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周热评

来自文章《不想看到比分?于是,我写了一个足球录像回放比分隐藏插件!》

上杉又夏香 (+0) 当年我在乐视体育做产品经理,就一直想做个用户设置,隐藏比分...奈何没能成型,有人觉得大部分用户就想起来第一时间看比分...

来自文章《2024 年,如何优雅地使用 Windows PC》

oneselfly (+24) Twinkle Tray 就算了,这么个小功能居然用 Electron 来写,那体积....看看远处的 Monitorian 吧家人们

后八家疯狗 (+9) 贴几个自己在用的软件

三指拖拽:ThreeFingersDragOnWindows

提高续航:能源之星 X

快速连接 AirPods或蓝牙耳机:MagicPods

来自文章《重新认识读书这件小事:谈我的「读书之道」》

Layton (+3) 感谢分享,文中对于时间之广的看法很是赞同,很多旧的技术书籍没事我也会重新翻翻看,常看常新。

关于AI总结与视频这个引子有些个人看法,虽说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1. 有关 AI 总结:总结的效果更多限制的是成本因素,使得现在视频总结大多都是基于 STT 音频转文本后进行AI总结,但其实想要做的更好还可以对视频进行“关键帧”提取,一起送给AI,他同样可以理解 meme,甚至还可以给你解释笑点在哪里。其次 “总结” 必然面临信息压缩,也就不会存在完美的总结。但是未来趋势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总结,我能想到的应用场景例如「将流行视频讲给盲人听」、「自动生成视频进度条」、「恐怖视频高能预警」等。

2. 有关视频与文字:视频的好处在于结合图像、音频提高了「信息冗余量」,使得信息更加准确、容易理解,(文中的熵增则有些不太能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字比视频信息密度高,同样你看一篇论文肯定要比看作者发布的讲解视频累的多,但是收获的信息同样也会更多,而快进功能个人粗浅认为只是为了快速略过你已经理解的冗余信息而已。因此看视频与读书方向不同,例如我自己学习一门新技术就更喜欢看视频或者找图文教程,而不是去干巴巴的看对应的大头书,这样可以让我更快上手,而不至于被更多细节信息所拖累迷失在文字里。

Alei (+2) 关于烂书部分跟自己想法不谋而合。之前网上有过一阵讨论,大概就是说之前看过哪些烂书,当时自己多么傻X;以及嘲笑别人读的书太烂,自己读的够好。

但实际上,不经历烂书,根本读不出好书。谁都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根本没必要不好意思自己曾经读的烂书。

意识到之前读的够烂说明自己一直在成长,就好像有些坑不跳一跳,哪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来自文章《iPhone 通话录音姗姗来迟,但好像和其他手机不太一样》

雪夜 (+25) 特色录音,亲友间用不上,对那种想要偷偷录下证据的情况不太适用。

但我反倒在想是不是可以用来应对推销、骚扰、诈骗、举报投诉等需要正大光明震慑对方的场景,以前还要自己背台词告诉对方我会录音,现在机器就明文警告对方了。

来自文章《以「性价比」之名:一次 4 天 3 夜的东京旅行》

史蒂芬 (+9) 去日本租个漫游超人的 WiFi 就好了,也是不限量,一天才 16 而已

逍遥鸽 (+6) 如果是苹果手机,可以提前在国内用Apple Pay绑定一个西瓜卡,可以用银联直接充值,而且很多时候都有优惠。进出地铁直接拿iPhone碰下就行,可以省去买票和搞一堆硬币的麻烦,而且很多便利店也能用。

王牌猎人爱上奥妮克希亚 (+4) 想起来19年去大阪的经历,那时候米其林三星的和山村,最便宜的怀石料理set也只要9000 JPY,再看看现在的Omakase价格,震惊。不过当时我们是通过住的酒店礼宾去预定的,非常顺利和丝滑,再结合你的经历,突然就发现酒店礼宾太靠谱了。话说回来,不知道现在招行百夫长的服务团队是否还提供这类预约服务了,如果有的话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自文章《社区速递 055 | 你没见过的社区文章、一周最热评、夏日派友翻包》

Saul (+31) 「一周热评」这个栏目很好,每期我都会看。反馈一点小建议:希望调整一下顺序,先放原文标题及链接,后放评论内容。

从产品经理的视角,猜想目前先评论后原文标题及链接的排版顺序的设计理念:突出评论内容,「通过优质评论,给优质文章再多一次曝光机会」。

然而结合近几期的阅读体验来看,先原文标题及链接,会更符合用户的阅读和思维习惯,也能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

