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的好友 K 君毕业后开始了第一轮求职,但是因为准备不足,屡屡碰壁。通过和 ta 的交流,我意识到求职准备的重要性。这也让我回想起自己两年前毕业时的求职历程,当时我同样因为缺乏准备而屡屡碰壁。经过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这次我做了全面的准备,终于成功进入了心仪的公司。

在这次求职历程中,最终得以就职于喜欢的公司、喜欢的岗位,主要依赖于我经过了漫长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和「市场需求」的交集;而如何让公司愿意接受招我做他们的员工,仅仅依赖机遇是不够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为求职做了充足的准备。

我的求职经历启发我要与大家分享求职准备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探讨求职准备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在求职的路上能够更加顺利。无论是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还是想换份新工作的在职人士,我衷心希望自己的故事能给您一些参考与启发。现在,就让我从简历、面试、建立人脉网络(Networking),以及如何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压力这些方面,详细介绍我为求职所做的准备。

求职必备之:

简历和求职信

简历是雇主了解求职者的第一印象来源,也是求职者展示自己能力和经验的关键途径。理想情况下的简历应该不超过一页 A4 纸大小,上面的内容要尽量贴近岗位的工作内容,最好只选相关的经历。但我的工作经历有限,所以只好尽量把这一两份工作夸出花来,想办法让它们贴合尽量多的职位要求。

我的简历基于一个包罗万象的母本,又在其上延伸出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母本里包含了我过去所有的经历,比较泛的用来在海投中试水(General);剩下的是针对某个项目经历延伸出的不同分支,包括做了哪些事(Project experience),以及这个过程可以突出我的哪些能力(Abilities)。如果在岗位描述中看到了特别契合的经历,就从中摘出合适的句子放进去。

这次也发现很多公司都不再收 PDF 版本的简历了,而是有自己的在线投递系统。这样的表格也方便我在投递时直接复制我需要的句子进去,能避免每次粘贴 PDF 内容时的格式问题。

这个表格我在求职过程中可谓全程用到尾。在海投时期,它可以帮我解决 90% 以上需要提供简历的情况;在精准投递期间,我也是在这些条目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最后合成一份契合职位要求的「定制」简历发出去。

H73cbmcBto7IJ2xDodsc0c9Dnjb
「简历」母本大概长这个样子。本表由 ChatGPT 生成,内容纯属虚构,仅供参考。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强制提交求职信(cover letter),但我每次都会尽量准备一封。盖因简历实在是太贫瘠,就算用了 AI 魔法强行撑满一页的分量,仔细读了之后也能发现我的积累薄弱。

求职信的内容一般与简历互补,适合在里面展开讲讲简历中没有详细涉及的领域,以及突出个人特点、解释自己的职业目标、动机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打动 HR。我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在里面为过往经历补充信息,并尽量强调我与目标职位需求的关联性。如果通过以往同事朋友的关系对这个公司有所了解,比如「我和贵司的小丽交流过后,她认为我再适合不过这个岗位了,所以斗胆写信申请」,也可以加在求职信的开头。

求职信的结构一般由这四个部分组成:开头结尾强调自己的兴趣;第一段介绍这个公司/岗位哪里吸引我,下面再介绍为什么「我」是这个岗位最合适的选择。我一般就是在写好简历后,把简历、岗位描述和我自己想说的话一股脑地丢给 ChatGPT,让它帮我生成一个初稿,我再来精细修改

写求职信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外大学的资源。内容最详实、对我帮助最大的来自于哈佛法学院,也参考了伦敦政经学院(LSE)的教程。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倒是有个好玩的发现,大部分商科和法学强势的学校提供的教程质量往往高于以工科见长的那些,可以稍微留意一下。

NsYLblLZzo06CzxHK7acdcx6npj

从去年底 ChatGPT 上线始,网络上已经有不少人分享了它们如何利用 AI 帮自己找到喜欢的工作,也分享了不少趁手的提示词。

我最常用的提示词分别来自这个视频和这个集合页。简单来说,提示词的关键就是:指定身份(你是一个资深 HR)+内容要求(请帮我写简历)+限制条件(可以适当编,不超过 800 字)。

由于职业特性和经验所限,实在是没什么可以量化的成就和技能,所以在输入提示词时有微调。另外,也尽量不要期待它能一次性给出正确或最优的答案,慢慢微调回复才能生成更好的结果。

PS:据说不少公司也已经开始用 AI 筛选求职信息,而用 AI 写的简历更有硅基气质,因此更容易通过它们的初筛。我对这个说法说不上信或不信,但还是在提交前把我的简历和求职信用 ChatGPT 过了一遍。

面试问题与答案合集

和简历类似,我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也主要参考了 AI 的回应。流程是让 AI 扮演资深面试官,再根据我的简历和职位描述生成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一一回复,它依次打分,并告诉我在哪些方面可以提高。

