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看的前言

这篇文章是关于压力的,我想系统地聊聊压力的心理学知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应对压力的启发。

虽然我知道,大众对心理学的最终需求还是「给我一个解决方案」,但我几次纠结和改稿,最终还是决定从「是什么」写起。

这一篇的内容是压力引起的身体反应,会涉及到一些术语和生理过程,一般不是大众对心理学的理解,但它是压力一切的开始,也是理解减压放松的基础(which is 大众关心的领域),所以压力如何引起身体反应,和引起了哪些身体反应,将是认识压力的第一步。

压力之下的身体应激反应

在第一家公司最后的工作体验很不愉快,决定离职前,白天的心跳都非常明显,甚至刚刚还很平静地跟朋友说着话吃着饭,一聊到离职的犹豫和工作的不顺利时,它又砰砰跳起来了。我知道,这一种典型的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压力不只是被生活折磨后心理上感受到的负担,它也会带来一系列压力反应,也被翻译应激反应。

对这种状态我也并不陌生,第一次体会到这种状态,是 2017 年考研备考期间。最初是一天午休的时候,发现心跳快得如同刚跑完八百米,即便没做什么,也能清楚地感知到心跳。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两天之后,出于想好好睡个午觉的目的,也担心是自己心脏有什么毛病,我拨通了医生的电话,

对方说:「应该没啥大事,压力大和亚健康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注意休息,别太累。」

 

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听到植物神经这个词,但却是第一次意识到课本上的知识和我的生活有了实际联系:植物神经系统就是应激反应背后的调控系统之一。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植物神经系统(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这个术语,它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太好理解,我也觉得这个词有点奇怪。所以,为了避免这个词带来的奇怪感受劝退一部分读者,我简单检索了这个概念的来历。

结论是,植物神经事实上跟植物 (plant)没什么关系。一种说法是,植物神经系统的命名者在最初选择 「vegetative」 这个词时,取用的是这个词与营养有关的词义,来表达这个神经系统负责生命活动的营养。ChatGPT 则给出了另一种相似的说法:vegetative 一词源于拉丁语 vegetare,意为「使有生机」或「使有活力」,意味着这个神经系统负责维持生命所需的重要功能,如心率、消化、呼吸和腺体活动等。

相对来说,它的另一个名字——自主神经系统——就好理解一些:上述重要的生命活动不受人主观意识的调控,是在身体内部自主进行的。所以,我对心脏说:消停会,别跳这么大声,它是不会听话的。

这种自主调节,由一对功能相反的神经系统完成: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个神经系统就如同日出和日落,吸气与呼气,是身体内部的自动调节装置。它俩的良好配合可以维持人的正常身体状态,能动也能静。

植物神经具体做了什么?

在应激反应中,交感神经在工作,它的功能是调动身体能量,诱发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消化减慢、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身体变化,激活身体进入唤醒状态,并产生足够多的能量以应对当前的压力事件;

这些反应你应该不会陌生,在很多时候它都会出现:重要的月末考核,下一个就要轮到你发言;和他人起争执,或是在互联网上和网友激情对线,又或者是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球赛。甚至是差点在楼梯踩空的那一瞬间,身体内也会迅速调动起这类应激反应,可能在你发现自己平稳落地的时候,手臂、小腿会短暂地闪过一阵针刺感。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则是收拾残局,清理战场:在压力过境后,平息身体的上述应激反应,将身体恢复至平静状态,毕竟一直产能耗能是很疲惫的。

典型的应激反应比如:

瞳孔放大、皮肤发凉、新陈代谢加速、喉咙紧缩、脑电波变短、在血液中的胆固醇时间停留更长、颈、上背和肩膀绷紧、血压升高、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呼吸加快,变得浅短、血从腹部转移到四肢、心跳加快、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肌肉和腿部拉紧,尤其是前面的更多白细胞进入血液

这些应激反应,不但能帮你快速握住楼梯把手,防止一场不必要的危机,也是我们刻在 DNA 里的能力,具有进化意义。应激反应在动物面临生存威胁时非常有利,它作为一种能量保证,让动物可以快速应对危险,从而活下去。

从这个角度,应激反应还有个更好理解的名字——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我一般都用野人祖先在大草原上躲避食肉动物的例子来解释:在这样的情境下,为了能活下去,人会有两个选择:要么战斗打赢它,要么撒腿逃跑,无论哪一种,身体都需要调动机体能量来应对,所以呼吸会加快,心率会飙高,消化会变慢,肌肉会得到更多的血液等等。

