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少数派读书月活动「文学就要不务正业」主题文章的收官作——这些作家「副业」搞翻译。

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们博学、通晓多国语言,杨绛译《堂吉诃德》、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巴金译俄国文学,名著的译作很多都由他们首次引入国内,形成一段佳话。

而在写作和翻译都越发专业化的今天,也依然有中文作者用他们的笔调转述外国文学之美。除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文本的挑选上也反映了作家的趣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挑选了七位作家的译作,让我们继续把不务正业进行到底。

卞之琳译《西窗集》

卞之琳曾以一首《断章》享誉中国诗坛,而同时,他也是翻译界的一代宗师,翻译从业生涯长达 60 年,译品素享盛誉。

《西窗集》是他上世纪 30 年代的一本译作,书中选译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潮流中的优秀作品。这本翻译小书是当时西洋高级读书界最流行的作品选集,时隔多年读来仍然魅力不减,不得不佩服先生的对文学作品的独到眼光和品味。

书中的作家天南海北,包含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作品包含里尔克的《旗手》、阿克雷芒的《无话的戏剧》、波德莱尔的《时钟》等等。尽管大多是节译而非全文,但从文字的片段依然可以看出精彩之处。

一年之中,我偏好的季节,是盛夏已阑,凉秋将至的日子;一日之中,我散步的时间,是太阳快下了,还在淹留,把黄铜色的光线照在灰墙上,把红铜色的光线照在窗玻璃上的一刻儿。 ——斯特凡·玛拉美

卞之琳先生说,当年他翻译这本书,只是为了练笔和遣怀,先生或许没有夸张,但是无心插柳、漫不经心都能翻译出如此精美的文字,真令人嫉妒他的才华,翻译得极美,摘抄到手软。如果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文学鉴赏力,或想集中了解一下现代主义文学,请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张爱玲译《海上花开》《海上花落》

/figcaption>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描写清末上海妓院(大多是上等妓院)倌人日常生活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除了写妓院中的爱情、算计、纷争,也借由游宴上的客人,旁及官场和商界,描写得清淡散漫,在一个个小人物上落笔,细枝末节的背后隐藏着清末的上海被迫通商开埠后的世情。

从题材来看,这本书本没有什么阅读门槛,而其实最大的阅读障碍在于原书作者通篇都了吴语写作,这也是空前绝后的做法。吴语不管在此时彼时都只能被算作方言,只在江浙沪皖等有限地区通行。

一九六零年代,旅居海外的张爱玲起心将这本小说翻译成国语和英语。那时,一九二六年经胡适推广出版的标点本《海上花》再次失落,不为普通读者所知。而张爱玲依然认为这是一部杰作,因此又将这本书「打捞」起来,将其中的吴语翻译成白话,又对原文进行补缀、加上对清朝服饰和欢场行规的注释,直到一九八三年才以《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两本出版。

正是归功于张爱玲的翻译,《海上花》得以在今日还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它平淡到有些琐碎,算不上好读有趣。但琐碎之中,人物真实而又复杂,也是因此,他们的爱恨嗔痴历经两百年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情。

陈黎译《台湾四季》

陈黎被评价为「当今中文诗界最能创新且令人惊喜的诗人之一」,写出过《小宇宙》《家庭之旅》等作品,也作为诗歌译者长期活跃着。

由于会在翻译时重新创造诗歌的语感和节奏,读者对他诗歌译作的评价大多比较两极。而这本早期的译诗《台湾四季》非常忠于原作、用字凝练,编译并收录了 1924-1928 年间发布在日本《璞》(あらたま)杂志上描绘台湾自然和风光的短歌。

与陈黎以往翻译的对象(例如聂鲁达、辛波斯卡、松尾芭蕉)相比,这本《台湾四季》中诗歌的作者实在太过普通——他们都是日据时代生活在台湾的普通人,职业包括医生、警察、编辑、银行职员、家庭主妇、学生,书写了台湾北部、台中、台南、原住民地区的生活和自然风光。

透過幽微的诗意,这些普通人为我们看到台湾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壁虎的叫聲/可愛:/屋外的風/正逐漸轉成/狂風 (國枝龍一)

路遙/讓人疲勞,/台車上/削著/柚子的皮 (野下未到)

台风、地震、丰沛的热带雨水和甜美的水果,从生活的细节之中,足以窥见台湾这个美丽岛屿的风景和情貌之美。

周作人译《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喜养花看鸟、好散文翻译的周作人,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译述活动中,他译过爱伦·坡的小说《山羊图》、翻过《伊索寓言》,和哥哥合作翻译的《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文采都十分出众,而他的译本至今流传的更多是日本文学。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是「对我来说,除了诗以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的石川啄木的诗歌集。每首诗只有三两行,是石川在形式上的新追求。这些诗是可以用歌唱出来的诗,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像我们日常吃的小菜一样,那种对我们来说「必要」的诗。

