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群居性生物,无论多么喜欢宅在家里,多么喜欢独自享受音乐,美食和月色,从本质上还是会渴望有良好而舒适的社交关系。比如可以不尴尬的亲戚往来,可以不虚伪的客户应酬,可以不虚情假意的寒暄。在这个拉扯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起来一份独属于自己的人脉关系:你是社牛你的圈子就会热火朝天,你是安静的天使你的圈子便是岁月静好。

当我们提起一段还不错的关系时,我们称为「有个朋友」;但当我们想做一些业务拓展,或寻求合作机会时,会想到寻找的则是「人脉」。那么何为人脉?按照辞典里的说法是「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通常当我们提及人脉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指代的都是那些需要刻意经营的人际关系。

人脉似乎逐渐演变为一个为商业活动和利益往来而驱动的人际关系,这应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这种预期做人脉管理的人犹如蛛网上的爬行者,煞费苦心得吐丝布局,也在经营中不断落在别人织就的网络中。功利化的人脉管理变成了一件煞费苦心,以回报为预期的「投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人脉这个说法,最常出现在成功学和商业类的内容中。

把人脉简单化再讨论

但我想重新梳理下关于人脉的理解:如同血脉是我们的生理支撑,人脉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支撑。你如何看待社会关系,你的人脉网络便会如何搭建成型。

那么作为一个游离在政治之外,商务边缘的打工人,工作中把事情处理好的优先级远高于人脉关系的维护。实际上,当我们重新回顾工作中的林林总总,便能直观感知到:即便是最普通的事务,如果平时能够和相关方有了比较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事情便会易于操作,成功率也会大大提升。原因无他:相互之间信任有加,你的表述和诉求别人便能更加清晰地知晓和理解。在遇到了波折,巨大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时,无论是自身为哪个角色,都会倾向于把机会给到相互熟悉的人。

所以人脉的经营本质上是什么呢?信任。在原本薄弱甚至无联系的两个个体之间,建立起来一份凭空而存在的信任关系,而这份信任通常在常规利益之外,这大概便是经营人脉关系的本质。如果说一定有利益驱动的话,那就是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真诚付出,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和支持。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无需搭理其他人,就应该获得别人的关怀和照顾,那么我相信你肯定特别特别可爱或迷人,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我把日常需要维护的关系分为四类:客户或乙方;同事或老板;朋友或亲戚;家人。其中家人则属于一个更加复杂和多维度的话题,可以之后再单独讨论。

客户或乙方

功利地说,客户和乙方通常是不同的两个群体,即你会位于人脉链条的上游或下游。但我之所以写在一起,是因为在我的概念和实操中,无论是提供服务的乙方,还是被服务的客户,在商业链条上尽管有上下游之分,但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却是没有差异的:即我们的合作都是平等交换。那么维护这份商务上的人脉则是为了更高效地执行合同,更便捷地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并为后续的稳定合作寻求可能性。商业合作带来的人脉本质上是无论角色都是互惠互利的对等关系,所以面对客户不卑、面对乙方不傲才是良性商务人脉关系可持续的根基。

在许多情景下,这份关系的维护都要求实际业务之外的过度付出,例如超量饮酒等令人不愉快的应酬——这也是一种人脉,只不过这份人脉源自于不对等的交换。当我们需要这么做时,我们拿出去交换的便有了商品之外的东西,比如健康和尊严,而很多时候我们却不想或不能拒绝。这样的人脉关系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无视它的畸形。相信经历过这种关系维护的,也从来不会觉得这是「愉快的合作」,更不是一份愿意和值得长期维护的「健康人脉」,只是等到真的需要帮助时,也可能也会因为这种畸形而无法得到期待的回应。

同事或老板

如果说不卑不亢是商务态度,那么和同事以及老板的人脉维护又如何呢?答案是淡如水,边界清晰。诚然我们每天在工作中共事的人相伴时间可能超过了家人和朋友,但职场上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对专业能力的认可。

毕竟作为一个集体作战团队,队友是否值得信赖取决于其业务能力而不是私交关系。反而更多的个体化,具象的认知和判断会影响对于业务需求本质的理解和阐述:例如过去三年许多同事可能只是「网友关系」,并未带入许多关于这个角色背后的个体因素的附加印象,比如太胖,太美等业务能力之外的人的因素。相互讨论和协作并不会纳入许多好恶情感因素。但当多了一面之缘后,固然可以增加一些合作,却也有意无意增加了一些对于别人相貌或个性上的判断,从而让一件本应纯粹的业务关系多了一分复杂性。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协作会得益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需要一些工作之外的互动,例如一起吃饭,讨论生活,分享热点和适度私交。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同事关系本身即是合理的,一种有边界的互动和交流,既不适合无限制得表达自己的私人生活,也不可把耳朵伸到别人的降噪耳机中去。

