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终于!找到!工作了!
收到 offer 邮件的那一刻,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这次漫长的求职起于四月底,正巧属于青黄不接的时段——春招已经接近尾声,但距离秋招还有不远的距离。我的履历没有出彩之处,一开始也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最后能成功上岸、对未来做出了清晰规划,这期间也经历了许多探索与挣扎。
本文即是我对这段求职历程的回顾与复盘内容,意在分享我如何找到这份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做了怎样的尝试,希望对正在求职的你有所启发。
〇、我和我的诉求
刚开始试图找工作时,我自己评估了一下已有的条件,实在算不上乐观:
优势 | 劣势 | |
专业 | 药学;就业范围广 | 学习内容泛而不精;成绩不好 |
工作经历 | 有过一段正经实习 | 开始求职时有九个月没有产出的空窗期 |
未来规划 | 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和生活方式 | 无法把期望和现实世界中的职业联系到一起(即,不知道怎样的工作能带给我想要的生活) |
心态/性格 | 超绝无敌的自信和乐观 | 内向,对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感兴趣 |
工作期望 | ??? |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将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怎么发展 |
唯二的优势大概是我还算喜欢我的专业,所以不用想着弥补转行必需的经验;以及在实习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了学生和社畜的区别,也渐渐能用打工人的思维思考问题。
更大的困难在于,我没有认真思考过我的职业路径,更不知道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或者在这个经济形势下,更合适的说法是:什么样的工作愿意接受我?
而且,我对行业内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生物医药本来就不算是清晰透明的一个行业,加上大部分职位都是「经验型」而非「技能型」,更依赖于无法测量、难以评估的软性技能,又落在我「缺乏经验」的劣势上。
……可真是个难度 SSS 级的开局。
光靠空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尽快行动起来。于是,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列出来,按照解决的顺序,它们依次是:
- 我的学位和经历能做什么工作?
- 这些工作和我的理想生活有多少重合?
- 市场上,哪些职位愿意接受这样的我?
- 在我有可能拿到 offer 的职位方向上,我实际上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 拿到手的 offer 里,我该选哪个?
以下分别详细说。
一、我的学位和经历能做什么工作?
这部分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搜集信息。
我从搜索引擎和 ChatGPT 开始,先找出「我这个学位能做什么」的答案。然后去了学校官网,查了一下往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方向。这样搜出来的职位是我投一投简历,至少能有希望收到回复的方向。
接下来就是去各大招聘网站搜索企业的招聘要求,并和我自己的履历和技能对比一下,看看有多少重合。只要我感觉自己满足了 40% 的招聘要求,而且工作内容能看懂个大概的,都被我收进了一个职位表格。有些职位,虽然我连 40% 的要求都没法满足,但如果他们愿意招收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而且列出的「所需技能」并不难学,我也会把它们放进我的备选清单里。
最后,获得了类似这样的一个表格:
二、这些工作和我的理想生活有多少重合?
整合出这个表格的过程,一部分是帮我了解市场行情,看看现在都在招什么职位、每个职位大概需要多少人;另一部分也很难说不是因为拖延症作祟,想要逃避进一步搜集信息的过程。
到这个阶段,网络上能查到的信息已经不多了。所以除了去知乎高强度搜索「做 XX 职位是什么体验」之外,我的触角也伸向了行业内的前辈们,向她们询问职位的具体内容。防止一不小心做起了并不喜欢的事,也尽量避免自己因为对工作内容并不了解,而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
在线上,我主要依靠 Women in Biochem/Pharma 的这个集中贴和各式各样的 AMA1,以及给出很多医药领域中实例的 ABPI。线下则是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在社交媒体上骚扰不知道什么时候互关了的学长学姐们,又通过朋友和同学的关系约到了许多之前没有怎么说过话的前辈们。我也试过在领英上用打招呼发私信,遗憾的是没什么人回我,所以也没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和上个部分专注于评估「自己配不配」不同,这次搜集的重心放在了工作内容上;毕竟工作要占到我接下来日常时间的 60% 以上,理应比选老公更谨慎。
我主要向前辈们问了这些问题:
- 工作内容(参照上面的三个问题),和不同类型工作占的比例(体力劳动/对接客户/开会/做 PPT);
- 工作体验,又可分为公司体验和职位体验(最喜欢/最讨厌的部分,日常的生态是怎样的);
- 所在公司/领域(公司/领域的前景;为什么选择这个公司/领域发展,而不是另一个?);
- 未来发展(除了沿级晋升,还有没有其他的发展方向?难度和市场如何?)
