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Heptabase 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交互方式,获得了不少 PKM 用户的关注。在 21 年 11 月,我发布了《Project Meta: 进击的视觉笔记!》 一文,推荐读者参加原名为 Meta 的 Heptabase 内测。然而,由于预约内测的用户过多,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等到内测机会。如今,从 Meta 改名为 Heptabase 已经正式开始公测 —— 通过付费直接使用产品。
然而在每年 500 元人民币左右的成本壁垒面前,不少用户存在疑惑:Heptabase(以下简称 Hepta) 是否真的值得付费?Hepta 的独特之处何在?
相对于价格,功能应该是第一位的。这篇文章便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础上,从 Hepta 的产品愿景、已有功能、未来规划、使用场景、付费体系 等多方面解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Hepta 的产品愿景:面向未来的知识操作系统
Hepta 开发者 詹雨安 Alan Chan 在 My Vision 系列的四篇文章中介绍了他关于 Hepta 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愿景。Alan 为自己设定了「将整个世界知识与技术增长的速度优化到理论极限」。解决方案主要有两个:第一,优化人类创造知识的方法;第二,优化人类创造知识的工具。
第一个解决方案,需要建立普及真正改变和革新思维习惯的教育平台和媒介传播渠道。这个解决方案需要推动系统改革,并且速度比较慢,并非个人和某个组织力所能及。第二个方案,需要创立强大的思维媒介。如果你将某种方法和哲学融入工具设计,那么在普及工具的时候,便是普及这些方法和哲学。这个方案估计是很多产品经理和软件工程师的梦想。这个方案对于 Alan 而言更容易突破。
如果将现在的互联网想象成为一座城市,那么这座城市俨然欣欣向荣,但是却感受不到雄心——每个在互联网中冲浪的人,都是各种数字平台的数字劳工。对于平台而言,都只是消费者。他们只是在以各种巧妙地方式引诱你进行消费,而很少有数字城市真的去关注你的思考。Alan 想建立一个提升人类创造力和增强集体知识的数字城市。
另一方面,在 Alan 看来,Douglas Engelbart(强化人类集体智能)、Ted Nelson(文学机器)和 Alan Kay(动态媒介)等计算机先驱的深刻洞见及愿景在当下已经变得逐渐可行。
因此,他的愿景便是「打造一个真正普及世界的、经过重新设计过的开放超文本系统」。而 Hepta 则正是这一愿景的产物。
在了解 Hepta 的设计、功能及未来规划后,你便能逐步感受到 Hepta 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知识操作系统,对于提升和强化使用者创造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Hepta 的组织结构:从 Timeline 到 Card Library
目前,Hepta 的组织架构包括 Timeline、Tags、Map、Card Library。Hepta 便是由这些 App 构成的 Productivity App Store。这四个 App 实质上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 收集 → 初步整理 → 深度思考 → 资料库 的完整工作流。
Timeline
负责提供快速收集信息和知识的通道。Timeline 模式借鉴了 Roam Research 等产品倡导的 Daily Notes 设计,以及 Twitter 等产品的思绪流理念。每一天,你打开 Timeline,便可以快速收集你的各种灵感和想法。
Tags
负责对于信息和知识的初步整理。当你在 Timeline 模式中进行快速记录时,顺手打上标签,你的卡片便会自动进入 Tags 模式的卡片分类之中。此时,你可以查看内容,为卡片添加多个更为准确的标签。
Map
负责对于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承担你的深度思考环节。Map 是 Hepta 的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Map = WhiteBoards(相互关联的 Cards)。你可以在 Map 中自由创建白板 WhiteBoard,而在每个白板之中,你又可以自由创建无数相关关联的卡片。深度思考或者创造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思想具体化,并且使得想法相互碰撞中进行升华。传统的深度思考工具便是写作。然而单纯的文档写作无法以高效地方式呈现思维过程,因此,人们会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白板等思维工具。
Card Library
