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公司中的管理岗位,你一定对各种冠以「首席」的称呼不陌生——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运营官(COO)等;随着科技公司的崛起,首席技术官(CTO)这些相对较新的头衔也愈发广为人知。

但如果说到「首席文化官」(CCO),大多数人可能就不太清楚其职责何在了。更令人意外的是,最早设置 CCO 职位的公司之一,反倒是一家科技公司——Google。

事实上,Google 早在 2006 年就任命了其首任、也是目前唯一一任 CCO。她就是 Stacy Savides Sullivan,一位 1999 年就加入 Google 的元老级人物,被知名科技媒体 CNET 称为「Google 文化的权威领导」(Google's culture czar)。除在 Google 担任 CCO 外,Sullivan 还兼任母公司 Alphabet 人力运营副总裁。

9 月 3 日,Sullivan 通过 Google Meet 举办了一场媒体分享活动,内容涉及 Google 独特的企业文化、值得借鉴的文化建设经验,以及疫情期间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场所、帮助员工维持人际关系和社区的举措。少数派受邀全程参与,并和在场的其他媒体参与了随后的问答交流环节。

Stacy Savides Sullivan

关于「首席文化官」的头衔

首席文化官发挥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性的作用。

Sullivan 首先介绍了「首席文化官」这一独特岗位的职责。她说,与运营方面的职能相比,CCO 发挥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性」(spiritual)的作用:调动 Google 内部的文化积极性,鼓励员工和管理层同时参与到正面文化的建设中。

那么,Google 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呢?在 Sullivan 的分享中,几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创新、开放、共享和员工参与。

Sullivan 特别回忆了 Google 在 2004 年上市之时,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招股书(Form S-1)中致投资者的信。该信开篇即与文化相关,称 Google 一直强调「创造和挑战」的氛围。信中指出,Google 的工作核心和首要目标是「服务最终用户」,公司的责任在于让用户自由触及公正、准确的信息。Sullivan 说,这些价值在今天仍然是 Google 文化的核心。

Sullivan 强调了文化建设和员工参与之间的双向关系。一方面,文化建设让员工对工作始终保有动力和兴趣,而不至于像一些大公司中容易发生的那样,员工出工不出力,上班的目的仅仅是「打卡」。另一方面,文化建设依赖于员工的主动性。在 Google 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员工自下而上、自主自愿的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Google 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让员工感到有权利、受鼓励担当「主人」的角色,积极参与本职工作之外的活动和项目。具体做法上,Google 员工自主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俱乐部」(Culture Clubs),还结成了遍及全球办公室的「员工资源小组」(Employee Resource Groups),为具有不同身份和需求的 Google 员工相互帮助提供空间。

Google 员工志愿帮助女生学习计算机科学(来源:Google)

Google 如何应对疫情「新常态」

疫情给每个人造成的挑战是不尽相同,也在不断变动的。公司需要主动倾听并作出制度上的灵活安排。

2020 的新冠疫情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给公司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Google 是怎样应对疫情作出调整的?Google 文化在这些调整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也是 Sullivan 此次分享的核心话题。

Sullivan 从三个角度介绍了 Google 的经验:

第一,坚守价值和文化根基。 在同事相互隔离、联系减弱的抗疫期间,如何维持 Google 看重的「创业精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疫情期间加入的「Noogler」(noob 和 Googler 的合成词,指 Google 的新员工)而言,可能从入职以来就没有机会迈进过办公室,通过合适方式让他们快速融入团队就更显得重要。

Sullivan 说,在短暂的适应过程后,Google 团队很快意识到,相比于实体办公空间,更重要的是开放和协作的氛围,而这原本就是 Google 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价值。相应地,Google 进一步扩大了给员工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开展新项目、做出自主决策、发出更多声音——「自己做自己的带头人」。

第二,灵活调整制度,适应新常态。 疫情给每个人造成的挑战是不尽相同,也在不断变动的。Google 就发现,实施居家办公后,员工遇到的困难每个月都在变化:最开始集中于技术方面(怎样在家搭起一个办公空间),后来则更多体现为心理方面(如何应对孤独感)和生活方面(如何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好子女)。对此,公司就更需要主动倾听,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作出制度上的灵活安排。

Sullivan 举了两项 Google 的具体措施为例。一是「照护假」(Carer's Leave)制度。在疫情之初,Google 考虑到为人父母的员工需要看护子女接受线上教学,难以充分平衡工作时间,为这类员工提供了时长 6 周的带薪假期。后来,这一假期进一步延长到 14 周,并且不限于有子女的员工,而是只要员工需要为亲近的人提供额外照料,都可以申请。

与孩子一起居家办公(来源:Google)

