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2020年度征文 — 宇宙说明书


在国内对于音乐版权问题日益重视的大环境下,为音乐流媒体付费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但也正是在这个版权之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作为一名留学生,也不得不面对一下飞机歌单灰一片的窘境,因为国内音乐流媒体上的大部分歌曲仅仅只有国内的版权,在识别到非国内的ip地址时就无法播放。虽说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规避」这种现象,但确实并非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Apple Music似乎成了我唯一的选择。幸运的是,这个选择没让我失望,简洁的设计,流畅的非线性动画,不俗的音质甚至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可惜的是,尽管Apple Music在国内几乎可以在全平台上使用,但却仍然沦落为「小众软件」,我相信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使用方式和逻辑上和大部分本土的音乐软件有区别,让人觉得「不好用」。我曾经思考过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觉得如果把它理解成「订阅版的iTunes」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答这个问题。由于iTunes本身就在国内不怎么流行,甚至其Windows版被一些人称之为「最难用的软件」,脱胎于它的Apple Music在操作逻辑上有隔阂也就不奇怪了。说实话,我也曾在刚接触Apple Music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也促使了我写下这篇文章,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分享一些我的使用习惯。如果您正在考虑入坑Apple Music,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

选择区域

在使用Apple Music之前选择区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我本人仅使用过国区和美区的Apple Music,这篇文章只会介绍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和别的区域的详细对比可参考这篇文章:[订阅 Apple Music 该选哪个区?——中美坡港日五大地区全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usic的区域和Apple Store里登陆的Apple ID是绑定的。举个例子:若你的Apple ID 的地区是中国大陆,那么你的Apple Music就是国区。

美区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美区的Apple Music,相较于国区,美区对于全世界的音乐版权相对较全,甚至包括华语歌曲。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在国内使用未下载的歌曲加载时间会比较的长,这有可能是服务器的原因。再者就是由于界面是英文,很多华语歌曲的标题也变成了英文,这会对选歌造成一定的障碍,但并不影响直接用中文搜索。最后就是价格问题,每个月$9.99的价格属实不便宜,解决方法之一就购买家庭版,每个月$15最多可以添加六个人,平均下来能省下不少钱。如果你恰好订阅了多个苹果的服务,那么直接升级为Apple One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区

国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相对来说便宜并且做了一些本土化的改动,比如最新的春节专栏。虽说在美区也能找到,但是隐藏的比较深。但是不怎么丰富的曲库是我最终放弃它的原因,毕竟这类软件的本职工作还是听歌。当然,如果你在三个月的试用期间发现你需要的歌基本都有,那么每个月¥10/月甚至学生优惠的¥5/月应该很难找到对手,而且还有一些导入歌曲的方法可以用来弥补版权缺失的问题。

界面

当我们点开软件之后,先将目光从花花绿绿的歌曲和歌单中移开,转移到最下面一栏的五个图标,分别对应了Apple Music的五个功能。

正在收听:Listen now

最左侧的“正在收听“对应美区的”Listen now“,这里汇聚了你最近正在收听的音乐,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推荐的歌单,以及你的好友正在收听的歌曲(当然前提是你的好友开放了这项权限),我对这个界面的理解就是这是一个私人定制的曲库,Apple Music会努力学习你的听歌习惯并且给你推送专属于你自己的内容。所以当你听到你喜欢的歌曲时,不妨长按这首歌曲并选择”喜欢“,这样,Apple Music给你的推送就会变得日益精准,在某一个瞬间,当你和Siri说”播放我一些我喜欢的歌曲“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他播放的音乐时如此的符合你的口味,即使这首歌你从来没有听过。与此同时,这个界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在你都是专属于你自己的。

长按一首歌曲即可对它进行更多的操作

 

 浏览:Browse

如果说“正在收听”是专为你个人打造的专属体验,那么在浏览界面则可以看到整个音乐界的潮流。这里汇聚了各种类型的歌手最新发布的专辑,live,音乐会以及Apple music精心整理的符合时下热门话题以及节日的音乐专题(比如最新的农历新年专题和情人节专题),每个专题里都会包含符合主题的单曲,歌单和专辑,甚至更具不同的场景或者歌曲种类进行了分类。想有点节日气氛?打开专题随机播放便是。

Apple Music中的新年专题

电台: Radio

顾名思义,这里汇聚了Apple Music所提供的电台。电台一般风味两种类型,第一种只有单纯的音乐,你可以选择一个电台无限的向下听,而不是像播放列表一样仅仅只局限在包含在列表之内的歌曲。另一种电台类似于音乐类Podcast,由主持人带着你听他们专门挑选的音乐并且和嘉宾一起做适当的分析,每一期大概一两个小时左右。当然Apple Music还集成了国际上著名的音乐电台,包括“BBC Afriqu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电台会有区域上的限制。

