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本文是《盯紧那个嫌疑人:写给非专业人士的尾随跟踪防范指南》一文的后续。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讨论了在一般城市环境——尤其是夜间 + 开阔室外——遭遇尾随、跟踪(Stalking)以及后续的靠近侵害行为,以及对这类行为的防范。在文章发出后,一名读者提出了一个略有抬杠嫌疑的问题:

你(指作者)坐过地铁吗?

言下之意或许是想说,笔者提出的「安全气泡」在高峰时段的地铁之类人群拥挤、空间狭窄的环境中并不适用;或许还带有一些「何不食肉糜」的指责意味。

笔者之前在北京生活了十一年,在不同的时间段坐过北京地铁的每一条线路。在 2014-2017 年间,笔者在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都要乘坐北京地铁 13 号线,途经立水桥至上地区间,并在停靠西二旗站时承受上车人潮的汹涌冲击。

即使这么挤,携带非管制(合法)的防身武器仍然是可能的

必须承认,身材较瘦小的人士在这种环境下完全可能被挤到「双脚离地」,被旁人的肩膀「架」在空中;头发挤乱、随身物品挤扁、鞋子挤掉……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在这种环境下,想要保持 2 米以上的「安全气泡」当然不可能,想提前识别、发现对方并提前预防阻止也非常困难。然而「在场景 A 适用的工具不能在场景 B 生效」不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吗?在开阔环境下的防范法则不适用于狭小空间,就意味着这些防范法则是空谈吗?这样的断论,恕笔者绝对不能够认同。

当然,退一万步说,即使不是为了争论,痴汉、偷拍、狭小空间(如电梯)内的骚扰等行为目前也逐渐常见起来。那么,我们就跟随上一篇文章,将场景从开阔的室外转到人群密集的狭小环境,特别是地铁/公交车厢、电梯等室内空间,继续讨论「如何防范在这些场景下的骚扰行为」吧。

为了方便行文,笔者在下文中将总是以地铁车厢为例。根据实际情况,相关建议也适用于公交、电梯、扶梯、密集队列等环境。

讨论的前提:「无法预防」与「时间线」

马伽术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时间线」:从我们发现危险到危险真正「触及」我们,中间的时间越长,我们越有可能成功规避危险。这个概念与笔者之前述及的安全气泡是一致的。马伽术的时间线将我们能做出的反应分为五个等级:

1. 回避:危险距离我们足够远,以至于我们可以直接远离,无需特殊的反应。

2. 逃跑:危险发生在较近的地方,但我们只要刻意逃走,对方仍然无法追上我们。

3. 预防阻止:危险稍微靠近,但我们能抢在对方之前做出反应,及早迫使对方后退,然后逃走。

这里允许我们「逃跑」的距离等于「第二气泡」,「预防阻止」则对应于「第一气泡」。如果危险位于第一气泡内,那么视我的反应速度和对方攻击的速度,就会有:

4. 防御或解脱:我在第一时间识破对方的意图,化解其攻击;例如,对方刚刚出手要摸我的胸,我挡开对方的手,并将其推开。或者:

5. 延迟解脱:我未能在第一时间化解对方的攻击,对方继续攻击,我在很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挣扎着做出反应;例如,我低头玩手机,身后有人抱住我,并开始摸胸猥亵。我过了一秒钟反应过来,开始尝试挣脱。

一个延迟解脱的例子:在这个位置上如果再次防御失败,就是一个「死」字了

延迟解脱一旦失败,后果即不可预料,至少也会给受害者的身心造成相当的伤害。试想,某人揪住你的头发,以不够致命的力量「轻轻地」扇耳光,并口出恶言进行羞辱;你未能挣脱,被对方欺负了十分钟,而且周围有不少人围观……