ZenObwoRYomYHoxjCSPcoEJ6nOh

我再根据常见的问题和反馈总结出几套契合的事例,反复练习,争取让编的故事看起来真实一点(……)。在编故事的时候也参照了雅思口语考试的应试技巧,把不同要素揉进同一个故事里,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至少自己是有素材储备的,不至于太过无措。

我自己从几十场面试中总结的规律是,面试基本上都从了解「我」开始(你的过去、现在、未来),过渡到能力导向问题(你之前做过什么,它们如何与这个岗位相关),再到行为问题(你将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有些公司也会把这些问题和公司的目标相结合,所以事前对公司和面试官的研究调查也必不可少。

大部分的能力问题和行为问题都可以用 STAR 结构回答:

  • Situation(情境):所面临的挑战或问题的背景和环境;
  • Task(任务):在该情境下所面临的任务或目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被分配的任务;
  • Action(行动):为完成任务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步骤,所采取的策略、方法或行为,以及你发挥的个人能力和技能;
  • Result(结果):采取行动后所取得的具体结果,强调你的行动对情境和任务的积极影响和成果。如果可能,提供具体的数据、指标或关键结果以支持你的回答。

此外,还有一个从别处听来的面试小技巧:找出三个你想要强调的特质,然后在面试的每个环节都尽量强调它们的存在。重复有助于记忆,如果能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是大大加分。而如果面试官牢牢记住了这些特质,以及它们在你身上能如何与这个岗位联系紧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你印象深刻。这样,即使这个工作没轮到你,下一次遇到类似的职位,面试官说不定还能想起你。

面试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所以在我看来,反问公司的问题也同样重要。不过这部分没什么好准备的,只需要记住大概的几个问题就好。可能它们不能影响面试的结果(或许可以向面试官展示你对这个岗位真的很感兴趣),但在决策选 offer 的阶段能成为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的问题库里存了这些(加粗的是问的比较频繁的):

关于公司和团队:

  • 关于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有哪些?
  • 能否介绍一下当前团队的结构和职责分配?
  • 你对公司的未来 5–10 年内的发展有什么预期?

关于职位和团队成员:

  • 你理想中的候选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经历和特质?
  • 对这个职位,你的雷区是什么?求职者有哪些特质,会成为你的一票否决项?
  • 你希望这个职位的候选人在短期和长期内能够做出哪些贡献?
  • 这个团队中的成员通常是如何协作和互动的?
  • 是否有培训和发展计划,以帮助新员工适应和成长?
  • 这个职位未来的发展路径大概是怎样的?
  • (如果面试官是将来的直属上司)在团队中,你最喜欢的成员是谁?Ta 们有哪些优秀的特质和习惯让你这么认为?

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 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制度如何安排?
  • 有关工作场所和设施的信息,例如办公空间、工具和技术支持等。
  • 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支持措施,例如福利、健康保险和休假政策等。

这些问题各有目的,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比如「你对公司的未来 5–10 年内的发展有什么预期?」,就是在评判公司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运营能力,获知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了解公司在哪些领域有新的发展机会,以及这些方向是否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致。而问直属上司「团队中最喜欢的成员」,则能帮你推测出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ta 习惯什么样的管理风格,看和自己契不契合。

AI:用法,优势,和不足

可以看到,我也算是借着大语言模型的东风,在这次求职历程中频频用到像 ChatGPT 这样的 AI 模型,帮我生成申请过程中用到的简历、求职信、申请表、面试问题、往来邮件等等。

我在使用过程中的体感是,Claude 给出的答案平均水平比 ChatGPT 更高,但后者的教程和资源更多,微调时也更顺手。最后使用的比例大概是 4:6,我不认为这对最后的结果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我的体验是,AI 好用和帮不上忙的地方分别是:

优势不足
  • 写简历、求职信,并根据岗位描述对结果微调
  • 生成面试问题,假装面试官和你对答,并给回复打分
  • 填领英上的各种信息,发送各种好友与私聊邀请
  • 上述过程中所有需要文字(比如写邮件)的部分
  • 没有灵感、找不出联系时,可以提供一些切入的角度(和凑字数)
  • 讲解不同文件需要注意的事情,关于格式、字体、版式、文件命名的建议等
  • 提前研究交际对象、面试官和公司的内部情况,找到可以开启的话头、与对方的共同经历和共同爱好等等,方便在聊天时开启话题,和更高效地获取信息。
  • 在线下或线上和真人即时交谈(对话内容可以储备,但临场反应不可或缺)
  • 给的答案太普世,需要微调;我怀疑有一部分原因是:
  1. 我调教技术不够好
  2. 有些行业散布在网上的信息就是不如其他行业多,就很难纳入 AI 的语料库
  3. 我更信服自己找出来的信息,AI 生成的可能大差不差,但我做不到百分百的信任

