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周热评
少数派31941395 (+84) 还是那句老话,孝敬爹妈要避免自我感动。人在村里社交圈子是完备的,话题是找得到的,情绪是顺畅的,其实多给他们点钱就行了。「小辈不懂这个道理要拽出去旅行了喝咖啡啦吃西餐啦受不了」(我长辈原话),带出去跑搞到后面全部是情绪向内劣化,搞得不好到旅行结束大家心里都不爽,很正常,我碰到过几次。
后来我想通了,人老了,情绪价值就是第一位的,给够他们足够的钱,他们自己知道怎么在村里找到展现的地方——即便是你认为很土的方法,但是那又如何呢,两老开心就好。
SysErr0r (+19) 在大模型时代寻找人性,跑得快的那群人,在后现代之后,迎面撞上了未曾完全现代的上一辈,现代的话语在此无处容身。「现代性」这三个字,光是放在「父母」的旁边,都让人感到割裂和不安——具体的、复杂的、私人的关系,怎么能被如此不带感情的分析和解构?
少数派83470920 (+14) 作者写的还是很真诚的。
现在缺少这样真实的内心表达,每个人的感受和体悟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记录内心,不需要刻意迎合主流,或者标准化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代思潮的碰撞,矛盾的和拧巴的日子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常态。第一个评论我觉得很透彻,其实很多时候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代际带来的撕扯感偶尔拿来思索可以,但回到生活还是不能太较真,日子还得是过自己的。
Laffitte (+0) 以前也是印象笔记,notion 折腾了一大圈。现在我只用 obsidian 了,markdown 记录,使用插件 remotelysave 多端同步,克制非文本的记录收集,图片使用图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这些封闭笔记软件的依赖,感觉能用一辈子。
vo (+0) 哇,说到我心里了。之前就是在语雀上写了很多文档,然后有天突然就告诉我必须要开会员才能继续写(每月限制100篇),然后又正好遇到了那个故障。这一下让我猛然意识到云笔记是多么脆弱和受制于人,于是就狂找本地替代软件。目前手上用的维克日记,虽然没语雀那么强,但是用起来还比较舒服。最重要的是数据完全本地,而且支持一键批量导出 markdown (非常非常重要)。最近新版又多了自动备份功能,感觉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FY_Zhang (+0) 很想用纯本地化的笔记,可惜我的日记和观影笔记有大量的图片,电脑上无所谓,但一口气同步到手机上实在吃不消,只能被迫继续使用云笔记。😂
sunyunxian (+1) 很棒的文章,租房这段写的很有生活啊,哈哈哈,人生切割术(第 2 季好看又好听)和欧洲的主席很有趣啊。最后一段有感触,有时候我会喷少数派的一些XX文章,但最后这段让我知道了,尊重每一个少数派,实在不爱不看好了,也别喷了,(=。
来自文章《〈双影奇境〉通关小记:一部超乎想象、精彩绝伦的双人游戏作品》:
潮鳴 (+2) 在游戏性上我真的很喜欢这种类型,勇于做那些同行认为「前作已经足够好了就不必再做突破了」的尝试,而且完全成功了。
但其实我感觉…有一个能陪你一起度过这段游戏时光的人甚至比游戏更重要。一个好的「双人游戏」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加强用户的体验感。
CherryBlossom (+0) 转一张来自 V2EX 的游戏内截图,太美了。网址:https://www.v2ex.com/t/1117176
托尼不烫头 (+122) 犹记得上一期讨论的 2024 有哪些不值得买的数码产品,评论区神评:少数派编辑处「新玩意」推荐的只要不买就会避坑,哈哈哈哈哈哈。
楚杰 (+15) 看到 CD 播放器,想起我近几天实践出来的冷知识,PS5 原来不能播放 CD!
Deeast (+8) 这个耳机盒除了塑料感很重以外,设计还有缺陷,用一段时间开合的弹簧就会完好地掉出来,我的一代保修期间内返厂了三次(再换了一个一样的盒子),小红书里也有很多同样的问题。作为韶音 openfit 一代用户,看到这个二代还是塑料耳机盒,我就不会再买他们家产品了。
来自文章《少数派首页「潜规则」:2024 数据分析 & 创作指南》:
北鸮 (+15) 其实字数那里,就我个人审稿的感觉来说啦,有一点因果倒置。
言简意赅是好事,但很难做到。就我们通常读到的稿件来看,大部分稿件要么内容笼统、漏洞百出,要么表达混乱、言不及义,且许多都严重到我们无从下手联系作者进一步修改的程度。
