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端:目之所及要有你喜欢的东西
在家办公的状态
从 2019 年末尝试自由职业后,我基本都在家办公,偶尔会去朋友们或者合作伙伴的工作室「加班」,最近搬家后家附近有两家人不太多的星巴克。基本上没有太过固定的工作时间,每天自然醒后就开始工作,中午之前的时间一般进行整理和阅读类的工作,下午用来完成执行性更强或者不怎么「用脑」的事,比如修图、制作文稿和做设计等,诸如策划、沟通或者其他创意类的工作则会在晚上进行。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居家办公确实因人而异,之前有限的上班经历让我意识到对于我而言,集体工作可并不能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许多上班时间其实是被浪费掉的,且不能做更多自己的事。
也可能因为我从学生时代就属于比较自律的那种,居家办公后基本上每天都能有所产出,能感受到自己的各个项目都能往前推进一点,想休息时就立刻休息,或者用游戏和运动娱乐一段时间再继续工作,在保持自由的时候不至于荒废度日。
我自己对于居家办公环境搭建的心得,是会让目光所及之处一定要有自己很喜欢的东西,能够让人放松和环节视觉疲劳。比如我的一位朋友非常喜欢植物,她工作的书房就被绿色环绕,悬挂的一些藤蔓类植物抬头就能触碰。我自己则会放很多关于艺术和旅行的碎片,可能是一张车票、地图、商店购物袋或者喜欢作品的打印备份,我也喜欢很旧和自然味道的东西,上海的住所里我用的最多的工作台面是一块老榆木木门,上面有很多捶打和各种自然摧残的痕迹。木门底下用两个胡桃木的小立柜撑着,里面装着做植物标本的工具、空花瓶和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数码产品。桌面上的玻璃标本盒里装的是之前打工的古董店换下来的一束花,雨季的时候可以看到表面生白色的菌类,入冬后又会消失。
冬天的时候我的书桌周围一定要有触手可及的蜡烛,我习惯在晚上点一支蜡烛放在旁边,倒不是为了照明,但一点点的暖光都很让人静心,一般选用的都是味道比较淡的那种,能够让人更专心在工作上。
客厅还有另一个可供「办公」的小角落,就在落地窗旁边,用比较有限的植物围绕,伸手可及平时会翻阅或者参考的画册和书籍。因为作为「工作台」的是一个尺寸比较小的边几,一般上午或者比较纯粹的文字工作或者检索工作我会在这个位置,只需要放一台电脑即可,偶尔旁边加一杯咖啡或者冰乌龙茶,也足够工作很久。
@James Hopbourn:学生在家也要保证效率
在家办公的状态
学生,寒假在家学习、阅读文章。
学生寒假在家生活如何保证工作效率
规律作息。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前我都是两点准时睡觉的,早上八点起床开始新的一天。但是看了群友精力管理教练乔淼说两点睡觉等于没睡且对健康影响很大之后,就决定提早到 00:30 睡觉,早上 7:00 起床。早起的好处就是增加了早上的可利用时间,我一般 11:30 吃午饭。这样调整之后每天早上的可利用时间就多出了一个小时且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保证午休。每天吃完饭大概 12:00,然后刷半小时手机到 12:30 之后开始午休半小时到下午一点泡一杯咖啡开始下午的工作。午休哪怕是十分钟对精力也能起到很好的恢复作用。因此每天不论时间长短必须午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午做事情的时候不会犯困。
适量运动。每天早上我会阅读文章、摘抄做笔记,在脑子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过去。每天下午出门骑车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低强度骑行就行否则晚上会没力气继续做事。在我骑车运动的时候,脑子里实际上实在把今天阅读的文章碎片化知识进行链接,思考作者的观点,把作者的理论和我以往的见识相结合去思考,消化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所以看似我花了很大一块的时间去运动,实际上是在薅时间的羊毛。在骑车的同时的就把思考性的任务一起做了。
- 关于薅时间羊毛的概念可参考碧树西风写的这篇文章《最大的套利,是薅时间的羊毛》
远离手机。晚上吃完饭大概 7 点,继续写代码或者做事情。12:00 左右就要离开电脑了,躺床上刷十几二十分钟的手机,然后把手机放在办公桌上回到床上睡觉。以前我如果带手机上床,一失眠就想要看手机,看了手机更睡不着了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自从我把手机放在办公桌上睡觉之后。基本都能在十几二十分钟之内入睡,这么小小的一个改变,却对我的规律作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果你也会因为手机的影响而导致入睡时间变晚,不如从今天晚上就开始试着把手机放远一点再回到床上入睡。