而和老板的关系是否就应该更加特殊呢?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没有哪个老板会不喜欢一个能和其良好互动的下属。但对于大部分下属来说,试图获得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管理层偏爱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会以心累和持续的失落告终。所以当我们讨论和老板的关系时,作为一个普通职场人,也许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业务本身:做好老板的业务支撑,保持常规的合理互动便不会让自己很被动。获得管理层的赏识或者老板的提携,这是工作业绩本身带来的正常回馈。

这份人脉的保持在于业务可信,做事靠谱。在这个前提下,做好自我约束和心态管理,不把生活情绪过多代入工作场景,也不把工作焦虑蔓延到生活中,到这一刻才是职业化的状态。

朋友或亲戚

如果说职场中的人脉关系是克制且有实际业务作为支撑的,那么朋友和亲戚则多了些感性,少了些道理和逻辑。无论朋友亲密程度,我们相互之间的各种交流都可以是人脉维系的一部分:过年过节的相互问候,朋友圈的点赞和互动,大事小事的求助和问候,一些资源的拉动和分享。

曾经过年过节时的短信和微信问候甚嚣尘上,但总会有些朋友之间会通过电话或视频来相互拜年或问候。这种情形下的人脉关系则是发自内心的驱动:我们想要知晓对方近况如何、是否顺利,以及分享一些自己的状态。我们知道对方也愿意花时间来讲给你或听你讲。这样的人脉关系便是健康和谐的。

而在漫漫人生长河中,总会有人来,有人去。哪怕你竭尽全力去试图保持联系,曾经言笑晏晏的伙伴也可能会渐行渐远,从常联系的列表里滑落通讯录底部。而有的客户、同事等,也会慢慢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逐渐和你同频,从业务合作伙伴演变为朋友。所以人脉关系既是维护和互动形成的,也是随着缘分而不断更新的。

至于亲戚也是同样道理,在过去六七十年代的生人不少都是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衍生而来的家族成员枝繁叶茂,关系复杂。但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远和近,更是社交活动的频次问题。血脉相连使得亲戚之间轻松获得底层的基础信任,但能否进一步把亲戚关系发展为生命人脉关系网络的一环,这取决于你和亲戚是否建立起了相同的认知和生活圈层。这种人脉关系的维系更多在于保持联系和信息同步,能做到便能胜过许多普通朋友。

人脉互动的一些建议

一个并非社牛的人提人脉管理的建议似乎是一件很自不量力的事情,但我想也许正是这样,才会贴近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之处:毕竟我无法把许多社交行为做的那么自然且无负担,所以我才需要思考这件事,如何才可能既不会为此焦虑也不会为此失落。如果你也认同以上我对于人脉关系的定位和剖析,那么如下几条建议应该可以带来一些帮助。

尊重

很多时候去向管理层主动问好,向甲方致意并非一件「低声下气」的事情,这仅仅源自于尊重。对帮助你的人表示谢意和感激,对你帮助过的人保持客气这都应该是出于对别人的合理尊重展示出应有的态度,而非一件做作的行为。当你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尊重会让你人脉变得不再虚伪。例如我当前的老板业务极其出色,当我忍不住在一次公司级活动上公开表达了对于老板的推崇后,没有人觉得我是在讲「谄媚」之言,因为即便是公司总裁也对我老板公开予以肯定:业务过硬,你们部门离不开你。

自我建设

当我们做许多努力,来获取某些人脉关系时总会过于关注对方的优势和吸引力,而忽略了一个事实:关系是相互的,当你希望可以靠近别人时,你的吸引力也至关重要。就像工作中,当你足够专业时,你会成为被争取的核心成员。当你充满阳光,乐于助人时,其他人也会愿意接纳你的靠近,这样的人脉关系才会更加牢固。

所以自我建设和能力提升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杠杆性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目的性

高明的人脉管理技巧会告诉我们,维护人际关系需要「了无痕迹、润物无声」。但我们自己需要明白,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出色的人际关系大师,我们很难做到这点,所以不妨坦然地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我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那么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便一目了然。其实所有目的想实现都一样,要达成人脉关系,也可以考虑清楚你需要付出什么。同理,这也适用于任何你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事情上。

