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过了 35 岁生日,沉思录也就迈过了第三个年头。四年前在一次回上海的火车上,受到 @XDash Fan 的鼓励,开始了这一趟旅程。

当时没想到自己能坚持这么久。我是一个很没有目标感的人,翻看四年前写的文字,那时候没想到会有今日的局面,但是在「积累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库」这条路上比较笃定的前行,一句留言,一封邮件,都让我感到很幸福。

今年疫情让沉思录有了巨大的改变,也让我自己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从开始随意漫步的摘录内容,变成了围绕几大主题不断深入,同时将搜集的内容整理成专题。更关键的是,找到了内容的切入点,即结合当下自己遇到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将思考的结果与诸位分享。可能片面,但贵在真实。或许过些年再回头看留下的印记,会别有一番收获。

本期内容主要是围绕「一系列连续的事情」来组织,从如何制定战略,到一个人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对未来做出判断。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会走弯路,但是关键在于每一步和上一步,和将来的下一步,是否都有关联,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地积累及前行。


思维碎片

要真想做长期主义,自己得有一定的条件,还得对某件事有热爱,可以放弃一些东西,花个 10 年 20 年就做这件事,最后做成一件大事,包括像屠呦呦这样的学者都是如此。

—— 吴军

如果你没有为你的第一个产品感到丢脸,只能说你推出的太迟了。

—— 霍夫曼

我一直有三个很坚定的理念。

—— 王立栋

一是活在当下,当下才是真实的,可以以终为始的规划,但每一个当下的片段才是让规划变真实。

二是克制自己使用自己的长处,特别是任何得心应手的地方都要提高警惕,因为世界总是公平的,一处所谓的特长,是用很多其他的东西换的,而过度使用特长会让我对世界有误判。

三是做「invaluable」的事。我们人生最大的成长往往来自各种 surprise。而这些 surprise在离开校园后,大概率是平时做的各种「invaluable」的事所积攒的 credit 所致。

SNS

从根本上说,社交网络是一种新的数据库。一种可以附加到不同媒体属性和垂直领域的商品,从而创造出有趣的产品。

—— Daniel Gross 

SNS 是方向,不是产品。SNS 是用户系统个人中心发展的一个趋势,传统网站、IM、游戏也能 SNS。交友(51 xiaonei),兴趣(heinei douban fb),人脉关系(wealink tianji)。各有优缺点,不过都还没看到什么火爆的趋势。网络应用应该加入 SNS 的因素,包括搜索。

—— 张一鸣

人际关系复杂,SNS 都是对真实社会严重降维的模仿,最近再想,会不会也许并不需要大的平台平台,开放的协议(类 email jabar)构造垂直的应用来沟通更可能,而微博仅模仿公共空间也许比 SNS 更现实。 以前用二/三度好友重叠等模型来计算可能感兴趣的人或者推荐效果很不理想原因也在如此。

—— 张一鸣

我觉得微信应该开发 api,成为一个 message 协议和系统,我们做了一个手机 app 的用户意见反馈模块,形式很像微信,其实我觉得如果有 api,可以直接用微信。

—— 张一鸣

Trust 

—— Daniel Gross 

信任:我能在脑海中共情他人,即模拟他人的行为感知他的美好。

你需要试着以一种更加永久的方式成为那个人,而不仅仅是暂时的行为。

试图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调节与他们的共鸣频率。

  • 观看和聆听人们的片段是很有帮助的。
  • 我听他们的音频记录。
  • 我读了他们写的东西。
  •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沉浸在他们的文化中。
  • 采用它们的共鸣频率。

近期更新

会员计划升级,大家应该都能在 会员通讯录 中编辑自己的信息了(如果没权限微信联系 Plidezus),做了个有趣的模板,每个人可以来推荐「五样事物」给大家,还没更新的同学记得去更新下。

沉思录年度精选 PDF 完成度 50%,最近突发事情太多,精力原因今年就不折腾纸质书了,到时候电子版会发送给大家的。

pmthinking.com 官网可以方便的查看历史邮件。但需要重新开一个权限(需要你的邮箱),有需要的同学请回复此邮件给我。


文章

羔羊丨Daniel Gross

Recommended by fonter

Daniel Gross 的置顶 twitter:2020 年 2 月,Daniel Gross 与无人驾驶技术公司 Cruise 的 CTO 的 Kyle Vogt 一起在南极洲跑完了一场马拉松。

Daniel Gross 真的是年轻才俊,我能想到的第一个描述他的词语。我知道他是通过《兔子洞的导航》的实验发现这个人的,进而知道他是 Notion 的投资人以及他的先锋 pioneer.app 计划。

