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大家好,我是又拿心跳骤停出来吓人的职业吓唬师一个致力于让无医学背景的小伙伴听懂医生在说啥的心内科博士 Leslie Pan。
上一期和大家聊了聊猝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成功吓得某些小伙伴不敢加班(此处应有插图:Leslie 心满意足.jpg)。
上篇文章末提到了我国院外心脏停搏的急救存活率只有 1%,同时公众接受急救心肺复苏培训的人数也只占了全国总人口的 1%。虽然这已经是 4 年前的数据了,但这两个 1% 着实让人忧心——如果按照每年 54 万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数量来计算,54 万人因心源性猝死倒下,53.46 万人就再也睁不开双眼了。因此,我可能还会就这个扎心的话题再聊几篇文章,争取多吓唬住几个爱让员工加班的老板。(也希望被吓住的我派读者都能当上不会经常让员工加班的老板)
这一篇文章我就先和大家再唠十块钱的。
-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电除颤知识?这两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 急救知识这么好,那么到哪里才能
买学得到呢? - 还没来得及去培训,身边就有人倒下了,我该怎么办?
- 救人前有顾虑?别怕,「民法典」做你的护身符!
全文约 7000 字,可能得再加十块钱。
一、为什么需要掌握急救知识
1. 急救的紧迫性
120 急救中心网络医院从接到呼叫到派救护车出发,全国规定的时间是5分钟。
北京市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为 18 分钟,不包括接到患者后送往医院的时间。
武汉、上海、杭州均已达到 12~13 分钟。
当你的身边有人倒下、心跳呼吸骤停时,即使一分钟更没有耽误立刻拨打了 120,即使在沪杭这样的救护车反应时间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地方,12 分钟没有接受心肺复苏的生命可能已经等不到急救员的到达了。
这是由于大脑对于缺血缺氧十分敏感,心脏停止正常搏动后脑细胞会很快因缺血而坏死,如果在室颤或心室停搏后的前 4-6 分钟内没有接受心肺复苏(CPR),患者结局会很差(救不回来或者植物人),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停止后,每耽误一分钟,复苏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如果 8 分钟内没有心肺复苏,几无存活。
2. 电除颤与心肺复苏有什么用
80% 以上的医院外非创伤性的心脏停博都是由室颤引起的,因此除了心肺复苏外,电除颤也是影响心脏停搏抢救存活率的关键之一。
那么,室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室颤是室性纤维颤动的简称,心脏要完成正常的泵血工作依赖于心房心室的有序收缩与舒张,而这样的工作流是由窦房结司令部发放的电冲动按顺序激动心房、心室而产生的,某些疾病使得这样的电活动顺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室内 250 次/分以上的快速兴奋,导致心室肌产生极其快速而微弱的收缩,引起心室快速乱颤,心脏正常的收缩与舒张停止,无法完成泵血功能,脉搏和血压也随之消失。
此时在外部使用更大一些的电流能够终止心室的快速电兴奋,才能为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正常搏动提供可能,这就是电除颤的意义。
便携式的自动体外电除颤装置(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应运而生,能够自动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合理运用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存活率。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在推行计划争取实现公共场所 AED 设施全覆盖,但各地的推进力度不一,一线、准一线城市会好一些。(后文会跟大家介绍:院外突发情况时如何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 AED 设备)
(但电除颤只是把心室的乱颤给打掉,并不能给心脏起搏,因此如果除颤后患者没有恢复自主的心跳,还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那为什么在获得 AED 设备前要先 CPR 呢?
