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 #看了就想买」

前言

过去的 2019 年,因为实习,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养活自己。手头也慢慢有了一些积蓄,终于可以不再受制于父母地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像开枪一样花钱」是一个我很喜欢的比喻:努力攒钱,就如子弹上膛。仔细斟酌,恰如开枪前的瞄准。下单付款是扣动扳机,狙杀需求。十分迷人。

拖延到此刻才来发文,也将本赛道的文章大致都通读了一遍。不得不说好物大致类似,但爽点各有不同。希望能用最简单的描述,把手中设备最迷人的那一刻传递出来。

WH-1000XM3、AirPods 2代、HomePods

2018 年的 12 月因为和公司去日本团建,中途把我买了不到三个月的第一代 AirPods 给丢了(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晚才买)。不起眼的白色耳机就此消失在了北海道的雪里。回国之后,用一条老的威索尼克 GR07 顶了一阵子。但作为一个木耳,享受过 AirPods 的便利之后确实就很难再回到有线耳机的状态。

之后偶然在看 YouTube 的时候,看到了 The Verge 发布的一支名为 《The Verge’s favorite gadgets from 2018》的视频,这是一个类似于编辑部年度总结的片子,其中一位提到了 SONY WH-1000XM3,他是这么说的:

THE VERGE
The Verge

我真的很容易被 The Verge 种草,当年也是因为一篇测评种草了 Moto X,虽然黑檀木后盖和背部的弧线造就了极佳的手感,但还是无法掩饰续航和拍照上的硬伤。扯远了,之后就没有纠结太久,在一月份的时候下单了 WH-1000XM3。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XM3的话,除了夏天太热、风噪压不住(位于上海风噪最强地区)之外,无论是续航、音质还是佩戴舒适度,都是非常满意的水准

1 月份的时候,待在图书馆复习期末考试。不得不说头戴式耳机对于冬天而言实在太友好了,尤其是作为经常受冻疮困扰的人。桌面上零零散散摆了很多东西,跳脱了线缆的束缚感觉十分轻松。即使带了眼镜,佩戴两三个小时也不会觉得夹头和闷,总的而言这是让我整个冬天都过得很安静舒适的东西。


之后,天气慢慢热了起来。三月的时候苹果突然更新 AirPods 二代,作为一个体验过一代的用户,我没有什么犹豫就马上下单了。因为当时我手头基本没有无线充电的设备,于是就选了普通的版本,加上了 Gardevoir 沙奈朵女王的刻字,没想到就因为刻字,晚到了很久。

AirPods
AirPods

AirPods 2 确实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更新,但它的确就是那个随取随用,没有太多幺蛾子的稳定型选手。我使用 “Hey,Siri” 的次数极少,因为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来还是太丢人了。不过僻静无人的时候,还是会用来调整音量,这一点倒是弥补了一些不足。

我在实习工作的时候有几个场合会选择 AirPods 而不是 XM3:

  1. 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因为时刻可能有同事会跟你对话,XM3 简直就是铁壁的化身,而且确实太大了,摘取之类的太麻烦。(捂住一侧的 pad 虽然可以放大声音,但同事可能会一头雾水)
  2. 中午出门吃饭的时候;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会看看综艺或者听播客解闷儿,戴着 XM3 的话太奇怪了吧,也不像颈挂式一样可以非常轻松地挂在脖子上。
  3. 在楼下散步;吃晚饭的时候总是爱围着公司楼下走走,不会太吵,而且出于安全考虑我还是会选择 AirPods。

我第一次被种草 HomePod 是因为看了爱否的《HomePod 消费者报告》,当两台 HomePod 一起播放川井宪次的《花燃》的时候,我既爱上了这个曲子也爱上了这台分量不小的音响。

homepodHomePods

后来 19 年 2 月的时候,在家看到了何同学的那支关于 HomePod 的影片,我是 18 年底的时候开始关注他的,当时觉得何同学确实有一种魔力,知道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且让手中的产品呈现出最吸引人的状态。我觉得一个好的数码视频,最强大的能力就是唤起人的购物欲。这也是我喜欢很多 YouTuber 的地方,当你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你不会去苛求这人是不是多说了什么、少说了什么、有什么偏见,而是将目光总是集中在产品上。至于信息的疏漏,我更习惯于用文字内容查漏补缺。