@Seine_in_rain:不要太逼迫自己
在家办公的状态
学生,放假了快两个月,基本每天在家。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断网,只用手机上网,然后手机关掉静音放在旁边。有人来找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人来找就不动,然后看 PDF 书。
不要太 Push,安排合理分量的任务,不然容易挫伤积极性。
@阿薰:在家也需要氛围感
在家办公的状态
疫情期间在家办公。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在家办公真的需要制造「氛围感」。我会洗漱好以后脱掉居家服、换上出门的衣服,让自己觉得自己不是「在家」状态,并且会在桌子上准备好要喝的水(从而避免自己跑去客厅喝水而分心)。尽量保持和在公司一样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定时吃饭和午休,到点下班。
@Vio:远程工作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在家办公的状态
工作内容主要和视频制作相关,在校的时候就是在宿舍办公,寒假回家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啦,每周工作时间倒是没有计算过,但是每天都有好好工作!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因为主要工作是做视频相关,所以基本上所有工作都是在宿舍里利用自己的台式机做的。做视频非常适合远程办公,后期流程在哪里做都是一样做,在自己电脑上流程还能跑得更顺一点,而且台式机也不太适合带来带去。布置什么的我不是特别讲究,因为大学宿舍毕竟限制也比较多,能够把摊子铺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桌上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之外还要放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等一大堆东西,有时候还得放一台 iPad 看视频预览或者示波器,空间很紧张。
远程办公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对我大学期间工作思维的一个改变。我们可能都觉得远程办公很方便,自己想啥时候干就啥时候干,比如晚上状态好就晚上做,做着做着状态起来了,恨不得通宵都能把视频肝完。其实这个状态是自己在大学期间做视频的常态,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和需求方一对一交流,单兵作战,所以做内容的时候也追求一个一气呵成的所谓「心流」。
这种思维被我自然而然地带到远程办公上,以为远程办公约束少,更能够自由安排工作时间。但是其实这样子行不通。随着远程办公时间越来越长,我逐渐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个时间段的状态好与坏」就能做完的,有些活也必须多方合作才能一起完成,光靠以前那种单兵作战的思维行不通。有时候我会仗着远程工作效率高,然后自己就去侵吞其他正常生活的时间,为了一鼓作气把视频提前好几天肝完。但是这样做很不对。三天干掉一礼拜的活,我这边工作确实是做完了没错,但是还需要等待其他环节跟进,一步一步来,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然后下一阶段又有下一阶段的新任务。而提前把精力透支掉,就会导致接下来的工作很难继续集中精力,所以老是这样的话,会形成一个很强烈的负反馈,对效率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所以远程办公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看了一部描写张艺谋导演北京奥运会的纪录片,当时老谋子真的是压力大过天,但他不是说今天状态上来了,一口气做多少多少。相反他一边导演奥运会,一边还把自己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拍完了。然后我就慢慢认识到,远程办公确实让我时间安排上非常自由,但是不是让我去以单兵作战的老思路来面对多人协作的工作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慢慢走比较快」。