负责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聚合管理,属于你的知识库。在这个知识库中,你将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对内容进行管理和呈现。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从 Timeline 到 Card Library 的工作流过程中,实现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生产的生命周期。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基本单位都是一张张 Card,虽然内容本体不变,但是 Timeline 等不同的 App 赋予了人们对于信息的不同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视野。我想,这便是 Alan 将 Hepta 视为知识操作系统的本意。
这有些类似于 Airtable/Notion 的 Database 功能,通过不同的视图,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当然,在未来,Hepta 可能会增加其他的知识处理模式。比如,增加日历模式,与 Timeline 中的 Daily Note 所生成的每日卡片进行整合。
Hepta 的产品功能
Hepta 的基本模块:Whiteboard & Card
Hepta 的 Map 模式,本质上便是由若干个 Card 组成的 Whiteboard,即 Map Mode= Whiteboards (Card & Card)。
那么,如何理解 Hepta 中的 Whiteboard & Card?目前,存在两种理解方式:
- Hepta : Whiteboard & Card = Roam : Page & Block;
即 Hepta 的卡片之于白板,类似于 Roam 的 Block 之于 Page。
- Hepta : Whiteboard & Card = EverNote : Folders & Page;
即 Hepta 的卡片之于白板,类似于 EverNote 的 Page/Note 之于文件夹/笔记组。
第一种方法,适合进行卡片笔记写作法。比如,为了输出一篇文章,我新建一个白板,随后收集、组织卡片,最后将卡片整合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已有的几篇文章都是使用这种方法加以输出的。
第二种方法,适合进行项目管理,将包含多个知识/信息的文档以可视化的形式加以呈现,方便后期自己回顾或者与他人共享思路。
当然,上面只是两种理想状态,具体取决于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最好的方法便是基于卡片的自由组合:短的内容视为 Block, 长的内容视为 Page。比如,在传统的编辑器中,参考文献相关的内容,需要放在文末或者专门的资料库中。而在 Hepta 中输出一篇的文章的时候,可以直接将作为参考文献的长内容放在目标 Card 周围,方便你随时查看。
目前,在效率工具类市场,已经有很多拥有特色的产品。笔记软件包括 Roam Research、Notion,白板工具包括 Excalidraw、Miro。那么,作为用户,我为什么要选择 Hepta 呢? 为什么再需要了解一款新的效率工具?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描述 Hepta 最主要的特色——那便是 Hepta 在 Whiteboard & Card 的基础上兼顾了内容与结构,真正高效地实现了见树又见林。
以下从 Hepta 具体的细节设计,你便可以逐步体会到 Hepta 是如何实现见树又见林这一特色的。
Whiteboard
Whiteboard 是 Hepta 的底色。
如果你刚开始注册使用 Hepta, 它的入门指南呈现了高度自由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将会让你印象深刻。像 Roam、Notion 等工具,你在使用数月以后,可能还在苦苦摸索。甚至可以说,Hepta 比 Evernote 等传统效率产品更容易上手。请相信我,你一点都不会迷失,在一刻钟内,你便能迅速掌握 Hepta 的绝大多数功能。一个小时后,你可能已经成为 Hepta 的老手。在三个小时后,你便已经使用 Hepta 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知识网络图谱。
这一切都源于 Hepta 的 Whiteboard 底色以及相关的产品设计细节。在使用 Hepta 的过程中,你将会体会到高度丝滑的使用体验。
Whiteboard 可以使用触控板进行快速操作,通过放大、缩小、位移等操作,从而实现对于知识图谱的结构和细节的快速查看。具体使用效果,可以直接点击文末的 Hepta 公开笔记分享页面进行体验。
Card
Card 是 Hepta 作为编辑器的真身。如果你将 Whiteboard 视为你的领土,那么,你便可以使用 Card 在 Whiteboard 上搭建你的世界。
卡片编辑
- 基本编辑功能:目前已经支持多级标题、加粗、斜体、下划线、删除线、HightLight、Link 等基本编辑,支持插入 Text、、Card、大纲/数字/待办列表、图片、分割线、引用、Code Block、Math Block.