搜索: Search

搜索当然是每个音乐流媒体都会包含的重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usic在搜索栏的下方给个音乐类型做了大致的分类。点进去之后和浏览界面类似,里面会包含这种音乐类型最新动态,著名音乐人,最新的专辑,精选的播放列表以及专题。我个人最常浏览的是classical,古典音乐专栏。里面有更具不同的使用场景分类的歌单和电台,比如classical concentration,适合学习办公时候作为bgm; Classical A.M.,适合在早上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classical sleep 则是每晚在枕边的陪伴。同时,Apple music更具每一个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最有名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并归纳到了以“ Essential”结尾的歌单。比如说贝多芬最有名的作品几乎都能在”Beethoven Essential”当中找到。当然,如果你对某一位大师有专门的研究,Apple Music庞大的古典音乐曲库也从不会让你失望。你可以找到《蓝色的多瑙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过的每一个版本,也可以找到由不同的指挥家和乐队对维瓦尔第的《四季》不同的理解。Apple Music classical在某一位伟大的古典音乐家的诞辰也会推送相关的专题。可以说,Apple music对于古典音乐的重视是我坚持使用它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依然很难找到另外一家音乐流媒体能与其抗衡。

Apple Music中的古典音乐专栏

资料库:Library

一些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我似乎跳过了Library这个图标。是的,因为我觉得它过于重要,所以决定单独将它变成一个大标题。我之前说「Apple Music就是订阅版的iTunes」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资料库的概念和iTunes以及当年iPod的操作思路一脉相承。使用过iTunes的人会知道,当你在iTunes上购买了单曲或者从电脑上导入了你原本就有的歌曲之后,会出现在iTunes的library,也就是资料库当中,你可以直接点击收听或者是选择导入到你的iPod。如今,这个资料库和Apple Music的资料库是共享的。当你找到自己常听的歌曲,或只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你顺手点击歌曲旁边的加号,将其添加到资料库中,如果一首歌曲已经存在在资料库中,那么在歌名旁边的显示的并不是加号而是一朵小云,类似于你在app store上下载了某款软件再卸载后在app store上显示的标志, 如果再次点击这朵小云,歌曲会开始下载。如果一首歌旁边没有任何符号,这代表着这首歌已经下载到本地。当然,你也可以把本地音频文件导入到资料库中(需要电脑),在开通了Apple Music服务的前提下这些歌曲会自动同步到其他设备中。打开资料库,下方可以看见最近添加的歌曲,并且按照专辑或者是播放列表归类。同时,添加到资料库中的歌曲会自动更具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显示在界面的上半部分,包括不同的曲风,作曲家,专辑和播放列表等。我习惯把所有喜欢的歌曲都添加到资料库,因为对于我来说,Apple Music的曲库就像是一个图书馆,虽然有权限查阅所有的图书,我还是希望能把我常用的书放在我的床头柜旁。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查看或者删除已下载的歌曲,需要依次点开「设置」-「音乐」-「已下载的歌曲」进行操作,而不是在Apple Music的App内部。

播放列表:Playlist

播放列表总共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是Apple Music提供的播放列表,我们可以把自己常听的播放列表添加到资料库;第二类是我们自己创建的播放列表。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官方提供的播放列表会定期更新曲目但是用户无法更改。但是,当我们自己创建了一个播放列表时,我们就有了这个播放列表的「最高权限」,里面的歌曲可以随意删除或者增添。桌面端的Apple Music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智能播放列表」,说白了就是创建更多的音乐分类维度。大部分的音乐流媒体软件都有一个类似于「我喜欢」的功能,当你点击一首歌曲旁边的心形时,歌曲会自动添加到「喜欢」这个播放列表,我很喜欢这个功能,当我不知道听什么的时候我就会随机播放它。可惜的是,Apple Music并没有这个功能,当你长按一首歌曲并点击“喜欢”只是在告诉Apple Music以后可以多给你推荐类似的歌曲。但是「智能播放列表」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在左上角依次点击「文件」-「添加」-「智能播放列表」之后会显示的窗口可以设置添加到这个播放列表里的歌曲的要求。如果我的目的是将所有我选择「喜欢」的歌曲添加到这个播放列表时,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勾选顶端的「选取」,然后在第二行选择「标记为喜爱」,「是」,「以标记为喜爱」,在第三行选择播放列表最多可以包含的歌曲数目。一个智能播放列表就完成了。我所有选择过「喜欢」的歌曲都会自动出现在这个播放列表中。当然,智能列表创建规则有无数种,你可以更具自己的想法来做「私人订制」。这其中的逻辑有些类似于iOS设备中的「捷径」应用,它所做的就是帮助你自动处理一些任务。

