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在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还是大学阶段的体育课,好像总能看见「国标舞」或者「体育舞蹈」的出现。小学生不懂,只觉得好玩;大学生跳又觉得羞涩,不敢牵女伴的手。可是没有几个人好好解释过,这个「国标舞」究竟是什么?
国标舞的定义与发展
「国标舞」,并不是某种单独的舞蹈,也不是某个国家的标准舞蹈,它是「国际标准舞」的简称。它起源自古代的各种对舞、集体舞,后结合欧洲宫廷的交谊舞形成的舞蹈,并由美国人在近代发扬光大,将其推向了全世界。
国标舞进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出现正式的专业组织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尔后,中国的国标舞界才从三四十年代兴盛又经历断代的交谊舞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许多学校或教育机构也开起了教国标舞的课程,课程名字大多叫拉丁舞,不过往往在学了伦巴与恰恰后,就会开始学属于「摩登」的华尔兹。所以本质上,孩子们学习的仍然是整体的「国标」。
国标舞分为两大块,即大众最为熟知的拉丁舞与摩登舞。拉丁舞又分为「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等五个舞种;摩登舞分为「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快步舞」等五个舞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华尔兹与维也纳华尔兹从名字上看很相似,但是无论是在比赛还是表演,它们都是并列的项目。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舞曲所用节奏都是 3/4 拍的舞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的曲子,下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维也纳华尔兹」会比「华尔兹」的速度快很多,难度也更高。
1904 年,英国成立了「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下称协会)。组织的发起目的在于将舞蹈老师与裁判的知识体系统一化,让舞蹈比赛有一致的评分标准,同时确立「国际标准舞蹈」应该包含哪些舞种。在这项工作进行的 11 年间,该协会将各式宫廷舞、拉美及非洲土风舞进行整理、统一标准,并于 1925 年颁布了第一版标准。当时的第一版标准,国标舞仅饱含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四种舞蹈。其中华尔兹为欧洲宫廷舞,探戈包含了西班牙、意大利、拉美三地的元素,狐步来自非洲美裔的社交舞,快步则是脱胎于狐步,并融合芭蕾元素形成的舞蹈,但是它同样也与捷克的民族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间来到 1947 年,依照第一版标准,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世界上首届世界标准交谊锦标赛。并在三年后,英国世界舞蹈组织 ICBD(现在的 WDC,World Dance Council,世界舞蹈总会)举办了首届黑池舞蹈节,并正式将规范后的舞蹈称之为「国际标准舞」。而黑池舞蹈节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口中的「黑池舞蹈大赛」,它是每一个国标人心中的殿堂。如果能站在这个比赛的场上,就意味着自己是国标舞领域的最高水平运动员。
1960 年,协会将非洲、拉美国家的舞蹈经过规范化以后,吸纳了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这五种舞蹈进入国际标准舞。自此,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国际标准舞」。
1992 年,国标舞第一次入选奥运会,也是因为这件事,标舞也有了「体育舞蹈」这一别称。随后在 2000 年、2008 年奥运会,都作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0 年,国标舞正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
最常见的几个舞种与基本节奏
在了解舞步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点基本的乐理知识。
我们如果细心观察乐谱会发现,在乐谱的开头总有「2/4」「3/4」「4/4」等字眼。为了方便,我用分子分母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分母的 4 指的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分子的数字则是代表一小节有几拍。读法则是「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
