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挑选付费软件的方法思路,无具体推荐,文中提及的 app 均为个人使用或参考,无利害相关,请读者根据功能和需求酌情选择。全文 5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使用这个方法,我再也没有为软件付费纠结过

如今,市面上的付费软件和服务何其多,在功能、设计和服务上各有千秋,而且日新月异,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

很多人碰到的问题是,在没有充分了解自己需求的前提下,匆匆为一款软件进行年付或买断,结果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于是悔不当初,又浪费了钱,又浪费了精力,但还是常常犯类似的错误,或者在同类的产品之间纠结选择。

如何衡量一款软件的价值,有选择性的挑选付费服务。在「活得越来越精」的年轻人当中,已然成为了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

在这样的契机下,这篇文章诞生了,如果你也曾迷失在茫茫众多的付费软件中,不知道如何选择,这篇文章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要挑选付费软件,不用免费的

说到这里,必然会有人会跳出来质疑:有免费的不用,为什么要用付费的。

当然,如果有免费的平替,在功能上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那自然是最好。但如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用爱发电虽收获掌声一片,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开发者和消费者来说,付费都是一个对双方都更有利的约束方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 4 点:

反馈和激励:对开发者而言,付费代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这不仅可以收获实际的回报,还能受到正向的反馈和激励,敦促开发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优化产品的路线中,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服务。一旦功能或服务做得不好,就会直观地体现在付费数据的留存上,这无疑会迅速纠正那些妄自尊大的开发者,沉下心来,用心打磨自家的服务,精益求精。

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对消费者而言,付费是成本的支出,这无疑会引起我们的重视。虽说贵的不一定等于好的,但「付费的要比免费的好」是用户心理普遍达成的共识。容易得到的往往不被珍惜,成本的支出会让我们更重视自己的选择,降低一款工具吃灰的可能性。

试错成本小:在付费选择上,消费者始终占据着主导权,若是用得不开心、不顺手,大可以一走了之,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毕竟市场百花齐放的今天,能在功能上达到垄断的企业极少,各种平替和取代比比皆是,消费者自然更有底气把选择权牢牢握在手中,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对市场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其他成本:对于一个成熟的消费者而言,在经济成本之外,还需要考虑付出的额外成本。这不仅关乎到支付的那一个月/年付/买断的金钱支出,还包括我们上手期间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未来数据迁出转移时的成本(注:笔记软件和云数据服务)等。

关于更详细的付费订阅制的思考,可以看这篇文章,本文便不再赘述。

虽说如此,但本着「有免费的东西干嘛不用」的朴素原则,很多人在付费上的选择往往会「小气」很多,可以花几百上千买一个数码产品,却在月付十几二十几的软件服务上显得「抠抠搜搜」。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和买断制的产品不同,付费在形式上更像租赁,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投入成本,形成的习惯一旦中断,有一阵子不舒适的空档期不说,数据类服务的限制更是「伤筋动骨」。

iCloud 云付费方案

例如 iCloud 云服务,一旦后续停止付费,50 G 上百 G 的云空间都会被压缩到 5 G,这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只能提前做好数据备份。至于某些不道德的厂商,甚至会将数据锁死,借此谋取长期的利润,竭泽而渔。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因此,探究软件的价值,了解哪些软件或服务适合自己,在选择时尽可能考虑周全,避免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坑,就显得更有必要。

以上,我们已经讨论了为何要选择付费软件,接下来,我将尝试从影响付费决策的几个因素,来分析一款软件是否有值得我们付费、甚至是持续付费的价值。

哪些因素会影响付费选择

功能

一款工具在功能上的定位,应该是我们选择一款软件的核心因素。它能实现哪些我们现阶段无法达到的需求,或是简化我们手上的哪些流程。就功能来说,三种方向是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

notion 的数据库模版

实现此前其他软件无法实现的功能:比如 DEVONthink 的搜索功能、Notion 的数据库功能、Ulysses 的长文写作功能,它们在同类软件中的突出特色和体验,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只要符合你的需求,它们几乎是垂类问题下的最优解。