应激反应也会带来麻烦

应激反应作为身体应对压力的变化机制,一直以来都卓有成效。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当代的压力事件早已不像远古草原上发生得那么「直白」,我们日常的压力更多出于社会和心理层面,而非单纯的身体或活动层面。

战斗或逃跑反应也不再是字面意思的战斗和逃跑,而是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波涛汹涌。

虽然我们仍然可能会遇到草原上发生的紧急情况,但在马路上注意安全,在办公室做牛做马,在教室里应付考试,处理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应对着各种突发情况......明显是我们更多见的压力情境。

但应激反应来不及进化,在这些现代压力情境中下,应激反应仍然会无差别激活,只是程度高低。相对于身体压力,应激反应在社会和心理层面的的作用不太明显,甚至可能会带来困扰。比如「只是离职而已,我都没觉得怎么样呢,怎么心跳得这么明显?」,最终担心自己是心脏有问题,挂号去了医院做检查。

这还只是初级层面,过度的应激反应和对应激反应的误解,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多次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惊恐发作是应激反应的剧烈版,一种急性焦虑症,体验极其差和恐怖,会让人在几分钟之内体验到一系列剧烈的应激反应,其中最恐怖的是濒死感。我也在少数派的文章里看到有作者描述自己这种体验:焦虑症自救指北

虽然惊恐发作本身只是体验很差的应激反应,但如果你完全不了解这种反应的内部机制,你不会觉得惊恐发作是无害的,你只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了身体异常,或是得了什么病。而对惊恐发作的担忧会加剧应激反应,因为「担心自己再次经历惊恐发作、担心自己得病」也会被大脑判定为一种压力事件,这就是恶性循环开始之初。

反复经历惊恐发作,并因为担忧惊恐发作而改变生活节奏,造成正常生活的困难,就会进一步发展为惊恐障碍,它已经超出「正常身体反应」的范围,成为了一种需要被干预的心理疾病。而干预的重点,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不再害怕这些体验,就能慢慢打破恶性循环。这个过程叫做「心理教育」,也是这篇文章想做到的。

了解应激反应,能帮助我们什么?

正如心理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压力这一章,也总要从生理变化开始学起一样,理解这些知识不但是进入压力领域的开始,也是指导后续压力干预、选择减压方法等一系列应用实践过程的基本原则。

前文中我提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是「日出与日落」,压力与减压其实也是「日出与日落」:减压无非是强调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来平复应激反应罢了。所以,应激反应不仅是压力造成的结果,也是识别和判断自己是否在经历压力的信号,更是减压活动的目标和靶点。

此外,理解了压力的身体反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看待压力的中性视角:如果你能把应激反应看成是身体的信号,理解这种应激反应会平等地出现在一切压力事件前,并解决生活中真正的压力,那这种身体反应就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负担。

不过,我们也不能一刀切。由于应激反应本身与一些疾病的症状很相似,我们也很难仅从外观判断,某些反应是压力造成的,还是疾病造成的。所以每一年或半年的体检是有必要的,身体确实不适时去医院检查也是没问题的,就像我当时给医生打电话一样。

但如果一通检查之后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医生最后也只给你留下一句「你只是太焦虑了」。虽然这话乍一听有些刺耳,像是「你无中生有,过度敏感」的评价。其实不是的,这只是在排除躯体疾病后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有事实根据。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希望在你身体不适但也找不到解释和解决方案的时候,给你提供另一种视角:或许,真的只是压力太大,接下来应该好好照顾自己了。

 

而这些也是最终说服我讲「是什么」而非直接从「怎么做」开始最重要的原因。

知晓本身就可以疗愈,如果心理学的学生在合上课本,走出教室后,能理解一些身体感受,并意识到自己最近确实太累,应该停下来听听身体的「控诉」;能因为这些知识而感到了一些安慰。

那或许,正在读文章的你,也可以。

后记

这篇文章我已经修修改改了四五版本,最开始想写压力管理,但实际写起来,才发现作为写作和心理内容写作的双料菜鸟,困难多到我写的时间不多,内耗的时间不少,最后只选了一个小角度切入。

很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的阅读感想和批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