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又在整什么活儿

出于行业视野的局限,能写长文的话题少的不行;干的不是财务所以年前没活儿(不是),只能不断地在一亩三分地挖坑。作者喜闻乐见的两个话题,艺术和教育,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另一个干脆就是生活2,四舍五入少数派生活区得有我一把椅子。

近期为了朋友的婚礼,准备了一场相当用心的演出(也就是封面),得到的反馈是“和平时认为的魔术表演不太一样”。所以原本想写的其实是关于教育的文章,但趁着还有灵感,抓紧写(水)一篇稿子。

哦对,我依旧是老麦的颜粉,咱们开始:


一、雅俗共赏的艺术创作 —— 不只是 “脱了裤子唱昆曲”

郭老师认为真正的艺术就是雅俗共赏,这个答案靠谱。回想刘谦老师09年春晚的演出,靠的也是橡皮筋儿、鸡蛋、戒指和董卿老师(没有)成功地出圈,而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魔术物件,其实很大程度上把魔术变得合理3,从而成就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魔术”

“雅要雅得那么俗,俗要俗的那么雅。” —— 郭德纲

这就如吾独钟爱王建国老师的段子,尽管大家都记住了活该扣钱的、残pè的谐音梗,但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是一些有深度的内容;有些不需要动脑子也能大笑出声的 “俗套” 段子,更有的是许多值得一些个,所谓“风雅”之士玩味的好东西。

See the source image
如题

或许所谓雅俗共赏,“俗” 一字所探讨的不是外生殖器或者固液气三态排泄物这种等级的“三俗”,而是关于艺术创作引起观众共鸣的门槛,到底有多高,或者说金色大厅的演出,究竟有没有街边两条狗打架好看?这个门槛之于电影、音乐、美术而言非常清晰,尤其是如今短平快,流量为王的时代,你的观点或创作简单易懂的程度,作者认为正是其中一个门槛。

著名弹幕网站对于《让子弹飞》申遗的事儿,想必关注互联网的人都明白,作者认为这部电影 “俗” 到头了。看这部片子不需要所谓知识储备和艺术底蕴,平铺直叙的段子(如:来者不善,你才是来者)笑得我这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把大腿拍烂,讲茶大堂关于六子和凉粉的桥段,不需要考究地分析其行为逻辑、历史背景,也能明白姜文老师想表达什么。

简单粗暴的视觉包袱

但这部片子又“雅”得让人仰视。从“鸿门宴”中,县长、师爷、黄老爷三人的经典对戏,到多少弹幕网站中的“让学家”对于其历史沿革,利益博弈,影视语言处理的分析,又把读“懂”这部片子的门槛抬高到了全新的层次。甚至有些up主,做的对于《让子弹飞》的解读,甚至比原片长出了不止一倍。

诸如此类的作品,作者能想到《亮剑》、《老友记》、《三体》、《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除了最终季》4这些有深度的作品。而不是那种刻意拿腔拿调,抬高观众欣赏的门槛之后,又想着教育观众的作品。

今年上初一的小丫头,也能看《三体》

郭德纲老师在助眠相声中有这么一段儿,建议听原文,但我还是做个简单的转述。昆曲雅到头了,那时当年进京的举子、赶考的秀才,捧着字典听的玩意儿,要想俗呢,于谦老师上台把裤子脱了,也有像我这样的粉丝看;所以,那要想雅俗共赏,就是于老师“脱了裤子唱昆曲”

这种艺术创作发生在许多,每天哭丧的喜剧节目中:用一个逻辑混乱,段子残破的生活小故事,去讲一个与生活无关又众所周知的道理5。这就好比脱了裤子唱昆曲,在引起许多观众对外生殖器强烈不适的同时,又没人听的明白您这曲中意,究竟是不是“人不吃饭会饿死”这件事儿。

作为一名创作者,本人所理解的雅俗共赏之于艺术创作,可以是让观众“用手机听西班牙语歌儿”,既有能够陶醉于旋律的人,也有会去花心思品鉴歌词内涵的人。当然最重要的便是,不会因为设置了名曰“高级”的门槛,从而把艺术变成自娱自乐的东西。

当然所谓门槛,也不是这个意思(受过伤才懂的梗)

二、令人印象深刻的魔术,发生在剧场

而魔术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魔术有着无法消除的“欺骗”属性,所以只有观众心甘情愿地上当时,魔术才算是实现了它的艺术价值。Darwin Ortiz 在 Strong Magic 一书中提到过关于“确信程度测试”的概念,即这个魔术是否能够被人看作“奇迹”而不是“技巧”。这个观点在刘谦老师的书中同样讲过:

如果你用眼花缭乱的手法变魔术,那么观众会认为你手很快。如果你不用眼花缭乱的手法变魔术,那观众会以为你是神。—— 刘谦《见证奇迹的人生》

同样的一场演出,在理智上确信他是魔术,是通过手法、道具等方式实现了一个欺骗的效果,对于观众所带来的体验又叫“谜题心态”,是一个对于“答案”的渴求;而通过思索得到的魔术答案,往往在得到破解之时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怅然若失6。反而在情感上,如果你相信了这个不是魔术,而是“奇迹”,或许对魔术的体验大不一样;如同第一次看大卫·科波菲尔的《飞翔》,第一次起飞的那一刻,以及刘谦老师徒手穿过桌子的那一个瞬间。

