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适合懒人的 AI「第二大脑」。

更新

今天这篇文章,我给你介绍一下得到的 Get 笔记 AI 手机应用。

其实,Get 笔记我早在今年的 8 月份就在知识星球中给星友们介绍了。

我起的标题为《懒人的 AI 笔记应用该是什么样子?》,推荐了 Get 笔记。当时它的 slogan 是「语音轻松记录,一键 AI 帮你识别、润色」。

这款应用可以导入多个笔记来源。除了得到自己的笔记,还有 flomo 和微信读书,都可以把你散落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快速融入一个平台。你可以看出,它后续还会囊括 Notion, Obsidian 和雨雀等。你还可以放入自己的 PDF 文件和 Markdown。

只不过,彼时它的使用方法,只有网页端和微信小程序,不够方便。

好在最近,它的手机 app 上线,同时包括苹果的 iOS 和安卓端,极大地扩展了应用场景。

我打开手机应用后,可以看到之前在得到发布的一系列笔记,都已经自动同步。

下面是它的设置页面。

你可以使用 Siri。我做了设定,能用 Siri 快捷指令直接唤出它进行语音记录,并且自动转换和润色。

下面,我来介绍它的几个常用功能,包括录音、图片、链接和问答。

录音

我们先来看看录音,这是 Get 笔记最基础的功能。我给你展示一则语音输入的实例,你看看它的识别准确度,和对语音笔记的处理过程。

我对着手机,这样说:

我是王树义,我的公众号是玉树芝兰,我是《智慧共生》的作者。我正在使用得到 APP 出品的 Get 笔记录制。

这是识别的结果。

不错吧?这里面大部分识别结果都对,只是「玉树芝兰」的「芝」字识别错了,成了「之」。没关系,我们可以直接修改。

选择「编辑」功能,然后改过来就好。

你可以看到 Get 笔记对语音记录转换结果自动做的调整 —— 它做了纠错,去除了冗余词,并对复杂的表达进行了简化。我觉得对于平时口语化的笔记录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Get 笔记一站式地替我们完成了,非常好使。

图片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片的识别。

我上传的这张图片,是今天早晨拍摄的,我们楼顶的防水施工现场。

一辆大型机械停在楼下,正在施工。我让 Get 笔记识别这张图片,它很快给出了标题:「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施工现场」。

看到这个标题我很惊讶 —— 地点是怎么识别的?认得我们的兴文楼?后来我想,它大概是利用了图片的地理信息元数据进行分析,才能识别如此精准。

之后它还做了详细描述:这是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的一处施工现场,大型起重机正在作业,起重机的吊臂正在进行建筑物的维修或安装。背景中有多层教学楼,外墙和窗户清晰可见,楼前有几棵树,树叶已经变黄或掉落,显示出秋冬季节的特征。前景中几名学生和行人在路上行走,穿着厚实的衣服,显示天气较冷。

没错,这两天天津降温。哆咯咯,哆咯咯。

有意思的是,它还提到「行人们对施工现场并不特别关注,继续各自的活动」。

看到这里,我乐不可支 —— 行人们继续各自的活动,是因为当时已经快到早晨八点上课时间,所以他们当然都「行色匆匆」,哈哈。可见这些观察都非常仔细。

接下来给你看一个杀手级的应用 —— 幻灯拍照分析。

现在出去听报告或开会,很多人都用手机拍照。我想问一下,你拍的照片是否仔细回顾过?其实很多时候,你别说及时回顾了,甚至会忘了自己拍过这些照片。

这叫啥?数字囤积。

但没关系,我们可以让 Get 笔记自动帮助我们整理拍摄的幻灯片,尤其是它能对外文翻译。

例如这是 2019 年,我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教书时,学生们期末上台展示作业的场景。作为老师,我拍照留作证明,好给他们评分。

