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日程管理的需求
在选择日程管理的形式或者app的时候,我的要求很简单:即先确定需求,再按照需求探索日程管理方式。我对日程管理的需求有几点:
- 任务与日程要在同一个页面;
- 尽可能随手拿起就能使用;
- 有较大的自由度,即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添加备注等;
- 要能够自上而下地「俯视」整个日程管理过程;
- 随时可以逃离。
根据这几点需求,我开始了自己的日程管理尝试1。
日程管理尝试
1. 纸质日程本
本科时期,还在用着黑莓9790、z10等一些「非主流」手机,他们没办法与电脑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所以没有习惯用他们来做日程管理,而是使用传统的纸质日程本。
当时,已经在用Moleskine的单行笔记本做日记本,对M家的本子很有好感,尤其是口袋本,非常便携。出于一种仪式感的传承,我开始尝试M家的周记本:本子摊开,左边是一周的日程记录,可以记录有确定时间的日程,也可以记录只固定日期的日程;右边是一整面的横线页面,可以写下一些备忘事项,例如可能需要本周或者下周要做的事情等,也可以记录本周的一些打卡事项。
后来尝试了M家特有的400页超厚日程本,一天一页,每一页都是当天从8点到22点的日程记录。本子非常厚,携带有点不方便;记录是方便许多,能写的位置也多了很多,但因为不是每天都有排满的日程,一些琐事写进去也没意思,最终本子留了许多空,总感觉有点浪费,尤其是年终总结的时候觉得似乎是虚度了时光一样。

后来也尝试过MUJI的月记本,但是总感觉没有周记本好用,我便回归Moleskine的周记本,直到我后来舍弃它。
2. 手机自带日程管理工具
舍弃纸质日程本的原因有两个:
- 设备和系统升级了,从「非主流」机升级到了带有安卓系统的Blackberry Keyone,自带的日历强大了很多;
- 当时正在读研究生,我们的课比谁都多,每天都被课程排满,而这些课程都写进纸质笔记本里不太可能,只把课程外的待办事项写进本子里又似乎有点多余;
- 当时在俄罗斯读硕士,俄罗斯的Moleskine很贵,没有瑕疵本可买。
因此,最后决定舍弃纸质本,转向日程待办工具。其实最早使用手机作为日程任务管理的还是在高三的时候,那时用黑莓9000的任务列表进行自己各种模拟考和高考的打卡,当时的BBOS已经实现了现在ios没有的「在月历显示任务」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也正因此我才把这个功能放在日程管理需求的第一点。
Keyone虽然没延续祖先BBOS的two in one功能,但也还算好用,聊胜于无,登录outlook还能与电脑构成一个生态环境,只是当时仅仅把电脑的outlook日历作为一个日程提醒工具。
3. 其他日程管理app
跟许多陷入了「寻找最佳笔记软件」怪圈的人一样,我有一段时间也陷入了「寻找最佳的日晨管理工具」的深渊。每天除了固定的读文献和写论文等固定日程外,没有很多可以写入日程的事件,但是却在不断地搜索下载一些日程软件,像todoist、滴答清单、以前用的Micrisoft todo、fantastical等等,我都尝试过。除了我的日程不够多之外,这些app本身也未能令我满意。
这些软件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类:沙盒类和原生类。(可以参考https://sspai.com/post/75482 中的「细节补充」,作者使用的「兼容度」这个词。)
沙盒类
在沙盒类日程app里,我们创建的日程仅保留在该app中,不会同步到系统日历或任务列表中;另外,这类app虽然能导入系统日历,但也仅仅能展示,不能在app里做任何修改。
使用这类app,我们将面对几个风险:
- 一旦程序员删库跑路,我们将丢失许多宝贵的日程记录和写在里面的备注等,
- 部分软件免费版不支持同步功能,需要购买高级版才能同步,而大部分的高级版是订阅制;
- 此类app与其他app一样,都只是一个第三方应用程序,与系统集成度不高,需要长期维护更新,也难免会有bug,会影响使用体验;
- 深度使用后会产生依赖性,一旦有更好的app出现,我们需要花费精力进行导出和导入等操作。
