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呈现包括文本、图像、数据、声音、温度、体积、颜色、味道等形式,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加工、贮存、传播海量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认知、态度和行为。

人是如何被信息所改变的?

信息塑造认知:信息会直接塑造个体的认知框架。我们通过获取和处理信息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形成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

信息影响态度和价值观:媒体、教育、家庭和社交圈都会向我们传递关于道德、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和信仰。

信息激发行为:信息可以激发行为。广告、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社交互动、政治行为等。

信息改变思维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背景信息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决策路径、对待问题的解决方案。

信息塑造文化和身份:文化是一组共享的信仰、价值观和传统,而信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我们通过选择筛选信息和与特定的社交群体互动,来表达身份认同。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息降噪?

我们在《低能量自救指南:浅谈心力、脑力、体力的作用机制》里讲到,脑力是种可被量化的有限资源。

在信息总量大爆炸的当下,『信息降噪』正是一种朴素但管用的前置策略。我们通过主动筛选机制,建立信息获取的边界,识别出该领域准确可靠的信息源,从而降低无效信息带来的偏见、干扰和误导,把有限的脑力资源集中释放在核心任务中,获得最优增长。

信息源可以分为两类

来自大自然的,未被加工的信息源

  • 植物通过形态调整、根系通信,以及发出光信号、声音信号、化学信号来传递:生物多样性信息、气候和环境信息、土壤和地质信息、食物和药用信息、环境指示器信息。
  • 动物通过色彩、声波、姿势、分泌物、生殖行为、社交行为来传递:标记领地、吸引伴侣、危险警告的信息。
  • 土壤的成分、质地和化学性质提供了有关土壤学和农业的信息。
  • 大自然中的天空、云朵、星星、降雨、风和气温提供了气象学和天文学方面的信息。
  • 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峡谷等地理地貌,提供了地质学方面的信息。
  • 森林、草原、沙漠、湿地、海洋、极地等生态系统,提供了环境科学方面的信息。
  • 岩石和地层提供了地球历史、古气候和生物演化的信息。

来自人类社会的,经过加工的信息源

  • 人类文明3.0时代,互联网是最常见的信息源。我们可以通过访问网站博客、社交媒体、行业门户、 学术数据库、开源代码库、在线图书馆来获取信息。
  • 在日常对话和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他们的经验、见解和知识。
  • 报纸、杂志、书籍提供了深入报道、特写文章、评论和分析等深度信息。
  • 政府部门发布关于法规、政策、法律和公共事务的信息。
  • 学校、大学、培训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教育和学术信息。
  • 商业报告、市场分析、财经新闻、经济指标提供了商业和经济方面的信息。
  • 医学期刊、医疗报告、医疗手册提供了有关健康、医学和保健的信息。
  • 电影、音乐、艺术展览、戏剧、体育赛事提供了娱乐和文化信息。
  • 历史文献、档案、博物馆和纪念馆提供了有关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的信息。

我们有哪些信息需求?

如果说『创造、生存、发展、体验』是生命力的涌现,那么我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则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

为了创造

为了创造出新的技术、工具、艺术品、科学成果、商业模式、数字媒体,我们需要获取各个类型的信息,以启发创意、提供背景支撑和解决问题。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专业领域知识、市场趋势及竞争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和创意灵感、法律和知识产权信息、用户反馈等信息。

为了生存

  • 食物信息: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识别、获取、储存、加工食物的信息。
  • 水资源信息:在不同生存场景中,掌握如何摄取干净饮用水的信息。
  • 庇护所信息:了解如何选择一个安全的、可持续住庇护所的信息。
  • 医疗信息:为了健康生存,我们需要掌握预防保健、医疗诊断和治疗评估的信息。
  • 安全信息:为了人身安全,我们需要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紧急情况的信息。

为了发展

  • 教育信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我们需要获取知识、科学、技能发展相关的信息。
  • 经济信息:为了自给自足,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赚钱、财务管理和投资的信息。
  • 法律信息:为了保护个人权益,我们需要了解法律程序、法律资源等信息。
  • 社会支持信息:为了获取社会支持,我么需要获取沟通技巧、冲突解决、共情和合作的信息。

为了体验

  • 信息引导体验: 信息可以引导和规划体验。在探索新环境之前,我们通常会寻求相关信息,了解如何安全舒适地获得体验,例如:旅行攻略、好物测评。
  • 信息增强体验: 信息可以丰富和增强体验。通过获取历史背景、文化信息或专家见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某种体验。例如:参观一座历史建筑时,获得讲解可以增强体验的意义和乐趣。
  • 体验反馈信息:通过评估体验的质量和效果,形成新的参考信息,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提升下一次体验。例如:体育比赛后,运动员可以通过比赛录像和统计数据评估,改进训练重点。
  • 信息分享和社交: 我们通常会与朋友、家人或网友分享我们的体验,并提供信息、观点和感受,这种分享可以扩大体验的影响,并与他人建立连接。
computer coding screengrab

如何识别高质量的信息源?