这样的伤害需要多长时间、多少金钱和其他资源才能弥补呢?还请务必想尽方法,避免让自己落入这样的境地吧。

「人群密集的狭小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清空身边的气泡」和「很难与潜在威胁保持足够距离」。在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2 米范围的「第一气泡」里至少会存在两位数的他人,与我们直接产生身体接触的人可能至少有 3-4 名。回避和逃跑是不可能的。若突然有人突然发难,我们也很难「预防阻止」,甚至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防御或解脱。

第一气泡已经挤满了人,第二气泡则根本看不见

所幸的是,只要身在国内,且地铁的安检机制运转正常,那么恐怖袭击、无差别持刀攻击、泼撒危险液体、纵火、绑架……发生的概率都很低。我们需要(或者说能够)提防的,就只剩下扒窃、猥亵、偷拍和一般肢体攻击等几种侵害行为。

厘清了这些前提后,笔者便可以放心地告诉各位:即使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对付这样的侵害者,我们仍然可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预防阻止、防御和延迟解脱,而不必然是坐以待毙、最终受害。欲知详情,就请各位继续阅读下面的几条对策罢。

对策之一:严防死守,监控第一气泡

地铁的电梯、扶梯和台阶都存在高度差。地铁车厢(特别是高峰时段)不可避免存在拥挤。这种环境客观上为偷拍、猥亵和扒窃提供了便利。那么,衣着适度贴身、避免过于暴露,将背包或挎包放在身体的前侧,就是最基本的常识。女士若特别担心遭到裙下偷拍,还应该考虑在夏季穿着打底裤或安全裤。

穿鞋也要留意。人字拖、「踩扁后跟当拖鞋穿」的鞋子和露趾凉鞋都是相对不合适挤地铁的。它们不跟脚,容易掉落,在特别拥挤时还容易被踩踏致伤。身材较瘦弱的女士也要避免高跟鞋,否则被人架着肩膀、挤到悬空的时候,你会发现想站稳不摔倒都很难,就更不易有余裕抵抗流氓了。

图片转自知乎。这样的鞋(或穿法)约等于拖鞋,并不利于安全

这里必须说一句,笔者并不反对人的爱美(或偷懒)之心,只是主张穿着和装备要适切于环境。如果必须挤地铁和公交通勤,最好将「安全」的优先级置于「美感」「舒适」之前,多一点防范措施为好。

虽然人流拥挤,不能清空「第一气泡」,但我们至少可以密切监视进入第一气泡范围内的每个人。尽可能转动身体进行观察扫视,或者利用周围的反光物体(如车窗、镜子、广告牌和电梯门)观察情况,都是必要之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低头玩手机或读书,也不可以双耳都戴着耳机听音乐。

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人不怀好意地凝视着你,或者神态 / 体态有过于明显的攻击性,又或者此人正在刻意向靠近你的方向挤过来,那就是潜在危险的标志。因为人群密集,除了视觉,我们还可以通过气味甄别危险。酒味、疏于洗澡的体臭、过于强烈的口臭,或者不明化学品的刺鼻味道……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发现这类危险后,你可以稍稍移动位置,和对方尽量拉开一点距离。最简单的办法是要求和周围的某个人「换一下位置」。若在此之后,那个危险分子继续挤开人群向你靠近,你就应该转过身、正面盯着 TA,做好进一步的准备: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笔者建议「穿着便于移动的鞋子」并且「将随身的包背在身体前面」了吧。

对策之二:向安全地流动

兵法有云:地形者,兵之助也。我们应当时刻观察所处环境中的地形地物,始终让自己处于较有利、较安全的位置上。一般的地铁里无法强制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女性优先」车厢里男性多于女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女性优先车厢的空调温度又嫌太高。总之,即使身为女性,也不能因为选择了女性车厢就麻痹大意。

西科姆公司(SECOM)官网上的「痴汉对策」认为,地铁车厢中有两类位置需要格外警惕:

  1. 靠近大型车站出入口 / 换乘口的车厢,以及车门旁边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出现的痴汉,在得手后有较充足的逃跑机会。
  2. 车厢的四个角以及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位于这些地方的受害者没有退路,而且不容易被其他乘客留意到。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尽量避免处在这些位置,在遇到可疑分子时也要避免向这样的位置运动。车厢中部、两侧座椅之间的位置就好一些。若处于站姿,因为四周都是人,需要多观察扫视。如果能坐下来,只需要把随身的包抱在胸前,就已经相当安全了。

上图中蓝色标记的位置如果有挡板,那么位于门边的、以绿色点标出的位置也是相对安全的。此时只要确保正面没有危险人士,就可以安全地缩在此处,而无需担心被上下车的人潮挤走。不过笔者认为最好的位置还是图中位于中央的、以圆圈标出的栏杆周围。体格较瘦小的人士可以设法移动到此处,抓紧栏杆作为依托,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一个方向与他人部分隔开。

笔者当年乘坐北京地铁 13 号线时就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在列车到达西二旗站之前移动到这个栏杆周围,倚靠或抱住栏杆,让西二旗站汹涌的上下车人潮从身边挤过。待列车启动后,迅速靠近门口(通常只需要换 1-2 次位置就可以),以便顺利地在上地站下车。

乘坐公交车时的安全地与地铁车厢类似。若是换成厢式电梯,那么最安全的地方当然是门两侧的角落,犹以靠近控制按钮的一侧为佳。在进入电梯后,背靠着电梯厢壁,让楼层按钮位于身体侧面,再把随身行李抱在胸前,就是非常安全的姿势。若感到不安,你可以迅速按下最近一层的按钮,提前离开电梯。要是已经遭到袭击,还可以立刻按下「紧急停梯」按钮。

总之,就是要让自己时刻处在尽可能安全的位置。

以上两条对策便是在狭小空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帮助大家做些预防阻止的工作。做到这两点,我们应该可以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候躲开这些「痴汉」,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人作为下手的对象。但人生无常,也许在某些时刻,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受害者:有手机伸入自己裙下正在拍照,或者有手或其他身体部位正在自己身上摩擦……此时无论多么厌恶、惊恐、害怕,我们都必须立即做出防御或延迟防御的反应——那就过渡到下面的第三个对策了。

对策之三:反应最大化 vs. 层层升级

如果不法侵害已经在进行过程中,笔者建议的行动原则就只有一个:第一时间的「反应最大化(Maximization)」

不法分子在实施侵害时常见的策略叫做「层层升级(escalation)」。例如,先伸出一根手指假装无意触碰对方的身体,对方没有反应,就变成两根手指,直到整只手。如果对方反应不够强,就将其解读为「半推半就」,继续以更大的动作进行侵犯。……如此一再升级,直至最后。

从心态上来说,不法分子一定自认为在「权力地位」上优于加害对象,认定对方不敢或不能做出有效的反抗;经过一些试探,发现对方确实没有强烈的反抗,TA 就会更坚信自己最初的观念,在行为上也会更加肆无忌惮。

作为回应,我们只要确认不法侵害行为正在发生中,无论对方「只是刚开始试探」还是「已经在升级」,都要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大限度的回应——既体现为肢体动作,也体现为言语。

例如前面的场景:我低头玩手机,身后有人抱住我,并开始摸胸猥亵。我过了一秒钟才反应过来,确认这是猥亵,就要连续攻击,迫使对方后退,然后转过身面对 TA、并掏出随身携带的武器。

(只靠笔者自己实在无法拍出「被众人挤在中间」的局促感,所以这里还是不附动图了)

在此过程中我还要大声喝骂:伸手抱住我还摸我的胸,你这个不要脸的臭流氓!然后转向周围的人,请他们协助报警,一起将不法分子抓住并扭送至公安机关。

低头玩手机是一个糟糕的习惯。如果可以,我们不应该低头玩手机,而应该多观察扫视周围的情况,在察觉到可能有危险时,就把随身携带的武器提前取出、握在手里。若如此,我第一时间攻击对方时就不是用手机,而是战术笔或者战术手电。