「该一个礼拜做完的事情,不要去急着三天做完。」这就是远程办公教给我的简单道理。
@嚣张:学会隔着屏幕传递你的想法
在家办公的状态
在家与同学讨论设计方案,基本上一天 10 小时以上。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本人是一个建筑学在校学生,由于去年疫情的原因,经常与同学在家远程合作完成设计方案,由于专业特性,平时在校时我们经常面对面的讨论方案,或者在纸上打草稿沟通想法,或者在电脑上演示思路,结果真的把这个过程搬到线上之后,我发现真的太难了。一般的原创办公可能只是任务和命令的完成,但是设计行业的就会面临和我遇到的一样的问题,要想隔着屏幕告诉对方你的灵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好用的软件来协助我们沟通。比如前期资料收集时我们会使用石墨文档进行协作收集资料,石墨文档自带的聊天栏还能很方便的进行留言。而语音通话,投屏等操作我们一般使用钉钉来完成,这些基础原创办公功能钉钉做的十分完善,而思路交流,画草稿之类的,我们一般通过蓝莓投屏将 iPad 的画面投到电脑上在通过钉钉分享,这样就可以实时交流 iPad 上的画面。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想要全程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是很难的,所以一般我们都会保持全程语音接通,来达成互相监督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隔空唠嗑。
我认为如果是设计行业,如果你是单打独斗,那么居家办公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更少的打扰会增加效率;但如果需要团队合作,那么通过屏幕来进行想法的沟通真的会大大降低效率。
@阿振:减少分心,保持专注
在家办公的状态
远程办公,每周不定次数和德国远程会议,及一些邮件沟通。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因为集团使用的是 Office 365,所以配套的会议软件也是微软家的 Skype for business,不过最近正在往 Teams 上迁移。整体使用下来,Teams 作为集成的办公软件比 Skype 强大很多,但是很多同事因为习惯问题(包括我),在线上会议的时候还是倾向于 Skype。
我个人和几个朋友因为兴趣爱好也同样在使用飞书,整体使用下来的感觉是比 Teams 要好的,更新迭代也很快,最主要是人数不多就能免费试用。当然,和 Office 三件套联动相比的差距是很难弥补的。
关于办公的环境,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尽量开阔且整洁,这会减少分心的概率,好的环境也会增加办公的意愿。这有些类似于我出差如果住得酒店很差,很难有意愿长时间酒店办公;而如果环境很好,那种仿佛是精英人士的错觉就会让我做很多更相匹配的选择。而且,如果我开始工作前需要耗费精力去处理环境的「噪音」,那这部分准备工作消耗的心力真的有影响到我的工作效率。
最后说说远程办公看法,分为两个部分:
和德国同事方面,因为和沟通邮件来往效率很低,所以我是很适应线上会议或者即时沟通的方式。他们目前每周交替去办公室或在家办公,而且很明显当他们在家远程办公时,他们 Skype 上线会早很多,甚至早上六点就开始工作。
而对于国内方面,我还会做很多培训和技术支持的工作,全部面向国内客户,尝试过几次线上培训之后,我对这种方式的效率是存疑的。无法观察受众的状态就很难控制节奏,同时,线上培训的提问数量比线下少,可能是大家不适应线上模式,也可能是线上的专注程度低。
以上个人经验,应该会有很多不足。
@huhuhang:工作和生活界限要明确
在家办公的状态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也就是过年后在家远程办公了几个月。目前大部分时间都到岗办公,每个月偶尔有几天会因为一些事情在家办公。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经过我被迫体会了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之后,我发现远程办公真的只适合一部分人、团队和公司。
从团队层面来讲,需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管理者,来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和沟通,让整个团队在远程工作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较好的工作氛围和战斗力。