1. 先放原文标题,有助于帮助读者筛选阅读。如果一个文章的话题我不感兴趣,那这个文章的评论我大概率也不感兴趣,我就会少分配一些注意力在上面。

2. 对于重度用户来说,大部分感兴趣的文章已经提前阅读过了。先放原文标题可以在让用户思维的「后台」自动检索当时阅读的记忆。这个时候再读评论会更容易理解。

3. 从场景上来说,用户点开一篇文章也一定是标题→内容→评论的阅读顺序。栏目应复刻这阅读顺序以迎合用户的习惯。

✏️社区摘要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王百顺BS:飞傲翡声 JA11小尾巴解码耳放

  • 入手价格:66.03 元
  • 入手渠道:天猫旗舰店

最近一直在用飞傲的 FH15 有线耳机和 M11S 的砖块播放器,我之前已经好几年不怎么用有线耳机了,使用单独的音乐播放器更是可以追溯到 MP3、MP4 时期了。所以使用播放器和有线耳机的组合还是蛮新奇的。说回本次的主角,我原本就想买个 Type-C 转 3.5mm 耳机孔的转接头,试试飞傲 FH15 用在播放器上和手机上有多大的差异,正好在微博上看到飞傲新出的 JA11,赶在首发优惠时间买了。
包装比较环保,用一个塑料袋装着,不过这不重要好钢用在刀刃上,里面的耳放才是主角。

IMG_20240719_022521
飞傲翡声 JA11 外包装

打开包装里面是:小尾巴、产品服务卡、快速入门指南三件套。(需要说的是这个快速入门指南里面没有提到「FiiO Control」这个 app,我依稀记得有这个功能几经波折终于找到 app 的名字下载到手机了,既然入门指南都贴两个二维码了,再多贴一个 FiiO Control 下载链接也不是不可以对吧 hhhhhh)

IMG_20240719_022639
包装内所有物品一览无遗

小尾巴本体,我个人看来颜值还是很在线的,铝镁合金的机身搭配编织线很有质感,整体也很简约,两条腰线简直是点睛之笔(就是这个颜色该说是蓝色还是绿色呢?)

IMG_20240722_004600
小尾巴本体

小尾巴的本体很小,直接插耳机上也不累赘(黑色的小尾巴或许跟这副耳机更搭配一些,但是我喜欢这个蓝色)

JA11 小尾巴和 FH15 耳机

这种小尾巴还支持 PEQ 调音蛮有意思的,这就是我前面提到找了半天的 FiiO Control ,界面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第二页的均衡器,虽然调来调去我也调不明白,但还挺好玩的,之前在音乐播放器里看到这个就喜欢随手调来调去。

FiiO Control 页面

除了设备内置人声、古典、bass 三个音效和可以随意调整的自定义选项之外,还提供了 其他用户分享的调音。比较适合我这种小白,下载就能用,不合适就删掉换一个。

FiiO Control app

我很好奇这个大个头和小尾巴比有多大差异,这个我需要多听一段时间,在便携性上小尾巴可太方便了,之前为了带这个砖块,我的包都换了个更大的。

JA11 小尾巴和 M11S 播放器

我还看到飞傲最近要出一个复古收音机,那个外观也很和我意,用作电脑的耳放也是桌面摆件,这个小尾巴就先听着玩。

@阿东不要说话: Barbet A75 Pro耳机+蓝牙适配器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Barbet A75 Pro 154 元;蓝牙适配器 6.9 元

一个月前,陪伴我三年多的 FIIL CC Pro 终于寿终正寝,一只耳机完全断联,充电盒内部变形,而客服也明确给了我 「不建议维修」 的回答。于是我以维修费作为预算参考,试图在 200 元以内的价格入手一款带主动降噪的无线耳机。

作为多年的小米用户,我的第一反应是在红米耳机中寻找性价比,满足我需求的入门款是 Redmi Buds 5,但它贝壳式的耳机盒确实看起来有些廉价,从各种评测视频来看手感确实欠佳,至于音质嘛,选择这个价位倒也不是特别在乎了。

此外,原本我以为小米手机直连本品牌耳机可以享受澎湃 OS 的便利,没想到还需要下一个小米耳机App,这让我想起了当初在zepp、小米穿戴、小米运动健康三款 App 中左右横跳的糟糕体验。既然都要下一个 App,还是把眼光投向其他品牌吧,起码人家不会出了新款就换个 App。