这种沙盒类日程管理app中,最著名的便是滴答清单。我也曾购买会员重度使用滴答清单半年,在其中记录日程和记录笔记,但使用过程中不自觉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
此外,进几次大更新后,滴答清单逐渐变得臃肿,功能过于复杂,容易造成在记录过程中被繁琐的操作干扰。
最后让我舍弃滴答的,是一次数据丢失,那只是一篇不长的视频笔记,但这足以让我对这个app失去信心。
原生类
原生类日程app是指与系统高度集成的app,在软件里创建、修改、删除日程,或者给任务打钩等操作都能同步到系统软件中。这类app与其说是日程管理app,不如说是系统日历和任务的另一个操作界面。删除这些app,并不会对我们的元数据产生任何影响。
这类app我使用过几款,分别是:Fantastical、Readdle的Calendars、Schedule lite以及Firstseed Calendar。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它们的优缺点。
- Calendars
- 优点:
- 苹果生态圈全平台都有独立客户端,而且内购订阅也是全平台通用;
- 支持第三方日历和提醒事项导入;
- 非常方便的自然语义输入功能,详情请参考Vanilla写的《Fantastical 的有力竞争者,老牌日历应用效率再升级:Calendars》(https://sspai.com/post/73991)。
- 缺点:
- Calendars免费版完全不支持添加、同步任务,专业版为订阅制,每年148元或者每月12.33元,这已经不符合我对日程app的要求了;
- Readdle是一家乌克兰公司,与本人在某方面上的认同不符合,也因此我舍弃了他们家的PDF Expert,在Mac端完全使用Zotero或者预览来阅读pdf文件,在ios端则使用自带的文件app
- 优点:
- Fantastical
- 优点:
- 老牌日程软件,功能齐全,界面精美,手势操作非常方便;
- 独有的季度视图需要以季度为单位来规划和回顾工作的用户。
- 缺点:
- 以前Fantastical 2.0还是买断制,现在已经更新为订阅制,虽然2.0用户不再需要订阅,但是app一直提醒登录账号,登录之后便继续提示订阅,对于一个每天都要使用的软件来说,这种提醒非常烦人;
- 其次,app主界面为上面单行日历,下面日程任务列表。手指放在上面日历处往下滑可以看到完整月历,再往下滑则是年历(本人12mini屏幕里只能看到半年)。之后点击其中一个月或者把手指放在最下面箭头处向上滑,可以回到完整月历+日程,再上划则是单行月历+日程,最后手指放在单行日历处向上滑则是任务清单。
- 优点:
整个操作逻辑非常清晰,也只需要大拇指即可完成。但是实际上,整个操作是「单轨」的,例如说,假设广州、上海和北京之间只有一条高铁轨道,要从广州去北京必须得经过上海,反之亦然。这样的操作在一个日常使用的app中是非常繁琐的。除此之外,这个看似很流畅的手势操作,实际上都是要在屏幕的上半部分完成,对我这种mini用来说已经有点不爽,更不用说那些pro max用户了。
- Schedule lite
- 优点:
- 提供月历、任务列表、计划日程等界面,其中月历的自定义程度非常高,提供不同的视图、月份背景图片等自定义选项。
- 缺点:
- 它已经4年没有更新了;
- 软件的汉化程度不高,有很多处翻译问题;
- 没有适配全面屏,所以最上面的功能键被遮挡住一半(毕竟4年前苹果还没出全面屏);
- 一些功能键没有文字介绍,作用不是很清晰,只能盲点来测试。
- 优点:
总的来说,这款lite版算是很良心,提供了很全面的功能,没有广告,除了不会更新和不说人话之外,可以尝试一用。完整版25元买断,至于有什么新增功能,我不大清楚,也不建议购买这样一款已经被放弃的app。
4. txt 日程管理系统
这种日程管理系统来源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 Jeff Hua,他在《过去 12 年里,我的生产力工具只是一个 .txt 文件》https://sspai.com/post/71705 (翻译自@爱吃草的熊)提到,他12年来一直是用最简单的txt文档来安排和记录日程。
作者的操作大概如下:
- 将所有任务写进日历app中;
- 在txt文档末尾写下每日待办事项,内容包括日程及与之相关的事情,例如11点要与A见面,那么不只是写上时间和「与A在哪里见面」这个事情,还要写见面干嘛,最近在讨论什么事情,期望得到什么结果等等;