这是一名学生,介绍他使用深度迁移学习对一些小语种进行处理的流程。

我把照片给了 Get 笔记。它很快分析出标题:「实验设置与语言模型训练」。

实验设置包括不同的设定 —— 首先在维基文本上进行英语训练,然后在孟加拉语上进行微调;再往后是在 Yelp 数据集上进行英语训练,然后做微调。

它提到「投影屏幕上显示了实验设置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左侧屏幕显示了相关的数据图表和注释」。这说明 Get 笔记看得非常仔细。

然后它描述了环境,说这是一个教室或会议室,没错。还有屏幕下方标有 “UNT” 和 “EST. 1890” ,表明这是在北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进行的演示。

我只能称赞一声 —— 完美。

链接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应用场景 —— 链接分析。你可以将网上的文章或新闻链接输入系统,Get 笔记来自动帮你分析要点。

我输入了一个学校网站上「科研进展」栏目的页面,是管理学院翟羽佳副教授的论文,发表在某某期刊。

我将这个链接拷贝下来,发到 Get 笔记里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题为「创新双胞胎的扩散轨迹研究」。这篇论文由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翟羽佳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梁艺霄等人合作完成。

研究焦点是对两种不同创新的深入剖析,涉及核心思想、扩散模式、学科交叉和扩散空间,内容非常详细。

Get 笔记将这些信息逻辑化处理,整理得井井有条。如果你经常需要处理一些长文内容消化,特别是外文资料,那这个功能可能对你很有用吧?

问答

接下来我们看 AI 问答的功能。你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笔记库提问,充分激活你记录的效能。

我问了一个问题:「我最近都遇到了哪些开心事?」这显然是个综合性问题。

Get 笔记参考了多条记录。

综合后的回答是这样的:

最近有很多值得开心的事情,例如学术交流的成功(指的是在北大人民医院的学术报告),还有高校的会议之旅(从西安参会回津的火车上,充分利用时间给研究生开了组会),学生汇报与点评(在西安开会时,分论坛上学生们做报告,我在另一个分论坛做点评人)。

哦,对了,还有三名研究生在华为杯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这些信息都有对应的链接,可以打开之前的笔记来回顾和确认。

这样一来,既加深了记忆,也避免大模型幻觉可能带来的错误答案,一举两得。

综合

你还可以把多个功能综合运用。例如我先上传了中午在学校食堂的午餐照片。

Get 笔记自动识别出:「这是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的一餐。」并分析出食物种类,很是全面。

更有意思的是,之后我使用问一问功能问:

今天中午我在师大吃了啥?

Get 笔记回答:「根据你的笔记,今天中午有炒面、炒菜、胡萝卜、青菜、黄瓜片等。」这说明它能够利用相关笔记(甚至是图片自动分析笔记)的信息回答问题。

可惜这里有一个缺憾。Get 笔记参考的笔记来源除了今天的这一则(应该纳入)外,还有之前在学校食堂吃饭的笔记(不符合「今天」的时间要求)。

虽然都是在师大食堂吃的饭,但不应该出现在参考范围里笔记混入,会给模型带来幻觉,导致答案不准确。

我期待后续更新能在精准性上有所提升。

另外吐个槽,手机应用里「问一问」历史记录都哪儿去了?

小结

Get 笔记的移动端虽然刚上线,但完成度很高,能够多角度利用信息。它可以分析照片中的地理位置,寻找蛛丝马迹,甚至从一定时间范围内采集笔记来回答问题。只是在「相关笔记」范围确定准确性上,还有提升空间。

以上是我为你对 Get 笔记移动端的介绍,欢迎你亲自尝试使用,并在留言区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放心,目前 Get 笔记免费的,你可以放心使用。

祝 AI 第二大脑使用愉快!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请充电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科研利器」,以便及时收到后续的更新内容。

点击这个链接加入少数派会员,立享 9 折优惠!获得专属会员内容、会员播客以及会员定制周边。在更多的领域和方向帮你打开脑洞,找到新的兴趣点。与少数派一起洞悉当下,探索新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