2010春晚的演出,作者认为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相同或者相似的效果,如何实现从谜题到奇迹的质变,这考验的便是魔术表演的艺术加工;更因为魔术有着强烈的综合艺术特征,这使得它可以综合音乐、戏剧、美术和影视的优点,并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强化魔术的效果,和那一刻极致的体验。这就决定了魔术是属于剧场、街头的艺术,其实不适合在电视和网络上观看。

魔术效果的产生,首先源于“信息差”7,即观众和魔术师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所以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对于魔术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观演体验也会更好。这与魔术的萨士顿三原则相契合,一个专业的魔术师不会在表演前透露魔术的效果也不会在同一个时间地点,在相同观众前表演相同的魔术两次。我坚信即使是在春晚的舞台,不通过回看就能看明白刘谦老师演出的观众,一定是卧龙凤雏这个级别的世外高人;而看回放(或者是解密)之后,再次欣赏魔术表演所体验到的,就只有“也不过如此”的怅然若失了。

See the source image
Derren Brown - 达伦·布朗百老汇剧院演出

剧场和街头一般没有“回放”这一个选择,所以它是最适合魔术表演的舞台。魔术观演者对于预期之外的内容和魔术效果,会产生基于信息差的惊喜感,因为没有“回看”这一选项(可以二次观演,但没必要)所以只能够思考和回味一场演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和效果。而剧场所带来的独特优势,则是可以最大化灯光、音效、布景等元素为观众所带来的最佳的观演体验。

艺术创作者对于观众是否用心,可以在剧场的任何一个细节中被感受到;或许这也是今年来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逐渐被大家所认可的原因。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文化娱乐支出在我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也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867元,增长46.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对于戏剧艺术高则几百,低则几十的门票而言,这雅俗共赏的门槛也不再是天堑了。


三、“挑战者” 心态下,你死我活的局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人们看魔术的选择变得太多;尤其是短视频时代,用简单的魔术效果甚至是揭露魔术的秘密来换取流量,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事儿了。或许简单操作魔术效果和揭秘魔术没有什么门槛,也基本不需要花心思创作,这便使得许多也曾是魔术爱好者的人,选择了这种简单的方式去满足表演欲。这反而加深了大众对魔术的刻板印象,认为魔术是完全以技巧和机关驱动的表演,魔术的目的只是为了欺骗,让人看不出破绽的魔术便是好魔术

这完全不对。—— 鲁迅

许多甚至是职业的魔术师,或许是为了生计和有吸引力的标题,会用颇具对抗性色彩的主题来设计魔术演出,例如:怎么看都找不出破绽的演出至今无法破解的魔术魔术VS超高速摄影机,能拍到破绽吗?8这反而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魔术观众的“挑战者心态”,推动形成了如 Darwin Ortiz 所描述的,类似谜题心态的渴望破解魔术秘密的观演心态。此处与前文所提到的谜题心态有所差异,谜题心态更多地是带着好奇和疑问观演;而“挑战者”的心态或许是没有成功破解魔术的秘密或者找到“答案”时,会产生失落甚至于愤怒的负面情绪。

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场面,因为这种场合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双赢。魔术的欺骗属性是情感上的欺骗,和国家反诈中心App里面点名的欺骗不是一回事儿;还是那句话,只有观众心甘情愿地上当,并享受了这种“被欺骗”的乐趣时,才能实现表演者和观众的双赢。

See the source image
表演者帅成 Lance Burton,会有很多人心甘情愿被骗么?

有些魔术师认为挑战者的心态取决于观众,这同样是不合理的,这又回到了雅俗共赏这个事儿上。优秀的艺术创作对于观众的门槛不应过度设限,总不能观演前做个十六型人格测试,把潜在的挑战者类观众都赶出去吧(可以么?

若魔术的主题是“无人能够破解的魔术”,或者魔术师的开场白类似“接下来我要给你表演一个魔术,你一定看不出来”那这样的行为等同于告诉观众:“我要骗你了,你做好准备。”所以,解决挑战者心态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还是基于那三个字 ——“信息差”。魔术独特的叙述性9让它必然需要有一个故事剧情作为支撑,这个剧情所带来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让魔术变得合理,更是让“挑战”几乎无法存在。

David Copperfield - 《飞翔》

因为首先对于观众而言,故事情节中若非刻意安排,甚至没有接受挑战这一选项,因为信息差的存在,观众并不知道魔术效果会出现在什么环节。其次,由于在剧场或街头演出没有“回放”,挑战者也没有机会去再次与这一个魔术效果斗智斗勇,只能留下有些许遗憾,但未必是愤怒和失落的情绪。而如果一场演出的艺术体验足够强烈、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回味,甚至让抱有挑战心态的观众不再纠结于答案,那或许这便是一个好的魔术演出。


写在最后 - 或许你也想过,去看一场演出?

如题,综上所述(广告没有)。最适合看魔术演出的地方一定是剧场,而用爱发电的魔术圈也有不少本地的酒吧和工作室,会定期地组织一些门票便宜的演出,诸如如繁星戏剧村、百乐门剧场等都能在各类票务平台购票的演出,不会太让你失望。

其实最早开始在 Matrix 尝试创作,除了学习写作和分享观点之外,很大程度是因为看了两篇你可能错过的少数派文章《城市漫步指南:莱斯特的「小而美」》、《来到现实以下,北京文艺生活指南》。雅俗共赏的艺术、无需定义的城市风光属于每一个人,更希望能多看到一些认真生活的人去分享他们的故事。

我怕三十的晚上祝福太多,提前祝大家虎年大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