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旅行前是哪种人?是会一丝不苟地做个详尽的计划再出门,还是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会做太多准备就直接出发,等到了当地再踏上新奇的旅程?

我毫无疑问是前者。出门不做计划这件事总让我没什么安全感,所以出行前必须要查过功课,了解当地景点、特色、风俗、文化,做足准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过更多想要去的地方,也不容易踩坑,或者留下太大的遗憾。

这次,想去很久的国家终于开放了签证申请,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动身,并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多去几个国家游玩。拿到签证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跨国旅行的行程。

之前我曾用过各种各样的软件来做行程,包括但不限于文档软件、表格软件、苹果自带日历,连时间轴都试过。但这些软件用来应付几天的行程还算趁手,拿来给跨越不同时区、采用多种游览方式的长途旅行就明显力有不逮,于是在 @Lincoln 的安利下试了试 Notion,发现它的思路确实与我想要的十分接近。

以下就是我用 Notion 做旅行计划的思路,最终成品可以参照这里

为什么选择 Notion?

在 Notion 刚刚火起来的那段时间里,我也确实用它做过笔记、日程表、写作,并试图搞出一个适合我的 all-in-one 工作表。然而让我最终放弃它的原因也正是它 all-in-one 的特性——我不喜欢在页面内跳来跳去,譬如写笔记到一半突然想到一件事要做,我可以直接打开日程 App,而不是找到我的日程页面,等跳转、记录,再跳转回来,继续做我的笔记。因此,我还是将 Notion 的每个功能拆分在不同的 App 里进行,彻底放弃了它。

boxcnwLFtr8nzW2RZmt4qyHhn8d

我不会再用 Notion 管理我的生活,但「旅行」这个场景还是略有不同。每段旅行都是一个 one-off 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完全分隔开来。可旅行仍然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行程中的每一天会做的事,和在家需要做的事没什么区别:每日的 To-do、记账、随笔,因此完全可以把日常模版搬运过来使用。

并且,Notion 中有相比于文档、表格 App 更丰富的展示模式。Notion 的表格和看板可以自由切换、任意拖动,并且有足够自由的展示维度,能更好地帮我安排每场活动的时间和顺序。它还可以输入文字、嵌入各种小组件,甚至插入文件、图片……各种数据形式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足以照顾一场旅行中的方方面面。Notion 对跨国、跨时区、多币种的旅行也比较友好,输入时间时可以选择不同时区,花费表格内也可以通过自动化计算汇率,就不必再手动计算时差和汇率了。

此外,Notion 页面非常方便分享给他人,做好的行程可以直接将集合页面的链接发给亲人朋友,之后的如有改动,她们也能直接看到。此次旅行中还有一段是与他人同行,想要一起做行程也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方便。

做一个旅行计划

我做旅行计划的过程通常分成两步:(1) 收集信息;(2) 安排行程。如果与他人同行,则还有 (3) 讨论行程安排这一步骤。

第一步:收集信息

「收集旅行目的地」这件事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在做。当我在社交网络看到了一张好看的照片、有趣的地点,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在 App 中「收藏」,而是在 Google Maps 上给这个位置添加一个标记,数年下来已经积攒了不少目的地。这么做能直观地看到不同景点在地图上的分布,不必被各种 App 内部破烂的搜索系统困扰,更不会因为原作者或自己被夹、被炸而失去所有的收藏。

boxcnr5abO5SZJLFzsoHDaCUryc

确定了此行的几个目的地,在 Notion 中给每座城市新建一个页面,添加一个表格用来放置此行备选的目的地清单。之后的操作对 Notion 的依赖其实并不太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Google Maps 和阅读游记、旅游攻略上了。

打开被星标地点填满的谷歌地图,下一步需要想清楚的是:在这座城市里,我想怎么玩?