国标舞是个庞大的舞种集合体,因此会出现一种现象——不同的舞种对应不同风格的曲子。这些曲子的风格大致也可以根据拉丁与摩登分为两大类。拉丁所用的曲子更加流行化、现代化,而摩登所用的舞曲大多会有古典韵味。这是因为摩登的五个舞种如上文所说,大多都是 18、19 世纪的欧洲宫廷舞蹈演变而来,拉丁却出现在欧美流行乐已经发展蓬勃的时期,所以在选曲上会有时代的区别。
在练习时,教练会用「1234」喊拍子,这样无论是 4/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四拍的曲子)还是 2/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两拍的曲子)的曲子都能对应上。
但是这个「1」要怎样确认呢?这一点非常考验初接触朋友的耳朵。我们知道,一首曲子是有鼓点的,而鼓点就会存在重音。往往 4/4 的曲子,鼓点是「重,轻,轻,轻」,2/4 的曲子是「重,轻,重,轻」。在这些「重」「轻」中,第一个重对应的就是节奏中的「one」。那么听到「one」是不是意味着就该出脚迈步了呢?其实不然,出脚迈步的节奏是「two」,「one」是在为迈步做准备,许多舞者在练习时间久了以后会在「one」上有个下压重心的启动动作,等到「two」来到时,迅速出脚。
在寻找节奏的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基本步的训练。除了最基本的「三点定位」站立(即以一只腿为支撑,另外一只腿分别在前、侧、后方点地,同时提胯的站立姿势),初接触者练习量最多的基本步就是「方步」了。方步包含了几乎所有套路中的基础步伐,后退、右横摆、前进、左横摆,也正是因为这些动作稍加组合可以形成一个正方形,所以也因此得了「方步」这个名字。练好方步能大大加强后续练习套路时的动作稳定性。
伦巴
拉丁的基础,自然是要从伦巴开始讲起。首先我们从节奏开始,通常供伦巴使用的舞曲都是 4/4 拍的曲子。在训练时,通常教练都会喊「one,two,three,four」来充当我们跳舞的节拍器。根据这个节奏,一切慢板的 4/4 拍音乐都可以用来跳伦巴。当然,不仅限于 4/4 拍,2/4 拍的舞曲也没问题,只是相比 4/4 拍的曲子,它的一段节奏是音乐的两小节。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舞曲,来自 Boyzone 的《No Matter What》。舒缓、节奏分明的曲调,非常适合新手在练习时使用。
「伦巴」堪称「拉丁舞的灵魂」。所有初学者最先接触的,一定是「伦巴」。在我 11 年的舞蹈生涯中,伦巴占到了四分之一。可以说伦巴是拉丁舞的基础。它起源 16 世纪美洲大陆上的黑奴群体。现代伦巴结合了非洲黑人舞蹈与西班牙「波莱罗」舞蹈(一种民间舞蹈,通常为 3/4 拍,同时通过响板来击打节奏配合舞蹈),并被逐渐完善,形成了如今的样子。舞蹈整体风格缓慢,搭配的舞曲也多富有浪漫色彩。动作集中在胯部及手臂,通过大幅度的胯部以及手臂摆动,来表达舞蹈的情绪。
原视频来自 YouTube
恰恰
同样是初学者较早接触的拉丁舞种。从动作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欢快的伦巴」。伦巴的所有动作,提升速度,并在第三拍过后加入剪腿(后腿或侧腿的膝盖,向前或向侧面顶另一只腿的关节)的动作,就成为了恰恰。如果伦巴蕴藏着着舞者的忧郁,那恰恰就彰显着舞者的热情。作为国标舞中历史最短的舞蹈,有一种说法是恰恰起源于「曼波舞」(曼波舞,是非洲和中南美洲文化的混合产物,有着狂热的舞蹈风格和略带神秘色彩的表现形式)。在进行表演或者青少年比赛的时候,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舞步上的些微不同。除此之外,无论是舞蹈套路的动线还是身体动作的摆动,都别无二致。
原视频来自 YouTube
而恰恰则会用更加欢快一点的曲子,但是依然是 4/4 拍的舞曲,只是用在恰恰的舞曲会非常欢快,并且在第四拍的时候会进行剪腿的动作,也就是节奏中的 「cha cha」。同样,不光是 4/4 拍,2/4 拍的舞曲同样没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乐曲就是《Angelina》。
华尔兹
学习摩登,一定会从华尔兹开始学起。在之前的文章我有提过一首我非常喜欢的音乐《Gymnopedie No.1》,它是典型的华尔兹舞曲。华尔兹舞曲通常非常抒情、缓慢、优雅。这也是华尔兹许多动作会刻意去「拖泥带水」的原因。节拍为 3/4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一小节完整的华尔兹节拍不再是「1234」,而是「1,2,3」。另一个在节奏上与拉丁不同的地方是,出脚迈步的节奏是第一拍而非第二拍了。
华尔兹最初的基本步练习,也是方步。相比拉丁的方步是折线形,华尔兹的方步是正儿八经的正方形。同样,动作也包含了前进、后退、左横摆、右横摆这四个基本步伐。与拉丁不同的地方在于,拉丁讲究力量的爆发,动作要瞬间到位,切不可「拖泥带水」;而华尔兹的动作讲究优雅、缓慢,切不可一笔带过,一定要让脚尖与地面摩擦,达到「拖泥带水」的效果。
华尔兹归属到了「摩登」这个大类。同时,华尔兹也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国标舞。近些年,广场舞尤其盛行,而华尔兹的民间变种「交谊舞」或者「慢三」,则是在广场舞早期最常见的形式。