扩展阅读:武器要放在顺手就能拿到的位置

从最初的攻击开始,每一次攻击都要以充分(甚至稍微过分)的武力等级展开,而且无论是否得手都不停止,直到对方后退、与我拉开距离。我们在不法分子面前一定是显得较为弱势的一方,不太可能「误杀」,所以只要出手,就万毋留情。即使拉开距离、停止攻击,也要随时做好继续战斗的准备。

不必过于担心对方恼羞成怒、向你继续升级武力。我们处在公共场合,有众多旁观者在场。在攻击之余一定要伴随义正言辞的语言喝止,清楚陈述对方的行为,并附上公开的道德贬损和侮辱。

如果只说「往哪摸呢」,对方通常会反驳,你们可能会陷入无谓的争吵。单纯试图用手机拍摄对方的脸,对方可能会来抢夺手机。这都不是好的斗争策略。一边直接反击、造成其疼痛,一边明确地公开羞辱、贬低,有助于打击对方的气势,也让旁观者在心理上感觉到自己较不法分子「高人一等」。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不法分子若继续嘴硬或攻击你,就更容易激起众怒、遭到围殴——这正是我们喜闻乐见甚至愿意促成的结果。

上述反应策略同样适用于公交车和电梯,不过后两者的运行环境不同,在做出反击前务必优先确保自己能站稳。如果是偷拍而非猥亵呢?只要能顺利将对方扭送,TA 手机里的照片就是罪证,警察在取证后会帮你删除。

前不久刚发生在深圳的案例,值得借鉴

按照国内的现行法律,不法分子一旦被抓获,至少会被处以行政拘留,并以警方通报的形式留下公开记录。如果 TA 有正式工作,那么几乎必然面临开除。第一时间反应最大化,合法地将事情闹大,促成上述两点结果,这就是笔者建议的第三条对策。

题外话:奥妙在炼心

看到刚才的对策之三,有人可能只顾着看笔者拍摄的动图,并且试图模仿笔者的动作。然而这并非笔者想要强调的重点。用战术笔扎对方的手臂,肘击对方的肋骨,转身再试图击打对方的下巴,然后顺势转向面对对手……这些动作都非常基础,经过几个月到一年的业余训练就能轻松掌握。

但,掌握这些「动作」是一回事,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能够且敢于将它们用出来则是另一回事。还有一些人,甚至不「知道」在这个时候自己受到了侵犯、需要(应该)把它们用出来。……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奥妙在炼心」是老师傅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具体到个人防卫的情境里,具体到作为弱者的我们(特别是体格不占优的女性),笔者认为「心」首先意味着三种心理品质:攻击性(Aggression)、勇气(Courage)和决心(Determination)。这也是 IKMF(国际马伽术联盟)的教官们始终倡导的「战士之心」。

在上一篇文章的后面,有读者回复,「我可能是那种即使被跟随,还会回头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的人。」笔者在做心理咨询时还遇到过更严重的状况,例如「每次被人冒犯了,都会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错。」也许来自社会文化环境的恶劣熏陶,也许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错误教育,总之,是与「战士之心」背道而驰。

不要想「光天化日之下怎么会这样」,因为此时此刻的世界就是这样

热爱和平、反对冲突,是一个不坏的初衷。但坏人坏事客观上存在,客观上有概率发生在我们头上。如果在危险和冲突已经降临的时候仍然拒绝直面、假装看不见,就会毫无必要地沦为受害者,而不会有任何一点好处。

这就引出了「心」的另外一层含义,也即「安全意识」。承认自己是凡人,承认危险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承认自己对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再将安全单纯寄托在「对他人善意那全然的、 不切实际的信任」上。

此所谓 Si vis pacem, para bellum(若要和平,必须备战)。

又可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注:作者系 IKMF(国际马伽术联盟)中国区个人防卫教官,Graduate 3 级别,并有 Uno-Mas Kali MMA 所颁菲律宾武术初级教练资质。正在计划参加 IKMF 的 Stay Away(女性防卫教官)专项培训。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