而倾向于在文中自觉介绍背景、添加细节说明的作者,通常行文上也不会有严重的语病或逻辑问题,副作用就是字数会涨。
总之我个人还是希望大家多写,最好也学会写完多检查、多改,并且仔细阅读少数派创作手册中的要求。不要再提交一堆有大段语病、错别字、逻辑不通畅、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东西上来还问我们为什么不审稿了。TAT
LOSSES (+6) 我大概思考了一下这里的统计方法,感觉还是有点问题。
我建议作者把你的统计方法和代码完整公布出来,方便有统计学背景的读者进一步审查结论有效性。在没有 Method Chapter 的情况下我姑且做一些推论。
首先少数派本身不会对外公布每篇的阅读量,只有作者能看到。所以如果你从外面抓数据的话只能用总点阅量除以文章数来算平均阅读量。但是这个指标是有问题的:根据经验推测,点阅量这个数据的总体分布是偏态双峰分布,发首页的均值很高量少是一个峰,没上首页的量大但是充电数量少、点阅率少。根据作者的发文习惯(比如我,如果没准备往首页投就会只发自己博客不会往这边发,也有人高产似母猪天天刷刷写)这个指标的本身可能就是有偏的,而且偏差不会很稳定。
另外你提到了置信区间,因为你的统计指标本身就是有偏的,样本量也不是很大,我想抽样分布大概率不会是一个正态分布,这个时候往正态分布上套 95% 置信区间并不妥当(我猜你用的应该是正态分布)。如果非要做的话我是觉得得拿所有能得到的公开数据建一个大的回归模型,把比较混乱的变量控制住再说事。
以及,如果你用的是频率学派的统计方法我还是建议你能提供 p 值。
我猜编辑对后台数据的感受和你提出来的结论会有一定差别。当然,这就属于统计学富有魅力的地方了。
来自文章《选择痛苦:渣马半马 2024 纪实》:
萧梦 (+5) 16年入职公司不论愿不愿意都强制在每年元旦开年参加公司组织的半马,并没有任何标准赛事,只是划定了一条路线。尽管自己是个180斤的胖子,想想其实也是日常的时候慢慢消化了一些跑量,也没有认真地做过什么赛事训练。不仅是胖更是因为不会运动,我的腿状态来得比你还要更慢,小腿两根骨头中间那里总是在三公里前异常难受。不过还好也都跑完了,直到2020年,五年时间跑完了十几个半马。
很有趣吧大胖子也会这样从痛苦不堪到好像也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事,配速意外的并没有很差。可惜从那之后换了个城市也就再没有这样的体会,现在还是这么胖。
有感而发,祝贺你完成了自己半马的目标,也祝你去新的城市也能找到新的快乐。
Ev1 (+4) 其实带墨镜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好看,毕竟到后半程痛苦面具戴上了,摄影师拍到起码能遮到一部分呲牙咧嘴。另外就是,这种大晴天墨镜还是可以有效遮挡阳光,防止眼睛不适。
Ev1 (+2) 说不定,我们擦肩过。
来自文章《重新发现 1969 年的知识生产术:读〈智识的生产技术〉》:
攸啦啦啦 (+2) 关于作者提到卡片笔记的构建部分,发现和我在备考大学考试时的策略很相似,这也是我从卡尔纽波特的 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 一书中学到的:
首先我会整理全课程的内容为一个个「问题-答案」的知识点(信息组块)。然后根据问题回忆答案,并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机制进行滚动复习(生成效应)。最后达到所有问题都能够快速作答的效果就可以去考试了。(理工科和文科都适用)
这个方法的核心有两点:信息组块的生成需要充分理解知识点内容,才能提出问题,并生成自己的答案(这也是备考过程中最耗时的部分);主动回忆才能保证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考场上可以触类旁通。
Eric_QW (+3) 应派友要求,将 Obsidian「少数派风格」悬浮目录插件分享于此,有需要的 ob 小伙伴可以自取:https://github.com/QuestionWorks/obsidian-floating-toc-plugin 仅需要替换已安装的 Floating TOC 插件中的 styles.css 文件即可。(编程新手上路,仍有许多瑕疵,请多包涵 🙃)
📒社区摘要
- 七叶电波:逆流 —— 在 AI 加持的信息过载时代进行自媒体探索
- 宛潼:兑现一个两年前的承诺:流光溢彩显示器氛围灯更新小记
- Xcbyao:异宠:当代年轻人新的精神寄托 ——与蛇共舞:一个 00 后的异宠生活札记
- 程序员HaiJun:2024年终总结 : 迷茫, 尝试突破,拥抱AI
- 桌沿奇思:2024年,我的自信元年
