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份,我在少数派发布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我的滴答清单使用心得:给任务分类是门技术活》,在这篇文章里,我以滴答清单作为自己的主力app,对自己的任务分类方式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梳理,最终摸索出了一个比较舒服流畅的体系,然而……半年过去,我开始用苹果日历和things3了。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善变的女人。

曾经听人说,用苹果系统越久越会发现系统app的好,但我一直是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的,毕竟第三方app层出不穷,颜值一个比一个能打,功能一个比一个完善,系统app在我眼里一般都会被直接打入“能用,但既不好看也不好用”这个分类里……哎呀,真香。

这几个月来,我在与新app的磨合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新的经验,对先前的时间管理方式进行了一番改善,在此分享给大家,这篇文章有些长,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

为什么要放弃断断续续用了好几年的滴答清单呢?

在此我要先声明一下:在我看来,滴答清单仍然是我接触过的任务管理app中首屈一指的存在,它功能全面,使用便捷,同步迅速,订阅价格合理,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个稳定又全面的任务管理app,我仍然非常乐意向您推荐它。本文即将提到的它的“缺点”,也纯粹是由于笔者个人的感受和使用习惯导致的问题,并不代表它真的有什么硬伤。

为什么我不再用滴答清单了

前文说到,我的滴答清单一直断断续续地使用了好几年,最早的使用记录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当时我拿它来记每天的作业,上了大学之后我接触了许多乱七八糟的app,最终发现好像也没有比它功能更全面的,于是最终又回到了滴答,但一直以来,我对它有以下两个微小的不满:

  1. 它的界面设计和功能太臃肿了。
  2. 它的日程和待办是不分开的。

先说第一点,因为这一点是我一直不死心地寻找各种app的直接原因——其实滴答清单有很丰富的主题,也有不少人觉得它的设计已经非常简洁,但审美也许是比较私人的,它对我来说用起来没有问题,但就不是非常顺手。作为一个并没有忙到飞起的普通人,我最需要的功能就是一个清爽的列表,能让我一目了然地把要做的事情勾完,至于清单啦,标签啦,筛选啦,任务描述和附件之类的功能,都是为了让这个“清爽的清单”变得更加丝滑智能而存在的,但可能滴答清单的UI时常让我觉得太正式,太商务,这几年它还不停在功能上做加法,增加了四象限番茄钟打卡时间线blabla,其中有很多东西我是用不到的。现在它给我的感觉就像那种学习成绩很好但不苟言笑的学霸,以至于每次打开它时我总会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心理压力。

此处对比一下滴答和things3的界面,大家应该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这是滴答清单
这是things3

然后说第二点,这一点是我弃用滴答清单的根本原因,也是这篇文章接下来要花很大篇幅探讨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日程”和“待办”的关系?

日程和待办的区别与联系

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日程是这一天的安排,待办是需要去完成的事情,二者间最明显的区分便是“时间属性”——至少滴答清单似乎是这样理解的,在滴答清单里,一切事项前面都打着一个复选框,如果你给它们加上精确的时间,它们就会出现在日历的时间线上,你会发现,在这个app中,日程似乎只是一种有时间属性的待办而已。

但我并不认为这种认知是合理的,实际上,日程和待办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具有时间属性。

举例说明:

“明天早上八点开会”——这是一个日程。

“明天去买一本书”——这是一个待办。

虽然都有“明天”这个限定条件,但认真体会一下,这两件事仍然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开会这件事情带有和他人的互动属性,时间界限很严格,是你大概率不得不去做的事,但买书这件事是你可以选择不去做的事,日程比起待办多了一丝强制性,少了一丝自由性,它更不容易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一旦一件事情被定为“日程”,它便成为一种难以被轻易调整的安排,这段时间并不完全由我们自己支配。而待办更加自由,买书这件事,明天不去做没有影响,后天再做也行,实际上,这事什么时候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日程与待办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有些日程包含待办属性,有些待办具有日程属性,但它们并非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说到底,我们为什么使用待办事项类app?一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必须要做的事,二是为了督促自己去做想做的事,对于前者,我们一般只需要一个闹钟,因为事情失败的话,我们无需app的提醒也会直接在现实中得到负反馈(比如没参加面试,于是没拿到offer,没去上课,于是被老师扣了分),对于后者,我们则可能需要一个复选框来给自己正反馈(在清单上打钩可以给自己一种“我做了很多事情”的满足感)——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再回头看滴答清单的安排,就总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因为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一个复选框。

“和朋友十一点在海底捞见面”,我确实需要记住这件事,需要让它发生,但我不需要在事情结束后打钩,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个任务呀!我又不是做什么都需要指令的机器人!