在逛了一圈低价蓝牙耳机的评测推荐之后,我选择了号称百元级性价比拉满的 Barbet 新品 A75 Pro,拥有 42 分贝的降噪深度、Hi-Res 的小金标认证、双设备连接、蓝牙 5.4 等等一堆优点,在这个价位里看上去着实能打。

一开始打动我的,是 Barbet A75 Pro 的外观:

A75 Pro 的充电仓很小巧,且将塑料外壳做成了仿皮纹的设计,甚至连凹陷处都有类似缝线的设计,这让这款耳机拿在手上非常舒适,单手开合很方便,甚至我合上耳机之后会无意识地在手上盘两下,完全不需要另外再买一个保护壳。耳机本体也在侧边加了仿皮纹的装饰条,增加了一些设计感,这在性价比品牌上算是不错的加分项。

边缘的伪缝线设计,算是不错的细节

续航方面,A75 Pro 宣称综合续航 40 小时,实际体验下来,在办公室场景开降噪模式,每次使用 2 小时左右,大约两周不到的时间把充电仓的电完全用光,也就是降噪模式下续航 15-20 小时,满足日常需求没用问题。

我个人最满意的是双设备切换功能,之前在办公室一直用有线耳机,戴取都很麻烦,有时候耳机线还会绕在其他地方,原本的无线耳机切换设备则需要重连,相对麻烦。

现在有了双设备切换的功能,我选择花几元钱购买了一个 USB 接口的蓝牙适配器,把它插在办公室电脑上,就可以让没有蓝牙功能的台式机连接无线耳机了。不过可能是这款蓝牙适配器过于廉价,连接电脑看视频时偶尔出现过声音断续的问题,好在工作时仅需要看看视频听听语音消息,影响不算太大。如果需要听音乐,我只需要在手机上播放,耳机就会自动切换到手机音源,十分方便。

当然,一百多元的主动降噪耳机,不可能真的完美无缺,A75 Pro 的缺点也和它的优点一样明显。

首先让我不太满意的就是它的降噪能力。无论是我之前使用的 FIIL CC Pro,还是我老婆使用的 AirPods Pro,开启降噪模式的瞬间主观上都能带来 「世界一下安静了」 的体验,细碎的噪声和人声都能过滤掉。

然而不知道是这个价位的硬件限制还是算法问题,A75 Pro 的降噪效果只停留在 「把声音拉远」 的程度,这里被拉远的声音不止是人声,就连环境音也是一样。打个比方,在我的认知中,如果身边有人正在比较轻柔地打开塑料袋,当我开启降噪后应该是听不见的,然而 A75 Pro 的降噪给我的感受是,有人在更远的地方用更大的力气在打开一个塑料袋,虽然声音小了,但依然清晰可闻。

而更大的不适应还属风噪方面,我原本使用的 FIIL CC Pro 有专门开发的 「风中模式」,降噪同时降低风噪的效果堪称一绝,我 90% 时间使用的都是风中模式,以至于对 A75 Pro 的风噪很难接受。开启降噪模式后,步行时的风噪就能明显干扰到耳机播放的声音,而一旦开始快走或到了有风的地方,风噪就会严重影响使用,甚至还不如关闭降噪模式,利用耳机本身的被动降噪来减少干扰。

所以我购买 Barbet A75 Pro 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在办公室,室内听音乐、工作使用,能排除部分人声环境音影响,双设备切换也很方便。但如果在公共交通、室外以及运动时,我都不太建议购买这款耳机。

💬一派热议

在上期第 167 期一派投票《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大学专业和电脑购买选择?》中,共有 1200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高票当选:

skyous (+161) 不知道选 Windows 还是 Mac 的人,我觉得肯定选 Windows。因为要买 Mac 的人不会问这个问题。

派友观点:

LeonXu (+46)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最合适买笔记本的时间应该是双十一;现在对自己需求还不清楚,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预估。

第二点,不要自欺欺人,想打游戏就大大方方承认,正经买个游戏本;

第三点,正确预估自己的预算,别为了加钱上高配置天天吃泡面;

