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 tomtoc「东西我都装好了」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每次出门旅行,回来总是有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可能是旅途相中的一个小玩意,可能是带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还可能只是一张张写着从哪里前往哪里的票据,以及各种智能设备里的照片和视频。从前我只是将所有票据一并放入装载纸质物品的木箱中,和其他信件纸条放在一起。但久而久之,上面的字随着时间过去逐渐淡去,旅途的记忆消退,我看着零散的票据,当初的兴奋和迫切想要分享的快乐也忘却大半。不禁开始怀疑:我为什么要留着这些东西?

看到少数派的征文,我又想起那一箱久未打开的物品。那些承载了我旅途故事的、有生命的物件,暗自下定决心想要实现「东西我都放好了」。于是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我收集的旅途票据重新分类整理好,并将其用我喜欢的方式保存起来。其中打印相册、用木箱储存纸质物品都是我固有的收纳习惯,而购入自粘式相册,则是因本次征文而产生的新的收纳灵感📨。

理清「我有哪些旅途记忆要整理?」🎫

在正式整理之前,我先是将所有物品都从木箱里拿出来,铺在桌面上分类放好。在图中可以看到,我整理出来的物品大概有以下这些:

  • 交通票:飞机票、高铁票等
  • 景点票据:门票、演出票等
  • 照片:拍立得照片、打印的电子照片等
  • 明信片:收到的、写了还未寄出的明信片
  • 其他:临时身份证明、接警回执单等(特殊事件 后文会提到)
等待整理的纸质物品

确定「整理和收纳所要用到的工具 」🧰

因为纸质物品的保存并不复杂,我用于整理和收纳的工具数量并不多,只是随着时间会改变部分收纳的选择,例如我以前整理照片用的是插页式相册和家用照片打印机,现在则是直接定制照片书。在这一节,我想和你分享我现在所使用的收纳工具,以及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工具。

不透光小箱子:放明信片和信件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缘故,我对于木质的东西情有独钟。在初中时,我就请求父母为我购置了两个木制的箱子,用来存放上课传的小纸条、过节时朋友互通的书信、旅行收到或是写了还未寄出的明信片。至今,两个木箱还是我珍贵的记忆物件,纵使一年放进去的比上一年的少,我仍然会将偶尔收到的纸质物品放在其中。

两个木箱

当然,存放纸质物品并不一定要用木箱,甚至不一定要用箱子。在这里我分享的只是我的收纳习惯啦,完全可以依据个人习惯换用盒子、袋子等等。不过我还是想分享我选购木箱时考虑的几个因素,以及站在二十出头的年龄往回看,觉得应该补充的几点:

  1. 尺寸:国际标准化明信片尺寸是「最大尺寸:105X148 毫米,最小尺寸:90X140 毫米」,信件的标准尺寸是「最大尺寸:324*229 毫米,最小尺寸: 176*110 毫米」。不过近几年在旅游景区买的明信片尺寸不一,建议买更大一些的尺寸。我用于存放信件的木箱长宽尺寸为「27*12 厘米」,可以容纳大多数信件/明信片。
  2. 是否可以上锁:我购入箱子时大概十四五岁,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也渴望将其安放在不被他人窥见的地方。于是那时的我特意选购了自带锁的木箱,将少女心事藏在其中。但是,锁的质量实在太差,不仅两个木箱的钥匙可以相互打开,在若干年后已经不需要钥匙就可以打开锁了🤷‍♀️。如果想买带锁的箱子,强烈建议选择可以自己配锁的。
  3. 保存条件:推荐选择不透光、防水防虫的容器。纸质物品相对脆弱,保存不好的话容易变黄、变脆、发霉,所以在选择容器时应格外注意。顺带一提,最适合存放纸质品的温度是 15-21 摄氏度,湿度为 50% 左右,因此容器和放置位置都会影响纸制品的保存。我个人是将保存的纸质物品放在木箱里,把木箱放在衣柜最顶层里,目测保存效果不错,至少 10 年前的信件也只有轻微发黄✉️。

自粘式相册:存旅行途中的票据等纸质物品 🎫

每次旅行回来,都会带回不少票据,有往返于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交通票,有景点和演出的门票,甚至还有身份证明单等。在 带上这份「旅行应急方案」再出发,但希望你用不上它 我就曾展示过在新疆旅行时,我因为丢失身份证而多出的接警回执单和临时身份证明。

我个人是对票据有莫名的兴趣,如果遇上票据相关的展览我都会去看看。对我而言,票据不仅仅是对我当下活动轨迹的一种记录,还是被历史烙上时代印痕的物品。在我拿到一张票据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去想若干年后的同一种票会长什么样子,当我老了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肯定很有意思。因此在旅途过程中收获的票据,我常常都会留下并珍藏着。

