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新的会员服务改成了订阅制,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关注和支持, 但也有一些疑问和讨论。我这里从自己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背景和想法。

为啥改订阅制模式?

少数派会员已经不是单一的专属内容推送,而是基于整站内容积累,结合产品能力、商业资源的综合服务。

少数派会员服务是我们很久前就想做的业务模块,终于在去年迈出了第一步。但想法再好都需要实践检验;对于我们的能力与用户的需求,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第一季选择了常规的买断制。有明确的期限,更适合阶段性、探索性的项目。(这里也特别感谢所有第一季会员的支持和反馈。)

有两季 Power+ 栏目的经验基础,再经过一年的会员实践,我们确认了少数派会员模块的长期价值,明确了从单一内容转型综合服务的发力方向。这一季确定之前,团队内部也经历了反复的讨论,最终确定了订阅制。

在软件工具领域,订阅制已经争论很久,常看少数派的读者对此应该不陌生。但之所以开发商顶着舆论风险也要转型,核心原因也是买断制的先天缺陷,开发商和用户容易供需错位,不利于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发展。从苹果等平台近年分成政策看,也是鼓励开发者转成订阅制。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买断制的会员服务上。一年结束,先加入和后加入的内容权益一样,但服务的感知不一样。先来的会担心虎头蛇尾,后到的则觉得蜻蜓点水,都不满意。

我们的规划和执行也比较被动:主观上,规划已经定好,如果大改,未免显得食言和草率,但现实环境一直都会变化。客观上,宣发只能集中在头几个月,后续的销售规模已经受限了。尽管我们希望(也确实)在持续地升级会员权益和服务,但也不可能完全忽视投入产出的倒挂,长此以往,只有退减权益或关闭服务两种选项。

订阅模式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不用顾虑一个权益是放在这一季还是下一季,只要我们觉得有价值、会员反馈表示认可,就可以随时增加完善。宣传和销售也不用刻意区分一季的开头还是结尾,依托持续的会员增量,就更有底气做不断的投入。

软件订阅还有一种质疑,就是缺乏服务属性,凭什么做成订阅。但会员服务不一样,仅就第一季会员而言,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销售内容,而是包含大量的服务属性,比如会员系统、会员知识库、会员社群、会员周边等等。这些服务的设计、开发,需要长期规划、不断迭代、持续投入,不可能在一年里做到极致。

周边产品也是一样。我们希望持续跟会员一起打造大家喜欢的周边,而不是闭门造车以后塞给会员。但稍微有品质要求的产品,开发定制周期都要三到六个月,甚至更久。如果以年度为周期,周边产品做好了,会员服务也快结束了。订阅制不受年度周期的限制,就允许我们做这种长期、滚动的产品规划,与整站服务联动,不断提供惊喜。

其实,改成订阅制,我们的压力是更大的。因为服务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了,我们需要集中所有资源来不断优化会员服务,一直保持服务的口碑。在买断制下,终止只是一个计划内的时间点;在订阅制下,终止就是计划外的挫折和损失。

为啥订阅的内容只能在订阅期内看?

这是同类内容订阅平台的通用惯例,但我们会基于用户需求,做 PDF 下载和邮件全文推送的功能支持。

首先,这不是我们凭空推出的规则,只是在少数派之前的产品中没有用过。为此,我们也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内容订阅媒体和平台,确实如此。实质上,既然内容的阅读权构成服务的一部分,跟着服务一起开始和终止,逻辑也是合理的。

除此之外,我们觉得还有这么几个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解释。

我们认为,订阅内容服务的目的不是囤积,而是应该及时查看和使用的。如果买了完全不看,说明服务与自己需求不匹配,我们作为卖方也不愿看到大家为不需要的东西付费。而买断制容易放大那种「买了等于看了」的错觉,这不是少数派一家之言,而是已经反复被业界指出的。

此外,相信少数派的用户更容易理解,实现知识的价值不是通过存储,而是通过相互连接,反映规律、促进思考。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年链接类笔记工具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我们这次也整合全站的付费内容,做成分类知识库;同时,将选题征集和内容反馈常态化,让会员有机会对内容多提建议和需求,甚至参与创作。这些体验,都不是单靠内容就能实现的,围绕内容的交流过程也同样重要了。

再退一步说,我们的内容以图文甚至纯文字为主,网站设计也走简洁路线,本地保存没有什么门槛,很多用户也早就是这么做的。这次,我们也在会员预售页的问答里说明,只要是个人用途,转存和小范围分享都没问题。我们也跟产品同事讨论了,会认真考虑增加打印版 PDF 下载和邮件送达功能。这是我们经过调研和讨论技术可行性后,找到比较平衡的方案。

总之,我们并不是想通过订阅制限制内容流动,而是想突出会员计划的服务属性,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持续激励,形成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行业规则变化,不断想办法优化这方面的体验。

订阅制新会员,到底值不值?

值不值,这是一个主观问题,我在这只说说从我们的角度怎样尽量做到超值。

以前是单一的内容杂志,现在是全站的精华内容权益

首先,我们没有因为做了订阅制就模糊权益内容,而是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各项权益。会员权益中包含「59 分钟入门」「少数派报告」这些官方内容解锁权限,这些内容都是单独上架销售的,一般都定在 29 元上下;每个月 1-2 套,价值很容易算出来。

同时,数字产品方面,我们为会员每月定期发送优惠券,可以在付费栏目和软件商城抵扣。实体周边方面,除了赠送徽章和贴纸这些基础周边,所有网站预售的少数派联名产品,都有会员特价或专属赠品。就以前不久的 MagStone 充电器为例,原价 399 元,会员购买直接显示特价 314 元,不需要任何手动选择优惠的操作。今后,我们还计划找更多头部品牌谈判,用我们的媒体资源置换会员专属特价。

此外,会员还可以通过引荐计划参与投稿等方式获得回报,我们也会开辟创意奖励、调研奖励等更多收益模式。至于更多无形的收益,例如通过会员提供的交流平台,与优惠资讯、高效技巧等信息不期而遇,我们没有刻意宣传,但都是会员真实的反馈印证的。

归根结底,我们希望在提供好内容的同时,还能帮大家节省时间和金钱。值或不值还得大家自己判断,至少我们确实是调动了目前所有的资源。

以前是单向售卖,未来是双向共创

延伸开去,我相信会员服务更深层的价值,不只是数字上的「超值」,而是共创共赢。对此,我前两天专门发了一篇《新会员,新内核》来阐述:少数派用十年时间做了一个不错的内容共创体系,通过优质内容筛选目标用户,再从用户中筛选出核心会员。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员都是志同道合的「少数派」。因此,会员服务的长期目标不是单一地售卖服务,而是要建立基于社群共创的价值链条。但这些想法都需要一个长期、平衡、可持续的订阅模式来支撑。


言而总之,少数派会员服务需要确立一个新的模式,我们经过审慎思考,选择了订阅模式。但这不是为了在付费周期上做文章,也不是在权限玩法上动手脚,而是因为它更匹配我们的新服务和新目标。

我们有信心把会员服务做得更好,也希望大家能给予一些信任和时间。

提示:已购买第二季会员预售的朋友如果想加入会员群,请私信 @张奕源Nick 并说明已购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