《Tools for Thought》里面作者开头前言介绍了 3 种人。 我把这些在科学界享有盛名,但公众却知之甚少的人称为 patriarchs 个人电脑技术的其他共同创造者今天仍在工作,继续探索思维-机器交互的前沿, 我称他们为 pioneers 最年轻的一代,那些正在探索我们即将经历的认知领域的人,我称他们为 Infonauts。

先锋 pioneer.app 计划就是这些年轻的 pioneers。

他的先锋计划里面让我看到世界上太多不同的人在做的事情,除了上班、卖房、生子、升职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当然最重要的是趣味。我不喜欢上班,但是却很喜欢工作,工作起来也喜欢投入和研究,但是却没有先锋计划里面那些人做事情的坚定和执着,挺羡慕。

说到一些对我实用的部分,我通读他的博客,找出了 2 点对我收益匪浅的。我好奇的点是,Daniel Gross 发现和投资前沿公司的逻辑从何而来。我粗浅的觉得一是他思考的问题,二是他的 World 2.0 的逻辑。于是编纂汇总了一下,对投资者以及向老板证明业务的时候会有用处,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框架下我能发现什么做出什么。

专题链接:Daniel Gross

何谓好战略,何谓坏战略

Recommended by 少楠Plidezus 

关于战略这个词,听起来很宏大,以至于多数时候都会觉得这个词和我们生活无关。

但实际上,这个词的背后其实分明就是取舍和聚焦,以及连续不断的动作。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凡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时候,一切就会觉得顺风顺水;而一旦失去了焦点,就会变得坎坷磨难。

  • 2014 年刚开始做食色的时候,美食 + 水印是无比清晰的战略,一度靠着水印这个独一无二的设计优势,拿下了近百万用户。但是在后续做社区和商业变现的时候,骑墙又失焦,最终暗淡收场。
  • 2017 年开始做丁香医生的时候,笃定服务质量控制会是让我们区别于其他家的优势,这个过程中遇到大量高级别的医生流失,因为他们觉得服务不是最重要的,提供专业性就足够。到今日来看,服务质量控制是丁香医生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医院中活下来的一个独特优势。
  • 2009 年决定放弃所有绘画能力,虽然已经画画超过十年,但因为已经确认自己没有绘画天赋(天生色弱),且游戏原画这个行业太拼天赋而非积累,毅然决定转行到互联网行业,积累十年至今,回头看看当年的判断亦是惊险,如果守着过去的积累不放,恐怕至今还是个郁郁寡欢的原画或者某个中专里面不得志的老师。

当然我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这些例子无一例外就是失去了焦点。举这些例子来说,只是想说明,战略这个词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这本《好战略,坏战略》翻了好几遍,虽然有人质疑其写的粗浅,但是只要能获得收益便好,何必纠结他人的评价?

关于战略的两个重点:

  • 能够协调策略与行动的连贯性战略:要制定好战略,领导者要向多种行为和利益说「不」。战略要求一个组织聚焦,并且有所不为,不可偏废。
  • 通过转化视角来创造新的优势:先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评估机遇和风险(对手的优劣势),并不断增强你的优势

一个好的战略应该有以下三个特点:

  • 调查严谨,最核心的是弄清楚现状及关键因素。许多时候我们听起来假大空的战略,就是因为说的不是人话,不知道实际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而我们甚至不愿意把屁股从凳子上挪起来,去现场看看。
  • 指导方针明确。许多时候往往我们会把目标当做战略,这是巨大的错误。设计指导方针的时候,就像是高速公路的护栏,确保大家的方向和边界,但是不要事无巨细的安排好每一件事,那就会像计划经济一样注定失败。
  • 连贯性,确保各个活动之间协调。就是开头说的,能否连续不断的做这件事情,并且协调好其他的资源为统一的目标服务。

另外关于如何塑造战略能力,有一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当年卡内基花了一万美元买到的管理大师泰勒的建议:列清单

列清单不是列举 todo list,更重要的是列清单的过程。

列清单,是避免自己忙于紧急事件而忘记更大目标,想清楚重要事项和可做事项之间的关系。

列出来可以立即付出行动的清单,而不是用来担忧的清单。

更多内容,详见:《好战略,坏战略》笔记

羔羊丨史上第一个电脑黑客

Recommended by fonter

黑客的故事和名头在当今世界充满着自由和另类的观感,随着互联网的深化这一身份内化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回溯历史,可以看到这第一个黑客的故事。历史学家说,这位黑客他所做的事情为二战在欧洲战场的结束提前很多时间,就如《模仿游戏》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演绎的那样。战争、机密、巨量的运算,这些可遇不可求的时机,这些看似无法人力完成的事情共同造就了黑客以及他们手中的那台机器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