而对于个人而言,则需要较强的自制力和心理素质,能给在「家」里同时区分好工作和生活,还能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那么,远程办公对于两种类型的公司比较适合,一种是几十人的创业公司,另一个是上万人的超大型公司。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人少好管理,一般创业公司也只会保留比较「能打」的核心人员,所以很多时候远程办公和到岗办公区别不大,同时还可以节省初创公司的办公室租金、物业费开支。而对于超大型公司,往往是不可避免会有远程办公,全国甚至全球的协作办公,这种情况下是因为制度比较健全,团队也相对成熟了。
我所在的团队长期有一部分同事和实习生会进行远程办公。对于全职同事,我们会根据工作的安排不定期集中到部门所在地办公 1~2 周。而对于实习生则要求在公司至少实习 3 个月,熟悉工作细节之后才能开始远程办公。对于全职团队没有考勤,采用定量工作的模式,注重结果。对于实习生则使用 DueFocus 统计工时方便发放实习工资。DueFocus 应该是目前为数不多免费的远程团队时间追踪工具了,但这个工具的问题也挺多的,只能说凑合着用。
我自己还是愿意选择到岗工作的方式。工作和生活能够有明确的界限,能随时和同事面对面交流,一起约饭,非常快乐。
@all:远程办公让我更自由
在家办公的状态
我是因为频繁出差,才远程办公,每周远程多久不知道,每年大概 200 到 300 天是住在酒店里办公。自嘲是个微商,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边工作边旅行。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在机关有固定的工位,但我还是更喜欢远程办公,我的远程办公具体指的是出差期间在酒店办公。出差意味着处理较单一的事件,远离了办公室的杂事,也有借口逃离琐事,更为自由。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好在深圳这边出差,这是春节后第一次出差,需要在深圳待半个月。为了生活、办公舒适,选择了亚朵酒店(罗湖区地王大厦店),前段时间少数派有和这家酒店联名过。酒店有自助洗衣房、健身房、早餐厅,一楼隔壁是咖啡厅。值得一提的是,早餐时间从 7 点持续到 11 点,对我这样睡懒觉人士太友好了。
酒店房间的办公环境已经很舒适了,有米家台灯,有人工体学座椅,唯一不足的是没有专用的办公桌,圆桌不是很稳。为了让办公环境更加舒适,我做了以下两件事:一是请求酒店帮忙增加了一张长方形的办公桌(很惊喜是白色的,和米家台灯很搭);二是酒店订单加购了 2 项 Aplus 服务,一室芬芳(香薰)和余音绕梁(猫王小音箱),营造氛围。
一直宅在酒店也会烦闷,下午或者晚上会去酒店的健身房健身出汗。偶尔也会带上Mac直接打车到深圳图书馆办公,图书馆的氛围也是蛮舒服。
由于我的远程办公模式是游牧式的,决定了我使用的物品必须的方便携带搬迁的,常用的电子产品基本都是苹果家的:Mac、iPad & Apple Pencil、iPhone、Watch、AirPods Pro。还有一些其它物件有在我的年度征文《长差短差都用得上的出差指南》里有详细写。
哦,对了,我的职业是企业法务,其实这一行还蛮适合远程办公,电脑能处理八成以上的工作。
@xiyaofit: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在家办公的状态
在家办公,每天。
对于在家办公的看法
在家办公分两种,一种是公司安排你在家办公,另外一种是自雇的,给自己打工。
感觉很不一样。
第一种:公司派发任务。这类我觉得比较容易一些,活儿就在那里,deadline 就在那里,必须干。只要能专注下来就好。我觉得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跟家人在一个空间,比如自己在书房就很好,或者去外面找个第三空间,跟上学时候一样——干就完了。
第二种:自雇型的。问题就比较多,没有老板在身后追着要东西,很容易懈怠。我的方法是,一定要起来梳洗打扮下,调整状态,喝杯咖啡。然后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想好,列出 to-do list,不谈时间很容易就流失掉了。
很多形式上的东西是会辅助效率提升,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么公司告诉你做什么,要么自己想清楚做什么,很关键。
对于远程办公和数字游民,你还有哪些心得、疑问或感想呢?欢迎你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