交谊舞是华尔兹吗
华尔兹的特点在于「优雅」二字。作为欧洲宫廷舞蹈的一种,它有着慢节奏、步伐大、立体感强等特点。两位舞者在舞蹈的时候,通常由男伴进行引导,女伴跟随男伴的引导进行移动。同时,华尔兹经常伴有踮脚、「身随眼动」等动作。所谓「身随眼动」,指的是在华尔兹中,目光也是舞蹈的一部分,往往目光先发,身体后至,通过目光来引导动线。
广泛地说,华尔兹本身就是交际场合的舞蹈,因此可以说华尔兹是「交谊舞」,但是按照当今的标准,「交谊舞」并不是「华尔兹」,但是它确实是从「华尔兹」演变而来的。国际上,国标中的部分舞种会被归类到「交谊舞」中。
不过与国际标准不同,国内的「交谊舞」通常是将动作的标准进行简化后的舞蹈。比如华尔兹的「身随眼动」、滑步、躯干大幅倾斜扭转,都从中国特色的「交谊舞」中被剔除,简化成了身体整体的位移。你可能见过的那种打着「嘭嚓嚓」节奏的舞蹈,比如下面的视频就是常见的广场交谊舞。(来源:UP 主 芳姐爱尚舞)
放眼广场,你能见到的「交谊舞」包括快三(维也纳华尔兹)、快四(探戈、快步舞变种)、慢三(华尔兹变种)、慢四(伦巴、狐步变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国标舞舞种,但做出了适当的简化,让更多的人可以体会舞蹈的乐趣,也带了更多自主健身、集体运动的气息。
如何欣赏
欣赏国标我们可以分成三个维度来赏析。分别是音乐、舞蹈动作、以及舞伴之间的互动。不过需要注意,这不是比赛判分的标准,判分标准非常细化,大家也不是裁判,不必纠结动作是否到位、节奏是否踩准这些技术点。
音乐
音乐的选用非常关键,往往音乐决定了舞蹈套路的感情基调。比如桑巴大多忧伤、哀愁,那么如果舞者跳得很欢快则会让整支舞都显得非常不协调。恰恰的舞曲大多热烈,如果愁眉苦脸地跳也会非常违和。所以在欣赏舞蹈前,我们要先学会欣赏舞曲,通过乐曲的行文或者歌词的内容来判断这个舞蹈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确认感情基调后才能更好地代入到舞者在舞蹈时的情绪中去。
舞蹈动作
欣赏完音乐之后,我们再进一步,进入到欣赏舞蹈动作的环节。这里并不是在说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有多么的完美,而是观赏每一个舞蹈动作的亮相是否让人感到惊艳。最开始的亮相就是在音乐响起之前的准备动作。
进入到高级别的舞蹈比赛后,男女舞伴会有很多种准备动作,有分开对望的方式,有男伴从后面将女伴拥入怀中的方式,也有贴面准备的方式,这些都会根据不同舞步、舞蹈主题而产生变化,在观赏时,选一对你喜欢的舞者观看即可。进入音乐后,舞者开始进行舞蹈,在这段舞蹈中间,有许多面向观众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统一视为亮相,它可能是固定的动作,也可能是连续的、面对观众的一段动作。伴随舞曲,亮相同样也会有不同的主题,或刚毅,或柔美,你依然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你认为最契合乐曲主题的一对舞者观赏。
互动
互动可以说是从音乐上延伸而来的观赏点。音乐的不同会造就互动的不同。而这些互动,才是双人舞的魅力所在。
国标大多是双人舞(也有单人赛,不过比双人舞少太多了),纵观东西方双人舞,舞伴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舞蹈套路都是带有类似「剧情」一样的东西。剧情的体现就来自舞伴之间的互动。眼神、肢体,甚至留给观众的背影,都是这个剧情的元素。舞伴之间可以含情脉脉,舞伴之间可以攻守对垒,舞伴之间可以遥遥相望,只要互动符合乐曲的基调、符合你的品味,你大可以放开欣赏,揣摩舞伴之间的每一个眼神或动作的小细节。
再说简单点,就是嗑 CP。
推荐作品
如果觉得刚开始就看比赛会有点看不懂的话,这里推荐一部动漫给各位。2017 年的 7 月新番《舞动青春》,讲的就是一群少年少女为了国标奋斗的故事。主角从小白到走上大型竞技比赛的舞台,中间的辛苦练习、与舞伴的艰难磨合以及站上赛场面对压力,动画都刻画得非常传神。作为漫改动画,它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我会更推荐动画而不是漫画的作品。只有运动中的舞蹈才是最优美的,观看动态的舞蹈远比观赏静态的分镜要有意思得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B 站观看。
练习国标,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练习国标,从我自己、以前的队友以及身边正在学习的孩子们身上来看,会让人在各个层面上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从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到音乐的鉴赏水平,再到上台比赛养成的那种自信,这是精神层面上的;舞蹈同时也是一种剧烈的运动,会让舞者保持良好的身材,且随着练功年月的增长,对人的形体也有很大的改善,让舞者无论是日常还是训练,都保持着挺拔的身姿,这是身体层面。
精神层面
