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刚开始了半个月左右,我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写一篇文字来记录一下我们刚开始公测的小产品。

为了静下心来,我点上了香炉里的盘香,又给自己准备了一暖壶的热水,边泡些茶 🫖 边写。

香炉和香是朋友最近送的礼物,这是第一次正式用。六堡茶是2010年的,去年过年家人送我的,一直不舍得多喝。

闻着香气,抿了几口热茶,我感觉自己有些躁动不安的内心渐渐平静了下来。进入正题吧。

Loading...

在去年7月份,我在少数派写了篇文章,讲了讲关于个人记账的需求和难点,还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移步 👉 聊聊记账,以及它为什么知易行难

当时我便有提到自己组了个小团队,在做一款只记录资产净值的个人财务 App。

现在,时隔几个月,这款 App 终于完成了我心目中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搭建,我决意先开放一个公开的版本供任何人参加测试。

事先声明,如是记录目前只有 iOS 版本,苹果手机用户可以通过 TestFlight 下载,具体方式见本文结尾处👇。


几个月过去,世界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我们对「如是记录」这款 App 的定位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它是一个让使用者低频率对自己的各类资产账户的余额进行手动更新的 App。

它不像海外的主流个人财务软件一样,通过金融科技服务商 Plaid 提供的数据接口实现银行账户流水的自动化同步;它也不像国内主流的记账软件一样,通过手动记录每一笔资金变化来实现账目平整。

「如是记录」之所以是这样的定位,有几个原因:

1. 在「数据的全面性」与「记录的难度」之间找平衡
我们认为记录自身的财务数据的目的是看清楚状况,就像是戴眼镜的人定期擦拭镜片 👓 一样。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先决条件便是要囊括所有类型的个人资产和负债,其次才是更仔细地去分析并得出结论。

自动化记录的模式听上去很省力,但其实覆盖面积有限,比如提供 🔗 数据接口服务的 Plaid 就只在北美和欧洲有效,无法同步全球一半以上地区的金融机构,中国地区的金融机构就基本都不支持。

手动记录每一笔资金变化则过于繁琐,每天一个人的 💰 资金流动少说也有十几笔,挨个记录虽然能够囊括所有类别的数据,但它让管理个人财务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极重的任务,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至于基于手机截屏识别信息并自动录入的“半自动记录”,本质上还是需要手动介入来开始这个自动化流程,在日常使用中仍然需要每天十几至几十次的操作,况且还需要自己去调整花销的分类,也不适合大部分人。

所以,我们采用手动记录的方式来确保数据全面性,但将记录频次大幅降低以减少记录的难度和心理成本。
 

2. 注重「习惯建立」和「长期使用」
如果非要说手动记录比自动记录好,很多人肯定不会同意:

“自动记录多好,省得我来回切换一个个看。”

诚然,人类的很多技术进步都是用自动取代人工,用 ⚙️ 机器代替双手。在很多行业,这种取代获得了更高的产出,降低了很多成本。

但放到记录个人资产这件事上,自动化除了上面提到的覆盖广度不足之外,还有个难以解决的劣势:使用习惯

自动化操作天然地将使用者的感知 🔻 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相信不少人都曾因忘记关掉某一项自动续费而花过冤枉钱。

所以即使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个人的各种银行、投资账户集合在一起并同步每一笔资金的去向和投资的收益,到头来如果使用者想不起来去看这些数据,也是白费力气

「如是记录」是希望通过每次并不高的使用成本,让使用者渐渐养成记录和查看个人财务状况的习惯,并年复一年地使用下去。

当然,未来结合更强大、更稳定的AI助手后,使用习惯将会同许多事物一样被改变和重新定义,我们会积极拥抱变化,把做好记录工具这件事永远放在第一位。
 

3. 更好的数据隐私保护
个人的净资产数据是 🔒 非常隐私的信息,那作为记录这些信息的 App,我们怎么能让使用者放心呢?

这里又体现出手动记录的好处了,「如是记录」不会要求 ❌ 使用者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密码,也不会 ❌ 将使用者的真实身份和数据绑定,我们甚至都不会 ❌ 知道你姓甚名谁,更别提身份证号、地址等更隐私的信息了。

而作为对比,Plaid 这类数据接口服务商将会完全掌握使用者的各类金融账户信息、每一笔流水以及众多的个人敏感身份信息。虽然 Plaid 等公司强调自身的数据安全性,但这些年来,无数次发生的数据泄露 💣 和黑客攻击事件早已让各大公司们言之凿凿的安全保证被破坏了无数次。

因为手动记录的模式优势,你所记录的银行、券商、信用卡、贷款信息都不会 ❌ 反向追踪到你个人。所以请放心使用,不必担心会有人从「如是记录」拿到你的数据,进而向你推销信用卡和贷款服务。(Cue 一下 NerdWallet,这个市值10亿美元的个人财务软件巨头,三分之二的营收都来自信用卡和贷款推荐业务1


接下来,我想演示一下「如是记录」当前的核心使用流程 - 更新净资产:

打开App,更新余额

可以看到,我们把所有的个人账户按照对应的 App 进行分类,并统一展示在同一个页面上。

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 👆 点击每个 App 的图标而进行跳转,省去了自行寻找或手动检索的过程。

而在「更新余额」页面操作时,你会看到一个实时计算的净资产数字和变化幅度,对你的每一笔记录进行实时反馈。

保存更新,查看洞察

整个记录流程,假设你不是同时拥有上百个账户的开户达人的话,应该不会花费你超过15分钟(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刷脸/输密码解锁各种 App 上面了)

而这样的记录操作,你只需每隔几天或者一周进行一次即可。

如果你有一些养成习惯的小技巧的话,也可以实践起来,比如:固定一个时间 ⏰ 和地点 🛋️ 进行记录,让环境与行为绑定;或者把如是记录 App 放置在手机桌面的醒目位置,经常看见它自然就会想起记录 ✍️ 了。

醒目位置

在记录完成后,「洞察」页面中会相应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洞察图表,它们将会从很多方面帮你更好地看到「净资产」这个数字之下隐藏的细节,比如 💳 信用卡的消费趋势、🏦 贷款的还款趋势、🗓️ 每个月的结余情况、💵 净资产长期的分布态势等等。

在「洞察」这一方面,我们未来还会推出更多维度的 📈 图表,敬请期待。

 

「如是记录」目前还处于一个很早期的阶段,我们还有很多想法想要通过它实践,除了在「记录」和「洞察」这两件事上做得更极致、挖得更深之外,我们也在探索利用生成式 AI 来优化使用体验和增强功能的可能性。

不过眼下,我们还是先专注于这次公开测试的版本吧。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预期是痛苦的根源。

为了免除各位预期落空的失落感,我先说明一下「如是记录」目前的不足:
- 很多页面的 UI/UX 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 很多功能还有待添加
- 使用流畅度还有提升空间
- 目前只有 iOS,没有安卓、没有 MacOS、没有网页端
- 预设的可跳转 App 还不够全面
- 一些细节上还比较粗糙

等等...

这个 App 还远谈不上完美。

👆 请带着这个预期来参加我们的公测吧👇

我们期待你的反馈。
关于 App 的上手教程、已知问题以及我们的联系方式,请参考公共测试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