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你买啥?一些读者朋友更是评论留言想「抄作业」,了解一下别的小伙伴们买了啥。于是,一期一派就来啦!欢迎大家前来 一派 页面留言分享你打算购买的好东西,借一点作业给我们抄吧~

最受欢迎

卸载预装、备份设置、更换快捷键……4 个技巧让 Windows 用着更顺心

精彩节选

Windows 10 中,有一些让我用起来不那么顺心的设计:小娜和「开始」中的 Bing 和 Edge、默认的快捷键、预装的应用、还有那混乱的设置面板……这些设计体验其实见仁见智,但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些功能,想要摆脱它们,Windows 并没有给出调整的方法,需要借助下面这些第三方工具。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为了让 Windows 更好用,本文关注了 Windows 中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如默认搜索引擎、默认快捷键等,并提出了修改的方法。此外,文章也提供了卸载预装应用的方法,并教你如何备份这些修改过后的设置。如果你想让 Windows 系统更符合自己的操作习惯,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搭建家庭数据管理中心:QNAP NAS 应用指南

精彩节选

尽管网络中已经有不少 NAS 的体验文、产品介绍,但多数侧重于真·体验,最多能给想买 NAS 但没见过实体 NAS 的读者一些购前参考,还有一些所谓的教程过于注重细节(此处应该 @QNAP 官网频道),简简单单一个功能要讲一节课且听完还不一定能懂,完全不适合现代人类,再加上有关 QNAP 的实用指导性文章相对稀少,因此斗胆将本人认为配置 QNAP NAS 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写出来,必要时列出具体操作方法,并将 NAS 与电视、电脑、手机等常用数码家电使用场景结合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帮助读者搭建一套家庭数据管理/应用系统,而不是单纯地配置 NAS。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关于家用 NAS,作者在充分体验之后,写下了这篇 QNAP 应用指南。本文内容非常翔实,将 QNAP 与群晖对比,从宏观的 NAS 使用规划到微观的配置技巧,分享了 QNAP 的各个功能特性与家用 NAS 的各个使用场景。如果你已经购买或者正准备购买 QNAP,那么本文可以成为你的一站式使用指南。

值得关注

这样制作清单,工作与生活都能有条不紊

精彩节选

我很喜欢清单,因为它足够简单,符合人性

人性是懒惰的,人性也是健忘的,所以,我们总是期望别人指出一条路,我们只要按图索骥,在规定的时间走到规定的地点——最终享受大功告成的喜悦。

就如同菜谱,一步步完成,总能得到一盘还不错的料理。

有一本书叫做《聪明人都是清单控》1 ,里面提到「清单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又该怎么来实操?接下来一一来剖析。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在作者看来,「清单」是让自己保持条理的重要方法。本位列举了两类重要的清单,对于清单制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推荐了几种制作清单的应用。如果你也想接触清单这一工具和思维方式,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你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高刷墨水屏的海信 A5 Pro 体验报告

精彩节选

自从得过结膜炎后,「眼睛刺痒」对我来说,开始变成了一种常态,对于这种很难彻底康复的问题,理想状态是经常眺望远方,按时休息,少用手机。但现实是,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依旧每天都会长时间的看着屏幕。

OLED 屏幕已经让我感到越来越绝望,甚至被我归类于结膜炎的诱因,而 LCD 屏幕在现在很难选到一部称心如意的手机,虽然手里也有 Kindle Voyage,但是 Kindle 封闭的内容生态,没有朗读功能,使其没法勾起我的使用欲望。

所以最终,海信的 A5 Pro 经典版这款墨水屏手机就成了一次偏激的尝试。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当墨水屏被搬到手机上,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为了保护眼睛,作者放弃了传统 OLED 与 LCD 屏幕的手机,特地选择了一款墨水屏手机:海信 A5 Pro。本文便分享了这款手机带给作者的新奇体验。也许你读完本文之后并不会选择购买它,但是不妨来了解一下墨水屏手机真实的使用体验,随作者一起感受墨水屏手机的独特魅力。

社区访谈

Matrix 已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或体验,但可能并不熟悉他们。为了进一步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这个板块,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讲讲他们关于数字生活的故事。本期我们请到了高高高人气作者王老师 @玉树芝兰 ,每一次读他的文章似乎都能感受到一位博学的大学教授耐心而磁性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我叫王树义,是一名大学老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在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任教。我主讲《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咨询理论与实务》、《信息技术前沿讲座》等课程。研究方向是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主要应用的方法是社会网络分析、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业余时间做个公众号,跟少数派专栏同名,叫做「玉树芝兰」。我姓王,所以请不要叫我「玉老师」或者「玉老」,谢谢!

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 / 有意思的事情一定很多吧?能和我们聊聊吗?

