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频繁的发现:「不明原因猝死」的人越来越多了。从光鲜亮丽的艺人,到日夜兼程的社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之前Leslie Pan老师科已经科普了「猝死的相关知识」,并教大家「身边有人心跳骤停,我该怎么办?」。细心的小伙伴们,肯定已经对「猝死」的预防和处置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遇到「猝死」的患者也一定能伸出援手。
当一名心跳骤停的患者真真切切的倒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进行性心肺复苏呢?当我们产生些许的「犹豫」,而踌躇不前的时候,患者的生命几率则在不断的暴跌,所以我们到底在「犹豫」什么?
妈呀!这是什么情况,我应该怎么做?
我上去做心肺复苏不对怎么办?
我想等等,看看是不是有其他更勇敢的人站出来!
这个人是为什么倒下啊,不会有什么可怕的疾病吧,万一传染给我怎么办?
……
如果你具备了「心肺复苏」的知识,哪怕有些生疏、模糊,不要害怕,请勇敢的站出来!即使你仅尽了一丁点的微薄之力,患者的生存希望也会大大增加。但是我们还是担心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被传播疾病怎么办?不要担心,本文来给各位同学答疑解惑。
「心源性猝」死占据了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绝大多数。其中大部分年轻患者,是由潜在的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包括原发性的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冠状动脉疾病会逐渐占据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
但不论猝死的原因如何,一旦患者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其最终的生存希望都十分渺茫,只有不到 10% 的患者存活下来;而在国内,这一比例甚至无法超过 5%。患者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后能否成功救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及紧急医疗救护的效率息息相关。尤其当院外心脏骤停发生时,旁观者能否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CPR)」,从而增加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机率,可使得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最终存活率上升 3%。
众所周知,当心脏骤停发生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的缺失,患者会迅速进入到休克状态,无法进行自救。短时间的心脏骤停,就会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救助成功率几乎变得不可能。但凡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及时患者在医院门口,专业的医疗救助小组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而在患者身边的你,如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则可能就是他生存的最大希望。
不过旁观者毕竟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医疗救护培训。在面对心脏骤停的患者时,难免会产生担心、害怕、顾虑等情绪,难以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这些顾虑的源头,除外旁观者是否具备心肺复苏的主要操作要点外,大多数旁观者会纠结于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风险、健康风险及道德伦理等方面。法律风险已由前段时间颁布的相关条例所扫清障碍,道德伦理也一向是倾向于施救者的。而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对施救者所产生的健康风险,则是这三个顾虑中最普遍的存在。
参考
- Reuter, PG., Baert, V., Colineaux, H. et al.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patients, bystanders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uscitation in witnessed cardiac arrest: insight from the french RéAC registry. BMC Public Health 21, 2202 (2021).
- Ln, A , et al. "Effect of bystander CPR initiated by a dispatch centre follow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n 30-day survival: Adjusted results from the French National Cardiac Arrest Registry." Resuscitation 144(2019):91-98.
- 戴臻,林全洪,徐耀伟.院外心脏骤停复苏结果 5 年趋势观察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04):497-503.
院外旁观者「心肺复苏」包含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AED 自动除颤等多个环节。不可否认的是:在实施「心肺复苏」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对施救者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大多数影响是短暂且可逆的,如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大部分无经验的施救者,会因胸外按压的姿势不标准,从而对腕关节、肩关节、腰部等产生急性劳损,经适当的休息或物理治疗后,并不会对施救者产生不良影响。对施救者产生重要不良健康影响的后果,集中在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个环节。
尽管心肺复苏是拯救生命的崇高行为,但施救者在心肺复苏期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施救者可通过接触患者周围空气、飞沫、血液传播接触病原体。
尤其是在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中,部分疾病理论上可通过呼吸道气体交换、体液交换等方式感染施救者,下表列出了可能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被传播的疾病。
病原 | 高风险暴露环节 | 暴露后处理方式 | 医护人员的预防措施 | |
病毒 | 出血热病毒 | 无保护的接触传染性污染物、血液和体液,包括肠道外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 | 利巴韦林(其效果不确定) | 个人防护装备,手部卫生,医疗设备的适当清洁和处置 |
巨细胞病毒 | 飞沫、气溶胶或直接接触、接触受污染的表面或体液 | 手部卫生,避免口腔接触,共享与唾液接触的物品。 | ||
埃博拉病毒 | 直接接触受感染的血液或体液 | 隔离 | 个人防护装备,手部卫生,医疗设备的适当清洁和处置, 埃博拉疫苗。 | |
乙型肝炎病毒 | 经皮、黏膜或非完整皮肤暴露于感染性血液或体液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或在 24 小时内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接种 | 乙肝疫苗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疫苗接种 | |
丙型肝炎病毒 | 肠道外暴露于感染性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 | 基线检测和后续检测 | 个人保护设备 | |
