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钱」这个 ID,是作为《用十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在四十岁以前退休》这篇文章的作者第一次出现在少数派编辑部的视野中的。
这样的 ID 搭配这样的标题,让编辑们立时警惕起来。在国内,这样的标题和 ID 的组合往往代表着「精神按摩」。但仔细看完全文,就能看出这篇文章绝不能被划分到「精神按摩」的领域:虽然计算是基于理想的假设,但他选择使用可以被纠错的数值计算来表述观点。不论是想「按摩」还是想不被挑错,「聪明」人都会选择避免计算。
而整篇文章的主旨本身——主张节俭,削减不必要的消费来投资,视这种过程为奋斗中不得不吃的苦——更不能被划为「精神按摩」的范畴。
他的第三篇文章——《信用卡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一篇标题让人警惕的文章。但实际上他在文中又一次用计算的方式点明了「信用卡是如何让你变成银行的余额宝」的套路。
按行文能力和知识储备,也谈钱在少数派的作者属于上乘,但因为内容与少数派交集不大,他在 Matrix 整整发了 10 篇文章,才有一篇被正式推荐到首页。
不忍看着这样一位作者因为与少数派一贯的内容交集少而被埋没,我邀请他为少数派制作的《知乎私家课》的理财部分撰稿。在其中他点出:「职场新人更应该,也更有机会理财」、「在买房和理财之间要想好再选」、「理财对于年轻人同样是一种奋斗,而且也许比职场的奋斗收益要来得更快」等等,这些观点对我都有某种点醒和启发的作用。
所有我审核的付费教程里,也谈钱这一套是修改最少的。这也许跟他在德国留学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德国作者的付费教程,我在跟的有三套,三位作者初稿的完成度都非常高,而且都在最初给出了极其清晰和具体的大纲结构。
最后是实用性。这套教程的出发点很不一样,除了方法上、思维上的东西,它也强调的操作。投资原理、经济学原理的书不少,但怎么用你手边的工具来做这件事,大多数都没有涉及。为了保证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规避「专家盲点」,作者还为相关章节附带了任务清单,帮助大家更快实现「从知识到行动」,让这套教程可以真正地指导实践。
我是很希望我刚开始留学,开始自己打工的时候就知道这些的。但我想现在知道这些,也还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