认真

如果说真诚是通过结果体现出来的品质,那么认真一定是你对于人脉管理这件事的重视程度的具体表现:认真记得所关注的人的核心诉求,认真回复每一条信息,认真表达自己的想法。请相信这样一个朴素道理,没有人会去否定一个认真的人,哪怕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或圆滑——因为认真代表着你自己是相信这件事是值得去做的,这种认真也往往可以从行动中让对方感受到。

合理借助软件辅助

当我静下心来思考这件事,发现竟然可以写这么多文字。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只有遇到一段比较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时,才会就事论事地讨论或者思考「人脉管理」这件事。例如遇到了难缠的客户,无法沟通的同事或合作伙伴,或者是一些绞尽脑汁的关系维护——而这些事情都是零零散散地发生,常常让我们无法对每个都印象深刻,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性的思路。

而实际上,即便当我们想系统性地思考人际关系问题时,太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例如我曾经想定期给一些老朋友打电话,却总被各种事情耽搁而遗忘;例如我总是忘记一些好友的生日,也总记不得一些不常联系的朋友的小孩名字。这属于我发自内心希望能够做到的事情,但也确确实实因为并非朝夕相处得在一起而容易忘记,更别提大部分的精力都被难缠客户这样费神费时又不得不应付的关系占据。

于是当我的忘性逐渐变大,需要记挂的事情变多时,便开始寻求借助工具来做辅助,比较简单的,就比如微信好友里备注其小孩生日、性别和小名儿,在 iPhone 日历里记录一些关键人物的生日等。

HEnfbKh2ooQRI6xtXNncrjhXnwc

 

但日积月累下来,就会遇到信息零散的问题。当我想去查询一些必要信息时,需要同时翻看日历、微信或者备忘录,常常会丢下一些东西;而且当生活中和人打交道多于具体事务时,这个事情便显得尤为突出。

如果这样的需求积累到了一定量级,选择一个比较集中的管理方案就比较合适。比如可以建一个条目符合自己需要的数据库或表单,也可以选择一些更专注在这一领域的 app。我最近在试用的 WOLB 就是一个以人脉管理作为中心的应用,一番试用下来,发现还是能更方便地解决一些需求的。

WOLB 是 Well Organized Life Booster 的简写,以我拙劣的英文理解能力可以阐释为「规划人生的助推器」。即可以协助用户更好的组织和规划生活,而其核心则是围绕着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来展开:使用者的日程和待办活动,人脉网络上所需要记录的人的基础信息,不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使用标签进行自动归类,也可以和纳入相关事件中,可以清晰得查询历史往来。

对于我这种习惯了在公司看日历来安排行程的人而言,从使用逻辑上来说,没有增加使用负担,对职场人士就比较友好。但对于「纪要」这个说法觉得用于生活中的需求颇为奇怪,反而太商务了;也许改成「笔记」或者「便签」等更弱化办公性质的名字会更好。

WmVybHeNjowQnDxEsAgcWnPvnhh

关键人物的信息记录也可以非常详尽地展开。这种记录初期并不会显得很有必要,而且颇为繁琐,但填写了几个内容后,就能发现这个列表可以给我许多启发,例如互动事件,能够描述强化联系的契机,同时能和日历联动,非常有新意。而且随着时间的累进和需要记录的人数逐渐变多后,有时候随手记录下来的一些描述就会变得非常重要,比如有个朋友不喜欢香菜,而偏偏每次都要约烤鱼之类的,似乎也只有我可以记得这件事了。

N7rjbRdBnoWarsxbtyLcLK8In8b

当我多整理几个人的信息,点开其相互关系以及生日纵览翻看时,便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有两个互不相识的朋友,竟然在过同一家公司,生日也同一天,目前都在上海创业,爱好等方面也高度相似,也许我该去撮合一下?可能将来这个数据更加完善以后,点对点的一些关系真的能够形成一个所谓的「人脉网络」。

Hw8bb8nh3okyICxrJQGcXQN3nlW

但如同我上文所提,所有人脉关系的核心还是人和事件本身,软件的辅助更多的是帮助我们逐渐从记忆的牢笼里挣脱出来,并把注意力回到朋友或者所关注的事件本体上。完善的记录和管理更多的是让自己的生活愈加有条理,社交关系更加高效有意义。

如果说我们可以把社交不再当作负担,不仅仅意味着自我行为不再拧巴,也意味着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会轻松许多。让本来不是社牛的我们也可以享受到一些社交的快乐,营造属于自我的人脉舒适圈。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