总的来说,在求职过程中用到 AI 还是利大于弊,如果对自己的文字能力没有信心,写不出适用于求职的种种黑话,利用 AI 能非常有效地提高文档的质量和专业性。

建立人脉

在豆瓣,有个帖子就是讲如何以求职为目的建立人脉的。里面说交际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取更多信息,二是把自己推销给面试官。我自认没有足够的资历和人格魅力做到后者,所以把重心放在了收集信息上。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求职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从各种人脉关系中获得的信息,即「口耳相传的信息差」。我在最初搜集信息时就发现了,生物医药这个领域,不论是网上已有的信息,还是在领英这种职场平台上活跃的人们,都远远少于 IT 和经济金融这样的学科。

我是相信这个说法的:「如果你在网上找不到某个领域的信息,一般有两种可能:1) 这个领域没有活人;2) 这个领域的活人都不喜欢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生物医药显然属于后者。故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弥补信息差,就需要求职者主动出击。

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和同行业的前辈们聊天,也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与其他正在求职的朋友交流,交换一些跨行业通用的信息。并且作为一个天然的社恐,也有一些「如何迈出社交第一步」的经验。

与同行建立联系

同专业、同行业的前辈往往和我有着一样的起点,因此她们摸索的路径与对行业的了解可以帮到我非常多。我一开始尝试了领英,结果发现没什么人回复我,最后主要靠的是在社交软件上的互粉、在豆瓣/小红书分享经验的网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的。

在与她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主要关心这三个方面

职位相关:

  1. 你现在从事的职业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的?做起来是什么体验?
  2. 你在这个职位上做了多久了?是什么让你决定做这个职业的?
  3. 每天的日常工作内容大概是什么样的?团队合作/开会/对接客户的部分各占比多少?
  4. 你最喜欢/最不喜欢你的工作的是什么?
  5. 你认为在这个职位中,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求职历程,和未来发展:

  1. 进入行业时,你有什么资格和经验?
  2. 如果回望过去,从你踏入这个行业开始,你希望自己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
  3. 你希望在我这个阶段/年龄知道什么?
  4. 你认为对于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哪些资格证书或经验会有优势?
  5. 你未来职业发展有哪些可能性?

较为宽泛的求职建议:

  1. 我现在正在找这方面的工作,你有什么建议吗?
  2. 求职过程中,哪些时间节点需要格外注意?(比如春招秋招的偏好和截止日期)
  3. 据你所知,最近有没有什么相关职位开放招聘呢?能否帮我看简历/内推呢?

这些交流为我的求职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实用的建议,不仅帮我避开了一些常见的坑,而且对生物医药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认识到了未来的趋势和机会,帮助我形成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像内推和看简历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是有些冒犯的,所以放在了最后提问。没想到真的换来了不少积极的回复,最后有许多面试邀请也是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真的非常感激!

和其他人多多社交

除了同行业的前辈们,我在求职期也约了不少朋友出来见面,聊聊求职过程中的痛苦,也能很有效地疏解压力。同时,互相交流工作内容,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本专业外的其他可能性,也帮我发现了现在这个职业的优点:当天工作结束了就结束了,不用每天牵肠挂肚到项目截止才行。当然相对应的,也听到了许多其他行业的吐槽。

我们还交换了不少求职过程中可以跨行业适用的信息与技巧——像上面提到的哈佛法学院求职指南和豆瓣那篇讲人脉关系的帖子就是在这样的交流里拿到的。甚至还收获过一个非常诡异的社恐面试技巧,提前一天把面试官的脸放大设置成桌面,效果近似脱敏疗法,在真正的面试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了解雇主、HR 和面试官的思维模式

同时,我也尝试去了解了 HR、猎头和企业老板、管理层的思维方式,争取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方面,我在摸鱼时间看了许多相关的综艺和书籍,了解猎头和 HR 的工作状态,知道他们是如何把上司的想法转为对求职者的要求。另外,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从创业者角度出发,分享「什么样的人值得招」的内容。从中梳理出「老板认为自己需要的人才」所具有的特质,在面试时尽量把自己往这些方面靠近。

另一方面,对于没通过的面试,我也会在收到拒信后给面试官发邮件索要反馈,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有哪些硬性软性条件不足需要弥补,这也让我能更好地为下一场面试做好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三点是:

  1. 对初入职场、没什么经验的人来说,招人时更看重思维模式而不是专业技能,后者好培养,但前者难改变;
  2. 岗位需求和来申请的人不存在完美的匹配,这意味着所有条件都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3. 求职过程很依赖运气和眼缘,这不是一个「谁分高谁就能赢」的项目,有些面试官就是有奇奇怪怪的偏好,气场对不上不能说明任何东西。

关联阅读:

怎么迈出交际的第一步?

