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自从工作之后,我就经常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1. 还有多久退休?明天可以退休吗?
  2. 地球什么时候爆炸?
  3. 我什么时候可以暴富辞职?
  4. 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

要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问题的,大概是从大学实习的第二个月就开始了。当进入大厂和开始工作赚钱的新鲜感褪去之后,才意识到工作将自我生活大块大块的时间和精力剥离,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退休,因此不由开始思考上面这些问题。

至今工作已三年了,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和尝试,在近几个月达到了比较协调和舒服的状态,由此分享一下心路历程和目前的规划。

前面两年是心路历程,想直接看完整思路和规划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三年。

工作的第一年,随波逐流的咸鱼

现在回想起正式工作后的第一年,除了刚毕业入职签署合同,剩下的印象就是在光鲜漂亮的写字楼里工作,以及下班后回到狭小的出租屋麻木地刷抖音。

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十点到晚上八九点,但熬到一两点睡觉是家常便饭,但不是为了工作,而是单纯躺在床上不愿意入睡,因为睡去就代表自我的时间结束,一醒来就又要上班了。

此时的我感觉到变成了和大学时期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大学时的自己精力澎湃,到处参加比赛、活动、实验室和项目,脑子里转动的都是接下来的进度安排,对于工作后丧失精力的自己,偶尔回想到大学时也会找下理由:大厂程序员的工作就是这么累的呀,这些精力都用来赚钱了。

兴奋只有在每月工资到账的那一瞬间,随后又被无穷无尽的工作所掩埋,仿佛一辈子都要重复这样的循环。

工作的第二年,咸鱼扑腾了两下,尝试翻身

实习和工作的第一年,为了方便通勤和处理工作,我选择租住在离公司步行距离仅不到十分钟的隔断房,房间本身大概就十平米,除了床、桌子、衣柜和仅供转身的卫生间之外,没多少空间。而公司周围也就只有为上班族提供的快餐店,只有工作日才有人流,周末寂静的像郊区,更别说什么娱乐活动。

大概是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为了寻找生活气息和个人空间,我搬到了通勤半小时的城中村,同样的房租,面积翻了两倍不至,城中村的人流和具备生活气息的各种小店让我平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我开始看一些精力管理、个人管理的书和文章,并从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运动开始。适逢健身环大火,我也是借由健身环恢复了一些基础体能,无意间又刷到了瘦子增肌的健身视频,由此又开始自学健身增肌。

或许是运动增长了我的精力条,也或许是更大的房间给了我更大的心理空间,我开始接触和探索各种活动,花了半年入门学习了吉他。

或许是去年摆烂带来的负罪感,也许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我也开始给自己设定各种各样的目标,做各种计划表,比如回来后几点到几点要学什么技术呀,看什么数呀等等,还有要早起,尝试微习惯等等,不幸的是只有在刚看完个人管理书的刚开始热血时间有效,随着几周后热情消退,还是该干嘛干嘛。唯一庆幸的是健身带来的爽快感和力量感让我上瘾,不由自主地坚持下去。

工作的第三年,反思与规划

要说一切的转折点,大概是我意识到需要复盘和反思。人们常说以史为鉴,我对历史并不感兴趣,但是通过理性地分析自己过去的行为和会做出该行为的原因,才能取过去的精华,去除糟粕以防再犯。以下分为精神因素和实际行动两部分来说。

精神因素

完美主义

要说自己身上最大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完美主义了,这点在阅读《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上得到了深深的共鸣,仿佛作者监控着我过去的生活由此写出来的。

我常见的心理活动:

  1. 装备还没买齐,先不去健身房了吧?
  2. 今天太晚了,去了也练不了多久,要不就不去吧?
  3. 一定要在干净整齐的桌面,周围安静,灯光舒适下才能学习
  4. 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一直拖延刷抖音打扫房间不肯开始

在意识到自己有较强的完美主义后,就开始针对性的对自己产生的想法进行纠正,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思路:

降低预期

美国牛逼吧?还不是撤军阿富汗了。苏联牛逼吧?解体了。上市公司、千万亿万市值的公司牛逼吧?破产倒闭的照样大把。人家是几千万人里脱颖而出的精英,该失败的照样失败。我只是个小喽啰,失败了很正常,但是成功了就是大赚。

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收获

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某件事情的人,并曾对自己三分钟热度而感到厌弃。我总是很容易突然对某些东西感兴趣,而热度又很容易散去,这导致我很不愿意再开启新的活动,害怕自己又三分钟热度浪费时间。

