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为《Setapp 工具升值包》免费试读文章,《Setapp 工具升值包》是涵盖 Setapp 会员、定制内容、高质量社群的全新尝试,你可以在 这里 进行订阅获取。如果你对本文介绍的 MarginNote 感兴趣,也可以在 少数派 进行单独购买。
或许大多数使用 MarginNote 的用户,不是冲着它的阅读功能而来,即便它含括了各类阅读时所需的摘录、批注工具,刚打开 MarginNote 时,还是更容易被它的思维导图,或者抽认卡等功能所吸引过去。
其实看似平淡无奇的阅读环节,直接决定了后续的理解和内化等环节的效果。而想提高阅读的效率,就要活用 MarginNote 文档模式中的各种功能,让我们可以快速捕捉到学习资料中的重点要点。
在这一章,我们来了解 MarginNote 的文档模式。
本节所涉及的功能:
1. 文件夹
2. 分类
3. 同步
4. 备份
将文档放进 MarginNote
不同于 Abobe Acrobat 或 PDF Expert 等阅读工具,MarginNote 要先将文档放进应用,才能进行阅读。使用一段时间后,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导致 MarginNote 中的文档堆积太多,分散在不同文件夹,没法快速打开自己想要的那份资料。
所以在正式讲解文档模式中的各项功能之前,我们先了解如何在 MarginNote 导入、整理和同步文档。
导入
作为为学习者打造的工具,MarginNote 不仅支持 PDF 格式文档,还支持原生 EPUB 格式的电子书,更难得一见的是,作为文档阅读器,它还支持 mp4、mpv、m4v 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及 mp3、m4a 等音频文件。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633401d32b162391a889c9eda649094a.gif)
有了对多媒体文件的支持,我们可以方便地将上课时的录音录像,以及 PDF 课件,EPUB 格式的参考书,全部导入到 MarginNote 中进行整理。在 MarginNote 中,设计了专门的界面来播放和编辑这些音视频文件。
学习过程中另一类常见的资料,就是听课时所做的笔记。为了将这些资料也收纳进来,MarginNote 支持导入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无论是手写还是用键盘输入的,被导入的笔记会被转化成 EPUB 格式的文件。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1f7267ae512a0904c592cb1ab1f830ba.gif)
除了课堂上所涉及的文件,类似维基百科等网站,也是补充学习资料的重要来源,MarginNote 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 MarginNote 中导入网页有两种方式:
- 在文档目录下点击「导入 - 添加 Web 网页」,直接在浏览窗口中输入网址,然后点击下载按钮;
- 在阅读文档时,针对关键词使用「研究」功能,就会打开搜索结果页面,也会显示下载按钮,来导入网页到 MarginNote 中。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哪个界面导入网页,网页都会被转换成 PDF 格式的文件,放在 「WebDownloads」 文件夹中。
整理
越丰富的导入方式和文档支持格式,就意味着可以被导入的文档也越多。因此,合理地分类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 MarginNote 中同时存在两种分类整理文档的工具:文件夹和分类。文件夹的概念我们非常熟悉,而「分类」其实就类似访达中的标签(在 MarginNote 中,「标签」属于笔记卡片的一种属性,在后文中我们将进行介绍)。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2bd2d8e6eb99f41490ba1760419a171c.gif)
两者的使用方法和逻辑都有所不同,要想做到井然有序的文档管理,我们该用哪一种工具呢?其实 MarginNote 之所以提供这两种工具,就是因为要将它们配合起来使用,才能建立层级分明,分类清晰的管理体系。
文件夹的优势在于它的「唯一性」,即每一份文档,只能存放在特定的文件夹中,因此通过文件夹的层级,可以建立一套清晰的分类标准,让每份文件找准自己的位置。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c8b097b71034e8c6efcd86bdac8290a7.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根据实际需求,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不过最常见的,还是根据项目来建立文件夹。以我自己的使用为例,MarginNote 主要用于专业学习、自学编程、以及少数派写稿时的场景。因此在 MarginNote 的根目录下,分别建立不同主题的文件夹对应不同的项目:
- Javascript 学习:关于 Javascript 的各类学习资料;