这样一番筛选下来,就知道哪些职位是我感兴趣、又有一定可能愿意接受我的了。但正如开头所说,光靠空想和她人的经验是永远无法得出结论的,我到底能去什么样的职位,还是要依靠市场的检验。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办法——海投。
三、市场上,哪些职位愿意接受这样的我?
经过上面两轮的信息收集和筛选,我手里大概有了十几个可以供我选择的岗位,也大概清楚自己更喜欢哪些工作的生活。所以,我针对这些工作的要求和内容定制了对应的简历,然后就是毫无目的的海投。
除了对应的简历,我还做了一份比较泛用的简历,投给那些看起来愿意要我、但我不太感兴趣或不太了解的岗位。毕竟工作要的是双向奔赴,万一我喜欢的工作岗位不想要我,那还是找几个保底最保险。
……万一中的万一是这些工作没有一个愿意要我的,那我觉得也别挣扎了,有什么就做什么吧。
最后的结果离颗粒无收也不远了,但所幸收到了来自两个方向的面试邀请。能有反馈、简历不至于石沉大海已经算是幸运。虽然最后这些申请应该都没通过,但它们帮我搞清了四件事:
- 在这两个愿意给我面试的职位/方向上,我是最有可能找到工作的;
- 在这些职位里,面试官对我的某些经历和技能最感兴趣,说明它们可能是我在这个方向上的优势;
- 从面试官的问题和我反问他们的问题里,进一步了解了公司对这些职位的需求,并增进了对整个行业的理解;
- 面试过程中,我欠缺的是求职经验和对职位的了解/理解,导致我和面试官的沟通并不顺畅,这代表我在这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简历和求职信也需要迭代。
所以,我就把这两个方向当成了我接下来主要的投递方向。之后又是漫长的聊天和探索,我改好了简历,更精准地投递。同时,我注意到面试官都对「缺乏经验」和「有半年没有工作」这两件事有所迟疑,因此找到了一个可以尽快入职的实习,以弥补我的不足。
不得不说,为了弥补就业空白而匆忙进入的实习对这个时段也非常有帮助:认识到了更多的人,他们给了我许多本行业内发展的信息与资源;并且由于它和我的本职不算直接相关,因此让我看到了向其他方向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也敢于做出更勇敢的尝试。
四、在这些方向上,我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虽然我在海投阶段摆了个很大的阵势,但最后并没有拿到一个长期稳定的 offer。不过有了海投的反馈,我更清楚自己应该瞄准哪些方向精准投递。因此虽然投递的岗位数减少了许多,但每一家都精心准备,回复率翻了十倍不止。
和上次相比,我做了这些改进:
- 首先,在提交申请前认真调查公司情况,了解公司文化以及目前的需求。这部分可以通过研究公司官网的信息、搜索相关新闻,以及联系公司内部人士获取(比如,这是一个新岗位,还是为了替代离职的某人?)。
- 其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加上 ChatGPT 和我对招聘信息的解读,有针对性地给每家公司发不同的简历和求职信。以及在海投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被面试官所看重的特质,也在这里将它们突出强调了。
- 最后,得益于精准投递,有余裕去搜集这些企业在面试时喜欢提问的问题,并做了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战线拉得挺长,在投 B 家的时候收到了三天前参与 A 家面试的反馈,我在准备 B 家面试的时候就能加以利用,也是一个同步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最后,我也收到了几份的 offer。到这里是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是更痛苦的一步:拿到的 offer 里,我该选择哪个最合适?