但是,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人家是深度优先的人,你可能是广度优先的,属于那种万事通或者百晓生型人才,亦或者你还没找到能让自己深挖下去的爱好。

曾经的我可能在周末下午三点还没干活,就会急的不行,觉得整个下午已经过去了,然后开始摆烂刷抖音刷剧等吃晚饭。现在我能在下午四点半突发奇想去游泳,就悠然地抓起泳裤泳镜,随手拿个袋子出门游泳,哪怕只游十五分钟半小时也比没有好。

曾经的我得端坐在书桌前,必须有大块的时间比如一个完整的下午才能开始干活。现在的我能够在火车上想到就随手拿起 iPad 开始做规划设计,在浴场躺椅瘫坐时想下界面规划。

摆脱焦虑,远离愤怒

最容易获取流量的方式是引发你的愤怒,最容易卖课的方式是勾起你的焦虑

在这流量为王、金钱为王的时代,各种标题党、焦虑党层出不穷,为了尽可能引发你的愤怒,让你们撕逼从而带来流量。亦或者引发你的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知识焦虑,从而卖课,美其名曰知识付费。

对于社交媒体,并没有很好的方法,最好就是直接远离。而对于焦虑,只需要意识到他们标题党和卖课党的本质,就会从容很多,最关键的,还是不要道听途说,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

最近最火的莫过于 ChatGPT 和 Midjourney,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和卖课也都在嘶吼,仿佛无敌的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它能够帮你做任何事情。实际上呢,你只需要拿着实际需求去用一下,就知道这些都是扯淡,记住他们嘶吼扯淡的嘴脸,从而对后续其它的贩卖焦虑有了抗性。

为什么说实际一用就知道都是扯淡呢?

不可否认 ChatGPT 和 Midjourney 确实很牛,但是他们的程度都相当于所有行业的初级人员,大概就是知道基础 API 和调用方式的程序员、能写很水很通用文字的自媒体,我也尝试把本文的大纲输入给 ChatGPT 让它帮我写,写出来的都是水文,只能靠自己了。

它们在通用和基础领域能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深入到具体定制化的需求,表现就很烂了,具体情况读者可以实际拿需求去试一下。

对于难以求证的标题党,也可以用常用的思路来疏解:

  1. 年入 xx 万、xx 名牌大学毕业这种随口就可以编,又不需要证据,给图的也可能是 PS 的或者用别人的图。
  2. 人家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很多年才一朝爆发,B 站直播一姐战鹰在火之前也是默默无闻地直播了两三年,多少 up 主发了几十、几百个视频才有一个火起来
  3. 起跑线不一样,人家有实力雄厚的父母、遇到了高人等等,或许把你放到同样的位置你也能做到
  4. 运气就是好,你会羡慕中了几千万几亿彩票的人,但你会焦虑自己中不了彩票吗?人家就是运气好,走路都能捡到金子,随手挖两下地就有钻石,那能怎么办?把前些年房产大涨前上车的人看作中了彩票的人,内心的焦虑感也会大大减少。

工作不是你的全部

工作本质上是交易,别人雇你实现他的梦想,老板金钱换取你工作时间内的努力。这意味着在工作时间之外你需要做好切割,不要再想工作内的事情,不然岂不是亏大了。

笔者是算法工程师,深刻体会到大厂的工作就是吊着胡萝卜的驴。当你完成了设定后的指标后,老板稍微表扬下,然后下个季度划给你更高的目标,永无止境,一旦指标收益达不到预期或者大环境不好,那就等着降薪甚至裁员吧。

心态上可以想象自己是超级英雄,白天工作只是为了补贴家用和掩人耳目,工作之外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时间。

实际行动

三段式生活

我将工作日的生活分成了三段,分别是工作前、工作和工作后

先讲工作后,因为当上班一天很累回来之后,只想躺着刷抖音刷剧,刷着刷着时间很快过去然后就该洗澡睡觉了,一醒来就又是要起床上班了。

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天仿佛跟人生切割术一样,醒来就要上班,下班后因为刷抖音时间过的飞快而没有实感,你的实际感觉就是下班后很快就要洗澡睡觉了,然后就是下一天的上班,这样就是无尽的上班地狱!只有等到周末两天才有做自我的机会。

打破上班地狱的关键是什么?找到实感。什么是实感?就是当你回想自己的过往,能够被你想起来的活动,感觉这天没白过的,都是具备实感的。对于刷抖音,你不会回想起具体刷抖音的细节场景,你只会模糊有个在刷抖音的印象,这就没有实感。而有实感的例如:

  1. 出去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天、逛街,参加各种活动、运动
  2. 在家里做手工、绘画等
  3. 让你投入和参与其中,感觉时间过的飞快的事情
  4. 让你感叹今天或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有满足感的事情

笔者最推荐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建议再去赚钱(除非赚钱就是你的爱好),因为白天已经在为了金钱出卖劳动力了,晚上要回归自己。并且先发展爱好,做喜欢做的事情才有生活感,一边做一边再看有没有机会发展成副业。

要想打破上班循环地狱,就一定要打断循环链条,在里面插入自己的生活片段。有了实感,在你的感觉中,工作日就不再是连续的上班,而是上班——生活——上班——生活,狠狠地将链条打断,你就开始在工作日也拥有自己的生活了,不再只是周末才拥有自己。

道理讲了一大堆,实操到底该怎么做?

下班回来,首先一定要先去洗澡!为什么呢?

  1. 将浴室和洗澡作为工作日切割上班和生活的标记和日常,就好像起床而后刷牙,刷牙而后是洗脸,这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流程了,一次可能感受不到,但当多次之后,你就会感觉浴室仿佛就是个传送门,将上班的自己留在了原地,而生活的自己走了出来。
  2. 洗澡清洁身体,换上睡衣,有仪式感地回归了自己的生活

太累了不想洗,想瘫一下坐一会儿刷刷抖音再洗行不行? 不行!怎么应对?

先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1. 假如鞋带掉了,你绑下鞋带需要做很大的心理准备吗?
  2. 想抽张纸巾擦下嘴你需要鼓足很大勇气吗?背上痒你挠一下需要反复琢磨吗?

不需要,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小到大脑开了白名单,无需审批直接通过。同样的,我们也在这里应用下这个技巧。(参考《微习惯》尽可能减小事情规模)

「那先不洗澡,但是先把睡衣拿出来放到浴室,就放到浴室而已很快的,就一分钟」,就一分钟而已,尽可能感受自己的心情,将哄骗的事情规模调整到无需审批直接通过的程度。 一开始会难一些,但越做你会发现越简单。 当哄骗拿了衣服进了浴室,「来都来了,快速洗一下就很清爽了」。

如果一时没抵挡住已经瘫下来起了抖音怎么办? 先站起来,不能维持瘫坐的状态,一旦站起来之后就清醒很多了。

当洗完澡之后,做完日常的事情(例如护肤、吹头发等),立即开始做有实感的事情。做什么呢?白天工作摸鱼的时候想,或者去厕所、接水倒水等一切有空隙的时候想。

给自己安排好了今天的任务。 还是不想开始怎么办?你只需要哄骗开始做一分钟,一旦开始做起来,后面就会维持惯性继续做下去。

当你已经在工作后拥有了实感之后,可以尝试再进一步将生活的领地进一步扩大,让工作真正成为你工作日的一小部分。 怎么做呢?——早起。

早起一定要提早两三个小时吗?不需要,又陷入完美主义中了,哪怕只早半个小时甚至十分钟,只要拥有了实感,在你的意识上就会完全不一样。这点文字描述比较无力,实际感受几次就会打开新世界。

就是起不来怎么办?

  1. 还是哄骗法! 先哄骗从床上坐起来,然后站起来。最好的清醒方法是晒太阳。一旦骗到晒到了太阳,你就会一下清醒过来。如果没有阳台或者不方便晒到太阳,那就哄骗到刷牙洗脸,牙膏和冷水的刺激也能很快让你清醒过来。
  2. 音乐,可以用手机或者音箱定时放一些high的音乐,但是要注意每次随机播放,不然会跟起床铃声一样讨厌。
  3. 养成习惯。对于很少早起的人来说,需要慢慢培养这个习惯,因此刚开始早起你可以做任何喜欢的事情(除了继续睡)当这个 routine 培养起来之后,后面就可以自然而然做其它感兴趣的事情了。

实在还是起不来怎么办?没有关系,一步步来就可以,先把闹钟提前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每天都要努力挣扎一下:

  1. 调整生物钟,将其往前调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渐渐就能提前醒来了。
  2. 调整心态:这不是硬性规定的任务,起得来那白赚的时间用于自己,起不来那也多睡了一会儿,当然要是起得来就更好了。

早起对应着早睡,还是要保证基本的八小时睡眠

首先要先实现工作后的实感。为什么刷抖音很容易刷到熬夜?因为没有生活的实感导致大脑觉得没有自己的时间,不想这么快睡觉,因为睡着就意味着又要上班,而大脑感觉才刚刚下班。当你实现了工作后实感之后,大脑就会感觉已经过了一段自己的时间了,睡眠抗拒也就没那么强了。

