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不少同学都要重启每年一次的「『我这学期一定要读够 X 本书』大型立志计划」了。但真到了决定读点什么的时候,却总因为没有具体阅读目标而最终放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整理了我派此前发表过的各类书单相关作品,以及和读书相关的好文章,希望可以帮你找到阅读目标,早日「破万卷」。
读一本书,就是为了打开一个新世界
2020 年,我派组织了一次「读书月」征文活动,征集了大量和阅读相关的优秀作品。令编辑部感到惊喜的是,这次的作者们没有将眼光限定在科技领域,相反,征文中出现了大量设计、音乐、时尚、计算机等领域的好书推荐,还包含了特立独行、「不务正业」的奇趣作家和作品。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获得最终大奖的是五篇别出心裁、立意有趣的作品,它们和传统的「列书单」式文章不太一样,每一篇都有独特的关注点和解析作品的方式,能带你踏入不同领域,感受文字世界的神秘和多彩。这五篇作品分别是:
- 「琼瑰非宝,尺牍成珍」,阅读文学名著需要跨越多少门槛?——兼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推荐
- 「手稿是烧不掉的」—— 在布尔加科夫生辰之际,重读《大师和玛格丽特》
- 书单推荐:存在主义也许可以缓解你对生活的焦虑
- 初读《千面英雄》,流行文化与古老神话的统一
- 走,去西部,那里大漠辽阔丨读书征文
所有入围的文章还做成了专题页面,你可以在这里发现更多好书:读书月入围书单合集
从年度书单里,选出你更喜欢的那一本
在此前的「不读可以先收藏」栏目中,我们就推荐过这篇书单。书单中汇总了十份各平台年度书单里的精华内容,并就每个品类进行了筛选,可谓汇集了各家之长。书单本身品质很高,作者的文笔也相当不错,即使仅参看每本书的介绍,依然引人入胜。
2020 年,大家可能都过得不太容易,疫情之下,我们与世界失去联结,与亲密的人走散,经过悲痛和苦忧的那些夜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方舱医院的那名患者给出了最安静而有力量的答案:阅读。
年底时,豆瓣如往常一样给出一沓厚厚的年度书单,但条目之多、分类之细,让我连购物车都加不过来,于是我决定「走出去」逛逛,还有没有别家的书单可以参考呢?于是我找到了包括理想国、界面、社科文学社、上海文艺社、译著联合、方所、多抓鱼等 10 份书单,在其中果然发现了一些好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按照「屡次上榜的好书」和「我的私人推荐」这两部分向大家介绍 16 本值得一看的书。
就算业余时间少,也有好书可读
现代人类凡事都追求速度和效率,读书也不例外。很多人主观上想读书,但抽不出时间来读。在这篇文章中,少数派的作者和编辑们筛选了许多七天就能读完的书,它们大多篇幅不长,内容也不晦涩,但内容依然足够精彩。这篇文章的立意虽然是「放假七天就能读完的书」,但同样适用于学业繁忙、没有太多时间读闲书的大忙人们。
在荐书的同时,参与文章的作者们还顺便谈了谈自己的选书渠道和读书技巧,即使没有图书推荐,他们的读书心得依然值得一读。
@ElijahLee:
2021 年初,iHour 推出了 3.0 版本,我也是被它的设计理念「10000 小时」理论吸引,开始利用专注计时来养成专注阅读的习惯。目前我每天的目标是保持专注阅读 30 分钟,当然不忙的情况下每天我都能完成 2–3 个 30 分钟阅读目标。(算算看,每天 30 分钟需要 54 年才能达到 10000 小时,太遥远了😱)
iHour 可以设置专注时禁用手机、环境音、在计时结束后提醒,以及中途打断仍能统计完成的那部分时间。我觉得会对专注阅读这项习惯的养成会有帮助。
另外推荐我自己做的 快捷指令,它能把豆瓣读书上的书籍添加到 Things 里,方便制作读书清单。具体的操作是在豆瓣 app 的书籍页面,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页面,选择快捷指令,就能自动抓取书名和作者,添加到 Things 里。
善用豆瓣,但不依赖豆瓣
「豆瓣书单」是许多爱读书的同学一定会参考的书目,而这篇文章则另辟蹊径,专门寻找豆瓣书单以外的好书。文章中汇总了来自各家出版社的优秀作品,以及几家独立书店的年度图书推荐,换一个新角度,也能找到一些新作品。
豆瓣读书刚刚发布了包含 180 本书的「年度读书榜」,《新京报》也公布了有足足 120 本书籍入选的「年度阅读盛典」,展现了媒体的荐书视角。
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收集了「从业者」的年度书单,不论是将书籍带到这个世上的「做书人」,还是分布在各个城市的独立书店,他们对书籍的热爱简单而纯粹,也有独特的品味和视角。