- 编辑模式:支持所见即所得模式 & Markdown 模式两种编辑模式。
- 悬浮工具栏:支持加粗、斜体、高亮、链接等功能。
- Blocks 功能:已经支持和 Notion 一样的 Darg & Drop Blocks 功能。
卡片引用
- 卡片引用操作方法:输入 @ 实现卡片引用,或者新建卡片。Hepta 的双向链接接近 Obsidian.
- 卡片引用类型:具体而言,引用区分为 Outgoing Links 和 Incoming Links, 即 Obsidian 中的出链 & 反链。
- 卡片引用查看方式:如果你点击双链,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形:如果该卡片在当前白板内部,会直接跳转并定位至双链所引用的卡片;如果该卡片来源于外部白板,那么便会自动悬浮弹出目标链接的卡片内容。
Card Paste & Sync
如同字面意思,此功能会复制原 Card 并且实现内容同步。此功能接近于 Roam Research 等双链笔记中的 Page Embed。更确切的说,类似于 Mac Finder 文件管理器中的替身功能。因此,我将其翻译为制作替身卡片或者镜像卡片功能。如同 《JOJO 的奇妙冒险》中原创的替身战斗体系一样,替身被攻击,本体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通过 Hepta 的 Paste & Sync 功能所获得的替身卡片被修改或者删除后,本体也会被修改或者删除。如果你在不同的白板内都会使用同一个知识卡片,那么你便会发现替身卡片功能很有用。
卡片折叠和展开
这是个有趣的基础设计。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赞成全部展开所有的卡片。如果全部展开,随着卡片的增多,也无法有效查看不同卡片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查看知识图谱,最好折叠绝大多数卡片,只展开少量卡片。你可以通过卡片的折叠/展开状态表示对于知识的处理状态。
当你写完一个知识卡片,那么这条卡片事实上便可以浓缩为一个名词、一句话。此时,你便可以将这条内容进行折叠。在浏览的时候,你只需要查看其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即可。当你需要进一步阅读和回顾的时候,再展开卡片。
那么,什么时候展开卡片呢?我认为有两种情况:1. 这个知识卡片的内容比较重要,展开卡片提醒内容重要度。2. 这个知识卡片的内容尚未处理完毕,展开卡片提醒任务进度。
卡片关系描述
与 Roam 等双链笔记不一样,除了支持基于 @ 的 Card Reference 功能,Hepta 还允许用户手动在不同卡片之间添加具体的关系描述:建立单向或者双向箭头,并且可以在这种关联上添加描述,表明两个卡片内容之间的具体关系。
卡片背景颜色
Hepta 的 Card 存在 8 种背景颜色可供选择。在我看来,卡片背景颜色其实也是一种标签,主要有以下功能:1. 使用颜色表达待办、正在做、已完成等任务状态;2. 使用颜色传达内容重要性;3. 使用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设定一套标准,辅助自己使用。当然了,从美学设计角度,建议不要同时使用太多的背景颜色。(我没有遵循这一点,请忽略我的图片示范。哈哈)
Sidebar
在 Hepta 中,点击某个卡片,便会在右侧 Sidebar 中查看和编辑内容。虽然也可以在 WhiteBoard 中的 Card 上进行直接编辑,但是我更倾向于使用 Sidebar. 如此,我便可以在左边查看 WhiteBoard 内容的可视化结构图,在右边使用 Sidebar, 查看 Card 内容细节,从而巧妙实现了见树又见林。虽然名为 Sidebar, 但是我建议将 Sidebar 作为主编辑器,而不是在白板卡片上直接输入。
Multi-Pane Tabs
窗口多开。这一功能允许 长按 Shift 选中多个卡片,同时以 Sidebar 打开。此功能适用于输出或者写作。
导航面板
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P 可在当前白板中进行内容检索。
命令面板
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K 可进行检索、跳转、切换主题等多种命令。
Hepta 的未来
选择一款仍在高速进化中的工具,不仅需要查看其已有功能,更要查看其近期规划。