- 猫条发射机:镜中之境,似镜非境
- YoungYang羊:表白、异地恋、订婚,都在我的2024年。
- 德坤:读书笔记261《我会和你一起远走高飞》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大大大K:米家理发器,5 年之后的新选择
- 入手价格:折后 90 元
我的「自己理发史」始于 2019 年末,当时入手的第一台理发器是 39 元的映趣 Boost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以这个价格买到)。起初,我只是为了能自己偶尔修理一下侧边和鬓角的「炸毛」,而不必每次都必须克服懒惰去找 Tony 受罪。但是没成想,东西刚刚到货就遇到了特殊时期,理发店纷纷歇业,迫不得已只能自己理发。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剪就是 5 年。

不得不说,这台映趣 Boost 确实是我的大功臣,帮我应付了很多次临时出门的「鸡窝头」。不过用了这么多年,我也发现了不少弊端,比如碎发卡在刀头仓很难清理、梳尺固定松垮,以及刀头组件容易损坏等等。而就在刀头第二次崩坏之后,我决定直接换一个更好的理发器。本着「犹豫不决买小米」的原则,米家理发器就成为了我的首选。
米家理发器这两代产品都恰好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全身水洗方便清理碎发、支持 Type-C 充电、超大范围梳尺等等,其中米家理发器 2 代还升级了刀头镀层、金属机身以及更精细的梳尺调节精度。

但我为什么选择 1 代而不是更新的 2 代呢?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之前所使用的映趣理发器,它自带的活动梳尺最长为 22mm,所以这么多年我已经养成了从 22mm 开始修剪的习惯。
米家这两款理发器的梳尺虽然都涵盖了这个尺寸范围,不过 2 代产品标配的两套梳尺长度分别是 2mm-14mm 和 16mm-28mm,而 1 代标配的两套梳尺长度分别是 3mm-21mm 和 23mm-41mm。也就是说,如果我使用 2 代产品,从 22mm 开始修剪时我必须要在中途更换一次梳齿,但要是用 1 代产品则不需要更换,整个理发流程会顺畅很多。至于 2mm 和 3mm 调节精度的差异,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再说说新理发器的使用感受。初次使用时,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动力更加强劲。以前我在修剪脑后那些又硬又厚重的头发时,通过理发器的噪声就能明显感觉到它比较吃力,就像家用小车爬陡坡一样。而这款米家理发器就像一台「割草机」,轻松一推到底,头发被干脆利落地切断,就连噪声都变成像 ASMR 一样悦耳了。而且米家理发器的动刀频率似乎更快,剪下来的碎发更小、更不容易囤积在梳尺里。
另外值得好评的是,梳尺配件的支撑部分带有一定弧度,相比原来的映趣 Boost 它更能受力,就算用力贴住头皮也不怕晃动,理发时会对尺寸更有掌控感。
总体而言,米家理发器好看、好打理、配件够用,作为家用产品来说可以算是「一步到位」的选择。至于 1 代还是 2 代,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差价也只有十几块钱,想要购买的朋友根据习惯和对外观的喜好来选择即可。
💬一派热议
在上期第 198 期一派讨论《你家有哪些「相见恨晚」的清洁神器?》中,共有 309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以下请欣赏高票选手如何杀死比赛)
MrCoffeeTalker (+129) 我相见恨晚的 50 个清洁好物
电器
- 小米除湿机:防霉、间接给清洁减负、改善生活体验;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能几乎无死角给所在空间防霉,因为常见的霉菌需要更高的湿度才能发芽,免去反复除霉的折腾、健康风险清洁剂的刺激,我自己住处的床头柜、书柜除霉后配合除湿机,霉菌就没再复发过;因为低湿度下其他微生物也很难生长,还能抑制浴室的粉色粘液,冬天可以减少温差导致的窗户冷凝水,省去这部分擦拭拖地的工作量间接减少清洁家务;另外我和家里人比较惊喜的,除了时不时倒掉一大桶水的成就感,就是家里的东西干得更快了,像是洗完的衣服、厨房的餐具、拖完地的地板,除湿机运行期间干得很快;小米除湿机 13L、22L、30L 我都陆续买过,除了对小米的信任,看中的是不需要额外安装 app 的手机远程控制,3 款的使用场景分别是:13L - 女朋友的卧室,22L - 我自己租的狭长型公寓,30L - 老家自己房子的客厅,13L 的倒水体验不太舒服,感觉人体工学上没做好,22L 有把手舒服很多,30L 的除了把手还自带水位刻度线,建议根据自己需要除湿的室内面积选择