阻拦我与别人主动交流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天生内向,大部分时候不太敢和陌生人说话;二是我对其他人的生活不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交流的欲望。

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惧,我尝试使用一些技巧来补足。首先,我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尤其在基于职场的社交中,因为被我的提问冒犯就开口骂人的人并不多,更常见的情况是没有回应,但这也不会对我造成任何损失。这帮我开启了疯狂私信别人的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是发现,大部分人的回复都非常友好,也都愿意帮助我,恐惧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这样的思维转变帮助我逐渐放下担忧,勇敢地与他人展开对话。

另外,一些专注于闲聊(small talk)的书籍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其中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是《How to talk to anyone》。它介绍了一些谈话中可以使用的技巧,将对话和交流视为一个流程化的过程,并提供了足够多的例子,能帮我更好地模仿那些更好地模仿善于社交的人类。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交流,并更轻易地与她人建立联系。

另一本书《The Serious Business of Small Talk》中有一句话,让我开始对他人的工作生活有些兴趣:「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而热爱各种日常系推理的我因此突然发现,和别人的聊天过程可以视作一场侦探游戏,也就没那么排斥了。

这些努力和经验帮我逐渐克服了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变得没那么害怕与他人交谈了,甚至有一段时间能活得像个社牛交际花……当然也收获了不少有用的机会与建议。

求职过程中的精神压力

找工作好就好在,它不再像学校里一样,只由单一的成绩单决定一生;但差也差在这里,有了更多可以衡量比较的维度,也就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高的不确定性。

我在求职初期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甚至是抱着「说不定要半年一年才能找到」的期待去做的。尽管如此,我还是难免会被焦虑、失落和自我怀疑的情绪击中。以下这些方法帮我缓解了很多负面情绪,希望帮你更好地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精神压力。

首先,在精神和身体上做足准备,提高整体的能量。我采取的方法是多运动、睡足觉、健康饮食三管齐下,让我的精神状态保持在一个比较积极的状态下。而且,虽然当时我虽然有其他的压力,但自己足够应付了;我懂得如何与它们共处,整个人的精神健康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此时唯一的外力变动就是求职可能带来的负反馈,我的办法就是尽量排解,如果真到了承受不了的地步,适当隔离也非常有效。

比如在求职期,除了填表、和 HR 聊简历之外,也要抽空出门逛逛、见见不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插进属于自己的生活片段,不至于让自己的生活被「求职」这一件事填满。「出去玩」这件事本身也是疏解压力的一环。

如果感觉自己有崩溃的前兆,就会打开相应的手机设置,拒收一切工作相关的提醒。我甚至为求职设置了单独的邮箱和手机号,就是防止自己应付不及,可以直接打开勿扰模式屏蔽压力源。总之,一切以精神健康为先,工作这事要往后排。

OwElbOHybowdmUxOZRXcUz8rnTc
飞行模式+勿扰模式,谁用谁知道。

另外,我还在其他方面找到了能给我源源不断带来自信和正反馈的方式。一件做起来得心应手的事,随随便便就能赚钱的项目,热爱且不吝于给我正反馈的朋友家人,都能让我在面对打击时迅速充电,维持一个「我不是一无是处」的幻象,不至于被工作上的否定压垮。

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关注点放在「我做了什么」上,而不要在意那些不受我控制的事。

每天投多少份简历、和多少人约出来见面吃饭、联系多少个面试问题,是我能控制的事,只要我想就能做到;而收到多少拒信、面试邀请、发出的信息被无视多少次,则是我不能控制的事。后者哪怕我再努力也很难改变结果,所以干脆不要在意;相反,如果我的尝试和努力收到了足够多的积极回复,那我也能暂时用这部分的收获掩盖不那么积极的部分。

最后,时刻提醒自己,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定义我们整个人生的唯一标准。每个人的求职之旅都有不同的挑战和经历,重要的是坚持并相信自己,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比「不尝试」更差。

结语

本文介绍了我为求职所做的种种准备,从梳理自己的经历、写出一份简历开始,到应对面试、与其他人建立人脉,以及如何纾解求职过程中的压力三方面入手,提供了自己的经验与小技巧。中间还探讨了 AI 在求职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作为对她人没有足够好奇心的社恐,如何鼓起勇气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这段求职之旅不仅仅带给我一份新工作,它更教会了我即使在自我怀疑时,也要相信自己。我衷心感激这段旅程所给予我的教诲,并将这些经验传递给你。愿你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前程越发顺遂,却能引领你到达意想不到的地方。请保有希望,因为未来远比你所看更美好。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