帐都会从前一年的 12 月开始,于是我在国誉自我上进行的时间轴形式的日程管理是从 19 年底开始的。前期体验其实非常优秀。由于我的日程管理是以每日的时间轴为单位进行的,而且工作日基本都有零散的上课时间作为分隔,即使不使用前后附加的月/年视图和空白表单,手帐用得也比较充实。
我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早晨,我会在昨晚入睡和当日起床的时间点做一个记号,在上方的睡眠时间段位置用子弹笔记的形式写已经确认的待办事项。白天如果有需要大块时间的活动,就用方块框住持续的时间。晚上在底部的区域写一些当日的感想,如果要写的东西比较多,就在手帐后部的自由区域写更长的日记。
这样的设计很快遇到了问题。20 年的状况大家也都清楚,我在前五个月的状态就是在家写论文,日夜颠倒,作息混乱,而且因为基本不出门,每天的日程就是持续往复的恶性循环。手帐能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少,除了记录睡眠时间,基本只剩下两三句抱怨、看了什么动漫调节情绪,完全失去了记录和调节生活的作用。后期就直接大开天窗,干脆不写了。
毕业返校的一个半月里,我又重新开始了手帐记录,这段时间由于比较自由,我加入了大量的拼贴,包括我去过的博物馆门票、买到喜欢东西的收据、包装上的贴画等等。而等到毕业回家,由于之前的计划被打乱,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选择在家读论文待业。也就是这时我意识到,时间轴对我来说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当生活时间完全自由支配,我能做出的安排要么是每天复制粘贴,要么是完全不可预测;前者只需要一张时间表,后者需要的是结构松散的日记。
于是 2021 年,我直接放弃了现成的手帐体系,学 YouTuber 用空白笔记本自己画版式进行记录,功能和排版都更加自由。但由于待办事项仍然是每日惯例,它又逐渐从这个笔记本分离出来,我还是要来回更换笔记本,来来回回就会彻底忘掉其中一个。
2022 年,因为开始工作,我的生活又重获规律,而且赶上被隔离期间听说今年的新品时间轴开始打折,我决定再给时间轴一个机会。这次选择 Days 也是因为它采用一日一页的设计,每天留了更大的书写区域,可以在规划日程的同时有更大的自由发挥区域。
当然,今年的实操仍然事与愿违。在上半年,我基本还在按照之前的预想进行日常记录,但用着用着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目前的手帐设计中,周视图、日视图和月视图的距离相当远。原计划中,我是打算用月视图完成打卡跟踪、周视图进行任务整理、日视图记录生活,可是用着用着就会把月视图和周视图完全遗忘,两者完全从我的记录体系中消失了,和两年前如出一辙。
其次,一旦工作忙起来,开天窗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工作日的日程是非常规律的,这就又落入了时间表的陷阱,我只需要一张时间表和一张待办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再加上我开始重新采用电子待办事项,打开手帐的理由只剩下了日记,时间轴所提倡的「计划+记录」完全起不了作用。而且,记手帐是一个需要养成习惯的行为,一旦开了天窗,就会养成一种惯性,天窗就会变成大洞。
不过我对手帐这种 All-in-One 的设计仍然非常喜欢,只是需要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排版和使用方式。在我完全忽略时间轴,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为 2023 年选择了国誉出品的 PAL 手帐,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PAL 手帐的核心是以周为单位,打卡与追踪也可以定量在每日,以周为单位进行记录,同时有一条不限定用途与时间的中轴,我可以将它作为分割线、时间轴等任意我需要的功能来使用,免得受到格式的挟持。而且每日的空白区域够大,基本可以满足我日常记录的需求。
新入坑手帐有什么该知道的
我的手帐历程看下来还是挺失败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没有好好运用手帐本的设计,也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开天窗。我将自己对手帐运用的失败归结于对「规划」的迷信。过于迷恋和试图忠于现有格式会严重限制手帐的记录热情。All-in-One 的前提毕竟是有东西可 in。如果你对手帐有兴趣,即使开了天窗,或是觉得格式不适合自己,直接乱写乱画就行了,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格式为止。