「喜欢」智能播放列表的设置方法

播放顺序

打开一个播放列表之后,可以点击顺序播放和随机播放。点开下方正在播放的歌曲,可以调节音量以及进度。在最下方有三个选项,分别对应了「显示歌词」,「选择播放设备」以及「播放顺序」三个功能。点开最左侧的对应「播放顺序」的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接下来等待播放的歌曲,你可以随意调整歌曲的播放顺序(按住歌曲名称右侧的图标)或者切换「随机播放」,「顺序播放」和「单曲循环」(右上角)。当最左侧「♾」的图标被点亮时,这意味着当前歌曲结束后Apple Music会挑选曲风类似的歌曲继续播放。同时,当你选择「插播」某一首歌曲时,这首歌就会出现在这个「待播列表」的第一项。

进入待播列表后,可以通过长按移动来改变歌曲的待播顺序

与其他设备的联动

很多人在说起自己使用苹果产品的原因时都会提起「生态」这个概念。作为一款苹果公司打造的产品,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无缝衔接一直是Apple Music优势。虽然大部分同类型的软件都能做到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但我仍然认为Apple Music在跨平台(至少是苹果设备是之间)的使用体验上是无与伦比的。

Apple Watch

虽说是作为iPhone的配件存在,Apple Watch上的Apple Music既可以辅助控制iPhone上正在播放的内容,也可以在有蓝牙耳机的情况下自己独立播放音乐。很多人都在吐槽AirPods没有自带音量调节功能,这一点在Apple Watch上得到解决。只需要转动数码表冠就可以调节音量,体验很不错。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Apple Watch上这个奇葩的下载歌曲的方式:必须在Watch APP中手动添加需要下载的播放列表或专辑,然后音乐会在手表充电时自动下载,像极了当年iPod连接电脑端iTunes同步歌曲。这些略显复杂的操作让我大大降低了把歌曲下载到手表上的欲望,所以到目前为止我的手表上只下载了一个运动歌单,以便跑步和骑车的时候听。

HomePod&HomePod mini

在智能家居领域,苹果一直像是一个「新参者」,国外一直被Amazon 和Google压着一头,国内也比不上起步较早的米家等智能家居领域的翘楚。所以HomePod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人认为是一个音质还算不错的自带Airplay的音响,而不是智能家居产品的「中枢」。然而这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我们还是来聊聊在订阅了Apple Music的情况下,HomePod的听歌体验。首先,不论你英语有多好,我还是建议将Siri改成中文。因为在多次尝试过后我发现,中文的Siri能识别出我说出的英文歌名,但是英文的Siri无法识别我说出的中文歌。你可以直接选择让Siri播放特定的歌曲,也可以直接命令它「播放我喜欢的歌曲」或是「来点轻音乐」。同时,你也可以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靠近HomePod,音乐会自动切换到HomePod上进行播放。你也可以更具自己的习惯在「家庭APP」 里给HomePod添加一些自动化的操作。例如我就设置了在每晚九点自动播放Classical Sleep播放列表, 在早上七点半自动播放Classical A.M. 并且都在一个小时之后自动结束。

 

Apple TV

即使有着更好的视听体验,在这个拿起手机就能看视屏的时代,客厅中央的电视还是逐渐被冷落了,直到从海外购买了一台Apple TV,因为其方便的投屏功能然我们家只用电视的频率逐渐增高。Apple TV上的Apple Music的操作逻辑和iOS端大同小异,大屏幕配上Apple Music优雅的滚动歌词显示效果确实令人震撼。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这也是Apple TV的老问题—搜索过于麻烦。

总结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以听英语听力为理由,问父亲要了一个二手的iPod nano7, 那是我第一次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意折腾的电子产品。我会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打开iTunes往里面同步新的歌曲,整个过程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圣感。我也借此机会开始学习如何使用iTunes,说实话,我很享受这种感觉。那台iPod陪着我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每一次回家的校车,每一次挣扎的一千米,每一次失眠的夜晚,每一次考砸之后的孤独,它都在。很显然,它对于我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台音乐播放器,以至于在2019年的WWDC,苹果宣布macOS上的iTunes将被拆分时,我竟有那么一丝伤感,那些日子,好像一去不复返了。

我父亲曾是虾米音乐的老用户,一向节俭的他听说虾米即将关停时对我说

 人老了,总是对陪伴了自己很久的东西有所留恋,哪怕软件都是如此,前几天收到退还订阅费的消息,我都没管,真的不想看它离开。

我想:这和年龄也许没有关系,我们留恋的,是使用它的那段时间里留下的不忍割舍的回忆。我很感谢Apple Music,苹果一脉相承的设计让我找回了之前用iPod在操场上听歌的那种久违的感动,但与此同时,它又在不断进步,日益丰富的曲库,越来越符合直觉的操作逻辑,最新加入的滚动歌词也都在预示着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用户,让我们带上耳机,迎接未来。

有沒有那麼一首詩篇 找不到句點
青春永遠定居在 我們的歲月

                            —陳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