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最近任务繁忙,因此颇有些「电子疲劳」,不太愿意去折腾新东西。然而恰逢手上常用的浏览器 Arc 又出问题,又离上一篇文章约有一月有余,于是干脆抽出时间写写 Arc 来。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 Arc 的介绍,但因为我此前有在玩光遇(Sky),开发商的名字是 That Game Company,所以当 Arc 开发商的名字 The Browser Company 出现在眼前时,这种巧合蛮有意思,就申请加入了 Waitlist。因此想试试 Arc 的起因其实非常简单,那个时候我既没有见过他们酷炫的开场动画,也没有听过他们的「The Chrome Replacement」的营销。

从我去年九月份得到邀请开始(那时候 Arc还需要填 Waitlist 申请使用)使用 Arc 到现在,已经有大概 15 个月的时间。这些时间里 Arc 快速更新版本,已经迭代到了1.21.1。

像此前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描述的那样,我对工具的 UI 设计有一种比较奇特的追求,所以自然而然地,去年九月刚拿到 Arc 的使用权限不久,我简单地试了一下它主打的空间、纵向标签页和背景色主题等功能后就开始尝试把它作为我的主力浏览器的副手来使用了。

GIF 经过加速

何况对着这样一场初见,很难不被它吸引目光吧?

Arc 初上手

Arc 在进入我的工作流的起初扮演的还是一个打辅助的角色,我习惯使用 Safari 作为默认浏览器,这点主要是因为 Safari 和 Apple 生态比较高的契合度,不管是快速记录 Apple Notes,无需启动浏览器的 PWA(Sonoma 新特性),还是和 iOS 端上的无缝浏览,Safari 都能无缝衔接。

Arc 安装界面

而此前,与 Safari 搭伙的选择是 Google Chrome,稳定不出错,极高拓展性和全平台适用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放在 Safari 右侧作为第二浏览器存在。

我 Dock 栏的 Arc

刚使用 Arc 后,我很快就让 Chrome 姑且休息,来试试这款浏览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刚上手时,Arc 的功能其实没有现在那么多,我个人也没有太常用。而且那个时候每使用一段时间,Arc 的占用就会高得异常、经常毫无征兆地卡死以及出现各种零碎的小问题。所以尽管 Arc 的 Easel、Note 等特性都蛮有意思,默认垂直标签页、标签页文件夹的设定也蛮好玩,我简单用了几次之后还是用回了 Chrome。 

再用 Arc:我喜欢的一些特性

抛开初见 Arc 时的惊艳,残缺的功能、经常出问题的现状,哪怕我再喜欢视觉效果,浏览器作为工具本身,使用体验依然还是第一位的,因此起初我用了一段时间暂时停用了 Arc。

但是幸而 The Browser Company(后面就叫它们浏览器公司了)的更新周期有够快,并且随后上新的 Boost 功能看起来也很有趣(我对这个功能更多的用例其实是类似 uBlock Origin 的屏蔽页面元素什么的 Zip 功能),于是我再次尝试起使用Arc来。

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基本上浏览器公司的团队都有在做优化,太严重的问题也都得到了修复,所以在我高高兴兴地再次用上 Arc 后,我来聊几个我比较喜欢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自去年 9 月以来到现在更新里我体验过和觉得不错的。

站内搜索和流畅动画

站内搜索

Arc 的站内搜索目前支持 Reddit、YouTube、X/Twitter 等主流网站,尽管这类功能支持在其他浏览器中也可以通过设置搜索页等来实现,而且可设置的网页更多,但 Arc 在这一点上胜在流畅的 UI 反馈和动画,通过快捷键唤起的操作对于键盘爱好者来说也非常方便。总体而言是我个人颇为满意的一个小特性。