- 爱丽思无线轻量吸尘器 HCD-22M:家里地面经常会有灰尘、毛线毛发一类的脏物堆积,刚开始还是用平板拖把但发现清洁效率不高,家里虽有小米的手持吸尘器但清洁能力有限,便想到买个吸尘器;挑品牌时考虑过戴森,但考虑到价格偏高,作为实验性的消费不适合,而且激光可视化灰尘并非刚需,因为研究除螨时买过爱丽思的烘被机有一定信任、喜欢他们的设计,吸尘器也选了他们的,用了几个月很满意,基本满足了我清洁地板的需要,充电和功能头收纳也很方便,放回基座随时继续充,基座本身也充当了收纳的架子
洗衣
- 花王 attack zero 按压瓶洗衣液:常驻洗衣液,替换了我之前买过的那种大瓶洗衣液,体积小不占地,每次量取由按压次数决定,不用瓶盖里找刻度也不会弄得手上粘粘的,除菌效果对我室内晾干的需要很友好;长期使用一般配合软袋替换装,按压瓶放在靠洗衣机的位置,体积大的替换装放远点也省地方
- 宝洁当妮留香珠(纯洁铃兰):研究清洁产品后才知道原来别人身上散发的好闻的气味可能来自柔顺剂、留香珠,开始更关注这块的打理,宝洁这个留香珠是我在常买的代购店看到的,气味很喜欢,闻着心情就会很好,我种草后陆续也让女朋友、父母种草了;因为是纯增香的不像柔顺剂那样可能和某些材质衣物不兼容,外观是像巧克力一样的一颗颗固体半球颗粒,机洗的时候根据和衣服一起放洗衣机里就行,适合给外衣、床品增香
- Nitori 晾衣架 24P:替代掉了我家里之前那些丑且不实用的旧晾衣架,专用于晾晒内衣袜子一类小件,Nitori 算是日本版的宜家,但感觉生活物件的设计更细化,这个晾衣架是我偶然在优化家中收纳时 Nitori 店铺里看到的,白色塑料的质感和外观很喜欢,能提升家里的整洁感,不需要时也可折叠收纳,而且才 20 元
- 爱丽思循环扇 PCF-HE15:加快空气循环、加快物体干燥时用,夏季和冬季我会配合空调制冷制热用,配合制冷能让冷气更均匀不至于脚冷头热,配合制热则可以让室内更快暖和起来,我春节在家里测试过,20 度制热开几小时温度卡在 14 度左右上不去,但一开循环扇很快能升到 18 甚至更高;有时洗衣完衣服急着穿,我也会用循环扇 + 除湿机,视衣服的厚度原本一个晚上干的衣服可能 1-3h 就能上身了;另外搞卫生时地面如果弄湿了才着不舒服,我也会拿来吹干地面;当时选它也是因为性价比高,曾考虑过 MUJI 的循环扇但感觉偏贵了,只考虑循环扇的基础功能,这款 80 多块钱就搞定了
- 洗衣篮:用来转移洗好的衣服到晾晒区,女朋友租的房子洗衣机和晾晒区有一段距离,每次洗完衣服一件件晾晒的话还要来回跑、很麻烦,我就想到了买个洗衣篮,专用来装洗干净的衣服批量搬运,实际投入后确实改善了晾衣的体验
浴室
- 花王浴室泡沫清洁剂(薄荷):浴室定期打扫用,已成为我家常驻清洁剂;主要针对有机污垢,附带一周左右的防霉效果,能抑制粉色污垢和霉菌,配合狮王的防霉产品没再见过浴室里的霉菌;分密集泡沫与散射泡沫两种模式,在表面附着比较稳定,喷完后放 5m 水一冲就完事
- 狮王防霉烟雾:浴室深度除霉后和日常维护用,家里常驻的囤货品,两个月用一次;通过无火的烟雾将防霉成分散步到浴室的各个角落,关上浴室门窗放一段时间再通风就行;和花王浴室清洁剂合在一起效果更佳,最早是研究防霉时从日本除霉公司的教程里得知的,后来发现小红书上在日的用户用这个、日本生活杂志 LDK 也推荐
- 花王除霉剂(限定款绿色花香):单次深度除霉用,适合可水洗的空间大面积除霉,出场机会不多但足够好,喷出来是附着性比较好的泡沫,直接喷在霉菌上放置 5-30 分钟就能漂白,我春节期间用在了老家的浴室窗帘除霉,效果拔群;因为用到了次氯酸钠有 84 的那种刺鼻味道,限定款绿色花香的会好很多
- uyeki 除霉啫喱:针对缝隙边角的除霉,我春节期间用在了移门框架的胶条上,挤出来是有颜色的啫喱,比花王除霉剂的泡沫更容易在垂直面停留,放置 1-2h 再水冲,长满黑霉的胶条也还原了
- 安速洗脸池泡沫清洁剂:专用于带防溢孔的洗脸池管路清洁,防溢孔虽然平时用不到,但内部阴暗潮湿、联通下水也容易生长霉菌出现异味;安速这种是高压罐喷射泡沫,解除锁定后,对准洗脸池下水口压下,高速喷射的泡沫就会涌入下水管,遇到液面后从防溢孔的旁路反冲回来,把脏东西也带出来,整个管路内都能清洁到,在我家目前是常驻
- 花王 Biore 泡沫洗手液 / 狮王 Kirei 泡沫洗手液:作为摸过任何东西都忍不住想洗手的洁癖星人,之前用过的洗手液都不太满意,要么是洗完手上残留滑腻感,要么是清洁力太强,洗手多了皮肤就会发干,冬天甚至干燥天会加剧裂开;后来研究清洁用品的期间买了花王的泡沫洗手液,用下来没有过这些问题,洗完手是自然的干爽顺滑,狮王的则是春节在家急着用,外卖上没找到花王的于是买了狮王的,发现也不错,泡沫很细腻,洗完也很干爽舒服