于是,出于这个理由,我放弃了滴答清单,开始寻找新的日程和待办管理工具了。

 

将所有事情都视作待办显然是不科学的,那么如果将所有事情都视作日程呢?把所有的待办都放进日历里,是否可行呢?

实际上这种方式也并不是很好,因为许多待办本身是没有严格的时间属性的,如果将待办切碎一股脑扔进日程表里,既会破坏时间块的整体性,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预估时长错误,导致事情无法按照预期完成。我们既然不能给所有日程都加上复选框,当然也就不能给所有待办都加上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对日程和待办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让日程表和待办清单同时工作,起到一种互补的效果。据我所知,有一些日历app在软件里也内置了待办系统,但目前观察下来,好像还并没有一个软件能够在将两边的功能都做得完美的前提下保持界面美观/多平台快速同步等其他要求……

那么既然没法all in one,这个事情就很简单了,我用两个软件不就好了嘛!

思路讲完了,接下来进入实操环节。

如何将待办和日程有机结合?

在开始操作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下自己折腾这一堆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个人的需求是:我希望自己每天能够得到一张大致的日程表和一张需要完成的待办清单,日程表可以及时提醒我去做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在我的时间空出来的时候,它又能够督促我根据待办清单去做事,在一天结束之后,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待办都完成了,并且日程表上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切。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

  1. 一个记录待办的工具:things3
  2. 一个记录日程的工具:自带日历
  3. (可有可无)一个能同步我的日程并且赋予一些待办时间属性的工具:sorted3

在这里也要声明一下,这里分享的主要是思路,以上提到的工具没有一个必须的,实际上无论是things3还是sorted3都非常昂贵(虽然是买断制,但还是很贵),如果您并不像我一样热衷于把本来用来买衣服的钱花在买app上,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获得一种类似给游戏冲月卡的快乐,那么用什么平替app都差不多,拿张A4纸随便划拉一下也可以,如果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对我提到的app产生了兴趣,请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消费……

第一步:创建待办

顾名思义,这一步里,我们需要列出自己想做的事并进行初步分类,关于如何给待办有序分类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简单来讲,在做待办时,我会优先考虑这个待办相对模糊的时间属性,然后根据时间长远做细致程度的区分,之后用标签标记任务的属性,方便复盘分类,比如针对“学英语”这一项,年度目标是通过专八考试,月度目标是做完往年真题,周计划是写完几套真题几篇翻译,而日计划就要具体到篇目——日计划是我们实际执行的部分,务必要可量化,可执行,任务越精确越好,一旦这部分过于模糊或者过于难以达成,我们就可能直接丧失做它的欲望。

顺便一提,现在我的things3基本架构是这样的,核心思路和之前使用滴答清单时没什么变化。

第二步:创建一个日程表

在这一步里,我们需要先列出自己的日程,我以一周为单位举一个例子,首先创建一个日程日历,把这周的安排都标出来,当然,也可以多建几个不同的日历把它们分类放进去,这些都无所谓。

(因为笔者还是学生,所以这基本是一个课程表。)

好的,那么假设这些就是我这周不得不做的事情,他们没有必要出现在我的待办清单里,因为时间到了我自然会去做,否则会在现实里收到负反馈。而日历里那些空白的时间,我就可以用来完成其他的待办事项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去进行一个大致规划,比如我希望每天留一些时间学习,周六大扫除,因为我的日程相对固定,剩下的待办时间安排也可以每周进行重复,相当于给自己建立一个weekly routine了。

切记,在这一步,不要一股脑地将具体的待办全塞进一周的时间里,写个大概就可以了,也不要把时间表排得太满,给自己留点喘息时间和调整余地,因为我们在可以用于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往往会遇到无数突发事件,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由突发事件构成的……所以如果提前事无巨细地计划好了一切,到头来可能从第一天就失败了……

第三步:按照天为单位,将待办放到日程表里

现在到了将具体的待办塞进日历的时候了!