当然,这种近期规划,如果产品开发者进行所谓的画大饼那便没有多少参考意义了。从 Hepta 项目成立以来的高速进展,你便会发现在 Hepta 的 RoadMap 不是镜花水月。即便是进入收费阶段后,Hepta 也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高速迭代。目前的频率,大概是 1 天 1 版。比如,从 2022/01/09 的 v0.50.0 公布 Pro 版,截至目前已经更新到 v0.95.2。
尽管 Hepta 目前已经很好用,然而它依然有不少短板。所幸的是,对于 Hepta 未来的功能,你值得期待,不会让你等太久。
我们可以先从 Hepta RoadMap 一窥 Hepta 的未来。具体如图所示:
通过梳理,我将 Hepta 的规划功能分为以下类别:
一、App:目前仅有桌面客户端,手机端预计在今年年末上线。网页端目前支持分享,在实现在线协作功能后,将实现拥有完整功能的网页端。
二、在线协作,这是 Hepta 未来的重要功能。
三、关于数据
- 数据安全:Hepta 目前已经支持数据定时本地备份。除此之外,Hepta 提供了多种路径保证你的数据安全:桌面端支持完全离线, 以 JSON 和 标准 Markdown 文件加以储存;云端数据支持端到端加密;支持数据定时本地备份。
- 数据迁移:Hepta 也会支持以图片、PDF 等多种格式导出。因此,你完全不用担心的自己的数据被锁死。如果有一天你想离开 Hepta,那么你便可以在 1 分钟之内轻松导出自己的所有数据。
四、WhiteBoard:提供白板 CSS 主题、多彩白板等主题市场功能;提供跨 WhiteBoard 跳转、调用等功能;提供 WhiteBoard 模版功能。
五、Card:增加表格、折叠列表、Link to Block、OCR 等功能,强化编辑功能;支持 Yaml front matter,建立高级检索功能;支持悬浮目录 MOCs;支持 Card 拆分 & 合并。
Hepta 的使用场景
基于高度自由的使用方式,你完全可以使用 Hepta 轻松完成效率工具市场绝大部分任务管理、笔记记录和创意写作方法。比如,用于任务管理的四象限分析矩阵、项目看板、流程图,用于笔记记录的康奈尔笔记法,用于创意写作的九宫格写作法、卡片写作法。
流程图
在《我的信息管理方案》这篇文章中,我从信息获取、信息阅读和信息处理等角度分享了我的信息管理流程,里面介绍了包括信息管理工具 - 简悦、内置思维导图的写作软件 - Effie 等十几款工具。在读者评论中,有一些读者认为工作流程过于复杂。事实上,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工具只是为了厘清分析思路加以展示。在此,我将使用 Hepta 制作关于我真实工作流的流程图作为回应。其中,我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了简悦、Effie、Obsidian、FlowUs、Hepta 等工具。对于工作流的每个阶段,建议使用顺手的 1-2 款工具即可。更多关于工作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查阅《工作流的祛魅:从工具、阅读到写作》一文。
矩阵分析
矩阵是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当然,你可以使用此方法建立艾森豪威尔矩阵,分析任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看板视图
Hepta 的卡片很适合进行堆栈形成看板列表。以下是我简单制作的 GTD 列表。你可以使用看板列表服务于你的其他类型的项目管理,一览你的众多项目文档。
日历视图
这是我使用卡片手动搭建的日历视图。如果后期官方提供对应的模板功能,配合快捷键导航以及 Sidebar 便能实现日历的快速查看和切换。
画廊视图
借鉴 Notion 等工具,以社会科学经典作者相关的卡片,制作的画廊视图。
康奈尔笔记法
使用 Hepta 完全可以模拟纸质笔记。如图。不过在 Hepta 中,我并不太主张进行这种模拟。
九宫格写作法
这是我根据《九宫格写作法》一书提出的方法制作的九宫格视图。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九宫格写作法适合快速收集资料、快速写作以及部分解决提笔创作时无从下手的困境。
卡片写作法
在少数派已有的几篇文章,我基本上都是使用 Hepta 实践卡片笔记法加以输出的。卡片写作法的部分精髓在于基于卡片的无压输入和卡片文本的整合,十分适合非线性写作。而 Hepta 则正是一款十分符合卡片写作法要求的写作载体。
总结:Hepta 究竟适合什么场景?