- DAISO 镜面擦:单次除水垢用,个头不大但对镜面的陈年水垢特攻,研磨的一面沾水划圈就能磨掉水垢水印,还不会刮花镜子,触感上也能明显感到从粗糙生涩到光滑顺畅;在此之前我试过各种镜面清洁剂,都没什么效果,网上还有让用洁厕灵的,化学反应是没错但洁厕灵很容易导致镜子下的五金件发黑暗淡,而且一些人卫生间会用到大理石,洁厕灵碰上去更是灾难级腐蚀
- Nitori 刮水器:每次淋浴后刮去镜面的水珠和台面的积水,以免干燥后留下水印,也加快干燥,几块钱的小玩意,替代了家里之前的宜家刮水器,刮水的体验更柔顺,外观也更朴素柔和
- LEC 玻璃防雾涂层:抑制淋浴时镜子起雾用,逛日亚的时候偶然看到 LEC 有这个产品,便买来试了下,效果很好,现在洗澡时镜子也能用了,国内估计淘宝也能找到代的
- 花王马桶清洁剂(柑橘香):马桶周边的日常清洁用,直射 / 散射泡沫,气味很舒服,基本每天都会用
- 花王洁厕灵:马桶深度清洁用,用到了次氯酸钠、强碱,除菌效果更强且能漂白污垢,对有机污渍特攻,沿着马桶内壁挤压一圈,放一段时间再冲水到无泡沫即可,马桶特别脏的时候我会优先考虑用它
- 宝洁风倍清厕所消臭蛋(青柠花香):厕所除臭 + 增香,能抑制一部分厕所的臭味,同时释放特定的香气,我自己用下来青柠的香气比较喜欢,陆续也给女朋友和父母种草了
- 花王地漏清洁粉:下水道除菌除臭用,还能防卫生间的飞虫(通常是蛾蚋),我还没研究清洁用品时,租的房子每次洗澡开着排风,都会有刺鼻的臭味从下水反上来,每次淋浴都要欺骗自己的鼻子,后来用这类产品解决了,定期用一用下水道不臭了,小飞虫也没再出现过;原理和含氯消毒片类似,与水反应生成能杀菌除臭的次氯酸,附带发泡将成分均匀覆盖到周边区域;每次用的时候准备好一杯温水,移走地漏的盖子,撕开包装把粉末倒在地漏边缘,再倒水下去,保持通风放一段时间、冲水就搞定了
- LEC 地漏滤网:防毛发堵塞地漏,我刚搬到现在住的地方时,地漏堵是常事,即便我用了花王的管道疏通剂也没改善多少,后来意识到自己是治标不治本,想到从堵塞根源到毛发着手,找到了这个滤网,从一两周用一次疏通剂变成几周都不会堵;毛发会在边缘聚集形成环状,水流则可以通过拱形多孔的结构正常流下,只要挑地面干燥的时候把毛发夹起丢掉就行,再也不用去感觉脏脏的地漏里面掏了;也是后来才知道如果日式浴室装修还能用更好用的滤网配件,通过下水水流自动把毛发团成一个球,不过现在租房阶段这个足够了
- marna 浴室清洁刷(带镊子):配合 LEC 地漏滤网对付毛发的,手柄处自带一个塑料镊子,可以不弄脏手的情况下夹取毛发丢弃,本身作为浴室的小刷子刷刷地面也 ok
- MUJI 扫除用品系列(伸缩杆、地刷、浴刷):和一堆长柄清洁工具说再见,兼顾颜值和实用,挂着本身也很赏心悦目的清洁工具(不喜欢看到太多物品暴露显得杂乱的,也可以找门后或是其他的视觉死角收纳),只需要收纳通用的伸缩杆、自己平时需要的功能头,我用得比较多的两个头,硬质大面积的地刷、软质对付边角缝隙的浴刷
厨房
- 花王洗洁精 / 狮王 Magica 酵素 + 洗洁精:平时洗碗的常驻,原本一直在用花王的洗洁精,去污能力够顶还能除菌(1L 水兑 10ml 浸泡 20m),也能用来给洗碗海绵和砧板消毒(8ml 原液),小小的一瓶不占地方,适合我这种不喜欢台面太挤的人;后来被 LDK 杂志种草了狮王的,看他们从多维度测评最终狮王的评为 bestbuy,感受比较明显的是泡沫的持久力,洗很油的餐具时狮王的泡沫能保持更久,更耐用,不过我现在库存里还有花王的替换装,准备等用完了换到狮王
- LEC 电解水:厨房日常清洁用,对付桌面做饭的油污、食物残渣,附带除菌效果;我一般是做饭、洗完锅碗瓢盆后清洁台面和电磁炉用,尤其是黏腻的食用油,光靠纸擦不干净,时间长了又会氧化变得更粘,而我用过的厨房湿巾擦过后则会有滑腻的清洁剂残留,不太舒服;有大小两种范围的散射模式,水雾状,一般配合厨房纸用,直接喷在表面或喷到纸上再擦(比如精密的厨房电器);看中的是它用过后不需要二次擦拭,自然放干即可,不过价格感觉还是偏贵,有时我会考虑花王的餐桌清洁剂、普通的消毒酒精平替,都有除菌和去污效果,不过这些去油污不是很强
- 花王厨用漂白剂:食品级物体深度除菌用,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有漂白性,对有机污垢特攻,用的比较多的场景是砧板接触生肉后消毒、厨房水槽除菌除异味,春节回家搞卫生时,也用在了洗衣机过滤盒的杀菌去污,最近则是用来把我之前一直洗不干净的白色陶瓷 Hario 咖啡滤杯翻新了,咖啡渍漂白洗净后和新的一样
- 小林厨房水槽清洁粉:厨房水槽下水清洁用,和花王的地漏清洁粉类似,粉洒在生垃圾筒的周边,倒一杯温水,放一段时间用水冲干净;每周一用、生垃圾日抛的情况下水槽没再有过明显的异味或虫类,春节回家搞卫生时,也用来配合 MUJI 的缝隙刷洗干净了老家水槽生垃圾筒的老垢