- 网络隐私:用于收集写稿时的素材,方便整理文章大纲;
- 毕业论文:写论文时阅读过的文章和书籍。
如果你是学生,一学期就有七八门课程,就可以按照学期,将不同课程的文件夹进行进一步分类。和访达一样,在 MarginNote 中也可以建立无限层级的文件夹。但层级越多,意味着越容易在树状文件夹层级中「迷路」,所以我建议按照「时间 - 项目」的分类标准,建立两个层级的文件夹。这样既保证了分类标准的清晰,又不容易让层级变得太深以致不容易找到文件。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98170517515dbee04fcab366d8a538dc.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在用文件夹建立分类标准之后,就可以用「分类」,将不同项目中的文件,以另一种标准聚合起来。在「文档」界面的上方点击「文件夹:根目录」就会显示出切换窗口,点击「分类」就能看到默认的「全部」和「未分类」,点击左上角的图标就可以创建新的「分类」。
关于「分类」的创建,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方案,只要当你有「希望某一类文档出现在一起」的想法时,往往就是一个可以创建的「分类」。
还是以我自己的使用经验为例,针对少数派的一篇稿件,我有时会搜集了不少网页素材,但一段时间后,容易分不清哪些是已经阅读过的,所以对于已经阅读一次的文档,我会将它们加上「已阅读」的标签,来检视阅读进度。
经过文件夹的整理,每一份文档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存放位置。想查看某一类文档时,又可以用「分类」灵活的呈现出来。
同步与备份
MarginNote 在 macOS 和 iOS 平台之间,通过 iCloud 进行同步文档、笔记、脑图和抽认卡,所以首先确保在 iCloud 设置中,打开 MarginNote 的同步权限。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5f4d468b4ec9427764165d4702bd2c13.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数据同步在 MarginNote Mac 版本中默认开启,在 iOS 版本中的偏好设置中点击「云设置」,选择「iCloud」即可开启同步。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fc4c511715ad58464213a30a75141a3a.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如果文档已经成功经过 iCloud 同步,在文件夹视图中,每份文档下方会有 iCloud 的图标出现。如果没有成功同步,可以点击菜单,启用「iCloud」选项进行同步。同步成功的文件,就会出现在访达 iCloud 云盘中的「MarginNote」文件夹中。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fcff0a1ee11a20dda56b0bfaf864ada0.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为了更方便地管理同步文件,也由于 iCoud 在国内的表现并不太稳定,同步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在 MarginNote 中有专门的「云同步」界面,可以下载未出现在本地的文件,或者删除掉在云端的文件。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1961ba0d1171a0b7135cc9ead09987a3.gif)
尽管因为 iCloud 云同步机制的存在,因设备丢失或损坏,导致文档全部丢失的惨剧不太会发生,但是按时备份数据依然是好习惯。在 Mac 版中,点击菜单栏的「文件 - 导出全部文件和笔记数据库的备份」,将其保存在你的备份硬盘中。在 iOS 版中,在偏好设置「备份与恢复」中,选择要备份的数据,就可以将其保存在其他位置实现备份。
本节所涉及的功能:
1. 摘录
2. 笔记卡片
3. 批注
将文档由厚读薄
能将文档抽丝剥茧,从而做到把书本读薄的效果,是身为一个学习利器的基本素养。和其他文档阅读器一样,MarginNote 提供了高光、手写笔等工具,让你将文中重点标示出来,不过特别之处在于,你所做的标注,还会成为思维导图和抽认卡工具的素材。
在本篇中,我们先重点介绍如何用这些工具提高阅读的效率。关于笔记在其他工具中的运用,我们放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
在文档模式中打开 PDF 文件,点击左上角的「摘录与批注」工具按钮,工具栏就会相应地显示出来。在 MarginNote 中,这些工具被分为两类:摘录和批注。前者是针对文档内原有的内容进行选择,而后者则是可以添加新的内容到文档中去。
摘录