其中有无所事事的牢骚「没有什么事,/而且愉快的长胖着,/我这个时期多不满足啊」「下一次的休息日就睡一天看吧,/这样想着,打发走了/三年来的时光」;有青春感十足的想法「无端地想要/在草原上面跑一跑,/直到喘不过气来」「把发热的面颊/埋在柔软的积雪里一般,/想那么恋爱一下看看」;也有对成年人世界感慨,成熟而心酸「挨了骂,/哇的一声就哭出来的儿童的心情;我也想要有那种心情」。这些诗句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因为这和普通人的经历如出一辙——不顺的生活、远去的故乡、一事无成悲哀的「我」。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在市面上没有别的译本,而这些文本在今天读来也毫不过时。想想《知堂谈吃》里那个满嘴炒栗子、窝窝头、绍兴酒的周作人,便不难想出他做的翻译是多么有滋有味了。

西川译诗集《重新注册》

认识诗人和译者西川,你或许是从他的成名作《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或许是从《博尔赫斯谈话录》书籍封面的那行小小的「译者」,或许是在朋友手中接过《海子诗全编》时看到的那个「编者」。

这本出版于 2015 年的《重新注册》和他以往翻译的名家大作不同,其中包括了不少 1950 到 1970 代出生的当代诗人的作品。西川希望将读者带入国外的诗歌现场,去认识国际诗坛年富力强的诗人们,改变我们的诗歌阅读落后国外三四十年的状况。

《重新注册》书中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来自他在外出游历时接触到的优秀诗人之手,西川对这些诗歌进行了重新的校译,有时松弛、有时紧促、有时华丽、有时朴素的语言,是他对诗人和作品的精准把握。

《重新注册》里有俄罗斯投身广告业的自由媒体人的城市之音、国家之声「这是莫斯科的声音:/小动物/正在靠近/喉咙,/梯队队列正缓缓出发/全俄铁联执委会正耸着/它的肩膀」;也有斯洛文尼亚记者的不眠之夜「这是夜晚,但我能听到不眠的汽车。/还有猫。尖叫着,它们在我的窗下相互追逐。/我也睡不着。我坐着,说不上在思考,只是/看着你的静脉像河流舔你的手掌」;还有成为网站编辑的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儿子不知道/妹妹已在洗手间镜子前/站立了一小时/像一位公主被魔法变成了蜘蛛/妹妹不知道/猫咪桑丘除了疼痛还感受到什么」。

「诗人翻译家」并不鲜有,但认真负责又有绝佳文字表现力的,西川绝对算得上一位。

王安忆译《我的抑郁症》

我的抑郁症起始于一朵小小的云,它就在我的眼角边。 伴随云而来的是一阵嗡嘤与呜咽—— 突然之间,我只能写悲伤的歌曲。 每次你都挺过一点点。

《我的抑郁症》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绘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作者随意而精彩的涂鸦,文字相对比较简单浅显。王安忆说「这本书最主要的功劳在美术方面,文字只有 1000 多字,虽然我在翻译过程中还是花了很大工夫,但我的劳动不值得夸耀。」

本书作者是伊丽莎白·斯瓦多,一位来自美国的作曲家、剧作家和导演,她被严重的抑郁症困扰了三十多年。这本书作者以独特个性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素描,讲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如何与这种最常见的疾病作斗争的经历,抑郁症的成因或许不尽相同,但是给人带来的痛苦是类似的。这本书真情流露,借图画来抒发内心的压抑,不谈任何理论,只是描述心境,在给抑郁症患者更多的共鸣和力量的同时,又能让其他人更直观地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穆旦《穆旦译文集》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作为「九叶诗派」中最为耀眼的一片「叶子」,穆旦的《诗八首》至今仍被不少人认为是写爱情的诗歌里的巅峰之作,他能发现生活中、个人感情深处的美,并将这些极为珍贵的瞬间表现出来,唤醒读者心中的爱与感动,让人常读常新。

由于在发表诗作中常常碰壁,于是穆旦全身心投入到翻译的事业中去,普希金的抒情诗、欧根·奥涅金普希金的叙事诗、拜伦的《唐璜》在他的译笔下熠熠生辉。深深扎根于现实中的他,注重诗歌的形式,关注的不只是有没有抑扬格五步音、押不押韵,而是用敏锐的情感,感受诗歌语言本身。那些作者别有用心的句法上的迂回、升降音调,全都他被注意到,深刻的连绵不绝的句子,宏大的叙事,与有意投射的英雄主义、殉道的思想,都有意义。

《穆旦译文集》(8 卷本)涵盖穆旦几乎全部的译文,拜伦、济慈、雪莱、布莱克、普希金等鼎鼎有名的诗人的作品在其中闪耀着经典的力量。

关联阅读:

> 参加少数派读书月 征文活动,分享你读过的好书,得到阅读器、Kindle Paperwhite 等你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