好,我看了看我的待办,今天我需要:

  • 背100个单词
  • 读《一本编不出书名的书》50页
  • 看《一部编不出名字的电影》
  • 复习课程1的第3章
  • 复习课程2的第2章
  • 写完这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

现在我打开sorted3(这个软件可以自动同步日历,在这里我只需要它同步“我的计划表”这个日历),可以看到目前它正显示着这个没有灵魂的、让人看了毫无时间欲望的时间表。

太空洞了!完全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

接下来,我看着自己的待办清单,对应着把时间块的名字改掉,“阅读”改成具体的书名,“看电影”改成具体的电影名,但“学习”……是不是要把学习拆分成“背100个单词”“复习课程1的第3章”“复习课程2的第2章”三个日程,每个持续半小时呢?

——不!

实际上我并不确定自己背单词、复习课程会需要多长时间,它们所需的时间从十几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属于颗粒度很小、不需要明确起止时间的待办,我并不会给它们强行安排特定的时间,而是把它们整合之后一起放到“学习”这个大时间块里,用子计划的方式标注。总之就是,这一步并不是要照抄待办,而是要合并同类项,详略得当地安排时间。

写完学习的部分,我发现自己晚上还安排了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但由于运动这件事一旦成了习惯,就更像某种具体内容不确定的日程,所以我不会把它重复写进待办清单里,我只在待办清单里写那些需要复选框的、真正的“待办”,想了想,我将今晚的运动内容决定为跳绳,好,把运动的部分改成跳绳1000个。

填完所有待办之后,之前那个看起来很假大空的时间表就变成了这样:


而日历上此时的显示效果是这样的(点开”学习“这个日程,具体的待办内容已经被sorted3自动同步到备注里了):


这样,日历就成为了一个具有精确提醒功能的秘书,它既保留了对日程的提醒功能,又保留了对待办的提醒功能,成为了可执行的蓝图。

将日程对应着修改成待办的这一步也并不一定需要使用sorted3,省掉这一步直接在日历上修改日程也是一样的,我使用sorted3的原因是它和日历的同步速度很快,特色功能“自动计划”能统一调整任务时间,比在日历里修改还要方便一点,但在实际完成待办的时候,我是在待办软件(things3)里勾选,而非在日历或者和日历同步的sorted3里勾选。

这样三步操作后,我就拥有了一份真正的时间表,它在时间安排上比琐碎的待办事项要粗略,又比课程表那样笼统的routine要细致,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可以这么做了。

虽然写得很啰嗦,但其实其中有些步骤并不是必要的,我只是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了整个流程的操作逻辑,真正执行的过程则并不需要占用多少时间——无非就是确定自己要做的事,把它们放进日历里,根据日历的提醒去做要做的事情,做完后再在待办清单里打钩,提前计划的部分可能每天只需要占用几分钟而已。

如何复盘

上一篇文章后面也有人问要如何复盘的问题,将日程和待办的软件区分开来后,我感觉复盘变得要比之前更容易些。因为日历上写的是未来计划,清单一般又有“已完成”功能,会忠实地记录实际的任务完成情况,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够的话,可以再多开几个日历,记录实际完成情况。毕竟苹果日历可以同时显示许多不同日历。

按照计划表行事后,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


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自己的效率究竟如何啦,不过我也就是在app记录之外写写日记和手帐,除此以外则并没有特别细致严谨的复盘需求,这个思路仅供参考。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在最近半年对时间管理方法的新探索,如果它们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或帮助,我非常荣幸。私以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时间管理方法,我们折腾来折腾去,最终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头脑清晰地解决生活中的混乱,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混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可能才是时间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嗯,搞不好再过个半年,这个系列还会再出现3.0版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