Air Traffic

Air Traffic 设置页

Air Traffic 提供了某个特殊页面在特定空间中打开的功能。在 Arc 中,标签页的组织方式在形式上得到了重新思考,以空间为大元素组织,并在每一个空间中包括不同的标签页(Arc 的一些基础介绍可以参见站内作者的这篇文章)。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不免会为不同的空间分配不同的功能需求,而特定域名的链接在某个指定的空间中打开不仅方便了标签页区分,也利于我们通过空间的主题色彩设置等简单识别当前空间,在具体使用时有一种反馈上的舒适感。需要一提的是,Arc 中的空间(Space)不是传统浏览器中的 Profile,Cookie 与登录信息等并不隔离,如果需要这些功能,也可以在 Arc 中创建不同的 Profile。我个人习惯不同浏览器上的物理隔离,因此除了 Safari 外,其他浏览器很少会创建 Profile 隔开。

Little Arc 和外链打开

通过使用快捷键,可以在任何时候呼出一个 Little Arc 窗口来搜索内容,这种体验非常舒服,用过之后就不太想回去了。

唤起 Little Arc(GIF 经过加速)

这种场景下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唤起 Little Arc 的搜索窗口,所有的困惑可以立刻搜索,体验非常舒适。不过因为 macOS 的管理机制,在某应用全屏的状态下,唤起 Little Arc 窗口会切到其他桌面,不算是非常舒适(在 Raycast 引入 AI 功能后,很难不说 Raycast 在这类功能需求上变得相较 Arc 更有效了)。

另外,在设置 Arc 为默认浏览器后,点击任何外部链接,Arc 都会启动一个 Little Arc 窗口来打开它,这个窗口的打开位置和动画也和点击外链的位置相关,这种一致性体验对我来说非常舒服。

点击外链响应 Little Arc(GIF 经过加速)

Arc Max 

Arc Max 设置页

Arc 在先前版本引入的 Arc Max 功能给 Arc 提供了不少有趣的 AI 新应用,而且说实话就我个人使用体验下来,Arc Max 的使用频率还是相当高而且有用的,如果后面 Arc Max 有收费计划,可能我也会选择付费来享受这一功能,实在是非常享受。

打开 Arc Max 的 Ask on Page 功能后,可以和当前页面内容对话,这种对 AI 的应用非常聪明,使用起来也相当方便。

唤起 Ask on Page(GIF 经过加速)

此外,自动整理标签页名字(这个对我来说用处不大)、自动修改下载文件名字反而表现出色。很多时候在互联网上冲浪时,下载下来的文件往往有一些扭曲到不忍直视的文件命名,而 Arc Max 中提供的这个 Tidy Downloads 功能可以借助 AI 帮我自动修改下载文件的命名,免得手动去做这些琐碎繁杂工作。

良好的工具契合度

Arc 和 Cron、Notion、Google Calendar、Raycast 等等这些效率类工具的适配度都非常高,并且在空间中光标悬浮在适配标签页上时,也会自动显示当前事项等,如果你习惯使用这类工具,那么这种工作流在 Arc 中打通的体验反馈应该相当不错。我在我的工作流中高强度使用 Raycast,而官方直接为 Raycast 开发的拓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使用体验,这也让它在我的工作流契合上裨益良多。

Arc Extension 在 Raycast Store 的页面

直接拷贝链接

这其实是非常小的一个小特性,但是对习惯键盘快捷键操作又喜好给人分享链接的我来说实在非常方便,作为对比,其他浏览器可能需要 Command+L,Command+C(当然也可能是我不知道其他浏览器的快捷方式),而在 Arc 中,我只需要 Command+Shift+C 就可以复制当前页面的 URL,这个简单的小功能对我的体验来说非常出彩

其他的一些小特性

另外,我个人很喜欢默认全屏隐藏工具栏的设置,其他浏览器也有这一设置,不过并非默认。我个人非常喜欢在那种沉浸的环境下浏览网页,会有一种非常不错的享受感。当然其他浏览器我也设置了类似功能,只是 Arc 默认提供这一配置,因此这里略提一嘴。

全屏下的 Arc 在少数派窗口

Arc 在风格有些花里胡哨的前提下, UI 设计依然保持了足够的简洁,特别在浏览网页时,几乎没有任何打扰的视觉风格对我来说的确是理想的互联网冲浪方式。不过这一点见仁见智,此前就有见到过有用户反而讨厌这种 UI 呈现。