单纯疱疹病毒 | 口对口接触,口对生殖器接触 | 阿昔洛韦 | 避免口腔接触,共享与唾液接触的物品 |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涉及感染血液的针刺伤,液体溅到黏膜上(极为罕见) | 72 小时内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拉替拉韦 | 标准预防措施(手套、手部卫生、防止针刺的安全装置) | |
流感病毒(季节性、禽流感) | 直接接触传染性飞沫(以及在气溶胶产生过程中) | 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 | 手部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空气隔离预防措施 | |
麻疹 | 直接接触传染性飞沫或通过空气传播 | 暴露后 72 小时内接种 MMR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或接触后6天内接种免疫球蛋白 | MMR 疫苗、空气隔离预防措施 |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空气传播 | 手部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空气隔离预防措施 | ||
SARS-CoV-2 | 眼睛、鼻子或嘴暴露于可能含有 SARS-CoV-2 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密闭房间内进行可产生气溶胶的操作过程 | 手部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空气隔离预防措施 |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飞沫、气溶胶或直接接触 | 暴露后 5 天内接种水痘疫苗;孕妇、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 水痘疫苗接种 | |
细菌 | 结核分枝杆菌 | 肺或咽喉结核病患者的空气传播 | 如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5 mm 或干扰素试验阳性,需考虑抗结核治疗 | 结核疫苗接种 |
脑膜炎奈瑟菌 | 密切接触呼吸道和咽喉分泌物 | 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 脑膜炎球菌疫苗 | |
沙门氏菌属 | 粪口途径 | 手部卫生 | ||
志贺氏菌属 | 粪口传播(食源性和水源性感染) | 隔离 | 手部卫生 | |
梅毒 | 性传播(生殖-粪-口)、母婴、输血、直接接触梅毒溃疡 | 氨苄青霉素 | 戴手套接触病人 |
以上这些可能在施救过程中传播的疾病,可让施救者产生犹豫、焦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降低为患者提供心肺复苏的效率,甚至不敢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施救。
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施救者相较于其它围观群众,更容易被传播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当下,以及类似的流感、SARS-CoV-1 和 MERS-CoV 等病毒,口对口人工呼吸所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不过值得安心的是:大多数传染性疾病的通过疫苗的接种,可大大减少施救者在「心肺复苏」期间遭受感染的风险。相对于冠状病毒,其它呼吸道病毒入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在实施心肺复苏期间是很难传播的,甚至目前尚无传播给施救者的个案报道,因此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真实存在的感染风险。
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在「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极高的传播风险,由于该病毒可在空气或受污染的物体表面存活超过 2 小时之久。因此,麻疹病毒可通过患者的飞沫、周围空气或接触患者触碰的物体表面,对施救者造成感染。在 2016 年初,国内就有 19 名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期间感染麻疹。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已基本消除麻疹的患者,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较低;二是医护人员没有接种 MMR(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使得麻疹病毒可以乘虚而入。
不过鉴于国内已基本阻断麻疹的传播,并没有流行疫区,因此这次事件仅作为局部个案,对院外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施救者在国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接触到麻疹病毒的可能。
参考
- Jia H, Ma C, Lu M, Fu J, Rodewald LE, Su Q, Wang H, Hao L. Transmission of measl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Hospital W,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2016. BMC Infect Dis. 2018 Jan 12;18(1):3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随着大家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不断了解,只要做足充分个人保护,基本可以避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的感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存在不少的 AIDS 患者/ HIV 携带者,2016 年国内的HIV/AIDS 的发病率约为 3.99%,且近年来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施救过程中,被施救者的是否为 HIV 携带者或 AIDS患者,是施救者产生消极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心肺复苏」实施期间,通过体液传播 HIV 是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过程中,与患者的唾液交换、黏膜接触,均与 HIV 的传播方式有关。
不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唾液的交换并不会传播 HIV 病毒,除非唾液中明显带血。但由于施救者可能在紧急的施救过程中,造成自身的皮肤粘膜受损,从而有一定微小机率与患者感染的体液产生交换。据研究发现,当社会中 HIV 流行率约为30% 时,「心肺复苏」期间传播HIV的风险估计为百万分之一;而当HIV流行率为 0.1% 至 1% 时,「心肺复苏」期间 HIV 传播的风险则降至十亿分之一;当被救助患者若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施救者感染 HIV 的风险几乎为零。
因此,我们在施救陌生患者的过程中,感染 HIV 的风险极低,只要在救助过程中保证自身的皮肤粘膜不受损伤,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对患者实施救助。若被救助患者为开放性外伤,存在大量血液外渗的情况,若能做到佩戴橡胶手套等适当的保护措施下,则更为保险。如果患者最终确诊为 HIV 感染者或 AIDS 患者,且施救者在施救过程中产生了粘膜损伤,则应在 72 小时内于指定医疗机构执行暴露后预防治疗,可最大限度的避免 HIV 的感染。
参考
- Qiao YC, Xu Y, Jiang D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es of regional and age differences of HIV/AIDS prevalence in China, 2004-2016. Int J Infect Dis. 2019;81:215-220.