陈冠中说,读者走入一家好书店,就可以很随机地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份好的书单也是一样,它能让你在不长的篇幅中与不同的选题和内容不期而遇,读者可以自然地拓宽自己阅读的边界。希望在这些简短但有力量的书单中,你可以与更多智慧和思考相遇。
既要读书,也要思考阅读的意义
有人会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里,也有人会跳出圈外,思考阅读的意义。在这篇《没空读书的一年里,我开始重新思考「读书」这件事》中,作者就完整、系统地梳理了和读书相关的林林总总,譬如读电子书还是实体书、如何选择阅读的类型、是要精读还是泛读等。在阅读优美的文字之余,站在更客观的角度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可以帮你更深入和全面地看待读书这件事。
去年一年,自己读书很少,实在是羞愧。但读书少的原因,一是因为太忙,二则是渐渐发现了「不读书」的好处。实际上,在「不读书」的一年,我对读书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篇文章从 2020 年末开始动笔,断断续续写了有三个月,算是对自己多年读书经验的总结。文章将读书的问题分为「应不应该读」「要不要读」「应该读什么」「应该怎样读」四个方面,篇幅足足有一万字。
在知识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
要多读书,也要掌握更科学的读书笔记法
一个完整的读书过程不仅要读,还要进行批注、记录和回顾。在这篇读书札记方法论中,作者介绍了使用归纳法做读书札记的方法和流程。从阅读中的标重点、做标记到读后的复盘和输出,使用作者提供的方法,可以更加完整地「吃透」一本书,抓住书中的要点于精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现实往往是,书读得不少,笔记记得挺多,可读便只是读了、记便只是记了,混乱不堪,缺乏整理,到用时根本无从下手。
破局之路有二,一是压减读书的规模,从原先多读、泛读,到少读、精读;二是将笔记与书剥离,单独放置,形成「读书札记」,便于检索。既然要写读书札记,就意味着将书本转化成为己所用的素材,因而,要运用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要本着「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精神,从有意义、有效用、能执行的角度对原书进行阐释或解读(interpreting)。最终形成的读书札记,自然要切中肯綮,避免在繁复的论证过程上浪费笔墨。
这些工具,帮你更好地阅读
除了读书本身,许多朋友还希望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笔记记录、阅读追踪、大纲整理等工作,而工具推荐正是我派作者们最擅长的写作领域。在这个版块中,我们聚合了和阅读相关的 app 及工具推荐,它们可以让你的阅读体验更加高效和顺利。
文字识别、思维导图、便签收纳⋯⋯它们让做读书笔记更高效
我派人气作者曹将老师总结了几个他在读书时会用到的 app,借助它们,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合适的书单,整理出不错的读书笔记,还能绘制出赏心悦目的思维导图。
有了阅读记录,才能养成更持久的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一直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但总缺少一些工具和契机来将愿望落地。这篇文章中介绍的这款名为《阅读记录》的应用就专门为建立和追踪阅读习惯而生,既可以用来管理阅读进度,也能通过阅读日历来直观地查看自己坚持阅读的情况,逐渐养成并坚持爱读书的好习惯,将阅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书中那些谨言妙句,用它管理更方便
每当你读到书中的好句子和好段落,总想记录下来,并在之后回溯或分享,下面的这款《众山小读书笔记》就侧重于读书笔记的管理和维护。你可以用它来导入 Kindle、微信读书等阅读器里的笔记,并集中管理阅读数据。有吸收也有输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流程。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