CPR 的全称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 和 P 分别指心与肺,R 是指复苏,CPR 的完整概念诞生与1960 年 7 月 9 日临床医学顶级期刊 JAMA 杂志上的文章,其操作要点在这 60 年间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目前 CPR 的操作主要是 C-A-B,一个完整的 CPR 循环包括 30 个 C——A——2 次 B 组成。
- C 指的是胸外按压。
- A 指的是气道,开放气道。
- B 指的是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通过外部的压力人为地产生心脏循环,让全身的器官有血可用。虽然仅靠胸外按压无法终止室颤,却可产生血流,并且在持续胸外按压一段时间后再除颤也能成功。这相当于强行给脑细胞供血,避免大脑中枢死亡。记住,这是专业人员和 AED 设备到来前最重要的操作。
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于接受过培训且较为熟练的人来说依然很重要,虽然我们通常认为呼吸中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研究表明口对口人工呼吸依然能为猝死者提供足够的氧合。
但如果第一目击者未经培训或不太熟练,或者单纯出于保护自己的想法不太想给陌生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都可以只做胸外按压,直到获取 AED 设备以及专业人员到来。
人工呼吸的地位相比以前明显下降,这有好几个原因。首先,口对口人工呼吸会增加胸腔内的压力,影响静脉回流以及心脏和大脑的灌注。并且,进入患者胃里面的气体量比肺部还多。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即使是有 CPR 培训认证的人员(非专业人员),为完成 2 次人工呼吸中断了胸外按压 16 秒,而一旦胸外按压暂停后,心脏的供血管道冠状动脉的灌注压也会迅速下降至零,再恢复需要进行 15 次以上的按压,因此耽误太长时间在人工呼吸上非常得不偿失。
我也非常理解第一目击者出于对于传染性疾病或个人安全边界的问题不愿意做人工呼吸,因此想强调的是,不要因为不想做人工呼吸而不愿去胸外按压,只做胸外按压已经是在救人了。
残酷的是,与心脏停搏对心肺复苏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接受过 CPR+AED 培训的人却少之又少。
「2017 JAMA Cardiolog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中国医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者的生存率不到 1%,远远低于美国的 12%。 我国所有经历过 CPR 培训合格的公众仅有 1000 万,不到全国人口的 1%。
研究显示,国内大中型城市中 CPR 实施率平均仅为 4.5%,在北京为 11.4%,上海为 4.2%,而这一指标,在美国为 46.1%,加拿大为 29%,瑞典为 46%-73%,日本为 32.2%,澳大利亚为 21.2%。
当你的身边有人倒下、心跳呼吸骤停时,你是眼巴巴地指望着 1% 的接受培训的人以 superhero landing 的姿势出现,让你逃脱无能为力的自责;还是选择自己成为接受培训的其中之一,为倒下之人的存活增加一丝希望。
万一不幸就发生在你的亲友身上,你该怎么选?答案应该毋庸置疑吧。
二、对非专业人士来说有哪些培训途径?
既然每个人都有学习急救知识、心肺复苏和如何使用 AED 的必要,那么到哪里才能学得到呢?
1.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
各大城市的红十字会都会不定期地组织救护员培训,一般培训为期 2 天,共 16 个学时,涵盖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现场急救概述、气道异物阻塞与急救方法、常见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避险逃生常识等内容,培训后有理论闭卷考试和操作考核,通过后会收到红会颁发的救护员证,有效期为三年。
这类培训的优点是费用较低(一般 200-600 元左右,因城市而异),缺点则是开课频率较低,并且通常一次开课一位专业教师对几十人的上课学员,虽然有考核,但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最大程度上掌握了关键的急救技能。
报名可以在当地红十字会官方网站上根据联系方式直接咨询,也有城市的红会有微信公众号,里面可以直接预约培训报名。
具有医学、教育相关专业背景并且已经取得了救护员证的小伙伴,如果还想积极投身到救护培训工作中去的话,还可以参加红十字会的救护师资培训。为期 6 天,48 学时,课程会介绍红十字运动与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强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教授授课技巧、心理援助等内容。需要通过考勤考核、理论知识考试、救护实操考核以及试讲考核方可顺利拿到救护师资证。
2. AHA 生命支持培训和 HeartSaver 项目
HeartSaver 项目是美国心脏病协会为未接受过医学训练的人设计的急救课程,有多种课程内容设置,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学员可以获得一张有效期为 2 年的国际认证证书(超过 150 个国家认可),也有人表示获得这个证书在留学申请的时候是一个加分项,这一点我并没有去考证(毕竟文章主要目的是科普嘛),如果有这方面考虑的小伙伴自己研究一下咯。
其中最常见也比较实用的是 HeartSaver First Aid CPR AED 课程,即急救、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课程。
目前国内有 AHA 认证的专门的急救培训机构非常多,得到了认证并挂牌「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的医院也非常多(公立私立都有)。AHA 官网上中国地区的 Global connector 可以查到的国际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er)包括:北京儿童医院、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外资的挪度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和香港的国康医药器械有限公司。
