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遇到问题时,如何扩展思路,问出实质性的好问题
在知识星球上,星友「日月雨路」提问:
请教:
之前看过树义老师对于 logseq 笔记的分享,觉得双向链接和日记的功能很赞,果断舍弃印象笔记,几个月陆陆续续把历史笔记都迁移过来了,但目前遇到问题:
因所有文件都是本地私有化部署(主要用家里 mac 电脑),办公电脑并不太方便安装 logseq 笔记,不适宜把一些私人文件和日记同步在办公电脑中(有用 icloud 同步,手机同步慢且不好操作)。
导致在办公时:
- 有好的想法没法及时输入到 logseq 中,只能先写在其他比如 wps 中,回到家里再同步;
- 历史笔记没法在办公室进行搜索借鉴;
所以:是否有好的办法或解决方案、思路?比如输入时,在办公电脑用使用其他工具,可以做到跟 logseq 笔记同步。或者直接使用 logseq 网页版本?可以做到在线使用。
我认为要长期使用好一款笔记,主要还是要能及时使用,检索以前的笔记和经验,为我所用。
另,不知道老师平时工作时有好的想法时,是如何整理并系统化输出的?
我觉得,星友「日月雨路」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相信,不少读者在自己选用笔记工具的时候,可能也遇到过类似的纠结与疑惑。所以,我专门撰写一篇文章,回答星友「日月雨路」的问题。也把它一并免费分享给你,当做这个长假的礼物。
以下是我的回答:
咱们先来简单说说隐私和同步的问题。
一些个人隐私的记录(例如日记、账本等),同步到工作电脑上确实颇不合适。你可以将它们划分到不同的笔记库。工作电脑只同步「工作」这一部分内容就好,其他隐私数据不要同步过来。那么如果你在工作场合需要综合查询不同笔记库的内容,该怎么办呢?咱们后文会做出回应。
下面咱们来重点谈谈快速采集、整理与同步的问题。
事先说明,我没有按照你的预期路径来回答,即讨论如何「使用 Logseq 」或者「选用 Logseq 插件」来完成上述功能。咱们需要跳出眼前这个思维框架,在更广阔空间思考 —— 如何用工具来解决你在记笔记和整合知识过程的实际问题,以满足你的具体需求。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 Theodore Levitt 所说:“People don't want to buy a quarter-inch drill. They want a quarter-inch hole!”(人们不想买一个四分之一英寸的电钻,他们想要的是墙上的四分之一英寸的孔。)
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笔记工具,往往是因为要用它最好的特色。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任何一款应用求全责备,要求它面面精通。这就是张玉新老师(善用佳软)提出的「重器轻用」。
以 Logseq 为例,这是一款非常好的软件。它免费,存储格式开放,有非常好的社区支持各种插件,也有热心用户做了不少的教程,甚至还有涂子沛老师这样的大咖在《第二大脑》书中专文介绍。
但一款软件无论多优秀,对于具体的某一个用户都不一定是完美的。比起 Tana 来,Logseq 在快速输入,特别是移动端的快速采集和输入上,还有一些差距。关于 Tana 在这方面能有多强悍,你可以参考我的《如何打破场景束缚,随时高效记录和整理信息?》一文。我想这篇文章也能够部分回答你问题中的最后一点,即我自己「平时工作时有好的想法时,是如何整理并系统化输出的?」。至于你在这个问题中提到的「系统化输出」,不妨参考 另一篇文章 来寻找我目前的解决方案。
我在 Tana Capture 里可以直接语音输入,然后一键讲转写信息挪动到对应日期页面,并且打上合适的标签。目前对这种快速记录需求 Tana 是最强的,所以我以 Tana 作为临时笔记的快速采集器。
不过就在昨天,我看到吕立青在群里分享他使用 Telegroam 加上 BibiGPT 语音输入到 Roam Research ,也可以做类似的自动语音识别和打标签操作,非常强悍。
在移动端方面,原本 Logseq 是最为领先的。当我在 Roam Research 里面还因为无法打开整个儿笔记库犯愁,Heptabase 和 Tana 手机端还只能采集内容时,Logseq 的手机端就可以进行全库的同步、浏览和修改等操作了。在 App Store 上,Logseq 的手机应用评分非常高,很多用户在一年前就留言表示满意和感谢。
只不过,目前在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上,Logseq 手机端还有待提升。这里你输入语音,那就是真的语音,它不会在 Inbox 上面弹出按键,告诉你「我能帮你转写成文本」。
而与此同时,其他笔记应用在移动端正在迎头赶上。例如 Roam 最近大幅更新了客户端,使得它不仅可以有快速摘录的通道(刚刚给你演示过立青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更可以让你在手机上完整浏览和操作自己的笔记库。目前 Roam Research 在界面设计上还有点儿问题。例如当你安装的扩展按钮比较多时,手机版本显示起来右上方比较拥挤。