五、拿到手的 offer 里,我该选哪个?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如何选 offer」,总能找出七十八件需要考虑的因素来,无外乎工作内容、未来发展、生活平衡(WLB)、公司福利等等。
找出有哪些参考性因素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通过手头的信息推算出某两个 offer 关于某个因素的排名差异,以及,这些因素各自对我有多重要。
前者的问题在经验型岗位上还算好找,虽然信息不算公开,不过但凡在行业内工作过几年的前辈都攒了一口袋八卦可说。搜集行业信息(aka 聊天)的过程中能同时搜集到行业经验和个人体会,很快就在不同维度上给各个 offer 排了个名:
- 能攒下来的钱:B>>A>C
- 对工作的兴趣:C>>>B≥A
- 短期发展:B>A>C
- 长期发展:B≥C>A(区别在于 C 更广,B 更专)
- 对身体和精神的伤害:B≥A>C
按理说下一步直接算好加权平均数就好,排序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就该知道选哪个。但「人生选择」毕竟不是数学题,没有那个既定的、一眼就能看穿的、最正确的答案,就算我在家读再多文章、听再多经验、骚扰再多朋友问意见也是一样。
我早该清楚,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我也不应该期冀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能把我稳稳地送向想要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或许已经有许多人走了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那条路,留下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经验基础,只要我顺着那条路走下去,即意味着踏上了正确的「赛道」:三年后升级为资深职员,五年后踏入管理层,十年后在高位上拿着丰厚收入,自此高枕无忧。
但就像我压根不清楚我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一样,我对未来的人生也一无所知;我不知道我想要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甚至再近一点,两三年后的自己,我也很难描绘出清晰的样子。每一个选择都能把我带向不错的生活,但放弃一个就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个潜在的可能性,而我尚不清楚什么样的可能性是未来的我最想要的。
最后下决心是因为偶然间看到的两段话:
工作依然占到我人生特别高的比例,70-80%。它决定我每天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和什么样的人接触,有可能获得什么样的机会。因此它必须能够帮助我获得未来更大的自由和意义,不然就不行。(Source)
打个极端的比方,湾区地震大厂全都沉了,lz 内心最不甘的会是什么?没有和爱的人生养一个孩子,没有买上房子,没有进科技大厂工作拿大包裹,还是别的什么?我觉得顺位应该按照这个顺序来。人生无常,可能最后发现能抓住的只有最重要的那一样,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做了 A 再做 B 然后 AB 提供条件来完成 C 这样。(Source)
将 ABC 三个选项分别代入这两个场景中设想了一下。读到第一段话的时候我内心其实偏向于 B,恰逢我去 B 司送身份证件复印留档,参观办公室的时候忍不住想:「如果我在这里工作,每天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是我决计不想度过的那种生活。而如果真的地球在某一天突然爆炸,不论选 A 还是选 B,我都会后悔为什么没能往 C 这个方向多走一步。
而所谓「正确的赛道」——大众和社会的思想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无论什么样的路,我都能有信心把我自己选的路走成最正确、最成功的那一条;十年后我想怎样度过今天,今天我就要怎样度过。
所以我最终选了 C,尘埃落定。我或许不知道这样的选择会把我带到怎样的人生里去,但它有着更多样的进入和转行方向,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性。对不确定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来说,这才是最合适我的路。
结、该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用三个月时间,从对行业一无所知,到找到喜欢工作的过程。能如此顺利主要依靠三个部分,分别是:
- 收集岗位信息,了解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
- 了解就业市场,通过海投弄清市场对我这类人才的需求;
- 细化投递方向,用前两步积攒的经验扬长避短、精准投递。
在这个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行业里的前辈们。许多信息和机会都是网上搜不到的,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其次要感谢之前调整生活方式打下的好底子,让我的身体和精神能够支撑这三个月间的焦虑和内耗,也让我有足够的行动力迈出第一步。
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