第四点,不要过分买「习武之人」笔记本,真的重;(我有个朋友是这样说的

第五点,只买一台就买 Windows,之后有更多预算的时候再考虑换新还是添一台 Mac。

阿东不要说话 (+26) 补充一个思路,留给预算不太充裕甚至需要勤工俭学的文科新生:二手 ThinkPad。

最近刚给家里长辈选购了一台,长辈还有 5 年左右退休,日常就是写写文档做做 PPT,想在 2000 元预算以内买一台轻薄笔记本,让我帮他选。

然而我发现这个价位现在几乎没什么新机了,仅有的几家性价比也都不高,反而是 ThinkPad 系列的二手机性价比很高,即使是翻新机型也足够用了。最后我花了不到 2000 不到淘了一台 ThinkPad X1C 2019 16g 的轻薄本,长辈用了一阵表示非常满意。而我自己目前出门码字用的办公本还是 ThinkPadX1C 2019 8g,当年的售价是 13000+(心在滴血)……

雪夜 (+5) 小公司的电商运营,面试过不少新人,也带过一些新人,建议大部分专业还是认真学习一下电脑的基础知识和 office 三件套。

手机和 pad 对大部分人来说只适合娱乐休闲,大家要上班赚钱的,以前的打工人要会个手艺才能当大工不然只能当小工,新时代的打工仔 office 就是那个要会的基础手艺。

见过只会手机打字不会键盘打字的、只会点鼠标 80% 基础快捷键都不知道的

统计参考:

王牌猎人爱上奥妮克希亚 (+6) 先说身边统计学:ZJU 心理系某实验室,8 个 Windows,2 个 Mac。

再说软件适配:常见的学术和科研工具,例如 Mplus、R、Matlab、zotero 等在 Mac 下需要一点点折腾才能完美,相比 windows 劣势凸显。

文某君 (+2) 我是工业设计专业一路读到博士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设计专业可以用 Mac、首选用 Mac。

少数派_987639 (+1) 计算机专业的也不用别的,买个游戏本就够了

ThomasTeng (+1) 就一条建议:别着急!

synapse (+0) 我本科是学医的,全程 macOS。研究生之后主做生信,还是 macOS。

少数派 38278192 (+0) 电信专业的肯定 Windows,keil5,stc-isp,大多数单片机的驱动都是 Windows 独占。

海烟 (+0)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不买 Windows 电脑,但身边一定要随时能方便用到的 Windows 电脑,不管是朋友还是同学的,或者是学校机房的。

Timelight (+1) 先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10 年读的本科,本硕都是计算机专业。对于 IT 专业的 「准大学生」 来说,首先,不要着急在暑期买,建议先多看配置,多学习组装等,多了解硬件相关的知识,到了开学以后,结合课程实际再考虑买什么电脑。

ZEROAONE (+1) 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目前在国内某互联网大厂做开发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我推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购买 Mac + 小主机的方式。目前在国内互联网大厂中发放 MacBook 作为办公电脑其实是一种主流,之前有人说选择 MacBook 很多软件都需要自己找,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优势。在国内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中采用的工具链都太老了,选择 Mac 可以倒逼你去使用更新更贴合实际生产流程中的工具链,让你更快的接触第一线的技术。大量的开源项目都是基于 Linux 和 macOS 上进行开发,使用 macOS 可以让你更快的适应类 Unix 的工作环境。放弃 Windows 上传统课程,你将会可以拥抱 macOS 和 Linux 上更广阔的开源世界。虽然 Windows 上目前也可以使用 WSL 作为补充,但是 Mac 作为笔记本的续航还是更好的,你可以理解为图形界面和 APP 更完善的类 Unix 发行版。我还推荐一门课程:https://missing-semester-cn.github.io/,作为补充课程。

普通大学生我觉得目前采购 M1 处理器的初代 MacBook Air 依然是完全能满足使用的,M1 的超长续航是你在大学中带着笔记本到处学习和敲代码的重要保证。采购一台小主机是可以帮助你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高的配置,比如我自己就是一台 5800h 的小主机搭配 64G 内存作为一台服务器来使用。这样一整套的搭配大概在 1w RMB 左右,你可以收获一台好用的笔记本 + 一台可以 24h 运算的高性能服务器

广陵止息 (+1) 如果是平面设计专业、且买电脑的预算充足的话,我还是首推 Mac。

大胖楼主 (+0) 电气自动化行业。大学买了游戏本 r720,目的为了打游戏,玩了两年(第一年不让使用电脑真的好亏…)最后那年拖着厚重游戏本写论文辗转导师办公室与寝室很累想丢掉,也只是难受半年。有很多学校用的老旧专业软件只能装在英特尔处理器和英伟达显卡的电脑上。


📢:下一期的一派讨论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七月份买了什么好东西?》,欢迎来聊。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希望这份「社区速递」能帮你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分享;栏目也在筹备一周年改版,如果你有任何栏目内容或首页改版建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反馈。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