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选题在我派人气一直很高,那就是「背景音乐」——很多朋友都习惯在工作、运动或做事时播放一些音乐,辅助自己进入专注和心流状态。此前,我派首页已经多次推荐各种类型的、适合作为工作背景乐的音乐清单,也收到了不少正面反馈。不过,在收藏这些清单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尚待解决:适合工作的音乐去哪里找?除了被动接受清单推荐,我能否找到自主发掘这些音乐的渠道?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梳理了适合作为背景乐的音乐类型,在了解了这些类型之后,无论你在用哪些音乐平台,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的专注音乐。
音乐为什么可以带来专注?
在谈专注音乐的具体类型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在工作时播放音乐可以带来专注。
一切的起点来自「白噪音」这个概念,如果你关注专注音乐或者冥想,一定对这个名词很熟悉。所谓白噪音,指的是频率在 20 至 20000 Hz 内且均匀分布的声音。白噪音对于人脑来说是一种温柔且稳定的声音,持续聆听会在脑中形成一道声障,隔绝其它声音对大脑的干扰,进而让人进入专注的状态。
传统的白噪音听上去确实很像噪音(类似电视在雪花状态发出的呲呲啦啦的声音),但不是所有白噪音都以噪音的形式存在。溪水、雨声、瀑布、海浪、风声等声音都可以成为白噪音,因为它们都符合「频率在 20 至 20000 Hz 内且均匀分布」这个定义。正因如此,众多冥想类 app 都收录了大量类似的声音素材,帮助用户减少分心。
部分音乐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的原理也源于此。符合专注音乐要求的音乐往往是轻音乐或者纯音乐,此类音乐都有着轻柔、稳定、舒缓的特质,本质上也是白噪音,也就适合在工作时使用。我相信听着音乐进入过工作状态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听着歌进入专注状态的时候,对于耳边音乐是否好听、是否代入其实没有太强的感知,相反,真正让你持续专注的是音乐把外界其它声音和嘈杂隔离在外的状态。
更进一步,有观点认为,收听音乐这件事本身也需要投入注意力,这种投入可以将人们注意力系统中无意识的部分吸引过来,为形成声障提供了可能。在此前的会员文章《注意力使用不完全报告》中我曾着重提到,人类的注意力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受意识控制的、主观的注意力,它也是注意力的主体;其二则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无意识的注意力,它与身体的感知系统紧密相关,当你的主意识投入在某件事上时,无意识的部分可能还在像雷达探测器一样实时开启并四处查探。一旦被外界的干扰,无意识就会受到刺激并提醒身体警觉,进而中断主意识的投入,造成你的分心。音乐的存在恰好可以吸引无意识的注意,类似于把全局扫描雷达变成定向监听,这就是声障的由来。
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先来解决一个问题:带唱词的音乐适合作为工作背景乐吗?我的答案是「看情况」。如果你想在工作期间收听带唱词的音乐,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其一是你已经听过且非常熟悉的音乐,其二是你听不懂语言的音乐。道理也很简单——人的大脑对语言和文字信息非常敏感,并且解读文字信息在大脑内部的优先级很高。如果有个人在你耳边说话,你一定很难抵抗「听听他在说什么」的诱惑。当你收听到了陌生且听得懂的唱词,大脑就会忍不住解析唱词里的含义。一旦耳边的歌唱个没完,大脑自然也就跟着跑偏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已经听过的音乐就能极大地缓解这种情况,因为大脑对唱词已经非常熟悉,所以不需要进入高强度的解读歌词模式。不过,还是要克制「脑内大合唱」的冲动,「因为歌太好听而忘了手头干活」的情况,想必你也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