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只猴

浙江古籍出版社有一个“知趣丛书”品牌,之前读过的李让眉《所思不远》即为该丛书之一种。在微信读书上还能搜到将该丛书中四种打包的“名著趣味新解”,其一即为苗怀明先生所著的《梦断灵山:妙语读西游》。有《所思不远》珠玉在先,我在阅读之前,其实对这本书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但读完却感觉颇为鸡肋,食之无味。一来没读出什么新颖的见解;二来作者遍数孙悟空七十二变这样的行为似乎并无意义;三来总觉得作者的一些措辞不太妥当,甚至让人怀疑作者究竟有没有仔仔细细读过《西游记》的原文。

《梦断灵山:妙语读西游》,苗怀明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80后的人一说到《西游记》,脑海中必然会想到小时候寒暑假“霸屏”的《西游记》电视剧。物换星移几度秋,许许多多孙悟空的形象纷至沓来,在不同的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动画片《西游记》、港版《西游记》、浙版《西游记》、日本的《最游记》、电影《大话西游》、游戏《梦幻西游》、B站2016年拜年曲《九九八十一》、电影《大圣归来》、B站UP主“刀马刻森”的西游系列……那年那月那只猴,谁人得识真面目。

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

众笔者 嘲笑着我的贪得

而在对《西游记》的解读上,网络上各路“大神”的高见亦层出不穷,B站有位网友提出了在“故事”“丹道”两重皮相下,《西游记》其实是明朝人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观点新颖,也有一些类似“索隐派”的考证,堪称一家之言。但大多数人读西游记,还是读故事本身,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免“以今人的眼光苛求、责备古人,这似乎已成为多年来人们评价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的一个惯例”。苗先生说,“这种凭借时间优势去俯瞰古人的态度是不公平的。文明毕竟一直在进步,每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时空的人只能走到社会文化条件所能允许的极限,而不可能走得更远”。这话说得颇为中肯,苗先生在评价唐僧时,也说,“不少读者对唐僧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立场的歧异、看待问题的视角差异有关。以一个俗人的视角来观照一位佛教徒,肯定会发现种种不是;同样,以一个佛教徒的立场来看俗人,自然可以挑出更多的毛病”。但是,苗先生读《西游记》,难道没有以今人的眼光苛求吗?

港版电视剧中的孙悟空。

比如苗先生谈玉皇大帝时,就指出,如来“在介绍玉皇大帝的来历,为其地位正当性进行辩护时,只强调其极为漫长的修行时间,而不谈其他,比如武功、法力、品德等。……这清楚不过地证明:天庭的交椅是按辈分来排的……只要活的时间足够长,辈分足够高,就能成为天庭老大。”在今人看来,这种类似“年功序列”的“潜规则”未免荒谬,苗先生对此加以批判,自然正确。但如果我们回到“西游”世界,将自己作为该世界的一分子,就会明白这套规则在神仙鬼怪之间人人恪守,大家公认修行时间长就等同于实力和地位,玉帝等天庭诸神一开始就以孙悟空修行时间短暂而看不起他,然而孙悟空恰巧是个脱出了规则,继而要挑战规则、打破规则的存在,故而才会有“大闹天宫”的精彩故事。

今天我读苗先生的书,能发现苗先生对《西游记》有着今人的傲慢,但我自己,其实也不免落入这一藩篱。苗先生书中多次以乒乓球和象棋打比方:“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不容易学好。就像下象棋一样,谁都会玩上两手,但真能玩出花样、玩出水准者,就没有几个人了。乒乓球几乎人人会打,但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的,寥寥无几。”事实上,今天的年轻人多选择羽毛球乃至飞盘等容易上手的运动,乒乓球相对入门门槛高,在年轻人中已经不怎么受欢迎了。象棋也受到各类桌游的冲击,在年轻人中也难称“谁都会玩上两手”。不过考虑到苗先生的年龄,在他这一代人年轻时,乒乓球和象棋确实堪称“国民运动”。我在腹诽苗先生落笔不当时,自己也陷入了“今人的傲慢”。

电影《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

但愿抱拥世间真绝色

“今人的傲慢”也往往体现在对阴谋论的偏爱,在网友们看来,经典名著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读。苗先生的书倒是没有类似的腔调,但也不乏称观音为“善于算计的大妈”这样的调侃。但苗先生书中不止一次称观音为“如来的大徒弟”,这就让人奇怪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并不等于历史上的释迦摩尼,又因为书中明确了唐僧前世金蝉子是如来二弟子,那么历史上释迦摩尼的弟子阿难、迦叶也就无法直接与如来的大弟子、二弟子画上等号。观音是不是如来的大弟子,《西游记》原著并没有提到,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创造了一个如来的大弟子阿依纳伐,但那也是编剧的创作,与原文无涉。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观音。