二是「全球停工日」(Global Day-Off)制度。这是由 CEO Sundar Pichai 本人发起,主要考虑到远程办公导致了密集的视频会议和邮件往来,让大量员工疲于案牍。因此,公司将一些日子定为「停工日」,作为让员工恢复精力的「离线时间」。

第三,积极实验创新,在线上建立人际关系和社区。 如上所述,Google 文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自发组织的活动和社群。因此,Google 在「战疫」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在线上延续和拓展这些人际联系的机会;Sullivan 认为,这比纯粹提供物质福利更能促进团队的热情。

为此,居家办公期间,Google 将很多原有的线下活动搬到了线上,其参与范围也打破了办公室的地域隔阂,例如线上健身课、Lunch Ninja(随机匹配不同职能部门员工共用午餐)等。「g2g」(Googler-to-Googler)也发展成为全球员工相互展示和教授才艺技能的线上空间,其主题从硬核的 Python 编程到生活化的带娃技巧不一而足;中国办公室的同事还贡献了私藏的菜谱和电影片单。

带上爱犬与同事一起远程下厨(来源:Google)

除了帮助员工,如何用自身资源帮助更多的人共克时艰,也在 Google 考虑的范围之内。疫情开始后不久,Google 就向员工征求建议,并收到了数千条反馈,进而从中筛选出约 100 项付诸执行。以教育领域为例,Google 给偏远地区的学生捐赠了几千台 Chromebook 笔记本;YouTube 为不能线下相聚的毕业生举办了在线直播的毕业典礼等。

硬件团队员工为一线工作人员制作面罩(来源:Google)

公司规模扩张与文化建设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职位层级变多、决策流程变长的问题不可避免;Google 鼓励员工积极指出导致公司文化迟缓、膨胀的因素,提出解决思路。

前面提到,Sullivan 加入 Google 已有 22 年,当了 16 年的 CCO,见证了 Google 从一个 50 人上下的小团队,发展为十几万员工的跨国公司的沧海桑田。那么,Google 的文化是否随着规模扩张而发生变化、或受到挑战?这也是参与分享的媒体在问答环节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此 Sullivan 回答,无论规模大小,Google 的文化是一以贯之的,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她同时也承认,规模扩大会给 Google 的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需求。例如,在成立初期,多元和包容并未受到特别考虑——因为团队规模小,很多问题只需当面沟通即可解决。但如今 Google 已经成为拥有 14 万余全球员工的跨国公司,必须有意识地开展促进多元化相关工作。

对此,Google 的做法是给管理层提出更多要求,让他们以身作则,主动与员工沟通公司对员工的期望,并听取员工对公司的感受。此外,Google 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多元、包容承诺的政策和工作流程,以期让员工有效反映遭遇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感到安全和关怀。

又如,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职位层级变多、决策流程变长的问题不可避免,但 Sullivan 对于维持开放、平等的文化仍然充满信心,认为通过恰当的制度建设和不断的反思,大公司也可以保持敏捷快速的决策流程和鼓励创造的工作环境。

她提到,现任的 Sundar Pichai 是一名「尤其重视运营管理」的 CEO。Pichai 要求将沟通场合「去中心化」,把自主权下放到局部——用 Google 内部术语说,就是放在「产品领域」(product area)。

现场 + 远程混合方式举行的会议(来源:Google)

此外,Stacy 还提到,Google 建立了一项「破除官僚主义」(bureaucracy buster)的机制,请员工积极指出导致公司文化迟缓、膨胀的因素,提出解决思路;「无会议周三」等特色制度就是这样经员工「众筹」产生的。同时,Google 会主动反思一些问题现象:这个层级关系真的有必要存在吗?这场会议真的需要拉上这么多人吗?这个决定真的需要花两个星期才能做吗,还是一个星期就够了?

Sullivan 认为,Google 著名的「20% 时间」制度也有助于避免「大公司病」。这一制度鼓励员工拿出 20% 的工作时间投入不能产生即刻回报,但有长期发展潜力的项目。Sullivan 指出,「20%」当然是一个约数,不同员工实际投入的比例是浮动的,但关键不在于投入多少时间,而在于鼓励员工关心 Google 长远发展,心系用户和社区的。这样一来,规模扩大反而是有利的——更多的员工意味着更多思路和力量。

结语

熟悉少数派的读者一定知道,我们也始终认同和践行着开放工作文化和远程办公方式。我们的同事中,有约一半通过远程方式工作;办公室则历经多次布置装饰,力图营造开放、舒适的工作氛围。今年推出的少数派会员刊物,创刊号就讨论了远程办公相关话题。此次 Google 的分享与沟通,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启发,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路径更感信心。

你怎样看待 Google 介绍的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和措施?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