关于 Hept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用法。社区的用户案例中有更多地分享。
上面我主要介绍了使用 Hepta 进行任务管理、笔记管理的一些使用场景,也简单介绍了两种写作方法。这可能会让部分读者产生误解——我似乎在使用 Hepta 在替代 Notion 等笔记工具。这并非我本意。这些使用场景只是为了强调 Hepta 的高度灵活性——常见任务管理工具、白板、笔记软件能做到的事情,Hepta 也能做到,甚至会做得更好。当然,Hepta 可视化的天然特性很适合进行任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以及文档管理等场景。如果以 Notion 作为对标,Hepta 还未来还需要支持高级搜索、文档嵌套、支持更多类型的内容嵌入。官方正在规划支持 Yaml front matter 等功能,具体方案还要看 Hepta 将来的发展路径。
在我看来,基于 Hepta 对于知识脉络的可视化特性以及许多设计精巧的细节设计,个人感觉 Hepta 更适合整理思路和写作输出等阶段。一方面,Hepta 明显适合一些视觉思维倾向的用户。通过上面诸多功能的介绍,你可能明白 Hepta 乍看之下类似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然而并不是同一类产品,Hepta 是远超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新物种」。另一方面,Hepta 适用于创意输出。Hepta 会极大提升你的思维效率和处理内容的效率。结构和内容都一览无余、一目了然。在使用 Hepta 过程中,你的思绪在白板和卡片之间不断涌出,进而提高你的创作效率。至于具体效果如何,语言表达可能比较苍白。文末有公开笔记分享,建议点击在线体验。
Hepta 的产品优势
在介绍了 Hepta 的已有功能、规划功能以及使用场景的基础上,我总结一下 Hepta 的产品优势。
简单的说,Hepta 的特色在于白板和编辑器的融合。在很多人看来,Hepta 弥补了 Roam 等双链工具 Graph 视图的不足,使用一些平替的工具和插件也能实现类似 Hepta 的效果。这句话确实指出了 Hepta 的主要特色。但是仅仅如此而已吗?
建立在 Whiterboard 基础上的 Hepta,我认为具有以下优点:
Hepta 提供了多面一体的知识操作平台
Hepta 基于同样的内容 Cards,提供了包括 Timeline、Tags、Map 和 Card Library 等多种知识管理方式。这些功能能分别对应于 flomo、Bear、Xmind + Excalidraw、EverNote 等工具的特色功能。然而,在 Hepta 中,这些功能分别处于从收集到分享的知识生命周期的链条之上。从 Timeline 到 Card Library,你不会有相互割裂的认知摩擦体验,而是在享受思想的涓涓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的知识文本经过多维度的解析和处理,有助于逐步强化的你的思想。
Hepta 提供了内容组织的无限可能
在我看来,Hepta 相当于某种程度上 Roam、Notion 的可视化版本。如果将 Hepta 的 Card 视为乐高积木,Whiteboard 视为搭建平台,那么你可以利用 Card 创建无限的内容组织方式。具体而言,使用 Hepta,你可以实现:
任务管理的可视化
任务管理/项目管理的看板模式、流程图模式、日历模式、列表模式、四象限分析图等多种工具,你完全都可以使用 Hepta Card 轻松搭建出来。如果后期 Hepta 上线模版市场以后,那么将会大大提高你的内容组织效率和创造能力。
文件组织的可视化
对于习惯树状思维方式或者使用文件夹管理文档的用户而言,如果你拥有大量的文档,而编辑器的搜索功能比较普通的话,那么你精准寻找一个文件便是一场灾难。而在 Hepta 中,你可以使用福尔摩斯那样使用记忆宫殿法,通过触控板手势,轻松在成千上万个文档中进行遨游。