提供优质信息的来源: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两件事,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信息。科学的方法需要不断尝试和实践,但优质准确的信息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它们的价值难以被量化,但充满诸多可能。如果有一些优质信息的渠道是你感兴趣的,那么,可以仔细思考提供的内容是否对你有价值。《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提到,

我们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只有一小部分跟我们的主题相关。

如果你碰到了这样的信息,务必要重视它。

简化某些流程,或让工作变得自动化:给你腾出更多的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时间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对比金钱来说,能用钱给我们省时间的事无疑是充满价值的。在大部分时候,腾出的时间都会带给你更多幸福感和掌控感,不要小看一点时间的节省,如果一天能节省 15  分钟,一年累计下来就有 90 个小时。节省下的时间无论是用以运动还是看书,都足够你培养一个优良的习惯。

价格

工具的价值往往反映在价格上,但价格不等同于价值。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一款工具的付费成本是最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只有自己试用过后,才能了解工具的付费部分是否值得持续地投入成本。

对于需要长期投入成本的数据内容,特别是对笔记软件来讲,价格高低可能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为要考虑到之后的可持续使用,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未来会不会有较大的支付压力,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因为费用过高而放弃自己持续使用的笔记数据。

有这种担忧的,建议寻找价格更亲民的平替,例如双向链接笔记 Roam Reasearch 的平替 Logseq 和 Obsidian ,RR 一年的订阅费用上千,对于普通人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开支,换用免费或更平价的选择可能会更合适,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自己需求的了解上,如果你已经使用很久,完全熟悉了解自己,保持原样足矣。

易用性

针对绝大部分小白,我的建议都是选择某个主题下功能和设计尽可能简单的 app 作为尝试,先用最小成本体验整个流程的进行,而不是被繁多的功能劝退;除非是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确,对整个工作流程足够了解。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选择尽可能简单易理解的工具,都是体验的最好手段。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提到:

处理复杂事情最好的方法就尽可能保持简单,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不要把效率放在首页,而是先用简单的手段跑通流程,胡乱的选择工具上手繁多的功能,并不能提升你的效率,只有在了解到对应的理念和实际上手后,才更清楚每一个功能在实践中的作用。

对软件的要求:在前期上手难度不能太高,而且要言简意赅地让用户迅速意识到软件的核心功能,一款优秀的工具引导可以在设计上就让读者知道哪些是基础功能,哪些是进阶功能,避免用户在试用工具的前期被摸不着头脑的挫败感打退堂鼓。

界面和交互体验

从设计的角度上,一款工具的美观程度会影响我使用它的频率。一款软件在界面和设计上的用心体现的不仅是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同样也是对新手无声的引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界面不太友好,或者略显老气的 app 就不够用,我自己同样在用 calibre,在图书管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这是它的功能性决定的。

可迁移性

这一部分着重于笔记软件,对一款笔记软件的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我们会长期使用一个笔记软件,几乎等同于终身的认可。在笔记工具层出不穷的年代,我认为未来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更换笔记软件,如果一款软件能做出数据迁移完整,那么他在我心里就会大大加分。

其他

除了上面一些比较现实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我是否付费体验,比如软件下的评论,其他网站对该软件的评价,如果负面的评价过多,同样会让我迅速打消付费的念头,及时止损。毕竟软件的运营同样重要,如果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那也就离结束不远了。

月付、年付还是买断,这是我的选择

DEVONthink 不同版本的付费标准

Q:月付还是年付?

A:现在的订阅制软件大多会在年付上给予还不错的优惠,年付还是月付,也就变成了一个有些纠结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对于任何软件都需要先体验,确定需求,然后再选择要不要购买。不要去创造不存在的需求,也不要为一个「将来可能有用」的念头提前付费。将来有用的时候将来再付也不会迟,现在支付无疑是提前支付了成本。

在你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之前,对于任何软件都需要试用一段时间。大部分的软件会提供试用期,等试用完以后,觉得满意即可续订;如果还是犹豫,那个万年不变的观点是可以被拿出来的,「当你买一个东西需要犹豫时,大概率是你消费不起的」,只有当你毫不犹豫支付的时候,这个软件的价值才切实地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试着先订阅 1 个月,直到 3 个月以后仍在使用,就可以考虑年付了。

Q:年付还是买断?