收集的地点五花八门,有美食、文化场所、户外活动、打卡地点、朝圣目的地,有些只在某一段时间内能看到、有些需要特殊的交通方式,混在一起必然不方便,因此要先确定主题再做取舍。这时也不需要有太强的目的性,只要头脑中有个大概的方向就足够。确定了旅行的风格,接下来就是从收集到的地点中筛选出适合此次旅行的几个目的地,先把它们放进看板。

只从收藏过的地点里选目的地肯定不够,所以通常还要去其他地方搜集有趣的目的地。我常用的网站包括:孤独星球、马蜂窝、Tripadvisor;豆瓣、知乎、小红书、大众点评;当地旅游局的官网。如果有朋友住在当地,或者去过那里旅行,还可以向她们征求意见——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可能更知道哪些地方更能吸引你。

从他人的游记中往往可以获得旅行者的视角,而像豆瓣和大众点评这样的网站里,看到的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分享,有时能找到不一样的惊喜。我还慢慢学会了如何从他人的文字中分析这个目的地是否合我胃口,比如是不是我感兴趣的主题、游览方式是不是我喜欢的形式、会不会对我来说体力消耗太大、我选择的交通方式能否安全抵达,等等。

boxcnksYmlsq3nkoeTGQXUdthQg
图源:新西兰旅游局(https://www.newzealand.com/cn/)

大量阅读后总能筛选出一些感兴趣的目的地,我会在 Google Maps 上标记这些目的地的位置,方便下一步安排行程。

这些地点也统统被我加进了 Notion 中的目的地表格,并且根据从各处读到的信息,添加了各式各样的说明。一定要去、不能妥协的目的地都会加一个 🌟 做标记。如果找到了好看的拍摄角度、附近的美食、可去可不去的打卡点,就放在下方的文档里,到时再决定。

为了方便安排日程,我还会给这些目的地都添加不同的标签(properties)。常用的有:类型、闭馆日、预计游览时间、开放时间、是否需要预定。根据在目的地参与的活动不同,还会添加:是否是极限运动、是否有着装要求(dress code)、是否在城外、该场所的联系方式等等。

最终,得到了这样的一份表格:

boxcnm7I0G8puqqLqqV2QhitSrf

第二步:安排行程

当我大概确定了这次要去哪些地方,下一步就是安排每一天具体的行程。

我出行时的习惯是途中尽量不换酒店,每一天尽量在距离比较近的某个区域游玩,减少从住处往返的通勤时间。因此,安排行程时首先要将目的地按照区域分类。

我的做法是新建一个多选项(multi select),在 Google Maps 里找到目的地聚集的几个区域,将各个选项命名为各区的名字,然后把目的地放到各自所属的区域下。每一个「地域」下的景点,最后都会转化为旅途中「某天」计划要造访的目的地。

新建「看板」视图,将分组依据设置为「地域」,Notion 将自动生成这样的页面:

boxcnocIR2K9GImo26PIxlmGyHe

图中展示了五个维度的信息,分别是:名称、开放时间、闭馆日、是否需要预定,及预计游览时间。

接下来是根据闭馆日和预计游览时间安排每日行程。既然每天只玩一个区域,那么只需把选项中「区域名」改成「日期+周几」的形式,将临近区域的景点直接转换为每日的行程安排,只需要根据路程远近调整一下顺序即可。如果空间感好、记得住目的地在地图上的分布,直接把多选项设置为日期,就不用改名这么麻烦了。

将「闭馆日」直接在看板展示出来,就是要在安排时间时考虑到日期和场地的开放时间。大部分的博物馆闭馆日都是周一,也不乏周中其他日期或周末停业的餐馆和景点,这些信息通常都能在官网找到,提前做好准备就不用担心错过。如果原先的安排和开放时间冲突,那么直接把目的地拖拽到想要的位置也很轻松。

boxcnawlNP5t8XfAjMcvGFR2nKb
或者为了方 (tou) 便 (lan),直接在 Google Maps 里查看也是一样的……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体力分配。我通常不会在一天中加入超过 5 小时的行程。更长的游览时间是对体力的极大消耗,所以我宁愿舍弃一些不是必须去的景点,或者干脆分成两天游览。目的地的开放时间也会纳入考虑,以 9 点出门游览计,到达最后一个场地时都快闭馆了,之前也要不停地赶场,游览体验大打折扣,倒不如给自己多点放松的时间。