我就是夜猫子,很难早睡?不存在的,笔者曾经读书时期也是夜猫子型,但当你白天上了一天班,晚上又过了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副业还是爱好),精力基本就耗尽了,尤其白天又早起,困意很快就袭来了。

完全不能刷抖音吗?并不是。他们设计就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哪有那么容易克服。

但当你白天工作下班,晚上又过好了自己的生活,估摸着还有段时间睡觉,刷会儿就刷会儿吧,但是最好刷之前提前定个倒计时,比如十分钟十五分钟,到时间就该睡觉了。因为今天已经过的很充实了,大脑的抗拒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强,加上持续袭来的困意,就这样睡吧。

一人也可以是大厂

三段式生活带来具体的执行,而在规划和管理方面,我们个人完全可以按照大厂那样来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大厂是怎么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这里我们简化来说一下——

目标和路径规划:

首先大老板定下总方向和总指标,例如今年这个产品或者这个模块的主要方向是涨点击,dau要涨多少多少。 然后中层开始拆解:

  1. 时间维度上:一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分别要达到多少指标
  2. 执行路径上:每个季度分别要做哪些事情来达到这个目标,每件事情预估的投入(人力+时间+资源)以及产出收益

然后将具体的事情分配给底下的小兵,小兵开始吭哧吭哧干活。

回顾和调整:

大厂每个固定周期都会进行回顾,以确认目标的完成情况

  1. 目标顺利完成,皆大欢喜
  2. 目标没有顺利完成,复盘找原因,是有卡点导致没执行完全,还是执行了但是收益不及预期。拆解完原因而后得给出方案,后续该怎么做,接下来是维持原方案,还是调整方案用更激进的方法来补上收益差

人员晋升:根据员工在前面一段时间的表现,进行评审看是否晋升,评审维度包括:

  1. 主线维度:负责了哪些模块,做出了什么贡献,技术深度如何,最终的成果如何,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收益
  2. 支线维度:有没有带实习生,有没有经验输出和分享,有没有奖项、专利、论文

参考大厂,我们也以此进行阶段性规划:

  1. 设立 OKR:定好周期性的大目标,然后按时间和路径拆解,并细化到可执行的行动上。
  2. 周期性回顾(一个月 + 年中 + 年底),以及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回顾

一年一个核心目标,一天一件核心事,一个足矣

曾经的我很喜欢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仿佛将时间划分到分钟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己的生命,但实际执行和反思过后我发现我做不到,或许刚开始有热血和激情能够坚持几天,但随着激情褪去之后计划表也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受微习惯和个人反思的影响,我不再和以往一样给今年设定好多个目标,既要健身达到xx效果,又要吉他达到 xx 效果,还要个人 app 开发达到 xx 效果。 既要又要的结果就是既没有又没有。

就好像游戏的主线任务一样,每年或半年给自己设定一个核心目标,对应到大厂就是业务的核心指标,只要这个达成了,其它的都无所谓,当然要是别的也完成了就更好。

这个目标可以是吉他入门,也可以是做自媒体,也可以是开发 app,自己喜欢就好。但是要设定明确清晰的结果预期:比如吉他入门,怎么才算入门?不如定下吉他能熟练弹唱或者指弹晴天。有明确的结果预期,再倒推要怎么执行,每个时间点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具体到每天执行,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规划是每天只需要做一件核心事,做完这件事意味着今天就圆满了,仿佛小学放学写完了家庭作业,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玩和刷抖音了。如果还有精力,就好像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那样,再多做一些别的。

这件核心事大部分情况下是你核心目标上的路径,具体该做什么事、多大的规模,比如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写十篇,按你的心情、状态、能力来定。偶尔想转换下心情做点别的自然无妨,这又不是工作,自己的喜好优先,只要不麻木度日,我认为就足够了。

一开始我会担心,一件事会不会太少了?但执行过后我发现多虑了,一天一件事,一个月就是 30 件,一年 365 件,如果说先前在热血激发下密密麻麻的计划是短跑,就只能坚持几天,那一天一件事就是较为轻松的长跑或者散步,能够让你在负担不大的情况下轻松坚持下去。

结语

我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工作只是实现自我生活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要被工作麻木而失去了自我,总结和分享本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是看少数派很久之后动手写的第一篇文章,有不少生疏之处希望大家见谅。本文更像是大纲性质的分享,感觉不少点可以深入挖一下,有什么感悟建议欢迎随时私我。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