北京的小伙伴比较幸运,5 家占 3 家。这些单位提供的培训质量应该是会得到 AHA 评估监督的,毕竟是官方合作。
上海则是全国 AHA 认证机构最多的地方。
此外推荐大家直接检索当地急救中心这种卫健委直属的公立机构,在官网找急救培训这一选项,有的城市可以提供 AHA HeartSaver 课程,并且收费可能会比商业机构要稍便宜一丢丢。由于精力有限,我只查了几个城市,其中 北京急救中心、南京急救中心有,深圳市儿童医院 有
声明:本人与上述机构并无利益相关。如果上述机构对我感兴趣欢迎拿利益来砸我嘻嘻。
如果急救中心不提供,可以搜索「城市+医院+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如果能找到公立医院的培训,建议在医院官网上寻找培训中心的联系方式,直接咨询。 (注意:公立医院的官网一般都不太好看,也没有虚假宣传和广告,希望大家注意鉴别,不要被骗)
至于商业机构,文章中我就不放具体的公司名称了(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这里我只能给大家渔了,如果住在一个宜居的小城,没有机构能提供 AHA HeartSaver 课程也没关系,联系红会就好。如果只是想掌握急救的技能,只要认真学,红会提供的知识就已经足够了。本地的和尚也是会念经的。
HeartSaver First Aid CPR AED 课程一般设置 8 个课时,CPR 和 AED 的使用 4 学时,常见急救处置 4 学时,通常周六 1 天即可完成培训及考核,商业机构费用在 800-1000 元左右。
课程内容与红会救护员培训大同小异,但教师-学员比应该要更好一些(毕竟价格贵了不少)。
HeartSaver First Aid CPR AED 课程内容包括:
成人、儿童、婴幼儿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
成人、儿童或婴幼儿的窒息处理。
创伤急救处置(止血方法、骨折固定、烧烫伤等),内科急症急救(过敏反应、晕厥、癫痫、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环境伤害急救(中暑、低温损伤、动物咬伤等)。
检索中也发现上海的某家非营利性的急救培训中心近期开始提供线上培训 + 线下操作考核的模式,以应对疫情防控和大家忙碌工作的需求。生活在魔都还是挺便利的。
3. 公立医院
很多公立医院会不定期地面向公众提供急救培训,好处是培训的教师通常是急诊或重症监护室的一线工作人员,而且一般会是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医生负责教学,比较靠谱;同时培训大多属于公益项目,免费或收费较低。
但公立医院急救培训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开班时间不定,频率较低,需要大家自行关注报名;其次是培训本身的学时肯定比上述几个途径要少(得多),影响大家对技能掌握的效果;还有就是只能提供医院出具的培训认证,没有救护员证和 AHA 国际认证的接受面广。
三、身边有人倒下的时候,我该怎么做?
注意此处开始点题了。
如果已经接受过救护员及其他形式的急救培训的小伙伴此时应该已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这里就用不长的篇幅和大家简单聊聊。
心肺复苏并不是看一篇科普文就能掌握的技能,甚至接受培训也不意味着真的面临抢救的时候能有把握,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当做那些健身视频一样,看完转发马一下就当学会了、做过了,而是了解个大概之后参加一次正规培训,在模型上好好演练操作的要点。
当身边有人倒下时,我该怎么做?
首先需要镇静,避免惊慌失措。如果身边有不止一个目击者,最好呼叫别人的帮助,因为需要人打电话、拿 AED,而且 CPR 真的非常非常累人。
其次必须确保周围环境是安全的,这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倒下的患者。
在这一前提下,掌握心肺复苏的人上前急救,主要有以下要点。
-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轻轻拍肩膀,重重地喊他的名字「XXX,你怎么了?!醒一醒!」确认人不省人事了的话,进入下一步。
- 指定周围的另一个人,赶紧拨打 120 叫救护车,并且获取所在地点附近最近的 AED 设备。
- 拨打 120 的注意事项
- 确定对方是救护中心
- 讲清楚详细地址,
- 说清主要病情,使救护人员能做好准备
- 报告呼救者姓名电话
- 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引导救护车进入
- 准备好药品、衣物,如果怀疑中毒,带上可疑药品
- 20 min 内救护车仍未出现可再拨打 120,但病情允许的话尽量不要再去找其他车辆。
- 如何查找附近的 AED 设备
- 高德地图:搜索框直接搜 AED,有结果,但我检索时结果较少,漏掉了附近数家大型商场里的 AED。
- 微信钱包:医疗健康——进入后有日常急救选项,进入后有 AED 选项——进入后有「附近的 AED」。快捷入口可以把「腾讯健康」小程序保存至我的小程序中。
检索时有回答说支付宝搜索 AED 也可以,但我试了一下却是无效的,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
声明:我与上述应用均无利益相关。
3. 判断动脉搏动与呼吸
- 判断呼吸:靠近颈部看向胸口,一个姿势既可以听患者口鼻有无气流声,也可以观察胸口有没有正常呼吸时应该有的上下起伏,连续以 1001、1002、1003、1004、1005 的形式数数,数到 1005时发现依然没有呼吸,就可以认定出现了心跳骤停
- 判断颈动脉搏动:受过培训的人则最好判断一下颈动脉搏动,即头后仰,找到甲状软骨,沿甲状软骨外侧 0.5~1.0 cm 处,气管与旁边的肌肉(胸锁乳突肌)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
4. 开始做胸外按压
- 快速将心跳骤停者仰卧放到硬质平面,急救的人在其右手边,快速解开其上衣(可选),找到胸骨下半段(两个乳头连线中点就是)。
- 左手掌根放在刚刚找到的位置,右手叠在左手上方,双手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身体稍微前倾, 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力按压,胳膊肘不能弯,要保证按压有力,这样才能达到胸廓下移 5-6 cm 的标准,按下后需胸廓完全回复。