临近日期的体力也会考虑在内,试想一下,如果旅行前两天都是养老行程,接下来却是连着三天上山下海自驾游,普通人肯定吃不消。所以要一天紧、一天松这样排布,对体力恢复更友好。

我个人的偏好还有把最累的行程安排在行程倒数第二天,这是因为经过前几天的锤炼,身体已经习惯了比平日更高的体力消耗,来一个更高强度的还可以应付。而且次日就要回家,不会耗费太多体力,回程的路上也可以趁机休息。

这样排布过后,就可以加入其他非目的地的行程,如酒店入住、退房,超过一小时的通勤,还有预留出的和亲友面基的时间。如此,在这个城市的每日行程也基本完成了。

boxcnUqWMWUGQQW4hIgsRRwZbXT

第三步:如果与他人共同出行

是否要和其他人结伴出行已经是讨论过不知道几百次的问题了。独自旅行的优点显而易见:有极高的自由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时间和目的地。但一个人出门的安全问题让人忧心(年轻女性尤甚),也无法分摊住宿交通价格,在餐馆吃饭还总要对着菜单纠结「想点三个菜但我一个人吃不下」的问题。和同伴一起出游不仅可以规避这些问题,而且往往还能因为同行人的意愿,造访我不那么感兴趣的目的地,体验新的东西。

我计划的这场旅行,大部分时间都是我独自一人旅行,只在其中的一个国家需要与他人同行。在计划阶段,我们就是借用了 Notion 的协作功能安排行程。

在行程页右上角点击「分享(Share)」,输入对方的邮件地址,就可以给对方发送邀请链接,并且能够控制对方对这个页面的权限。

boxcnLzg8RBNVg8mLGuVSiRQG0b

我们事先约定了一个讨论行程的日期,在此之前可以自由地向表格中添加自己想去的地方。具体过程和我独自准备时差不多,不过每个地方除了提供必要信息(主要是所在区域、闭馆日和预计游览时间),还要写明「是否必去」,对行程的想法也可以写在每个目的地的页面内。

等到了约定的日期,聚在一起讨论具体行程,按照想去程度和预计游览时间分配每日行程,尽量让每个人都去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其余就看是否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了。如果都想去同一个地方,但是对行程有不同的想法,就要讨论说明是两个人一起游览,还是共同往返、但在目的地各玩各的。就此定下一个大致的行程。如果之后还有要改动的地方,再讨论是否更改也不迟。

两个人的旅行可以聚在一起商量,人数越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多,因此或许需要一个人做主,剩下人跟着 TA 玩就好,否则页面和讨论有极大可能变得非常混乱,效率不高。

多人出行前还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做计划阶段就明确行程中的共识,比如预算分配、作息时间、游玩偏好和出行习惯这些,这样才能有一个(相对)舒心的旅程。能找到互补的旅伴最好,一个人乐意多操心、另一个人不介意多花钱;出现突发事件不至于一起抱头痛哭,而能有人冷静地安排接下来的行程;其中一人担心看不完景点而急火火奔向下一个景点时,也能有人拉着 TA 慢下来享受旅途,不被焦虑全面占据。

旅行 all-in-one

前面说过,我在计划时选择用 Notion 的主要原因是它有着丰富的展示模式,并且能加入预算、日程等页面,可以做到真正的 all-in-one。可经过上面的设置,只能说是有了个「每日计划」的雏形,还远远说不上把旅行所需的所有信息聚合到了一起。

因此,除了为了计划行程所做的看板之外,我还给页面中添加了不少板块,让各项信息能展示得更直观。

boxcnJkagjg77TZi1NrFppfgxdd

在每个城市的单独页面中,最上面放置的是非常重要、且我希望可以随时查看的信息:当地新冠入境政策。我在入境的城市页面中添加了政府网站的官方链接,在出行前三天查看是否有更新,确保自己可以成功入境。

其次是旅游途中需要经常查看、更新的信息:记账,和当地天气。

考虑到一天需要输入多次,因此把最常用的记账页面放在文档最顶端。我在尝试中发现,无论使用嵌入(Embed),还是像新冠政策一样作为链接添加到页面的 Properties 中,都无法直接在 App 内跳转,而是会在浏览器中打开。因此最终采用了直接「添加页面 Add Page」或「链接至页面 Link To Page」的方式添加。此次虽然要去不同的城市,但不打算分开记账,因此只创建了一个消费清单。如果是分别去不同的城市,给每个城市都新建一个独立的记账页面或许更方便。