A:毫无疑问,买断是个一劳永逸的选择,对于那些真正有用的软件,买断制的服务显然会更让人放心。但出于保守的心态,我还是建议你在购买之前,尝试用几个月,至少得是一个月,至于后面是否需要,你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Q:软件大促要不要买?

A:对于那些犹豫付费的软件,我的建议是在软件促销的最后一天付费,先按捺住你那颗付费的心

让子弹飞一会儿,如果此后第一天、第二天、直到最后一天,还是想要,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你需要的,等到最后一天的时候再付费也不迟。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我们买来就开始吃灰的状态,减少剁手的悔恨感,让理性思维战胜感性,我们的支付才能有条不紊。

总结

以上,便是我关于一款软件是否值得付费的思考,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

  1. 在功能上独具特色、能提供优质信息、能节省时间的软件
  2. 价格合理,且无需犹豫的,特别针对笔记软件
  3. 简单易用,交互合理
  4. 负面评价、可迁移性等
  5. 推迟付费,试用至少 1-3 个月软件后,再决定是否付费

当然,以上观点都是笔者个人对一款软件的主观评价,真正付费的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你的使用习惯和方式,能否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流程中,实现个性化的需求,这些才是符合个人价值评判的标准。

写在最后

其实在影响付费选择的因素中,还有一点我一直没提,是因为这个因素比较特殊,也因人而异。

抛开功能和实用的考虑之外,我个人还很容易被一些软件的理念打动。

例如 flomo 的创始人少楠对其功能和定位的明确,可以说是与我不谋而合:专注于做好基础的功能,避免其他的干扰。

对理念的认可更偏向于感性的支持,有时甚至会出现「这个工具对我好像没什么用,但是它好美、它理念跟我一致、它让我爱不释手」的感觉。

我自己买的第一款 iPad 就是这个理念下的产物,尽管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用它来做什么,但还是咬咬牙买下了这个价值不菲的家伙。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冲动消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像个痴汉一样捧着它,然后天天在网上搜索 iPad 能用来干什么,尽管它几乎毫无作用,但我就是喜欢那种拥有它的感觉。

虽然不那么理智,但我觉得这种为爱买单的时刻,让自己开心的价值,其实并不比实用的价值低多少,允许自己在某些消费上任性一点,只要自己足以把控成本和损失,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也未尝不可。

在《思考,快与慢》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尝试对一个复杂问题提出解答时,用逻辑性的思维从头到尾分析出利弊和影响是很难的,但是大脑会置换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喜欢这个吗?这个解答显然就容易多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是为了降低大脑的思考,但我认为这更代表了对诸如「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希望留下什么」这样一个关乎自己的终极问题的解答,也是我们给当下互联网生态的一次投票。

你对内容的每一次支持,都会影响资本对哪些内容的侧重跟供给,都在创造出你想要的这个世界和内容的价值观,付费选择对个人来说影响很小,但放到市场上,你的每一次付费都是一次投票,而这些投票,最终会决定哪些软件和内容值得被留下来,这是选择付费软件更大层面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互联网生态越发恶劣的今天。

曾经我会埋怨那些生产「屠龙宝刀」的公司,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没有用户的支持,滥竽充数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怎么会出现呢?

谨慎认真的选择每一次付费,不仅是对自己和生活的尊重,更是对内容生态的一次重新洗牌。

正如 B 站 up 主巫师这期节目结尾的总结:

资本会看到你的每一次投票,也会看到你每一次的不投票,而我们现在投的票,就是未来内容市场的样子。况且,不要默默喜欢,因为讨厌他们的人,不会默默讨厌。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