摘录工具分为「选择文本/矩形」、「文本摘录」、「划框摘录」、「套索摘录」四种,实际上这四种都是针对文档中的内容,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97ccceed8633cd1a872f8aa60f5d268c.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我们以「选择文本/矩形」工具为例,它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高光工具,点击按钮进入选择状态,选定想要高光的文字后,并选定颜色,就完成了摘录。完成摘录后 MarginNote 会弹出工具栏,让我们针对选择的内容进行编辑或者学习。
工具栏上第一个操作是添加评论,针对高光的内容,写上自己阅读时的想法。添加完成后,就会自动出现在右侧的笔记栏中。笔记会跟随它对应内容的位置,方便你在阅读笔试时,快速定位到相应文档内容。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f9b2aa404d446dea1629a17399c54802.gif)
第二个操作按键则是颜色设置,不仅可以调整高光的颜色,还可以调整选中文字的效果:高光、下划线或者两者都有。在工具栏中会显示最近使用的四个颜色,如果你选择了新的颜色,会出现在第一位。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4/22/ef6a75f2400f19d99bab0c553cc3d5b8.gif)
样式设置完成后,可以为它设置标签。标签和颜色本质上是同样目的的工具,都是为了对内容进行分类,方便之后进行筛选。根据学科的不同,大家可以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c82b6904da5999fe0ba4af7a396b8633.gif)
我自己在使用中,因为在工具栏中仅能呈现四种颜色,习惯用黄色标注关键词,用红色标注有用的数据或论述,用蓝色标注结构性的内容(如文章的动机、目的、挑战和结果),而标签则用来根据内容的形式分类,如标出公式、图表等。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f8d4f6f80490d2ddc4878dfb99b361b9.gif)
设置好评论、标签和颜色,工具栏上还有方便我们学习的工具。阅读外文文献时,朗读功能方便我们学习单词的发音。研究功能则更为强大,它在侧边打开一个研究视图,在下方有一排常用的搜索工具,例如维基百科、谷歌学术、谷歌翻译等,方便你快速针对专业术语进行学习。在系统的偏好设置中,可以进行调整,将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放在视图下方。
工具栏上还有「添加到脑图」、「添加到复习」和「链接」工具,它们与思维导图和抽认卡功能有关,我们放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讲解。
前文说到,摘录的四种工具其实只是选择文本的方式不同,「文本摘录」和「划框摘录」就只是「选择文本/矩形」的两种特殊情况。当你使用「选择文本/矩形」工具,选中的是文本,效果就等同于「文本摘录」;而如果你是拖动出一个矩形进行选择,则效果等同于「划框摘录」。
「套索摘录」则稍微特别一些,针对一些特别排版的文档,它可以让你自由选择摘录的范围。不过当你完成摘录时,所涉及的操作也与其他三者没有太大差别。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b6a9776601d9596ce71fcd706cc9c7cd.gif)
对于大多数的 PDF 文档,利用这四种摘录工具都非常好用,不过对于扫描版的 PDF,就不能用文本摘录的形式,直接标注文字内容,而只能用划框或者套索,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标注。其实在 MarginNote 中,内置了 OCR(光学字符识别)功能,来应对扫描版 PDF 文件。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6598cf0a4deecc89e57b1798d6aa0f16.gif)
在使用「选择文本/矩形」工具时,对想识别的内容进行划框操作,在工具栏上就会出现 OCR 功能选项。点击按键,就会将识别到的内容自动复制到剪贴板,再添加到评论中。如果觉得这样操作太复杂,可以在摘录设置选项中打开「自动转换矩形/多边形摘录为文字」,再对内容进行划框操作时,识别后的内容就会自动添加到评论中。
笔记卡片
在 MarginNote 对文档进行摘录时,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 MarginNote 中存在着「笔记卡片」这个概念。只要你对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摘录,就会自动生成一张笔记卡片。
双击被摘录的文字或者笔记列表中的条目,就会弹出笔记卡片窗口。可以看到,选中的文字已经成为卡片主体内容。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a58e3f1e2d4ef92cc507b3f7bd08ff5f.gif)