- Nitori 可折叠沥水架:灵活扩展厨房的沥水空间,也可以作为临时台面,结构类似卷寿司的那种竹制品,由硅胶和金属管组成,展开架在水槽上就可以倒置餐具沥干,水直接走水槽流走,不用的时候也可以卷起晾干或收纳
- marna 洗碗海绵:洗碗工具常驻,从最早的黄绿色百洁布,到多层洗碗海绵、Pax 洗碗海绵再到现在用的 marna,我最初对洗碗海绵的主要需求是能揉出绵密的泡沫、质地柔软便于贴合餐具清洁,但后面才发现洗碗海绵有个致命的缺陷,容易卡入杂物,各种食物残渣一旦进入洗碗海绵的多孔结构就很难弄出,时间长了就会变质发霉出现异味,marna 刚好有一款洗碗海绵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海绵外部包裹了一层类似搓澡巾的材料,保留了海绵揉搓泡沫、贴合餐具的特性同时,又能避免异物进入其中,现在用得很满意
- marna 不沾饭勺:盛饭工具常驻,也是我最早认识 marna 这个品牌的契机,替换掉了我家里小米电饭锅自带的饭勺,那个勺子每次舀饭必粘,粘到我洗碗时头皮发麻的程度,之后想到这块可以优化去找了相关产品找到了 marna 的不沾饭勺,自己用下来不沾效果很好,于是给父母也买了个,用得很满意
- marna 清洁刮板 / MUJI 清洁刮板:厨房台面脏污液体清洁用,做饭洗碗时经常会有液体溅到台面,加上台面不是绝对水平的,不注意的话液体过一会就顺着平面跑,留下长长的水迹、也扩大了脏污面积;刚开始想到用抹布擦,但抹布吸水后擦拭还会留下水迹,而且这样一来抹布也要清洁,后来发现有这种刮板小工具,材质是一般是塑料 + 硅胶,软的刃面可以很好的贴合台面;留意到台面的液体时,直接刮到水槽里就行,刮板本身不吸水,用水冲冲晾在一边即可;我最开始时用的 manra 的刮板,直到后面 MUJI 也出了这个新品,只要几块钱,性价比很高,尤其适合下沉式厨房水槽
- 英科丁腈手套:避免处理生鲜时手被弄脏,黑色版的手套在美食视频中出镜率较高,我考虑到凸显脏污买的是白色的,一般处理生肉时会戴;最早是意识到做饭时频繁洗手考虑用手套的,试过塑料的食品级一次性手套,但切菜不能用,不能完全贴合还要小心切到塑料,后来转到洗碗手套,虽然能贴合手部切菜用,但质地还是太厚了,有一次发现切到了手套,后来研究一番转到了丁腈手套这种
- 三荣起泡器迷你旋转款:改善洗碗体验的配件,也能间接减少水槽边的清洁工作量,春节回老家时有帮家里洗碗,发现老家的龙头出水很猛,洗碗经常溅水到周围,不得不用抹布经常擦,周边发霉的胶条似乎也和此有关;研究了一圈买了三荣的起泡器,完美符合我的需求,出水柔和、旋转体验丝滑、结构紧凑,父母也很满意
- 厨房纸:清洁多面手,既可以当次抛抹布、配合清洁剂擦拭,也可以辅助湿敷,让需要长时间作用的清洁剂干燥得更慢;暂时没做过不同品牌的对比,比较用得惯的是心相印和山姆无花纹的卷式,配合宜家的柜下厨房纸巾架或 Nitori 的磁吸式纸巾架收纳
- 保鲜膜:减少清洁工作量的多面手,临时隔离脏污,比如为了搞卫生把底部比较脏的东西放在桌面时、给清洁剂补充替换装不想液体弄脏桌面时、或是整理收纳把物品暂放在地板但不想被弄脏时,就可以先在平面上铺一层保鲜膜,再放物品,弄完后只要卷起来丢掉就行
- 密封式保鲜袋:隔绝脏污或浸泡清洁用,尤其适合大扫除时,有些顽固污垢需要浸泡一段时间(比如油烟机滤网、烤箱烤架上的油污),但手头没有合适的容器,或是现有容器装够浸泡的水更浪费时,就可以放到保鲜袋里,再往袋中装配好的清洁液,合上密封条;清洁剂直接喷在物体上时也能用,物体先放进袋子,再喷清洁剂、合上,能减缓干燥速度,液体也不会到处流
其他
- 柠檬酸:对付水垢、茶垢用,品牌不考究,我买的一般是 LEC、老管家这些,视场景可能要配合喷雾瓶;像是我老家父母经常烧水用,水质又硬,电水壶厚厚的水垢就可以用柠檬酸除干净,量取特定的量加水煮沸、静置一段时间倒掉,再用水洗 2-3 遍就行;而浴室和厨房的不锈钢件上的水印,也可以配柠檬酸溶液,用喷雾瓶喷上去擦干净
- 网易严选抽绳垃圾袋:改善丢垃圾体验,家里的常驻垃圾袋;以前用黑色提手的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经常滑动,有时垃圾一丢进去就扯着垃圾袋下沉了,后面发现抽绳垃圾袋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套上去后拉出一部分抽绳收紧,基本就能卡在垃圾桶上,丢的时候收口也很方便;想更好解决的话还可以配 MUJI 的垃圾桶,自带个硅胶孔可以卡住垃圾袋的一防滑动
- 拜耳灭蟑胶饵:灭蟑用,有段时间隔壁搬来新邻居,可能不太注意卫生,刚搬来我家里就出现了蟑螂(之前一年多从没出现过),我就想到了买拜耳的胶饵,布置后一个月左右蟑螂没影了;原理上是引诱蟑螂取食饵剂,因为毒性是慢性发作,而蟑螂又会同类相食,会随着蟑螂的回巢最终一网打尽;最早我刚来广州时就是用的这个,当时 4 个人合租,我在厨房经常看到蟑螂,另外 3 个人平时可能工作忙也可能比较懒都不怎么想着解决,我就自己研究找到了拜耳的产品,后来根除了蟑螂,室友作为答谢请了我一顿太二酸菜鱼