- 如果计划顺利,见面结束后,还要同步记录这次会面的结果,有哪些任务是达成了,有哪些未完成,这期间获取了什么新信息等等。这时,文档承担了「记事本」的记录功能,因此作者在后来回看时,可以清晰地回顾当时的事件;
- 除此之外,作者还会直接把文档当笔记本用,例如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偶遇了谁,会记录下来这次会面,并且记录下这次会面得知的对方状态更新(例如某某正在准备研究生申请等)。
这套日程管理系统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 优点:
- 灵活,自由度高。除了需要外部日历更直观的安排日程外,其他都可以在txt里完成,除了当任务列表,还可以作为一个过渡笔记本;
- 操作简单,使用者不会因繁琐的功能而分心;
- 体积小,无需占用过多设备空间;
- 不易丢失,利用网盘工具,还可以实现多平台同步。
- 缺点:
- 体积小,但体量大,作者一共写了 37773 行文字,似乎是没有整理过,这样虽然会很有满足感,但过多繁杂的内容会增加使用难度;
- 不知道作者使用的是什么平台的文档,但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笔记软件中,点开一个笔记都是自动定位到首行,而不会定位到末尾,这样与作者的操作逻辑相反。如果坚持在末尾添加的话,一旦内容堆积起来,每次都需要手动跳转到末尾非常麻烦;如果改为在首行开始,则需要先敲几次回车,创建一些空间来记录;
- 无法添加附件。如果用作临时笔记本,有时候需要添加照片或者文档,对于txt文档来说这显然无法实现;而如果使用markdown语言,似乎不如直接使用app来得简单方便。
因此,在深度学习和使用这套系统一个月后,我决定还是放弃,转向更成熟和更方便的日程管理系统。
Firstseed calendar
打开Firstseed Calendar之后,界面非常清晰简洁:上方左侧是设置键,右方为搜索键,中间为日程显示区域,最下方一栏提供日视图、周视图、月视图、议程表和任务列表按键,最左侧是「今日」按键,点击即可跳转至今天的日期,最右侧是添加键,用来添加日程或提醒事项。
视图
月视图
Firstseed Calendar的月视图提供四种样式:分离、连续、水平以及水平+列表等四个。
前两个视图中,我们可以纵向滑动月历,点击一个日期后,下方会弹出当日的日程,「分离」意思是两个月之间会相隔一行,而「连续」则不会;水平视图中,我们可以横向滑动月历,点击一个日期后,下方会弹出当日行程。而水平+列表则是我最喜欢的视图,在该视图中,行程列表会固定在下方,上方则刚好是当月的月历,两者互不干扰,在操作时,页面固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有「弹出」等动作来干扰我们,这使得我们可以更专注于日程整理中。
周视图
尽管月视图已经很方便,但我更喜欢的是周视图,个人认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周视图。
首先,我们有多种周视图样式可以选择:标准,水平,3+4,4+3,4+4,5+2(1栏),5+2(2栏),7x1。
标准周历:展示24小时的日程;
水平周历:展示用户设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日程;
3+4、4+3视图:分别是左侧三天、右侧四天和左侧四天、右侧三天两种视图;
4+4试图:左侧显示4天,右侧显示3天,最后一个格子显示当月月历;
5+2(1栏)和5+2(2栏):前者为从上到下显示5天,最后一栏左右一分为二,为周末两天,适合工作日行程多,周末行程少的人;第二个视图中,屏幕一分为二,左侧一栏展示前五天内容,右侧一栏上下一分为二,为周末两天,适合周末行程更多的人。
7 x 1:一周7天均分,从上到下排列。
实际使用
在上述的视图中,我最常用的是月视图中的「水平+列表」,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一整个月和某一天的安排;另外还会使用4+4的周视图,来专注于一周的安排。现在,我已经完全使用Firstseed calendar来做我的日程管理了,流程大致如下:
- 每周日或者周一,打开当月月视图检查本月是否有任务没有完成,是否需要移动到本周或者更后的时间;
- 在月视图中安排本周要做的事情:时间区间确定的,则记为日程,只确定日期的,则记为提醒事项;