笔记卡片是 MarginNote 中的核心要素,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抽认卡,都是以笔记卡片为单位。而添加的评论和标签,也是笔记卡片的一部分。如果你还想为卡片添加内容,可以点击卡片界面下方的按钮,添加手写、音频和图片,来丰富卡片的信息。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0d7cd0cea358d40ff960d5700c7b60c4.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你在文中的每一次摘录,都会成为一张笔记卡片,当笔记卡片的数量增多时,就可以在笔记列表中利用标签或颜色来筛选。点击「笔记列表」按键,所有的笔记只会显示标题。点击左上角的筛选按键,就会看到选择标签和颜色的选择窗口,选择你想查看的标签或颜色即可。
批注
阅读时善用摘录工具,就可以将重点知识以笔记卡片的形式提取出来。不过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善用批注工具,将阅读时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f4f23e13ad00b54337efed452ee8f624.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MarginNote 提供三种批注工具:写字笔、荧光笔和文本框,以及相应的橡皮擦。虽然用鼠标可以使用这些功能,不过在 iPad 上用 Apple Pencil 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点击写字笔或者荧光笔的按键,就会展开样式选择器,可以控制笔的颜色、粗细和笔尖风格。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99aff403954c55b87699528f5a9cd955.jp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值得说明的是笔尖风格的选择,写字笔分为直线、曲线和真实笔迹。直线和曲线工具不需太多解释,真实笔迹则是根据使用 Apple Pencil 时的方向和力度,模拟真实钢笔的笔迹效果。如果你想为不同的场景预设不同的写字笔样式,点击「克隆」即可保存起来。
如果你更习惯用 iOS 自带的 PencilKit 手写,在最新版本中,在 iPad 可以进行选择。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c5cd8f32a7c280116686fa48bb9b0975.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除了橡皮擦, 如果你想对手写内容进行删除,可以使用「手写框选」选项将它们进行选择,然后可以删除。和摘录工具不同,使用批注工具时产生的内容,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笔记卡片,而在框选之后,点击相机图标,就可以将批注的内容转化为一张笔记卡片,方便之后在思维导图或抽认卡中使用。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3de1053bd45583b4ed1d911e24a50b3f.gif)
其他阅读相关功能
除了阅读时最主要的摘录和批注工具,MarginNote 还提供了不少功能和设置,提升阅读时的体验。
电子阅读器相比纸书,最大的劣势在于前后对照阅读时,翻页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书签和目录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点击右上角的「目录 & 书签」按键,就可以查看文档的目录、书签和缩略图。显示目录需要文档自身就带有目录,如果没有,用缩略图也能很方便地找到想看的页面。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712e50485d4cbf82b84f0bea2f72c963.png?imageView2/2/w/1120/q/40/interlace/1/ignore-error/1)
当然,面对上百页的文件,最好还是给重要页面加上书签。使用快捷键「Command + I」,就可以给当前页面加上标签,显示在书签栏中。或者也可以点击右上角的阅读设置菜单,点击「添加书签」。
![](https://cdnfile.sspai.com/2021/03/16/d059a243d38a9b0eed3f42bd1fc90e65.gif)
在阅读设置菜单中,还可以设置文档的阅读主图和翻页模式、插入/删除 PDF 页面。最贴心的功能当属「裁边/留白」功能。一些 PDF 文档(特别是扫描版)的留白比较多,通常不放大难以清晰地阅读,或者由 PPT 转过来的课堂讲义,上下边是与正文无关的内容,都可以用「裁边/留白」功能,将正文内容凸显出来。
小结
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如何将文件导入 MarginNote,并用文件夹和便签管理起来;如何用摘录工具生成笔记卡片;以及如何在文档上记下自己的手写笔记。了解了这个流程,就能做到把书中的信息提取出来。
然而阅读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下一章,我们将了解如何在学习模式中,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笔记卡片串联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