- showa 加绒厨房手套:厨房浴室各一双,一个洗碗用(接触食品级物品),另一个清洁用,换掉了我之前外卖买的手套、盒马的家务手套;我本身身高比较高,原本买的手套要么穿脱困难,要么就是戴起来太紧绷了,让我一度怀疑市面上的手套主要考虑的是女性用户,没有我这种大手能用的,后来在常买清洁用品的代购店看到这个手套,也核查下确实是很多人推荐的,买来发现很满意,哪怕我这种容易手掌出汗的戴久点也可以很轻松点穿脱,加绒万岁
- 安诺手术鞋:清洁防溅水用,在浴室清洁时经常要冲水,穿着拖鞋时液体就容易溅到脚上弄得很不舒服,再考虑到我有时会用一些不宜接触皮肤的清洁剂,就想着买一双清洁专用的鞋子,但又不想像雨靴那样那么厚重闷气,找了一圈,原本在看日本那边的清洁拖鞋,品类是存在的但没我的码数(再度怀疑清洁用品没那么考虑男性),后面转换思路找到手术鞋,发现意外的很合适,能挡液体溅射,穿脱方便还轻巧,本身材质又耐酸碱
- 鱼鳞布:镜子和龙头擦拭用,水溅上去放着不管后面就会留下水垢印迹,用鱼鳞布随手一擦就可以省去后面除垢的工作量,我目前用过美丽雅和 marna 的,但效果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都能用
- MUJI 正反均可用的喷雾瓶:装自配的清洁剂喷洒用,出场频率可能因人而异,我是用来装消毒酒精、柠檬酸为主,MUJI 这个喷雾瓶有个很戳我的设计,倒过来也可以喷雾,很适合需要各种角度喷清洁剂的清洁场景,之前用过的其他喷雾瓶就做不到这点;我大致观察了下有个巧妙的设计,内部构造上有一个管道封闭了一个小球,正放时空气进入,通过软管挤出液体,倒放时似乎是反过来,空气从软管进入,液体从小球的管道挤出
- 小林无火香薰(英式庭院):卧室、客厅增香用,基本是清洁搞到瓶颈了可以引入的,看着干净又有淡淡的香气,在家里会更舒服,气味上比较看个人,我试下来英式庭院和柠檬马鞭草就不错,但雨后森林的就感觉像风油精一样熏
- 水杯:常见的喝水的敞口玻璃杯、陶瓷杯,作临时量器用,有的清洁剂使用时需要按特定比例配溶液,比如洗洁精、洗衣液、柠檬酸,手头没有精确量杯时,就可以用水杯代替,一杯通常是 200ml 左右
- 山力士悦动 S 头灯 / 奈特科尔 HA13 头灯:照明不佳的清洁场景用,头灯戴着能腾出双手,不影响活动,这两款是我研究防灾用品时买的入门价位的
- 探针式温度计:需要特定温度的水时用,非必要,比如用彩漂浸泡推荐 40 度温水、管道疏通剂配合 60 度温水溶解下水道油脂
- 紫光灯:适合洁癖星人或好奇宝宝,看 LDK 杂志的时候学到紫外线能帮助发现污渍,比如清洁马桶上的尿渍,肉眼看不到的污渍在紫外线照射下更显眼,365-375nm 波长的紫外线最佳
- 生活杂志 LDK:靠他们的杂志了解了各种清洁好物、清洁知识,算是我清洁技能的老师,也是我现在生活主题下优先考虑的优质信源
- 手机:搞卫生的成就感记录用,清洁前、清洁后拍好照片,事后不管是自己对比分析,还是发出来分享都可以用
唐 wq (+70) 我家里最常用的四个东西
- 绿伞的五洁粉(非常推荐):日常用来清洁瓷砖墙面和厨房台面上的痕迹,还有不锈钢锅的污渍,便宜大桶;
- 氧净(非常推荐):每周末我都会拿个塑料桶,把厨房抹布,擦手布,魔术拖把布全扔进去加氧净泡一个小时,再用洗衣机来个快洗,懒人必备;
- 科凌虫控的双面黄板和呋虫胺喷剂(低楼层住户推荐):减少屋里的飞虫和虫子的遗骸,勉强能算做清洁用品吧哈哈,黄板我都是挂在各个窗台旁边,一个月左右换一次,每次都粘得满满当当的,呋虫胺喷剂用在阳台的角落还有什么洗衣机背后这类犄角旮旯;
- 大创电解水(玄学推荐):不知道有没有用,忘了在哪儿被安利的,说是没别的不好的成分,但摸着又滑腻腻的,买来清洁冰箱内部和微波炉腔这些区域,使用频率不高,快半年了一瓶还没用完,图一个心理感觉干净又卫生。
Jamncs (+22) 京东上有【保洁服务】
可用 plus 会员权益兑换,也可以购买家清日用产品附赠
少年派少年 (+8) 清洁神器恐怕是扫地机器人。
扫拖技术白日化 2025 年,650 去闲鱼收了一台追觅 S20P,很香,2023 年发布价 4000 + 的产品,上一个用户把它改了自动上下水,相当于 650,有自动上下水,自动清洗拖布,自动烘干拖布,结构光避障功能...... 应对一些瓷砖并且不是很脏的地面来说洒洒碎。
小糊涂仙子 (+7) 老管家牌的柠檬酸,用来清理水垢很好用
少数派 60149003 (+4) 山姆的厨房湿巾
擦灶台 干净的一批
吃完饭擦餐桌 擦完垃圾桶一扔 爽
pdd 很多同款 但还是山姆的质量最好 够大够厚液体够多

erer (+4) 清洁钟点阿姨,解决全部问题,我用的是山姆有卖的好慷在家(非广告),是那种比较专业的阿姨,清洁的超级超级干净,非常非常听指令,也不会多讲话,比某东家政干净非常多。有一次还把我狗狗的垫子手洗了,震惊...