刚才提到,我教《数据库系统原理》课。这是一门用英文讲授的课程,面向我院的国际班授课。其实我自己本科在南开计算机系学数据库的时候,用的都是中文教材,而且老师的讲授也都是中文。13 年暑假之前,学院第一次把这门全新课分派给我的时候,真觉得晴天霹雳一般。那时候我不但没出过国,而且从幼儿园上到博士,离家都没超过两公里,所以英文讲课真的不是专长。但是没办法,既然是任务,只好硬着头皮上。

我发现人的潜力真的是很丰富的,看你肯不肯挖掘。这次的备课,不但让我把之前学的知识做了更新,如接触到了图数据库等,而且复习巩固了 SQL 语言,还把之前所学的内容,都搞懂了英文译法。不仅如此,那是我第一次从头到尾学完了一门英文 MOOC。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我拿了数十张 Coursera, Udacity 等平台的 MOOC 证书。后来我这门英文数据库课程很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欢迎。

18 年,我出国访学。合作导师刚刚提任系主任,非常忙。当时需要找人替她讲一门 Python 和数据科学课程。她之前看过我的公众号,知道我会 Python ,就问我能不能讲。我说英文讲课应该还行,但是 Python 我从来没有用英文讲过。她听了很开心,立即拍板让我讲。于是 19 春季学期,我就很懵懂地上了讲台,给美国研究生们讲了一学期课,从 Python 入门一直讲到用深度学习做自然语言处理。

倘若不是之前通过 MOOC 了解了美国大学课程的基本形式,估计洋相少不了。到了快期末的时候,很多学生跟我表示,说已经给室友、同学推荐了我这门课。问我下一个 session 是 19 秋季还是 20 年春季?

我说,那不是重点。今后想听我的课,得去天津。

平时会使用哪些硬件 / 软件 / 应用?

我从 2011 年买了第一台 Macbook Pro。从那儿以后就被 Apple 的生态逐渐「绑架」了。现在用的手机是 iPhone 11 , 主力电脑是 15 年买的 Macbook Pro 15’ 版本。今年刚买了 iPad Pro 2020 12.9‘ ,外加一个 Magic Keyboard。我有一个 Kindle Oasis 第一代,本来是雄心勃勃打算多读英文经典著作的。结果碎片化阅读时代,长期被我拿来阅读公众号使用。去年买了得到阅读器,主要用来读中文电子书,以及复习订阅课程。

目前我常用的软件应用主要包括:

  • 笔记工具:Roam Research, Evernote, Devonthink, Notability
  • 文献阅读:LiquidText, MarginNote
  • 写作工具:Markdown.app, Drafts, Ulysses, Scrivener, Gingko
  • 编程工具:VS Code, Anaconda
  • 协同工作:飞书, slack
  • 文献管理:Zotero
  • 写作辅助:Grammarly, Gramara
  • 效率提升:Alfred, Keyboard Maestro, Text Expander
  • 记事提醒:滴答清单
  • 视频录制与剪辑:Quicktime Player, Final Cut Pro, Luma Fusion

其中不少效率软件,我都在少数派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我们做研究,主要的信息来自于论文。论文其实主要在那些文献库中。当然现在预印本平台(例如 arXiv)也可以帮助大伙儿免费获取全文,很好用。论文很多,所以我需要一些推荐、过滤和分析的网站和工具。我觉得把这些用好,会事半功倍。

我会参加全国性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一些高水平的小型学术研讨会,结识各路高手和青年才俊,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去年出差参会比较多,今年因为疫情,一般就只能线上参会了。

学者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有的时候也让人收获颇丰。我们学校的教工食堂不错,有不少大圆桌,有利于大伙儿在一块儿讨论工作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到上个学期,还可以每天中午与熟悉或陌生的同事边吃边聊,跨学科的碰撞有时候会诞生有趣的思维火花。但还是因为疫情,今年教工食堂还没开过门儿,更是很让人怀念之前的好时光。

另外的一些信息,主要来自于社交媒体。几乎每个学科每个研究兴趣,都有自己的群。经常有人会在那里推荐新的论文、工具等,不过几天不看,就得做好爬楼的心理准备了。

除了工作和写作以外,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很多。简单说两个。

一个是听相声。我们天津人,基本上从小是被相声和评书熏大的。这些年茶馆相声很流行。约上三五好友,一块儿去茶馆里享受最地道的市井氛围,肆无忌惮开怀大笑一场,很能缓解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同时增进友情。至于相声段子本身,我们倒不是很热衷。毕竟万变不离其宗,有时候演员一铺垫,我们就把包袱怎么抖都猜出来了。但是没关系,只要抖得响,我们一样可以获得满足感。但如果包袱没抖好,那就糟糕了。天津相声观众很热情,不过欣赏标准很高,叫起倒好儿来不含糊。

(本人拍摄于 2020 年 1 月)

另一个是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其实在国内逛得不是很多,而且主要是陪孩子逛。但是出国访学的时候,每次遇到假期,我会毫不犹豫地外出。别人游山玩水享受美食疯狂购物。我对此兴趣不大。但是博物馆和美术馆是一定要去的。在纽约的时候,我去了两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三趟自然历史博物馆。很多时候,那些展品都会让我惊诧。例如说,大都会埃及展区的这个展品。你猜猜是哪一年造的?

逛博物馆的时候,我特别爱跟讲解员(很多都是志愿者)聊天,问这问那,在这种交流中可以获得远多于展品本身陈列信息。

推荐一个 618 打算购买的好东西(或者分享一下不买的原因)?

最近录制视频比较多,打算买块绿幕。以便露脸说话的时候,把背景弄得好看些。这方面我不在行,不知道该选哪一款。希望少数派上面的高手可以做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