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的文章(《一个人也可以是「大厂」:三年程序员的生活规划心路分享》
为了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我做了一款 iOS 应用》)中,笔者分享了我的生活规划整体思路,以及任务和目标应该怎么设置。但不免感觉需要关注的点太多了,对于想要改变现状的朋友上手较为复杂。

回顾我过去的工作生活,如果选择最重要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要管理你的精力,而非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能从自己过去的生活中轻松找到各种各样的支撑案例:游泳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就足够让你饿得腿软。初高中一节课4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左耳进而右耳出,只有少数的时间在专注地吸收。坐在桌前能磨磨蹭蹭数小时,但全神贯注干活之后发现半小时已经够完成大半了。

如果你有很多时间却只有一点精力,就仿佛之前被工作掏空的我,周末磨磨蹭蹭或许能做一点点事情,但大多时候也只能休息和放松。如果只有一点时间却有很多精力,全神贯注下高强度冲刺反而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因此在笔者眼中,精力就好比小说中武林高手的内力,大部分时候抠搜地使用,要用时集中一点全力出手。

 

本文围绕精力管理,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 精力是什么
  2. 怎么增加我的精力
  3. 怎么节省我的精力
  4. 一套今天就能开始的精力修炼秘籍
  5. 《生活规划》助你修炼

精力是什么

精力一般是体力精神力合称,但是现代生活中我们主要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消耗和使用的是精神力,因此后文的精力没有特别说明的话,一般指的都是精神力。

《精力管理》一书中将精力拆分成了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维度,个人感觉属于高阶玩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统一看作是练武的内力进行管理就已经足够了。

现在回想我们的一天,刚起床的时候大脑迷迷糊糊,进入工作状态后精神抖擞,下班后感觉被榨干只想葛优躺。反复对比这三个状态,你大概就能感知到自己的精力了。

影响精力因素有很多,有自然周期的影响,例如女生的大姨妈或者男生的精神大姨妈。也有饮食、情绪、睡眠等等的影响。这就导致有时你会感觉自己充满干劲,疯狂立flag,有时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只想躺着。因此我们对日程的安排,也应该随自己当天的精力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死板地规定这段时间一定要干啥,明明没有精力却硬撑着做,不过是假自律罢了。

怎么增加精力?

现在你大概知道精力是什么,也大概能感知到精力了。那怎么才能增加精力呢?

三个核心:休息运动健康生活

休息

休息就像游戏中的蓝瓶一样,能够恢复一些精力。这里的休息有狭义的每工作半到一小时就起来走走,伸个懒腰或者摸摸鱼,也有广义的周末放松和度假。

狭义的工作休息只需要在工作中安排好节奏即可,例如下午三点多了起来接水上厕所走一走,四点多了再走一走。或者按项目划分,每完成一件事就放松一下。

在工作日的午休或者下班后怎么回复精力呢?

  1. 午休尽可能睡觉。哪怕短到十五分钟也能恢复很多精力了。
  2. 零散时间不看手机,尽可能发呆放空大脑。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结合白噪音做下冥想。不需要将冥想想的那么玄乎,只是简单的发呆和放空,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大脑、恢复精力的效果了。如果是下班后,可以结合散步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营造更舒适的环境。脏乱的房间看到就让人心烦,情绪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精力。房间可以小,但是窗外一定要开阔,早上起来迎着太阳看到开阔的景象,心情一下就好很多。

下班以及周末最好的休息方式除了睡觉,还有就是找有实感的事情做。刷剧、刷视频尤其短视频、刷综艺和玩游戏其实都是非常低效的休息方式,看的时候脑袋麻木,结束之后仿佛什么也没得到,只是平白度过了这段时间。游戏甚至可能吞噬而非恢复精力,打LOL或者王者荣耀被连败支配时心情波动巨大,完全起不到放松的作用(甚至还会睡不着觉)。而不管是和朋友逛街还是爬山逛公园,哪怕只是躺在草坪上看天,也是很好的休息方式。

运动

我一直很推崇一个观点:如果你不知道要干什么,那就先开始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增加你精力的上限,还能加快精力恢复速度,运动后能立马回复小部分精力。