天气只需要出门前扫一眼就足够了,不需要过多操作因此只在右侧放了一个 天气小组件 展示气温与天气。

天气下面放了两个小板块。上方是与这座城市相关、我必须要做的事,比如购买当地电话卡、入境登记、购买当地门票等。对于那些有具体截止日期的事项,可以输入@ ,再选择具体日期,就可以让 Notion 发出提醒,不至于错过。

下方则是一个愿望清单(bucket list),特指随时随地可做,却没有特定时间地点限制的活动。像这次旅行中,我立下的宏愿之一就是「每天都与当地人说话」,就很适合加到这里来。还有一些想去,但没有定下来的行程,也一起放在这里了。

页面最下面就是重要文件的备份。旅行中如果丢了什么东西,不仅补办麻烦,而且对接下来的行程也会有干扰,所以多多备份总是没错。但要让我把护照扫描件就这么大剌剌地放在 Notion 里,也有些担心它的隐私保护做的是否到位。因此因此只放了必要的签证信息、疫苗记录、购买的旅行保险,以及预定的机酒行程。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文件都经过了加密,密码我自己留一份,给知道行程的亲友也分享了一份,这样他们如果需要访问这些文件,可以从 Notion 中下载、打开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隐私。

boxcnTgIqLksURD9f1BMzfEpLXE

在本年度旅行的汇总页面里,页面最中心放的是此行要去的几座城市,按照到访日期依次排列。此处默认展示的是未来即将发生的行程,旅游过后将单选项「Status 状态」从「Upcoming」改为「Completed」,就不会在默认的首页展示,而是会出现在「Past」视图下。过去和未来的所有的行程都会出现在「All Trips」视图中。

城市页面上方分成了三栏。左侧是接下来要做的事,一个简易的待办清单,写的是与此次整个行程相关、我必须要做的事,像是无论去哪都需要复印的各种材料。我倾向于离家前必须做好的各类事项放在这里,而那些途中做也来得及的就放进每个城市单独的页面里。

中间是所有城市单独页面中需要引述的页面:记账、行李清单,和疫苗与旅行保险信息。这个位置触手可及,修改、管理更方便。

最右侧是未来的旅行想法,尚未确定,只在想法阶段。放在这里的日本和泰国天灯节,我已知在某些时间段过去能有更好的体验,就一起放上去,在做计划的时候就不至于错过。

在各城市行程集合下面,我嵌入了一个谷歌地图,用来标记此行经过的地点。在 Google Maps 中新建自己的地图,然后嵌入(Embed)在这个位置就可以。这个地图小组件除了可以单独标记某个地点,还可以画出自驾行路线甚至火车航线,非常适合展示旅行经历。更细致的教程可以参见这个教程:定制个人旅行足迹 —— 谷歌地图高阶用法

结语

以上就是我用 Notion 为此次出行做的模版。链接在 这里,欢迎参观。一个模版必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能说对于这场旅行来说,我觉得这个模版已经能满足我的需求了。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出门旅游,一定要做个计划吗?

我不觉得。

在过往的那么多次旅行中,没有哪一次是我完全按照旅行计划,一丝不苟地做下来的,每一次都或多或少地与最初的设想有所偏离。计划的存在是帮我在迷茫之时指明想去的地方,让我不至于每天早上都浪费 30 分钟搜索当地特色才知道今天要去哪里,也不会在想看的画展门口对着「今日门票售罄」的标示追悔莫及。

但细数旅行中能让我留下的鲜活记忆,往往是那些未经设计的偶遇。有一个计划做兜底,却不被计划束缚,时刻保持开放、期待着下一次惊喜的旅途,或许才是让一场旅行尽兴的关键。

关联阅读

> 少数派请你做地图:城市声音收藏夹火热征集中,期待你创作的城市之声 🎧

> 下载少数派 2.0 客户端 、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