近期,Arc 有一直在发力开发者模式,尽管做开发的话,我可能不会选择这样一个稍显夸张的浏览器,不过这里说一下近期添加的 Portrait Mode,用来网页截图倒是比较好看,呈现自己的开发成果或预期效果图时,可能是不错的考虑(在接受 Arc 设计风格的前提下)。

使用 Arc Portrait Mode 截图网页

Arc 的一些问题

在对 Arc 一顿乱夸之后,我们现在再转向 Arc 的问题来吐一些简单的槽。

乏善可陈的移动端

Arc 的移动端真的非常难用,而且很难理解其逻辑。只能说就目前来看,Arc 的移动端还是形同虚设。不过这些都是我个人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求同存异。不过官方此前有谈到已经提交了可以作为默认浏览器的 iOS 版本,待正式上线后,大家可以体验一些。 

莫名其妙的 Bug

不过聊到 Bug,Arc 的 Bug 确实也不少。开头提到的我此前有遇到过浏览器莫名其妙卡死的状况 ,需要重启 Arc 才能生效,不过后期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改善。

另外,近期在我的设备上,Arc 还出现启动非常缓慢,加载网页也非常缓慢,响应速度堪比 IE 的情况。迫使我不得不把默认浏览器重新从 Arc 换回 Safari,切换之后丝滑舒服了很多。这一问题目前仍未得到解决,不过应该是我的个例(当然如果这一问题一直没办法解决的话,我也没办法继续使用 Arc 了)。不过考虑到 Arc 官方表示不会支持 Beta 系统,我的系统可能是一定的干扰原因。

此外,Arc 在性能占用和速度上还是离 Safari、Chrome 有一定距离,打开很多网页之后,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反馈缓慢。因此即使是此前,这类工作我往往也是交给 Safari 做的。

大有希望的未来

作为一个新生应用,Arc 目前的更新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也经常增添各类新功能,我对其要求和预期也呈现出一种从抬高到回落正常的变化。

终于等到的 Windows 版本

Arc 的 Windows 版本预约页面

浏览器公司此前一直放出风声表示要在 Windows 平台上使用 Swift 语言开发 Windows 版本,具体的技术争论尚且不谈,但这种想法实在是有些吸睛。在近期,浏览器公司投放了自己的域名 isarconwindowsyet.com,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在这里申请加入 Waitlist 测试 Windows 版本。

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和模仿者

不少浏览器其实都已经开始模仿Arc的一些功能,浏览器公司的 CEO 此前在一个视频中也有回应这一问题,并且表示产品的发展本就充满无数的模仿与借鉴,Arc 自身也基于 Chromium 内核开发,因此还应该关注于产品体验。

这番话说的非常四平八稳,我也恰好找到一个与 Arc 设计风格有一定类似的浏览器应用,如果读者有兴趣,也可以试用一下(目前没有 Windows 版本)。

https://sigmaos.com/

除 SigmaOS 外,其他主流浏览器也有对 Arc 不少功能的一些模仿,我们这里就不进一步举例了。无论如何,应用之间互相竞争,能体验到各种有效的新功能,消费者总归还是得益的。

结语

抛开偶发的 Bug 不谈,我个人是很喜欢把 Arc 作为主力浏览器来使用的,然而不得不承认它在目前依然算不得上一个非常完善的产品,一旦我在 Arc 上打开与 Safari 或 Chrome 中等量的标签页后,Arc 在操作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卡顿和延迟,这种体验显然没办法作为真正的主力浏览器来使用。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己设备的性能问题。

那么本文就到这里了,如果你看后觉得有点意思,可以体验一下 Arc

若你有兴趣,可以阅读我的前两篇文章:

感谢你的阅读,有任何意见、批评请在评论区指出,我积极改正;有任何想与我分享的,也欢迎评论。只是时间所限,回复可能不及时,还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