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在已有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经常是别人的思想结晶,而如何通过炼金术得到思维结晶却不得而知。优秀的思维过程比结论重要得多。而利用 Hepta 的特性,可以将你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并且分享给他人。同 Roam 一样,Hepta 是一款优秀的思维工具 Tools for Thought。在使用 Hepta 的过程中,我的问题、线索、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参考文献、草稿等模块都以可视化等形式有机整合在同一块画布之中。就像我拿着纸笔等工具一样,在 Hepta 中我可以在眼皮底下轻松调用各种内容。
思维结果的可视化
思维导图、概念图等传统视觉工具能做到的,Hepta 当然可以轻松做到。利用白板特性和卡片脉络,你可以使用空间记忆法实现对于知识脉络的快速查看和回顾。
Hepta 融合内容和结构,实现见树又见林
这是 Hepta 我最喜欢的功能。基于白板、卡片和 Sidebar 等功能的魔法组合,Hepta 以十分优雅的交互体验,既允许我一边编辑文字,也允许我快速浏览文本结构。
Hepta 强大但不复杂,简约且易用
Roam、Notion 等其他新兴效率工具虽然拥有十分强大的功能,但是做到使用熟练则需要比较陡峭的学习曲线。学习使用工具不应过分占用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而 Hepta 则以其优秀的交互方式,真正兼顾了强大和易用。在接触 Hepta 后,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快速上手。简单是最终的复杂性。你可以使用 Hepta 的基础功能进行组合,服务于您的任务管理、笔记记录和创意写作等多种使用场景。
常见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Hepta 功能、特色以及使用场景。相信有不少读者对 Hepta 感兴趣。目前,关于 Hepta,估计很多读者主要关心的便是付费方式。
以下是关于 Hepta 付费相关的信息:
Hepta 付费价格
- 月付:正常价格 $11.99 / 月;早鸟价格 $9.99 / 月
- 年付:正常价格 $8.99 / 月;早鸟价格 $6.99 / 月
- 早鸟优惠时间段:2022/02/17—2022/03/30
- 定价标准:Hepta 定价主要参考了国外白板类产品的付费体系,比后者略微便宜一些。
Hepta 付费试用时间
一周试用时间:如果不满意,可以联系官方申请退款。
一周试用时间太短?
多数订阅制软件,试用期限为一个月。与之相比, Hepta 的一周试用时间确实有些短。
辩证地来看,试用一个软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快速熟悉这款软件的功能操作,以便判断是否需要付费。因此,对于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软件而言,确实需要比较长的试用时间,比如 Roam Research。而对于另外一些设计合理、容易上手的软件而言,比较短的时间便足矣。Hepta 则属于此类应用。
未来是否会提供更长的试用周期?
是的。目前团队主要专注开发产品和服务用户。在未来产品更加成熟以及扩充开发团队后,Hepta 会逐步降低产品的付费门槛,提供更长的免费试用|free trial, 以及更多地试用方式。
为什么 Hepta 团队设置比较高的付费门槛?