其次,手帐体系势必跟随生活状态的变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即使一样的纸面格式也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记录方法,不必在一开始就把自己打算记录的格式想得那么细节,因为想好了也没用,谁知道你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走向呢。
再次,很多人可能觉得手帐就是和日记不一样,要搞得各种标记、各种拼贴什么的才叫手帐。回归本质的话,手帐其实就是个 All-in-One 的笔记本,一支笔也是可以写完全程的,拿黑笔随便画点儿自己才能看懂的简笔画也未尝不可,并不是谁都有时间把手帐弄得那么好看,别被网上搞分享的晒出来的「门槛」吓到了。
最后,每年八九月份的次年手帐预购一直很贵,而等到开年之后,当年的手帐就会即刻大促销——如果是想搞第一本手帐试着玩玩,少写开年的几天等打折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不在乎印刷的日期/星期对不对,还可以买过期手帐来玩玩看,格式和纸张比普通笔记本更好,价格比当年手帐便宜超级多,到手自己改改星期/日期就可以了。
大橘子:手帐入坑三年,它记录我的心路历程
我是一个文具与手帐的爱好者,使用国誉自我手帐至少已经三年了。最初在 2020 年我使用的应该是国誉 Diary 的 B6 版本,第二年觉得自己写字比较大,B6 不够我发挥,就换成了 A5 的。国誉随后推出了新品一日一页 「DAYs」,于是我在 2022 年就换成了「DAYs」。
开始使用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我本身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随着科研压力和学业压力的上升,我就没有大段时间来写日记了。国誉自我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轴,可以让我很方便地记录一天的日常活动,写完一天的日程常常只需要两三分钟。有时候也可能是事情发生了之后就随手记下来。非常节省时间。
在用国誉自我手帐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以后就这一本手帐了,再也不买别的花里胡哨的了。因为在早期我时间比较多的时候,我一年至少三本手帐,一本日记、一本 to do list、一本读书笔记……有时候心血来潮还会买一些拼贴本、观影笔记等等。但是现在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表达欲也没有以前那么旺盛,我需要一本手帐可以记录我每天的日常,最好还有点空白的地方让我写一点感想。另外我的空闲时间不多就导致我记录变得碎片化,有时候再翻看也记不住了,所以也想手帐本可以有其固定的格式或者分区让我不用在排版上花太多时间。
于是国誉自我手帐就成为了我的选择之一。后面实在是被这个时间轴所吸引,就先选择了它。
从用国誉自我手帐开始,我的手帐就只剩这一本,可以说是当做具有「all in one」功能的手帐来使用。第一本国誉自我手帐选择 B6 尺寸的原因是想随身携带,随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各个时间段的活动,每天醒来的时间,每天的心情或者感想。空白处就会用贴纸、胶带或者印章进行一些简单的装饰。
说来也是非常巧,使用国誉自我这三年,恰巧是我的生活和心态都变化非常大的三年。这三年我经历了硕士毕业,gap year,博士入学。随着这三年我的心态逐渐稳定,手帐系统也稳定下来了。我也想结合这些年的经历和大家聊一聊这三个不同的 size 适合的记录方式。
动荡忙碌的 2020 年和 B6 国誉自我
2020 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本人经历了跌跌撞撞的毕业,申请 PhD 失败被迫 gap year,又很幸运找到研究助理的职位,开始一边打工一边准备再次申请 PhD。情绪和状态都陷入了低谷,同时也陷入了反复怀疑自己的境地,不断在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科研。但是要一边在心态不好的情况下,还要努力平静下来去工作和准备申请的事情。所以时常会感觉自己很累,更是没有时间好好写手帐。大部分时间我的记录都是非常非常简单,只有纯文字的记录。