以我自己举例,在三岁初接触国标舞以前,我对音乐的律动非常敏感,但是对节奏则一窍不通,开始练习后在最开始学习找节奏的过程中,时常因为找不到拍子而挨我妈的戒尺,就是在这样「痛苦」的、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我从最开始掌握不到节奏,到现在无论给我什么音乐我都能准确抓住节奏。
对于音乐的鉴赏则更要感谢练习国标的经历。在 2000 年上下的时候,大家还在不太熟悉流行歌曲的时候,我已经在听着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欧美歌曲练习舞蹈。接触了华尔兹与探戈后,更是对古典音乐有了更深的接触。也正是因为这些较早的「音乐启蒙」,让我能够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审美,能在面相混乱的乐坛中找到埋藏的金子。
而自从参加比赛后,蝉联多年冠军的我,也在生活中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自信。委实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凭借这门才艺,我并没有因为成绩而受到排挤或者冷落,依然能够在老师与同学面前非常自信,这些自信都是来自那些冠军奖杯的宝贵财富。
身体层面
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国标对于减肥、塑形、形体、身体柔韧度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练习拉丁的「三点定位」站立与摩登的「架型」(舞蹈手臂摆出的固定姿势),对形体有着良好的纠正作用。
「三点定位」站立练习的是重心的稳定。当在前、侧、后三点进行站姿练习的时候,重心需要移动到站立腿上,而点地腿不能受力,否则会让动作异常难看。这个时候人体需要非常挺拔,背要挺直,从而让重心与站立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长时间练习后人会不自觉的就挺胸抬头站立、走路。
同样,在练习摩登时,最初需要端着架形、踮着脚掌站立、下蹲,同样也需要保持背部挺直、抬头挺胸。只有这样你的重心才会顺着背部往下,在做任何动作时不会歪倒。
摩登的架形需要同时平举手臂,如果耸肩则会让手臂酸痛不已。练习时需要下压肩膀,这样才会让手臂连续两小时的端架形练习中不至于那么累。而长时间的练习,也会让你保持肩膀打开的身型,使得你整个身体都呈现一种「站如松」「坐如钟」的状态,且不谈是否帅气,起码在气质上,就要优秀不少。
同时,练习国标,尤其是练习拉丁,会有许多劈叉、下腰的动作,对人体柔韧度也有着非常好的练习作用。在做这些动作时,往往伴随着肌肉的拉伸。长久进行这些练习,对身体柔韧度有着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会增加舞蹈动作中肌肉的爆发力。而肌肉的拉伸也伴随着身体线条的拉长,对挺拔身姿也有不错的作用。
现在练习还来得及吗
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成年,甚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人们大多认为舞蹈需要从小练起、要有童子功。那么国标也是如此吗?很不幸,国标也是需要童子功的,但是这仅限于专业方向的选手,如果只是日常兴趣爱好,并不一定就必须从小开始练习。就算你已经二十几、三十岁了,依然可以开始练习国标,并且也能参加业余组的比赛。只是在练习身体柔韧度的时候会比更加柔软的孩子要困难一些而已。
练习国标也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这么简单。以我自身举例,在我练习国标的同时,我也在练习萨克斯。得益于舞蹈训练,对于音乐的节奏、乐谱、乐感我都要比同龄人更好,同时因为舞蹈训练,身体素质会比一般同龄人好,肺活量更大,在进行管乐演奏的时候,换气的频率更低。舞蹈训练能够从多方位锻炼一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音乐素养,都会比以前更上一层楼。
所以你问我:现在还来得及吗?我会回答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写在最后
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都在放着 K-pop、Hip-hop 等类型的舞蹈,而同样奔放,却包含着古典韵味的国标,则越来越被大众所遗忘。也许有许多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国标(主要是拉丁),但是大多学不长久,最后转向了更加流行的街舞、爵士舞。不光是国标,芭蕾、踢踏舞、古典舞等舞蹈也是充满着古典韵味的舞蹈,它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它们能让你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我们对于美的鉴别能力。我由衷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体会这项运动的魅力。
@Sharon大橘子 对本文亦有帮助。
关联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