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 + 高效行动派」
从 2018 年接触印象笔记开始,一直在尝试无纸化学习。今年在语言学习方面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不如说说一直探索的无纸化学习。
我知道在 2019 年征文也有人投过一篇关于无纸化的文章,但我的方法跟他略有不同。
我的专业是会计学,内容偏向文科,对于理工学科还需探索,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到你。
初步尝试手写的崩溃
2020 年第一学期学校改为线上授课,我购买了一台 iPad,那时候买一支 Apple pencil 要半个月才能发货,心急火燎的我在淘宝上花两百多买了一只没有压感的笔。
打开 Goodnotes 按课程名称创建笔记本,边听课边记笔记,起初因为新鲜,总体感觉还不错。
上完一天课,把当天的笔记分为小块内容,截图并放到 Anki 里。我使用了一个小工具压缩图片大小,即便这样 Anki 的积攒的媒体文件还是很大。没有科学上网,Anki 的同步速度极其缓慢,我只能每天抱着平板在客厅走来走去刷 Anki。
综合上述因素,再加上我写字很难看,笔记美观度不足,所以到期中我就彻底放弃了这种方法。
打字流派
2020 年 9 月份,第二学期开学,学校恢复线下授课。我开始每天把 iPad 和蓝牙键盘装在书包里,带着去教室和图书馆。上课的时候使用 Notion 配合蓝牙键盘记录,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在敲键盘,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 Apple pencil 在敲击屏幕发出哒哒的响声。
下课的时候去图书馆把上课记录的内容整理一下,复制粘贴到 Anki 里。一个人吃饭或是临上课前的时候就刷 Anki。
这样的流程还不错,第二学期的前一个月,并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
可视化笔记的尝试
刷了一个多月的 Anki,当时头脑中里有很多问题和答案,但它们之间是孤立的,不存在任何关系。看了 这篇文章 介绍之后,想试着让知识点建立起联系,梳理思路。但是系统还没有搭建起来,一下子就崩溃了。
Obsidian 的文件存储在本地,为了同步到 iPad 上,上课的时候使用坚果 Markdown 记录笔记。它的写作体验并不好,为了可视化,只能忍了。
当时选用了审计笔记做了尝试,仅仅第一章的部分内容,在打开了视图模式之后,我当机立断选择了放弃。
后来我改用了 XMind,手动链接关键词。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很多。
无论用 XMind 还是 Obsidian,都需要手动链接关键词。在一个 Vault 里面,只有一个 Graph View,如果想要减轻视觉上的压力,需要创建很多这样的 Vault,增加同步成本。不如选用 XMind,每一章节内容用一张画布展示。
就这样这套流程就确定了下来,下面来说一下这套流程的具体措施。
一套完整的系统
这套方法不具有普适性,我相信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
输入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和书本都是输入的来源。我在网上找到很多电子版的教材,实在是找不到,只能用纸质版教材。当然也可以扫描,我觉得这方面的设备与精力付出不如让我选择纸质版。
整理
我的笔记整理格式也经过了多版迭代,这是最初版本。笔记内容是书上一大段的内容摘抄,没有经过提炼,有的时候还出现了图片,非常混乱。
最后我统一格式,为了同步速度,克制图片使用,只用最简单的几个字符。这样在整理的时候可以不去想怎样排版,同时兼顾美观。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Q
代表着问题(Question),把放在 Anki 卡片的正面,同时它也是 XMind 的一个分支。A
代表答案(Answer),它放在 Anki 卡片的背面。-
短线代表着一个小问题,也可以用作分割。用项目编号列表如 1. 2. 3.
排列一些有条目的答案。
这样做完一条笔记,就把它复制粘贴到 Anki 中。如果是用 Notion 做笔记的话,我推荐使用网页版 Anki,这样会尽量保留笔记的格式。如果使用 Anki 客户端,则会打乱格式(如下图所示),需要手动敲回车修正。
这样就能刷 Anki 了,但是为了加深理解,我又在下面加了一个 Quote。在里面尽量用大白话写出自己对这段笔记的理解。
接下来是「可视化」笔记。把一个章节的所有 Q
,都复制粘贴到思维导图中,然后排列这些问题。我不喜欢同步文件夹里有太多东西,所以在一个文件里面有很多按照章节排序的画布。
如果卡片内容涉及到公式,Anki 支持 MathJax。
复习
整个流程是围绕着 Anki 来打造的,我是一个非常依赖 Anki 的人。高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 Anki 并录入了一些英语单词,再配合练习,这能让阅读轻松了不少。这种正反馈让我继续用其他科目做尝试。结果只有英语轻松了一点,其他科目比如政治,它的笔记都是纸质版,如果要想录入 Anki,只能打字或者扫描,庞大的工作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只能放弃。
高三每天早自习背诵让我觉得很痛苦,虽然坚持了下来,但再也不想再用这种方法去准备任何考试。
Anki 把长篇大论的知识点给拆分,浓缩到一张卡片上。我建议每一张卡片只容纳 200 字左右的内容,如果过多就会造成一些压力,从而导致整个流程崩溃。同时,我也建议每天的学习的卡片数量控制在 30 张左右。
输出
目前我的目的是考试,输出无非就是做题,做完之后修改 Anki 中的卡片。如果想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我一直忽略了这个部分,所以大部分考试成绩不是很高。
对于那些想要考研的同学,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部分。
留下的记录
经过一学期的积累,Anki 积累了 390 张卡片,Notion 的笔记字数统计有 47009 字。量化的方式记录着我的过去,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上面那些「瞎折腾」,其实都是为了减轻压力。大一的两个学期我过的很难受,知识总是融入不到脑子,整个学期对学习毫无规划,老师讲完课内容下周就忘记,考试周靠学霸救命,背后承受的痛苦难以言状。
这种方法把考试周大量的学习任务,均匀分摊到学期的每一天,让期末空出时间。考试周我抽出了一天的时间,跑去市里参加了两场面试。
感想
无纸化学习并不能替代纸质学习。到学期末,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睡眠质量非常差,开始服用褪黑素并且给自己制定晚上 10 点后不碰任何电子设备的规定。10 点之后的整理 Anki 卡片时间,变成了读书时间。我拿出尘封已久的 Kindle 还有笔记本,开始抄写书摘。
这让我慢慢沉浸下来,去感受笔尖和纸的摩擦。虽然一整个学期的无纸化学习提高了效率,但是我过分极端的行为导致了失衡,有些东西总是不能彻底放弃的。无纸化的便利性是一方面,有时候会需要传统纸质的方法组成另一面。
我想以后我还是会亲手写一些东西,在高效的、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自己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