乙型肝炎病毒 HBV
相较于 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否能在口对口人工呼吸中传染的理论争议更大。在 76% 和 81% 的重症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中,可以检测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虽然可以在患者的唾液中检测到病毒,但唾液中病毒载量仍然比血液低 1,000 到 10,000 倍。因此在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中,传播乙肝的可能性相当低。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当施救者在「心肺复苏」中接触了 HBV 患者的血液,则传播风险会显著升高 6%~30%。因此,如不可避免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接触了患者血液,建议应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早期接种乙肝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从而阻断 HBV 的感染。
在此建议一下,普通人群也应该有效接种乙肝疫苗,以避免在任何可能的途径中受到 HBV 感染的侵扰。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需要通过血液的直接接触,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感染 HCV 的可能性极低,预估风险低至25万分之一;同时,即使因针刺伤而感染 HCV 的风险低至 1.8%。因此,在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施救者感染 HCV 的风险极低。
若最终施救了 HCV 确诊感染的患者,在具有高风险暴露后,若不幸感染,可以使用高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HCV 感染。但在施救者确诊HCV感染前,不建议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措施。
参考
- Fragkou PC, Dimopoulou D, Latsios G, Koudounis P, Synetos A, Dimopoulou A, Tsioufis K, Papaevangelou V, Tsiodras S.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lin Microbiol Rev. 2021 Dec 15;34(4):e0001821.
结核 TB
由于 COVID-19 的流行,大多数人佩戴了口罩,个人防护措施在人群中逐渐普及,使得 2020 年结核新增患者人数显著下降。但我们国家依然是结核病的高负担地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 80 万人,有庞大的感染人群。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播疾病,可以通过结核感染患者的飞沫传播;这些飞沫可能会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吸入少量分枝杆菌就足以引起肺结核。但肺结核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感染施救者的案例十分罕见,目前仅在在「心肺复苏」施救者中报道了 1 例结核病传播的案例。因此,只要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则可以避免结核的传播。
参考
- Chakaya J, Khan M, Ntoumi F, et al.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20 - Reflections on the Global TB burde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fforts. Int J Infect Dis. 2021;113 Suppl 1(Suppl 1):S7-S12.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以上的病毒或细菌传播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对施救者的影响十分有限,施救者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忧,但 COVID-19 却是施救者应注重的风险。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时,可能会产生气溶胶。正应为 COVID-19 的高传染性,少量、短时间的接触病原,既有可能造成施救者的感染。目前各指南建议:非专业救援人员在抢救疑似新冠患者时,可仅使用胸外按压和 AED 除颤,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操作如下:
-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呼吸异常,则可以预估患者出现了心脏骤停。
- 通过摇晃及呼唤来评估患者反应能力;在评估患者呼吸时,判断是否存在正常的呼吸;为尽量减少 COVID-19 的感染风险,避免开放患者气道,施救者不要将脸靠近患者的口鼻。
- 如果此患者没有反应且呼吸不正常,首先应立即呼叫 120,并寻求周围群众的帮助。
- 在单人施救的过程中,使用免提功能保持与 120 急救中心的通信,并在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
- 在进行胸外按压和 AED 除颤之前,应考虑使用布或毛巾放在患者的口鼻上,可以降低胸外按压期间病毒传播的风险。
- 提供心肺复苏术后,施救者应尽快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消毒双手;并在与患者接触后,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进一步监测、筛查感染新冠的可能。
由于 COVID-19 流行期间,对疑似感染者进行心肺复苏,对施救者的高风险很高。因此,如在某地区新冠流行的情况下,及时呼叫专业医疗救助机构是更为理智的选择,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旁观者,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
- Nolan JP, Monsieurs KG, Bossaert L, Böttiger BW, Greif R, Lott C, Madar J, Olasveengen TM, Roehr CC, Semeraro F, Soar J, Van de Voorde P, Zideman DA, Perkins GD;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COVID-Guideline Writing Groups.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COVID-19 guidelines executive summary. Resuscitation. 2020 Aug;153:45-55.
最后
以上就是施救者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被患者感染的疾病。除 COVID-19 以外,其它的病原体很难通过心肺复苏传染给施救者。如果前文所说的仍不能打消你的顾虑,则可以对患者仅进行「胸外按压」,而不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研究表明,旁观者实施仅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可以使得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提高两到三倍。且在 120 急救中心的电话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更能有效提高旁观者心肺复苏术的效果,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但只接受胸外按压患者的最终结局,仍差于接受完整心肺复苏的患者,尤其在患者复苏成功后的神经功能后遗症中,对患者实施完整的心肺复苏具有更大的优势。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否实施完整的「心肺复苏」,或是仅「胸外按压」的复苏,亦或者只是呼叫了救护人员,您都是救助这名患者的施救者之一,即使一点点的绵薄之力,都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都是伟大且崇高的行为。
因此,希望这篇文章能扫清您的顾虑,当发现意外降临至您面前时,能结合自己的能力对患者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
参考
- Goto Y, Funada A, Maeda T, Goto Y. Dispatcher instructions for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neurologically intact survival after bystander-witnessed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 Crit Care. 2021 Nov 27;25(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