- 1 个循环需要做 30 次胸外按压,可用连续数「01、02、03⋯⋯30」来计数,频率要足够快,达到 100-120 次/分钟。
- 如果救人者没有接受过 CPR 培训的话,只做胸外按压就行。研究发现,与不按压相比,单纯按压仍然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且简便易行,因此如果施救者不会做或不适合做救生呼吸,可以不做,单纯的胸外按压同样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绝不要单纯的被动等待。
5. 开放气道
因为患者平卧时舌根下坠会把气道堵住,所以要采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即左手掌缘放在病人前额部向下压,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下颌正中向右侧旁开 2 cm 的下颌骨处向上提起,使患者头仰 30 度,下颌骨和地面垂直,这样才能将气道打开。
注意抬下颌时手指不要用力压迫下巴下面,以免阻碍气道的开放。
6. 口对口人工呼吸
- 保持气道开通的情况下,左手掌缘放在前额,手指顺势捏住鼻孔,自己正常呼吸后用嘴将患者的嘴完全包住,向其口中吹气 1 秒钟,抬头移开同时放开鼻孔,让病人自动排气 1-2 秒,然后进行第二次,两次是连续的动作。
- 1 个循环需要做 2 次人工呼吸。
- 患者换气充足的表现是吹气时可见到胸廓起伏,排气时可听到或感觉到气流。如果起初换气未成功,没有看到患者胸廓起伏,可重新调整头部位置后再作尝试,如仍失败,就要检查一下他的气道里是不是有异物,口中是否有东西堵塞,有无假牙等,这就需要施救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指伸到患者的口中探查一下,把异物及时清理出来。
7. 持续进行 CAB 操作,直到 AED 设备或急救人员到来。
8. 电除颤
AED 能够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在按照机器上的指示贴好电极后观察是否需要除颤,如机器提示需要,在确保无人接触患者时启动机器进行除颤。(具体操作需根据机器型号及其指示调整)
除颤后立刻恢复胸外按压,直至 2 分钟后确定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或有明显征象提示恢复(咳嗽、讲话、自己能动了等)
四、关心施救者
最后我希望扫除大家参与急救的顾虑,关怀一下所有潜在的施救者们。
「民法典」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而大家都知道「民法典」已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喜大普奔!这一条款给了见义勇为者法律保障,让大家不用再担心自己的一片好心被辜负、被欺骗、被惩罚。
此外,还需要给施救者一些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
有研究调查了施救者对于实施 CPR 这一经历的描述,发现这种经历对许多非专业的救援人员来说是令人不安的,他们透露,事发后有各种令人痛苦的情绪和心理症状。 其中包括令人不安的倒叙(通常是因为看到蓝色或紫色,或由亲戚打呼引起),难以入睡,社交退缩,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体验回避行为等。
CPR 是一项非常累非常累的操作,在曾经抢救病人的经历中,我和 2 位老师 3 个人轮流按压,每个人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得轮换。而我跪在病床上把小腿都硌得一片淤青,最后只换来患者不到 1 分钟的自主心跳。
因此我可以大声告诉施救者:伸出援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救不救得回来是看运气的。
能不能把人救回来是在与死神拔河,即使是急诊科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不能保证成功率,因此,站出来的你已经很棒了,即使最终不能看到这个人再睁开双眼,也不是你的错。
每个站出来的人在那一刻已经是英雄了。
最后的最后,衷心希望大家一直不会遇到要用这些知识的情况。
总结一下
- 从打 120 到救护车到达平均需要 12-20 分钟,因此学会急救很有必要。
- AED 的作用是利用直流电终止心室的快速电兴奋即室颤,CPR 的作用是人为地产生心脏循环,使全身脏器有血液和氧气供应。
- 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可以通过当地红十字会、AHA 认证机构提供的 HeartSaver 项目以及公立医院提供的课程来学习专业的急救知识。
- 身边有人倒下的时候,先判断他是否失去意识,确认后打 120——拿 AED——徒手 CPR——电除颤——继续 CPR-电除颤的步骤直到自主心跳恢复或专业人员抵达。
- 2021 年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施救者的挺身而出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大力鼓励,也要关心施救者之后的心理状态。
除了在少数派上写系列主题的文章之外,我还会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上写些医学科普知识哦,欢迎微信搜索:刀客特Leslie,从此保温杯里省一点枸杞。
参考资料:
-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 2017-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JAMA cardiology.
- 2018-“Please. Don’t. Die.”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of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员》2017.03.
- 2020-现代心肺复苏 60 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20-美国心脏学会CPR与ECC指南
- 2020-Assessment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s for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