好似能量守恒定律,天才的能力与多舛的命运总是相伴而行。第一个程序员 Ada、Babbage 包括 Turning 他们都窥探到电脑以及软件的机密却囿于当时可用的计算机器的极限。我们当然不能假设他们能穿越到现代能有多么重大的作为。我们能看到的是历史,这些不断的在你仰慕的人身上重现。如果有可能你去采访他们,你会觉得他们怎么看待这点?可能的答案或许就在后人记述的故事中,还有他们的著作中。

故事有 3 条线,一条线是远至千年前埃及巴比伦文明中测量土地观察星星发展出来的计算公理系统到 Turning 这被逻辑形式化,二是参与二战中盟军破解德军 Enigma 密码的传奇故事,三是模仿游戏图灵机以及 Turning 思考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由于与 《Tools for Thought》的主题无关,少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Turing 是一个十分强悍的长跑爱好者,他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预选赛时间只比英国奥运银牌的比赛成绩 2 小时 35 分钟慢 11 分钟。 还有他的同性恋的故事受到的不公待遇乃至影响到 2010 年后英国的同性恋法案。

专题丨史上第一个电脑黑客

Ping++ CEO 金亦治的 2020 思考

Recommended by 少楠Plidezus

自从有了 flomo 之后,就是希望能捕捉这样的吉光片羽,也许到明年就能自己整理一篇。我把其中对我有启发和共鸣的原文和批注摘录于此,但建议大家也再去看看全文,看看是否能和自己碰撞出什么火花。

好的知识,理论和思想,只会在你失败过一次后才开始奏效。

看了再多书,听了再多故事,经历过再多或许都不会记得,失败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强化

当我们做了一个需要不断追加决策的决策时,一切灾难就开始了。好的决策,应该是消灭决策的。

关于决策好坏的另一种衡量标准。因为时间的变化会让决策的结果不断的变化,所以好的决策应该是笃定且不后悔的。

一个摄影师朋友告诉我: 如果你把一个人物照片上所有的瑕疵都修掉,那么这个人像呈现出来的一定是模糊无力,这是因为所有清晰的记忆点都来自于那些小毛病和不完美。

真实具有动人的力量,而媒体都喜欢把普通人包装成没有缺陷的人,这样带来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了。

真正富有创造力的行为,都来自于某种濒死体验。绝境是创新者的朋友,而江郎才尽只是因为他不痛苦了。

创造的过程,像是把生命的一部分注入到另外事物的过程。所以无法忍受的是对自己作品的践踏和篡改,这恐怕是自己一生致命之殇。

走弯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钱是花钱的一部分,不出战是战斗的一部分」。

功不唐捐,反之,捷径是最远的道路。

大成的人,往往都是中人之资,因为他们坚持的机会成本很低,也的确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了。机会成本很高的人,长线的机会都抓不住。

少时自诩天资聪颖,希望无不处在的展示自己的聪明;中年以后以愚钝自居,希望踏踏实实做好本分之事,最好是余生只做一件事。

延迟满足的本质是,到底要把自己的时间,资源,精力的投入当成消费,还是资产。是享受劳动所得,还是享受资产收益。所以,延迟满足和复利是一回事。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投资,然后才能看到一些收益。只是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人生的当下都是博弈占主导,人生的远方都是基本面占主导。

今年给自己了一个方法,如果当下非常愤怒不解,把时间拉长到 5 年后,看看是否还会记得这件事。如果现在想不起来五年前让你愤怒的东西,那么当下也不该在乎这件事。

自律,是为欲望服务的工具。顶级自律的背后,一定是 「欲壑难填」。

长期贪婪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一个褒义词,只是一种选择。

凡事急于求成的人,都是无形中给自己加了杠杆,看似可以短期速达,其实是抬高了长期爆仓的概率。

换个角度来看,过快的到达目标,却忽略了旅程的风景。

不会让人厌倦的东西,大多都是单调的。花枝招展的事物,太容易摧毁持久的阈值。

好的设计就是不设计;好的赛道就是不起波澜;越是朴素的东西,生命力越强。

人的一辈子就是一场微积分。上半场是微分,不断剖析自己。下半场是积分,不断重构自己。

过完 35 岁的生日,就正式进入了下半场,需要不断地把自己过去拆解掉,重新组装成一个新的体系。

持续的内容输出,其实是一种高效的信任交易机制。内容会沉淀,有历史痕迹,利于传播和社交监督,把人与人初识时的单次博弈变成重复博弈,起到契约润滑的目的。写作是一种智能合约,文字最具网络效应。

在写沉思录之前,从没有感受到这种网络效应的作用;坚持了四年以后,才发现这是一笔巨大的复利。

翻看历史,英雄都是那些本可以有更好生活的人,拒绝了这个世界对自己的青睐,和底层人民做了同路人。

因为他们要实现一个自己理想的新时代,而不是被旧时代所裹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