讲到这里很多没有运动习惯的朋友会说:道理我都懂,谁不知道运动好,可就是不喜欢运动。

这里需要声明很重要的一点:要选择让你舒服且开心的运动方式,而不选让你痛苦的。

你可能以为能长期坚持健身是因为意志力强大,而我意志力不强所以做不到。但其实你被骗了,健身对他们来说是快乐的!虽然举铁那一下很痛苦,但举完之后能收获充血带来的力量感,以及成功克服阻力的爽快感。没有这些力量感和爽快感,谁没事去自虐啊。

因此你的运动思路也可以修改一下,选择能让你感觉快乐的方式。我不喜欢跑步,那我就不跑,有氧的方式多了去了,我可以用椭圆机、游泳、滑板或者快走,何必非要选让自己痛苦的方式。

运动和目标实现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开始靠上头和坚持,初期靠喜欢,中期靠成就,后期靠习惯。

刚开始你还没入门,是需要花几天坚持一下学习基本的动作和使用方法的。而当你入门之后,你就能够根据身体的反馈判断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项运动了,不喜欢就换下一个,运动方式多了去了。当你能从这项运动收获快乐,就不再需要苦哈哈地靠意志力坚持了,只用在开始花一点精力穿上运动鞋,身体会自然而然地完成接下来的事情。

不管有多么喜欢,热情总是会消退的。你也不需要怪自己三分钟热度,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一样。到中期能够坚持下去就得靠成就感,通过不断磨炼自己的技巧,达到了一个个新的高峰,这期间的成就感能让你很爽地持续下去。而到最后,就自然而然成了习惯了,几天不做反而觉得怪怪的。

健康生活

而后是老生常谈的健康小知识,我就快速说一下好了。

饮食方面不要过量吃,每餐大概七分饱就行了。饮食方面也尽可能均衡,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坚果,不需要非常精确,想到了看到了就多补充一些。

没事多喝水,用吸管杯大水壶,亲测有奇效!笔者以前很少喝水,但是自从有了一个大水壶之后,上班到工位先装满1升多的水,然后干活时没事拿起来喝几口,到下班正好空了。

保持足够的睡眠。尤其是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不要运动,容易猝死。

怎么节省精力?

增加精力的方式比较常见,或许很多人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而另一个方向是节省我们已有的精力。

看过武侠小说、电视剧或者动漫的朋友应该知道,练功得到的内力不是全身到处散发的,而是要集中于一掌或者一指打出去,才能有最大的威力。

我们参考内力的使用,不需要对所有事情都投入精力。二八定律在这里就非常适用:你的八成精力都应该花在那二成最重要的事情上。

还是这张图

这里涉及到两点:

  1. 分清主次。不管是每日todo事项,还是长期目标、工作事项,时刻问自己: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找出来之后将你80%的精力投给它。
  2. 对其它事情,抱着没完成也没关系的想法。如果还是有完成的必要,就提前快速准备好一个粗糙也没关系的基础方案,等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后,若没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直接按基础方案快速执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节流方面的两个大头,一个是情绪节流,一个是工作节流。

情绪节流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情绪的变化也会消耗精力。不管是极端的狂喜,还是愤怒,或者悲伤、焦虑,都会消耗精力,它们有的来去匆匆,像狂喜和愤怒,一阵之后就恢复平静,而有的如悲伤和焦虑,像埋在心底的毒药暗自发酵。

快乐消耗精力也就算了,可现在更多的是愤怒、烦躁和焦虑。不管是因为社会事件、贩卖焦虑还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冲突对立,刷到之后总会导致情绪大起大落,甚至让你撸起袖子下场撕逼。为什么他们要千方百计引起你的情绪波动?因为愤怒能带来流量,焦虑有助于卖课,不管是平台还是自媒体,看中的无非是流量或收入,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引你入坑。

因此情绪节流的第一点就是少刷社交媒体,只看热榜以及有价值有态度的优质媒体。如果还是忍不住多刷,可以驯化推荐算法,让它多给你推猫猫狗狗或者搞笑视频,哪怕一不小心被标题党吸引点进了贩卖焦虑的视频,退出来后赶紧点“不喜欢“。

曾经我也很容易被贩卖焦虑和冲突对立所吸引,但后来发现:平台赚到了DAU和估值,自媒体赚到了流量和收入,只有我平白无故开始焦虑和生气。后来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媒体和平台,多拉黑和屏蔽了一些贩卖焦虑和对立的博主,心态渐渐地平和很多了。

精神内耗

作为INFJ,精神内耗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了,经常会对别人无意的小动作或者语言语气纠结大半天。想做什么事情却不由自主地想到各种很坏的结果,导致纠结很久迟迟无法开始。归根结底还是精力没有用到正途,导致被用于内耗了。

问题我知道了,要怎么慢慢解决它呢?