回去翻看的时候发现自己那个时候状态真的很危险,时常凌晨睡,又起得很早。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能挺过来真的是太好了(虽然现在回看那个时候的手帐还有点想哭)。
我个人觉得,B6 的国誉自我适合比较忙碌并且喜欢简约风手帐的朋友。哪怕只是简单的文字记录也会让整个手帐显得很充实。当然我偶尔心情不错或者稍微有一些闲暇时间的时候就会用贴纸把空白部分装饰一下。在文字记录之外,确实也没有太多装饰的空间。如果习惯用大尺寸贴纸或者印章的朋友要慎重选择。
我在使用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个问题。我的字偏大,如果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写得比较多我就很受限制,所以就必须要言简意赅。但是我表达欲又很旺盛,B6 就限制了我的表达欲。所以在年末的时候,我就选择下一年使用大一点的尺寸。再加上我确实需要把我之前囤积的胶带和贴纸消耗掉,就想在大尺寸手帐上多点装饰。
学会接受的 2021 年和 A5 国誉自我
2021 年我学会了一件事情就是「接受」。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努力改变」,没有达到自己要的结果就去努力。但是很少人告诉我,努力到极致了还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怎么办。2021 年我逐渐学会了接受,接受没那么完美的申请结果,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接受自己就是努力也改变不了的现状。因为我本人有些社恐,这个学会接受的过程是在手帐上不断写下自己的想法,不断推翻自己的想法,然后不断说服自己,最后归于平和与接受的状态。这个过程过于混乱,所以当时的手帐就不和大家分享了。
学会接受的心态之后,我逐渐也恢复了一些开朗和快乐的状态。再加上 A5 基本不会太局限我的表达欲,我的整个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我的手帐每天除了记录日常与适当的装饰之外,还会做一点简单的摘抄。
再次回到稳定的科研状态之后,我每天的日常也规律了很多,也开始为自己的爱好进行了时间规划。即便是 A5,我的手帐内容依然显得很丰富。而且因为有了空闲时间,我开始在装饰上做一些搭配。比如不同颜色的笔,不同主题的胶带和贴纸,用贴纸装饰代替文字记录。
对我来说,A5 的国誉自我是最适合我的,给我更多记录和表达的空间。另外在这一年我才发现我囤积的大部分胶带和贴纸都是大尺寸的,如果在 B6 上装饰,就会占据很多文字的空间。这一年我和国誉自我磨合得非常好,所以我在年末购买新的手帐的时候,完全没有看别的品牌或系列。
稳定的 2022 年和国誉自我 Days
当时看了别人的推荐,所以想试试国誉自我 Days。因为 Days 是一日一页,我怕没时间写,所以就选了 B6。Days 依旧保留了时间轴的设计,但是记录模块更加自由,空间也更大了。
2022 年我进入博一下学期,由于课业和科研的压力,我甚至所有科研相关的想法也开始在手帐上记录,做到了真真正正的「all in one」。开组会的时候也带着这本手帐去,和别人讨论的时候也带着这本去。
但是我并没有很喜欢 Days 的设计,因为模块太自由了,我的记录就开始杂乱。并且手帐内容还是出现大块的空白。我虽然不会反感空白,但是我翻的时候可能就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记录了。
明年的手帐我打算放弃 Days,可能会用回 A5。磨合三年看下来,还是 A5 尺寸最适合我。
对新入坑手帐的朋友的建议
手帐不必一定拘泥于什么形式,它只是你记录和表达的承载。很多朋友会看着琳琅满目的手帐本、文具犯难,不知道该买什么。其实可以从最简单的形式入手,就是日期加上你想记录的东西。可以先随便找一个空白本子写一下。然后根据自己记录的频率选择可能适合的手帐本。如果你是习惯一周记录一次就可以选择周记类手帐本,如果你是习惯每天记录一次就可以选择一日一页或者一日两页等日记形式。
关于手帐的装饰,很多朋友会面对胶带挑花眼。新入坑的朋友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剪刀使用的能力,如果一款胶带的构图非常复杂,边缘比较不清晰,就不建议「手残」的朋友选择。觉得自己动手能力一般的朋友可以选择贴纸,直接撕下来就可以进行装饰。或者是 PET 材质的胶带,这种胶带是透明底色,即便是不剪得非常精细,也不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但是这种材质的胶带比较难写上字,很多油墨在这种胶带上不着色。
关联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