Heptabase 在更新到 1.0 版本时也做了类似的提升,你可以看到 Heptabase 的各种功能逐渐地扩展到了手机端。
在手机上查看白板,还是很让人开心的。
笔记工具在满足用户实际痛点方面「见贤思齐」,会让我们用户有了更多实用的选择。这其实也解决了你问题中的「历史笔记没法在办公室进行搜索借鉴」。其实检索借鉴这个功能不需要在「办公室的电脑」里完成,在手机上就直接解决了。这可以进一步保障你的隐私数据只在自己的私有设备上,增强信息安全。
而这一点,其实现在 Logseq 的客户端就能够处理。只不过,正如你所说,iCloud 同步内容,确实有时效果不甚理想。但这锅不应该算作笔记工具的,应用开发者应该比咱们用户痛点更强。
很多的笔记和知识管理应用都在因应着用户的需求,做着各种各样的调整。在某个具体的时段里,开发团队的关注焦点,可能并不一致。我相信以天生(Logseq 作者)团队的技术能力和专注度,Logseq 实现快速的采集输入、智能标签整理和提升同步性能等功能绝不会有严重的技术障碍,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果你倾向 All-in-One ,不由分说从 Logseq 完全切换到另一款工具中,那可能不久就会发现 Logseq 中你用着非常舒服的功能细节和特性,在这款新软件中或许处理得并不令你满意,又会陷入新一轮的纠结和焦虑。
我们作为用户,干脆就不要想着 All-in-One 的事情。随时根据软件的变化和自己的需求,切换与选择工具会是一个更好的策略。
以我个人为例,之前我一直使用 Roam Research 。但后来发现 Tana 的人工智能命令系统和方便地移动端采集功能更适合自己,于是就切换了过去。再后来,因为 Heptabase 的 1.0 版本发布,我感受到了嵌套白板对卡片盒的本质改进,于是就把积累、整理与写作功能挪到了 Heptabase…… 我相信,这还远远不是终止。只不过,我再也不会因为使用一款新工具,就抛弃掉旧的工具。很多资料,例如我上课用的讲义,现在还在 Roam Research 里,我也会每一轮次授课继续更新内容。
这里,我顺便再说一下笔记工具选择的「重器轻用」和「从一而终」问题。
有人说,「差生文具多」,高手才不会使用这么多软件工具。他们根本不折腾,一个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照样产生世界级的优秀作品。
好吧,我承认自己爱折腾笔记工具,是「差生」。但折腾工具「重器轻用」就一定不好吗?
首先,只要你别「光磨刀不砍柴」,就不要紧。我不止去了解工具的用法,还利用 Tana 记录了数百条语音笔记,极大促进了自己记录的热情。在 Roam Research 和 Heptabase 里我整理输出了数十篇稿件的初稿。几乎所有的输出内容,我都会在 Obsidian 里面存档,便于将来的二度创作…… 总之,只要你能够把工具用起来就好,不要焦虑。更不要试图 All-in-One,因为你会错过很多重要特性更新带来的机会。
其次,只要你折腾工具的时候多巴胺和内啡肽在分泌,那对你来说工具的测试和使用就是一种娱乐休闲活动。你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呢?有人爱钓鱼,有人爱玩儿游戏。外人看来,这就是虚掷光阴。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把自己所有的活动全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跟盯股票大盘一样精心算计自己的时间安排,不肯浪费一分一秒在自己喜欢却被别人认定「不务正业」的事儿上,就真的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吗?你的人生,可能多了不少分数,却少了很多乐趣。
第三,如果折腾的过程,还顺便带来了其他成果,那就更好了。有不少小伙伴(包括我)投稿给少数派等媒体,收获了很多读者的有益反馈。另外我还把这几年折腾笔记工具的心得撰写成学术论文,也已经发了好几篇了。
所以你看,千万不要被「从一而终」的心态束缚自己的工具选择。当你把眼界放宽,不试图在某一款工具上打补丁去搞定自己的全部工作时,思路也就打开了。
希望以上的解答,可以帮助到提问的星友「日月雨路」。也希望你在面对类似的焦虑和纠结时,能起到作用。
祝笔记工具使用愉快!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请充电。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科研利器」,以便及时收到后续的更新内容。
点击这个链接加入少数派会员,立享 9 折优惠!获得专属会员内容、会员播客以及会员定制周边。在更多的领域和方向帮你打开脑洞,找到新的兴趣点,与少数派一起洞悉当下,探索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