因为票据相对明信片而言隐私性没那么强,因此我没有选择将其放入密封的容器里装起来,而是用了自粘式相册将其收纳和展示出来。之所以选用自粘式相册,是因为其排版的 DIY 程度较高,可以随取随放而不会破坏票据本身。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它只能看到一面,无法同时展示两面。在使用自粘式相册之前,我也曾用过卡纸相册和插页式相册,在此简述对比一下我的使用体验:

相册使用体验对比

定制相册:存放照片

摄影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码时代之后,变化的是用于感光的材料,不变的是人们对于记录生活的那一份用心和美好。纵使在电子相册十分便捷的当代,我仍喜欢将自己珍重的照片打印成册,用指尖去感受影像于我的的温度。出门旅行,新鲜和憧憬感会让我们留下比平日更多的影像,其中不乏风景、美食、人像等,如何整理和收纳这数据量庞大的记忆,是每次旅行回来的必修课。

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旅途回来我对待照片的方式是「导出-修图-分类整理-线上分享-选图-打印成册-送礼」。其中从导出到选图的部分就不多说啦,想重点讲讲我在「将电子照片打印为纸质照片留存」上做的尝试。

自行打印:插页式相册+佳能cp1200 家用打印机

在 2018 年时,我便在闲鱼上以 550 顺丰包邮的价格转出了我几乎全新的佳能 cp1200,而转手的原因无非就是用的少还用的不开心。购买其的初衷是为了随时可以打印出照片整理成册,而购买之后,其打印的质量并不能让我满意,而且「选图-打印-手动放进相册」的繁琐操作也让我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

自行打印图片并放入相册,固然是即时性较高的选择。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旅行中留下的影像往往比平日更多,一趟 3 天的短途出行少说也可能有 15 张照片(6 张美食+3 张人像+若干风景),如果出行天数较多又或是我这种喜欢摄影的朋友,照片数量往往是成倍增加。在照片数量大的情况下,选择自行打印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较高,一整套完成下来会让我觉得「为何我不直接定制一本呢」?

因此在完成两套完整的插页式相册制作后,我终于出掉了我的照片打印机。与我而言,便携式/家用式打印机更像是享受即时分享的快乐,例如在有朋友来家中做客时送一张照片给她,但此时我往往会选择用拍立得而不是照片打印机。像批量式的照片打印,个人建议还是通过定制相册来达到省时和获得更高照片质量的效果。

照片书:模板化的相册定制打印服务

我第一次接触相册打印是在中学的时候,某次周末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好几本打印的相册,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好好看啊」。简约精美且图文并茂的排版,与我接触的传统纯图片相册区别甚远。一问家里人才知道,这是父母用手机 app 制作的并打印的「照片书」。

app 有既定的模板,用户只需要上传图片、输出文字,就可以得到一个排版精美的电子相册,再选择打印服务还可以获得纸质相册。对于爸妈而言,确实是省心又省力的一种制作方式。而到了近几年,相册定制服务越来越成熟,从刚开始的单一模板样式,到现在各种风格各种尺寸都有,例如在小红书上非常热门的唱片式相册和巴掌大的照片书。

相比我曾经使用的自行打印装册的方式,照片书更加高效便捷,在照片尺寸和打印效果上都有着更多的选择。在弃用自行打印的方式之后,我更多地是用照片书的形式来存放我的旅行照片。

图片来源于美篇app官网

整理过程中好用的小工具

  • 回形针:在整理过程中用于分类纸质物品
  • 燕尾夹:同为分类使用,整理好的纸制品较厚时难以用回形针,则可以使用燕尾夹
  • 便利贴:为整理好但仍未收纳的物品做备注

小结:矛盾的个体对于记忆的执着留存

珍惜物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珍惜自己的一种表现。——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已经 2021 年了,而我仍会怀念「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时代。身为千禧年出身的一代,我接触电子产品还算早,小学时就已经在主机上沉迷于模拟人生和合金弹头等游戏。但在享受电子化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也仍会用书信与朋友交流。从小学到初中,我和一位笔友通了近 8 年的信件,直到中学彼此都住宿才告终。

电子和纸质物品看似是矛盾的,前者让人感受到的是现代,后者则是传统的象征、更具有年代感。而我常常也觉得我自己是矛盾的,在有老师布置手写作业时会觉得老师过于传统,抱怨「都 2021 年了怎么还有老师会布置纸质版的作业」。而在生日时收到朋友亲笔写的书信,又会觉得非常感动和快乐。或许这一方面是对效率的理性追求,一方面是情感维系时对于仪式感和质感的感性留恋。

在追求断舍离和极简生活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曾想过将这些看似无用的纸质物品「拍照-存档-丢弃」,也确实丢弃了部分物品。而幸存下来的这些物件,对我而言尤为珍贵。越是离纸质的物品越远,越是怀念放在手心可以感受到温度的质感。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整理和收纳的纸质物品会越来越少,但已经装好的这些物品,仍会如往常一般陪伴着我走过漫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