高质量的信息源1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手信息比二手信息更有价值
  • 系统化信息比碎片信息更有价值
  • 经典著作要比畅销书籍更有价值
  • 多个信息源要比单一信息源更有价值
  • 主动挖掘的信息比被动推送的信息更有价值

除了识别信息本身的『权威性、准确性、客观性、完整性、及时性、多样性』,我们还可以通过验证作者资质,来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以下是一些查验建议:

  • 专业性判断:信息来源于权威的新闻机构、学术期刊、政府机构、专业组织、行业专家。而不是不明来源或没有明确发布者的信息。
  • 客观性判断:信息源是否存在潜在偏见或者利益冲突,是否包含倾向性言论或立场,可以尝试在多个独立的信息源中验证信息。
  • 有效性判断:确保信息是最新的,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和领域。
  • 寻求专家建议:如果不确定信息的可信度,可以付费寻求专家或权威机构的解答。

重塑信息流:书籍+RSS+播客订阅方案

书籍:深度而详尽,方便研究特定主题,对于建立基础的认知框架很有帮助。

RSS:更加个性化,有助于获取多样的观点,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和行业动态。

播客:可以在多任务场景下收听,使得信息获取更具便携性。

书籍选择方案

市面上很多工具都服务于如何优雅的记录看过的书籍,而忽略了如何系统的选择书籍,能够选择性的阅读通识典籍,也是一个相对低成本的,且长期有益的个人教育策略。

此处推荐阳志平的《聪明的阅读者》,里面不仅有关于阅读系统模型和方法的详细论述,还列举了一份通识书单,书籍信息详细到译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类目包括:元知识、理解家庭、理解历史、理解人性、理解社会、理解身体、理解时代、理解世界、理解信仰、理解组织。可以说是把从书籍诞生以来,各个主流领域值得读的经典著作都涵盖进来了。

RSS订阅方案

刚开始研究RSS,本来是想找到一个多设备同步的订阅方案。测试了很多产品和使用场景后发现,我很少在不同设备中浏览同一类内容。多设备同步这个功能看起来很fancy但并不需要。截至目前,我采用的是分散订阅方式:即根据不同的内容阅读场景匹配对应的订阅载体。

移动端订阅方案(免费):Kindle + Wheremylife 

  • 推送形式:所有当天更新的订阅源集成为一份日报,定点推送
  • 阅读场景:地铁通勤,快速浏览
  • 内容识别:时效性强、推送频次高的内容,如新闻、行业快讯、今日热点。
  • 订阅源参考:第一财经、知乎日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三联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

Kindle的墨水屏显示、离线功能有助于降低阅读干扰,回归信息本身。

Wheremylife可以设置推送频次、格式,平台本身有大量的主流订阅源可供选择,同时支持添加RSS和导入OPML两种自定义形式导入信息源。

桌面端订阅方案(免费):Fluent Reader + RSSHub网页插件

  • 推送形式:自动抓取订阅源最近一年内更新的文章,形成时间轴杂志视图
  • 阅读场景:Fluent Reader客户端阅读
  • 内容识别:更新频次低,内容质量高的深度长文
  • 订阅源参考:太隐、他山之石观投资、破晓笔记、在苍茫中传灯、园长的多重宇宙、胖车库、阳志平的网志

Fluent Reader可以对订阅源进行分组,并设置自定义抓取规则。界面简洁、抓取功能流畅,电脑端大屏更适合长文阅读。

其他RSS订阅(付费)

  • 推送形式:小报童发布
  • 阅读场景:网页端阅读
  • 内容识别:产品沉思录是一个关于产品的知识库,也是一个 Newsletter (邮件组);始于 2017 年,主理人 少楠(Plidezus)fonter;累计发布近 200+ 期,涵盖几十个人物/产品/公司专题研究,累计近百万字内容。
  • 订阅源参考:产品沉思

播客订阅方案

  • 收听渠道:小宇宙
  • 收听场景:通勤、家务、锻炼
  • 内容识别:认知分享、商业观察、社会议题、生活方式、文化怪谈等轻量化信息
  • 订阅源参考:纵横四海、燕外之意、超智游戏、高能量、组织进化论、自由人、奇想驿

结语

人们每天都在生产、加工、贮存、传播大量的信息,同时我们的认知、行为、思维、身份也在被信息反向塑造。

长期来看,信息对个人境遇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2,一是基于时间所带来的复利效应;二是信息总量不停膨胀,但优质信息相对稀缺,过滤的难度会变大;三是商业算法推送的内容本质上是为了调动情绪而非提升思维,无法主动获取有效信息的人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形成情绪极化、认知偏见、社交隔离,从而限制个人发展选择。

对于以上内容,你是否持有不同的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认知降噪的看法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