- 有突然想到的事情,但不确定日期和时间的,则记为提醒事项,不勾选日期,放入「待定」列表中;
- 安排结束后,切换到周视图,这样可以让自己一打开app就能看到本周日程,专注于本周的工作。
最后,任务结束后,打勾记录完成。日程结束后,也可以将其切换为提醒事项,然后打勾,这样在日后回顾时可以确定这个事件已经结束。
当然,日常使用中并不会完全按照上述的流程,例如我一定会在月视图上安排日程再切换到周视图,而不是直接在周视图中完成吗?不一定。人不是机器人,不会只按照写好的程序来生活。人的生活更多像是回归分析中的散点图,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当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时,便能看到当中的大趋势,我们所谓的「工作流」,便是这样一种趋势的总结。
Pro与免费版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免费版的Firstseed Calendar已经够用,如果你能忍受住最下面的广告栏。
除了广告,个人认为Pro版比免费版最重要的功能提升是「日程拖动」。打开了这个拖动功能后,在周视图或者月视图里,我们都可以按住行程,等它「脱离」背景后,将其挪动到想安排的日期;如果是日视图,则可以拖动到特定的时间。
这个功能在我们一些日程没能完成,需要更改到第二天或者其他时间时非常方便,这样我们不需要通过「打开日程——滑动日期——关闭日程」来做改动。

除此之外,Pro版的其他小提成似乎都无关痛痒,对本人来说不是非常重要。如果大家对去广告和行程拖动这两个小提升有需求的话,很建议大家升级,毕竟,价格如此亲民的买断制app已经很少见了。
更新
计划写本文的时候,firstseed calendar已经四个月没更新了,本来以为开发团队已经弃船而逃了,便怀着最后一点希望给他们发邮件,他们回复我说九月份便会带来更新,将会支持iOS16。果然,在9月12日iOS16正式版推出后,FS同时发布了更新。
新版本带来了三个更新:
- 支持锁屏小组件;
- 支持在日历中显示天气(Pro);
- 支持设置专注模式过滤条件(Pro)。
另外,团队还提到他们准备发布一个名为Firstseed task的app,从名字来看,这是一个专门做任务管理的app,大家可以小期待一下。
Mac端的日程管理软件
虽然fs非常好用,而且是便宜的买断制,但是很可惜它们不是全平台买断,macOS端的Firstseed Calendar需要128,对于我来说有点贵了。而且,平时日程安排都会在手机端完成,电脑上主要是作为一个提醒用途,所以我并没有使用Firstseed Calendar,而是投向了fantastical的怀抱。
借用某些手段,我下载了免费版的fatastical 2。fantastical 2不需要订阅,而免费版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另外,因为fantastical本身就是基于系统日历的一个日程操作界面,而系统日历又与Firstseed Calendar同步了,所以我可以完全依靠苹果的生态环境来完成多平台同步,不需要app自身的icloud同步。
macOS版的fantastical左侧是日程列表,右侧是月历试图,可以切换为任务列表、日程表和季度表,但日常使用的话,月历表已经够用了。

后记
以上就是本人的日程管理流程,原本只是想推荐正在使用的Firstseed Calendar的,但仅仅推荐日历,其实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这个app的热爱,只有将自己以前的尝试作为对比才能体现出这个app的优秀之处,希望它能一直维护下去。
最后,我始终觉得,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去进行,所以也不可能按照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学习流程、日程管理流程去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能容忍自己犯错,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最终找到更合适自己的那一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