苗先生在谈到“四圣试禅心”一节时,还称观音化身为老夫人,“这位老兄(猪八戒)追着观音的化身先是一口一个娘,最后竟然采取通吃的方式,要把这位娘也娶过来”。但一般电视剧中处理,都是让黎山老母化身成老夫人,观音和文殊普贤化身为女儿。我仔细读了原文,发现其实黎山老母和三位菩萨并未现出真身,只是留下一首诗,表示是他们四人组成考察小组,考验了一番唐僧师徒。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是观音化身为老夫人,又何必费功夫去请黎山老母下山呢?要知道原著中,和唐僧师徒言语交谈的主要就是老夫人,她三个女儿基本上没什么台词,只是出来“撞天婚”一番。观音借不到合适人选,他的徒弟惠岸行者(木吒)不也可以凑个数么?更何况《西游记》里的神仙和凡人没啥区别,观音变成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娘,文殊普贤难道不会感觉被占了便宜?而如果请来佛教系统外的黎山老母,一来她常以老妪形象示人,专业对口;二来三位菩萨都扮作女儿,也没有高下之分。编剧这样安排,才合情理。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观音和孙悟空。

说起黎山老母,她在《西游记》中除了“四圣试禅心”外,还曾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让孙悟空去搬合适的救兵。在元杂剧《西游记》中,黎山老母更是和孙悟空等人义结金兰。事实上,元杂剧《西游记》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小说《西游记》的创作,今天我们读《西游记》时能感到一些细微的不协调,其实就是这一蓝本(以及其他被作者汲取的素材)在作怪。

比如孙悟空,苗先生认为他“为天地孕育,石头所生,本来就缺少儿女之情这根弦”。但他也曾咒骂观音“该他一世无夫”,似乎不是完全不通儿女之情。红孩儿一难中他有求于观音时,观音也开玩笑说怕孙悟空勾引了她的龙女。(第四十二回,观音:“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悟空:“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那孙悟空究竟有没有儿女之情呢?元杂剧里的孙悟空其实是有的,但小说《西游记》并未谈及孙悟空的感情。这也就导致孙悟空的形象略微有一些割裂的感觉了。

注,马伯庸曾写过关于元杂剧《西游记》的介绍,见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上)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下)

孙悟空的AI形象

齐天大圣地上行者

孙悟空有很多知名标签,比如“美猴王”“石猴”“大师兄”,但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还是“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这三个,分别代表取经之前,取经过程中,以及取经完成这三个阶段。网友们在《九九八十一》等视频中,常以弹幕形式表达:“只闻花果齐天圣,不识灵山斗战佛。”这或许也正是说明了网友们对充满反抗精神,意欲打破既有规则的那只猴子的认可。B站UP主“马刀刻森”在《都什么年代,谁还当传统齐天大圣?!!》中,就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诠释了孙悟空和玉帝之间的区别,在故事中,玉帝理解规则、顺应规则,并进而建立规则,而悟空则在理解规则后直接挑战规则本身。虽然是“故事新编”,但却抓住了孙悟空的形象内核。

 

但就像曾经对编制不屑一顾的年轻人纷纷加入考编大军一样,年少时幻想自己是孙悟空的我们也逐渐像孙行者一样慢慢变得世俗而庸碌。苗先生说:“从东土大唐到灵山乐土,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生命历程,也是一个逐渐成长的人生历程。”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人情世故”。而我们在“上岸”之后,会不会也和《西游记》中的神仙那般,变得乌烟瘴气、面目可憎。苗先生评价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后,“虽然有形的紧箍脱落了,但无形的紧箍他却戴得更紧,它戴在了孙悟空心灵的深处”。在社会中跌打滚爬的我们,是否也戴上了无形的“紧箍”,是否变成了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呢?

B站UP主“马刀刻森”创作的孙悟空形象,动作参考了《龙珠》中孙悟空的龟波气功。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筋斗云和金箍棒,不会七十二变,也不可能“大闹天宫”,但在他们竭尽全力,试图对既有的现状作出一点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依旧能看到那只猴子的身影,也会如“马刀刻森”视频中的天兵天将们一样为猴子加油。这或许就是《西游记》在我们心中种下的那一颗种子,它在等待开花的那天。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所谓大图书馆”(Rexlib)、少数派专栏“六蠹集”。

蠹余录 | 读书笔记2023 | 读书笔记2022 | 读书笔记2021 | 读书笔记2020

延伸阅读:

知趣丛书

读书笔记09《所思不远:清代诗词家生平品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