这主要是由于开发人手不足造成的,而并非开发团队过于傲慢而不想要快速扩大用户规模。
目前,Hepta 开发团队只有三人。除了维持几乎一天一版的高开发速度,开发者每天还需要响应处理 20-50 名用户的客户服务需求,以及大量的 1 - 1 视频教学。
尽管 Hepta 已经足够好用,但是距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现在,快速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是开发团队的优先任务。如果你在官方 Discord 群看到开发者的发版速度和客服响应速度,便能直观感受到 Hepta 每日的成长。
当然,似乎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的一对一视频教学。这样的用户服务似乎会占用和消耗开发者的精力。在参加 Hepta 内测的时候,开发者在介绍完 Hepta 的基本操作后,让用户自己自由使用 Hepta 30 分钟 - 1 个小时,而开发者在这个过程中则观察用户对于产品的操作方式。我在当时便是怀疑这是一种类似社会科学的深度观察法和田野研究的分析产品交互的方法,至于在产品研发领域这种方法具体如何命名则不得而知。后来,我阅读了开发者的博客,更加确认了我的判断。他在博客中反思产品开发经验,谈到:
不要闭门造车,要尽早做出一个破破的东西,发布出去看用户的数据和反馈,再以此为起点,尽可能地往正确的方向高速迭代产品。要迭代得好,我觉得有二件事情要尽早做。第一,确保每一天都和用户面对面对话,了解他们希望用你的产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当前是怎么用你的产品的。这长期下来让我们对我们的产品和用户都变得更有 sense。
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客服体验也是产品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Hepta 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遇到 BUG 进行反馈,或者提出功能需求,能获得开发者的快速响应,在软件社区参与到 Hepta 的产品成长过程中,也是一种十分棒的产品体验。我个人比较喜欢双链笔记,也前后参与了相关的用户社群。比如,Roam Research、Obsidian、Logseq、Roam Edit(哈哈,暴露了,加的群可能比做的笔记还多)相信在这些社群中的用户多少都能体会到社区智慧和友谊对于自己的帮助。
Hepta 付费功能
目前,从开发者所获得的信息是,以后 Hepta 没有免费版。免费版,只有早期参加视频交流的内测用户才会拥有。以后所有的功能都是 Pro 功能。
这意味着,在试用期结束后,付费便会解锁所有功能。如果不满意,也可以十分轻松地将您的数据以 Markdown 和 JSON 等格式全部导出。
Hepta 使用注意事项
- 注册:最好使用 Outlook、Gmail 等邮箱;
- 登录:目前 Hepta 首次登录暂时需要使用魔法对抗,后面可以正常使用。
- 分享:不需要特殊网络服务,正常使用。
彩蛋:想要进一步体验 Hepta 吗?
与其听我絮叨,不如直接展示。下面是一些基于 Hepta 的公开笔记,建议前往在线页面直接体验 Hepta。
注释:这些公开笔记是其他用户的公开分享,并非我制作。
- How to start a startup 如何启动一个产品?
最后,通过上面的功能、使用场景以及在线数据库体验,我想你已经对 Hepta 有了深入了解。
如果你对 Hepta 感兴趣,强烈建议您试用一周。以我个人体验来看,Hepta 兼具优雅、强大、易用。在打开 Hepta 半个小时内,你可能便会熟悉 Hepta 的操作逻辑。因此,在一周的试用时间内,你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是否为 Hepta 付费。
使用 Hepta 的另外一个障碍,可能便是价格了。从我的观察来看,国内绝大多数效率工具价格都在 300 元以内,而 汇率转换后 Hepta 价格对于大陆地区的用户并不够「友好」。当然,500 元左右的价格,如果你的 Hepta 体验很好的话,也会感觉很值。如果你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话, 我的建议如下:1. 在未来,你的收入有很大概率是增长的,而软件提价则比较慢,可以趁着早鸟优惠期间入手。2. 据我所知,受到 Hepta 的影响,包括万物皆可的 Obsidian 插件社区已经在行动了。你也可以选择等待替代品的出现。
参考文献
- Hepta 官网
- Hepta Discoard 群
- Hepta Roadmap
- Hepta 用户案例
- Heptabase Public Wiki
- My Vision: The Context
- My Vision: A New City
- My Vision: A Forgotten History
- My Vision: Heptabase
- 我使用 Hepta 输出的文章:工作流的祛魅:从工具、阅读到写作、我的信息管理方案,内有基于 Hepta 生成的文章脉络图。
关联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