kendentline (+3) 狮王衣领净(红瓶)
用过最好用的衣领净,没有之一,不仅可以用于手洗,机洗之前涂抹到污渍处(不限于衣领),实在顽固的先手搓一下,再扔洗衣机,洗出来就非常干净,去黄去一般污渍都够用。还有个蓝瓶好像去污更强。
花王马桶清洁剂(白瓶无香味那个)
免刷马桶神器,挤到马桶里静置 5 分钟以上,冲掉就干净了,当然太脏还是要刷一下的,这个我也用来定期清洁陶瓷洗手台,无限回购。
洗碗工具:木浆海绵擦 + 钢丝抹布
木浆海绵擦不挂油,钢丝抹布比钢丝球更容易清洁犄角旮旯,目前用下来觉得很好用
厨房清洁湿巾
不限牌子,养成随用随脏随擦的好习惯,厨房看起来清爽很多
多功能除胶剂
租房党可以冲,用这个喷在瓷砖表面(目前只用在过这个材质上),去除陈旧的墙贴,缺点是味道比较刺鼻,使用时要避开小孩宠物,勤通风。
Abbott97 (+3) 洗地机,给年轻人还稍显繁琐,给有清洁习惯的父母可以无痛融入他们的工作流,终于可以把那些旧拖把扫帚水刮盆子扔掉了,按我妈的话现在拖地简直是她的放松时间,从清理整个家的地面到只是清理洗地机的污水桶和滤芯,根本不叫活儿了,电助力也让她的腰解放很多
十七 (+3) 这期必须要有宜家安达根洗碗刷的一!席!之!地!我几乎每次去宜家都必买两个。
三种颜色,刷锅、刷碗和刷杯子的可以很容易分开。
刷锅非常好用,刷头有类似刮刀的设计,遇到不好刷的可以用它铲下来。
手柄有挂钩,方便挂起来。
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每个仅需 ¥99。
刷碗刷锅淘汰下来的,可以用来刷洗手池或马桶。我还买了一个单独给孩子刷浴盆。





扑棱大腿儿 (+3) 衣服油渍:伟力去油剂,去不掉我头拧下来给你。
Roman_Wang (+2) 「高乐氏 (Clorox) 消毒湿巾」可以擦拭 Apple 产品坚硬、无孔的表面,例如显示器、键盘或其他外部表面(除了 Apple Vision Pro)。当然其他产品也行了;
或者是用:消毒剂只含有苯扎氯铵或苯索氯胺的湿巾
其他(衣物、室内)消毒剂用含有季铵盐的消毒液,不要用含有对氯间二甲苯酚 (PCMX) 的消毒液,买的时候看下消毒液详情产品站最下面的有效成分,或者看下消毒有效性声明下面的小字
强直猛男 (+2) 过氧碳酸钠(氧净,爆炸盐): 由于与水反应后具备一定的氧化能力。所以利用这个特性。可以进行『杀菌』,投放到下水道,马桶,水槽里面,洗衣机清洁。具备一定的『漂白能力』用于衣物清洗。『去污能力』,轻度油污, 茶垢水垢的清洁。 『注意事项』: 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注意不能和含氯清洁剂一起使用,产生有毒气体
斧头牌去污粉: 陶瓷 不锈钢 玻璃 反正哪里需要『滋溜滋溜』就用在哪里
灶台防溅板: 能一定的减少灶台油污的清洁,但是要考虑导热导致的安全问题
>>>>『马上清洁,减少单次的清洁时间,提高频次』<<<<
对于清洁非常有效。每周末我都会清洁某一个小区域(我有一个卫生死角的清单里面甚至包括案板和筷子的更换,风扇清洗,空调滤网清洗,抹布,拖把更换)。一年下来卫生情况倒也还算满意。
还有就是减少物品,也就减少了维护清洁的范围,效果立竿见影
早更少女金娜比 (+2) cucm 下水道凝胶,不定期给下水道清洁一下,避免堵住。
Lib1X (+2) 绿伞衣领净,清洁效率很高。可以作为预洗剂搓洗衣服袖口、下摆、领口等部位,不用冲干净,直接扔进洗衣机洗;也可以代替洗衣液,洗内裤、袜子等小件衣物;还可以用来洗鞋子,网面、皮面、帆布的都 ok,洗得倍儿干净~
jared93 (+1) 这种拖把,沥水的同时通过摩擦带走污垢,不再需要沥水桶,比海绵拖把那种单纯的挤压式沥水更能带走污垢,卖的品牌很多,不知道原创是哪家

少数派 45079049 (+1) 友望大橘吸尘器,有基站集成吸尘器尘桶,满了只要换袋子就行,吸力不错,猫砂什么都能被吸走,还有绿光,吸完贼解压
噼哩啪啦砰 (+1) 除猫毛神器,床单啥的毛孩子在上面卧一天就会粘不少猫毛,吸尘器吸不干净,粘胶滚筒得耗费大量粘胶纸。
有天看到短视频有人推荐搓毛条的除毛神器,虽然觉得是摆拍智商税,但是才卖 5 块啊,还包邮!
到手以后发现除毛效率贼高,还很解压,搓搓搓搓床单上的猫毛就没了,再用粘胶滚筒收个尾,完美!!!

碧玉天堂_ (+0) 得力除胶剂(至尊快易净),去除门上贴对联留下的残胶效果特别好,喷一下等十几秒再刮,比较厚的胶层需要操作两遍。
Riki (+0) 静电拖把,出租房低成本神器,一次性吸灰布卡在拖把杆上,拖一圈基本上能把浮灰吸个大概,再换湿的拖一圈,用完直接取下来丢掉,比拖把优雅很多。
少数派_927987 (+0) 扫拖机器人,伟大的发明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