其一:放空。如果你不知道要怎么放空,去尝试一下游泳或者其它有氧运动,感受一下精力完全耗尽,腿都开始发软的感觉。在这精力还没恢复过来的期间,你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会想,什么都懒得做。如果是在外面那就更好了,满脑子只有赶紧回家或赶紧吃饭的念头,做其他事都会随心所欲。多尝试几次并牢牢记住这种感觉,将它作为你的日常状态。

 

其二:直面恐惧,不要逃避。绝大部分时候,只是你的幻想在作祟,不断幻想很多可怕的后果,但实际上远不到这种程度。你完全可以提前想好最坏情况以及这种情况下的应对方案(如果直接写下来会更有效)。

家里钥匙找不到了怎么办?大不了花点钱找人开锁,最坏情况太晚了没人开锁,那大不了我找个旅馆或者去朋友家住一晚。不需要反复纠结和责怪自己。而经过我的实际体验,基本没有碰到过最坏情况的时候,都是我的幻想在作祟,以至于自己畏缩不前,但只要迈出一步之后,发现路其实很好走。而哪怕最坏情况发生了,你也有预案了。

 

其三:承认自己会犯错,所有人都会犯错。前段时间小红书和微博有个观点很火,我也很认同: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看起来很牛逼的大公司和组织,都是草台班子,都会犯错。强如微信淘宝支付宝,集齐了全国最顶尖的程序员,有各种繁琐的流程制度,每年照样会出事故。你只需要通过反复检查和确认,确保最关键的事情别出错,其它的错了以后多注意就好。

 

其四: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All In。 过分关注会让你的动作变形。当你只有唯一的机会时,不想内耗也没办法,因为它太重要了。但如果你有十个八个选择,其中一个失败了,虽然有点失落但也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自从经济下行之后,副业也越来越火,但在它有稳定规模之前,它只能是副业。贸然放弃主业All in副业,会让你的操作变形,再叠加生活开支的压力,很可能使情绪波动过大,导致犯错。如果你觉得面前只有唯一一个机会,说明你在钻牛角尖了,哪怕高考非常重要,也绝不是你唯一的机会。而成年人的世界,可能性太多了。

 

其五:关注我们已有的,不要太在意失去的。在《生活规划》App上线后,我的一个内测群达到了四百多人,然而偶尔会有人退群。一开始我会很纠结和难受,是不是我写的App不好用,还是组织群不够好没啥干货。后来渐渐想开了,过于重视退群的几个人,而忽视了还在群里的几百人,实属本末倒置了。同样的,看各种新闻里失恋之后伤心是正常的,但要死要活未免本末倒置了,对方只是人生的一个过客,你却要为此抛弃你优质的外貌、良好的品格、有趣的灵魂和爱你的家人朋友,那也太亏了。

工作中节流

工作作为上班族白天的大头,占据了我们起码八小时的时间,是我们精力支出的大头。公司需要靠我们付出精力进行劳动才能获得利润,而我们又不甘把所有精力全部投进去,完全被工作榨干。因此工作中如何节省精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工作中的休息前文已经提到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清空大脑

工作中各种待办、业务数据、流程非常多非常繁杂,如果大事小事我们全都记在脑子里,不仅容易忘记或者错乱,它们占据在脑子里同样会消耗不少精力,因此我更推崇将工作中一切事项无论大事小事以及流程全都记录下来,清空大脑。包括但不限于:

  1. 待办事项
  2. 业务数据(注意保密)或者这个数据要在哪里查
  3. 备忘事项
  4. 常用流程和网址

大部分人都不是刚入职的状态,已经有很多散落在各地的东西该怎么办呢?很简单,随用随记就好了,用到了就记录下来。如果嫌弃太凌乱,那就骗自己有空再整理,反正不会有有空的时候。。靠各种软件或浏览器自带的搜索功能已经够用了。

排期

工作时很容易没有分清主次,被淹没在邮件和微信海里,每天忙得不行,回头一看做的全是杂事,本职工作进展缓慢。因为工作中很多小到“顺手”就能做的事情,当你对每个这样的事情都想着顺手赶紧做一下的话,那你的工作时间就全部用来处理这些“顺手”的小活了。

那么互联网大厂员工是怎么处理的呢?排期。无论什么事情都按排期来,除非你的事情非常紧急非常重要已经跟领导达成共识了,那就提高优先级,把原本的事情挤到后面去。

就算这些”顺手“的事情非常小,小到十分钟半小时就能搞定,也得乖乖走排期。看起来很死板很繁琐是吧,但是它就是能够有效的让你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怎么让对方乖乖走排期,那就另说了,不管是厚着脸皮推脱,还是让他去找领导等等,总之自己要坚定不能动摇,不然就等着被杂事淹没。

下班后切换大脑

下班走出公司,就代表你开始自己的生活时间了,此时若是还让工作中的杂事、人际关系、任务进度呆在你的脑子里,那就太亏了。

下班后大脑切换到生活模式,如果有一个小仪式会更顺利,不管是到家后洗澡,还是直接换睡衣,或者开始运动清空大脑,通过反复进行这个仪式,熟练地达到在下班后很快遗忘掉工作中的不愉快和未做的事情,全情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做到工作和生活分离。

 

修炼秘籍

前面分享了很多东西,如果本文就这么结束的话,那就跟以前的文章一样,大家看完感觉有些道理,但因为点太多了,需要花大量精力融入自己的生活,大部分人因此也就放弃了,看完过几天就忘了。

我很喜欢《囚徒健身》这本书,里面的健身内容或多或少有些争议,但是它的形式让我非常喜欢:它直接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和健身计划,让我能直接跟着开练,而不是还要自己摸索该怎么把书中理论跟自己的计划结合。这就仿佛小说中的武功秘籍一样,你就跟着秘籍一层层练,每层该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进入下一层都清晰明了。

我参考《囚徒健身》,也给定了一套精力管理的修炼阶段,总共分为五层,每层给定了大概的修炼时间,该练什么,到什么程度进入下一层,你可以从今天就开始修炼

第一层:水平衡

本层大概耗时一周。

修炼方式:将工作中的动作或事件绑定到倒水和喝水。

例如刚到工位就先洗杯子和喝水,每写完一大段内容或者完成一件事情就喝一杯水,确保在上班期间的饮水量大于1.2L。

修炼建议:强烈建议搭配 超大水壶 或者 吸管杯 辅助修炼,有奇效。

修炼收益:你将会有较为固定的喝水时间,会习惯性地拿水杯喝水。你将大幅提高上厕所的频率,身体健康度有小幅提升

第二层:动静平衡

本层大概耗时一个月。

修炼方式:每周进行两到三次能让自己快乐的运动,时长半小时左右,包括但不限于打各种球、快走、慢跑、撸铁、滑板、爬楼梯、游泳等

如果目前还没发现喜欢的运动,则改为体验两到三个之前从未尝试过的运动。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可以先从小区周围快步走30分钟开始(可以搭配播客或者听书,更容易忘记时间)

对于新运动,尤其是健身,先咬牙坚持一到两周学习动作,初步入门之后感受运动后身体的反应,如果是快乐的那就收入囊中,痛苦的那就换一个。

修炼收益:练成此境界后,身体素质大幅提高,精力充沛,初步形成运动习惯。而后将靠着快乐和喜欢维持下去。

第三层:工作生活平衡

本层大概耗时修炼一个月。

修炼方式:重新回顾本文,每周只关注一个模块融入到自己生活:

  1. 合理安排休息
  2. 评估并减少情绪内耗
  3. 工作时精力节省
  4. 工作后清空大脑

修炼建议:工作状态时精力该扣扣该花花,留存精力给自己的生活,通过每天下班后一到两件核心事,顺利完成自己的核心目标。

修炼收益:你将有多余的精力给自己的生活了!工作不再是你的全部了。

第四层:激情平衡

本层视人而定,大概一个月到半年

修炼方式:收集并尝试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事情

核心条件:

  1. 必须是自己输出或者产出,例如做手工、写文章、做视频、教人等等,而非看剧看书等输入。
  2.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内心的激情,能够沉浸其中,尤其是接触入门了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沉浸。

修炼建议:本阶段不要重视金钱收益,仅从心出发。爱好需要耐心呵护才能生根发芽,太早注重经济收益只是拔苗助长。你得先拥有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好接着探索可能的副业,毕竟你的本职工作已经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了。

修炼收益:练成此境界后,你将有自己的生活了!自己生活的激情将稀释工作的枯燥无味。

第五层:生活平衡

到本层已经接近大成了,但还是有优化的地方。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拆分成日常生活和目标生活

日常生活是马拉松,需要保持规律化:如三餐进食、睡觉起床时间、喝水、运动。这些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的需要像马拉松一样持续而稳定。你会发现哪怕是偶尔一次的熬夜,对后面几天的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最大化每天的精力,日常生活需要很规律。

目标生活是短跑。我们将个人目标拆解成里程碑后,是按照里程碑进行短期冲刺,完成一个之后休息一小段时间,甚至可以先换一下去做另一个目标的里程碑。通过短期快速冲刺完成里程碑,收获成就感,才能最大化成就收益,并且减少倦怠感。如果好几个月每天都坚持一个目标,那岂不是跟上班一样了,就跟把喜欢的音乐设置成起床音乐一样,再喜欢也会慢慢讨厌起来。

练成此境界后,你将被众人惊叹:执行力怎么这么高,年末回头看总是成就感满满。

还有没有后面的境界呢?可能有,但因为笔者目前只达到了这层,所以最多只能写到这了。

 

快速的精力小问卷

修炼的顺序和重点因人而异,这里有个快速的小问卷能帮你发现自己目前精力管理的问题。

  1. 你每个月有多少精力异常是源于睡眠、饮食异常的? 例如睡眠不规律、无法入睡,或者未按时进餐等
  2. 你有多少精力浪费在了内耗上?自我感觉频率如何?
  3. 你每天、每周有多少精力花在了自我成长上?即现在的我相比上周的我有成长。
  4. 回顾过去半年,给出你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并回忆你有多少精力花在它身上了。

《生活规划》助你修炼

在前文中,我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精力和目标,再加上独立开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向,由此开发了《生活规划》App,在少数派也成功进行了上千人的内测,如今已正式上线IOS Store。它非常贴合我的需求,目前已经在高强度使用中。

为什么需要这个App?你完全可以用备忘录+提醒事项,或者notion完成大部分事情,包括任务区分优先级、目标设定、里程碑拆解。但我还是做了《生活规划》,基于如下原因:

 

一:环境非常重要,夜跑路上有烧烤摊会严重影响减肥效率。看似只是把任务区分开来,对重要的任务加上了高亮,但使用上的心理会完全不同,用着用着心里会潜移默化地更关注核心任务和核心目标的执行情况。并且目标拆解里程碑的App还是比较少的。

而《生活规划》在任务模块上主打每天关注一件最重要的事,在目标模块上引导你拆分成里程碑,并且任务能够和目标、里程碑关联以更好地追踪和更新进度。能够最轻量级但有效地引导你的精力。

 

二:这完全是你不需要花费的精力。前文提到精力在大部分地方要很抠门很节省。很多app完全是api套个壳,早期Windows主要就在命令行上套了层图形化界面,但并不妨碍它们被广泛使用,因为用户不想要花费精力去调api、写命令。

用notion或者现有app组合也能达到目的,但有一定的启动成本,我之前也用过notion,将很多笔记和内容都迁移到了它上面,也看过各种各样的模板,感觉使用成本和精力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这门槛就足够将相当一部分用户拒之门外了。

 

结语

“管理你的精力,而非时间”,希望大家能由此开始渐渐掌控自己的生活,不再被工作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