3 月底的时候,我买了第一台黑色的 HomePod。而 6 月回家过暑假的时候,实在受不了没有它的日子,于是在咸鱼上收了一台二手白色。到下笔的此刻为止,我仍然愿意称 HomePod 为我的年度最佳硬件,因为它实在给了我很多个印象深刻的瞬间:

  • 当我第一次听到它的声音的时候
  • 当我早上起床,一边听着《Move Your Body》,一边刷牙,一边扭动身体
  • 当我第一次用两台 HomePod 立体声播放《紅蓮の弓矢(TVサイズver.)》
  • 当我第一次向闺蜜介绍它,两个人周末窝在沙发上看完了《Begin Again》
  • 当我看完《冰雪奇缘 2》回家那一刻喊出:Hey,Siri。播放《Into The Unknown》
  • 当我在跨年的那个夜晚对它说:“新年快乐。”它回复我:“新年快乐,欢迎来到2020,听起来好科幻啊。”

HomePod,也是我很好的朋友。

IMG_1017My HomePod

Nintendo Switch

Switch其实是我们公司的年会奖品来着。本来就打算购入的我本人,当场狂喜。我们家从小家教很严,又是乡下地方,所以小时候几乎没有太多和游戏有关的回忆。打破这一切的是有一次香港的表弟带回来了一个 GameBoy 并且最后留给了我。这个故事我就不详述了,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可以康康。

回顾我 2019 的新年目标里边就有一条:留一点时间玩游戏。11 月 18 号的晚上下班回家,我在小区快递柜里取到了《宝可梦·盾》。这之后连续好几天,无论是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还是午休的时候躲在公司的小隔间,我的手里总离不开 Switch,虽然之前也有玩奥德赛和 Fitness Boxing,但都没有这么沉迷。午休的时候大门敞开,好奇的同事偶尔会进来瞄一眼,聊两句。

对于我这样一个玩家而言,有太多东西可以取代游戏的时间了,失去了小时候那种为了一个道具、为了孵蛋、为了刷闪去花光一整天的心情。但 Switch 和《宝可梦·盾》有稍微把我从这条偏离的轨道上拉回一点点。

IMG_1018Switch

iPad Pro 11 英寸

我的上一台 iPad 是 iPad Mini 2。从 Mini 2 到 iPad Pro,这中间纠结的时间可见一斑。每一次当我冲动想要购入一台 iPad 的时候,我总是会把少数派上的一些旧文章找回来看看。例如 Hum 的这篇《iPad Only 与范式转换丨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子不语Rex的《信息的输入到内容的产出 |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以及 Vanilla 的《iPad Pro 学术指南 |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

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些新的关于 iPad 的内容,MKBHD 的这期关于 iPad Only 的视频,曹将写的这篇《不好意思,我偷偷买了 ipad Pro(2018 版)》,以及 ShikiLab 在电子手账方面的实践以及利用 iPad Pro 学习韩语和手绘的经历。所有的这些内容都帮助我厘清了 iPad 是什么?iPad 能帮我做点什么?这两个问题。

我购入了一台最基本配置的 iPad Pro 11,并且也购入 Apple Pencil,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一块键盘。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最大的快乐都来自笔头。笔记和绘画是我最高频的操作,在尝试绘画的过程中,我甚至有了更多模仿和系统学习的热情。增加的一块设备能够开辟一个新的兴趣点,何乐而不为呢!何况它还有相当完美的屏幕和声音表现。就和 Kindle 刺激阅读,Switch 帮助你探索游戏世界一样,iPad Pro 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很称职的第三屏。它擅长的,也很难被替代。

毫无疑问,笔记是我最高频也觉得最值得的使用场景。过去我想看视频课的话,得先打开电脑,同时在旁边备一个本子。不仅东西变多了,也没法截图作为补充,繁杂低效。同时使用了 GoodNotes 和 Notability 一段时间,主要用来听课程(百度云太烂)的同时做笔记。总结一下的话:GoodNotes 界面功能更加合理(例如在 Slide Over 界面下,长按空白处可以添加复制的图片,但 Notability 不行)但我用 Notability 写字更好看......

1571388702973-823ddf86-c746-466d-896a-0c8aed72589b

                                                                     Notability

自从拿起笔,也有了一颗想要写写画画的心。尤其是最近一位追星的朋友看完我的Procreate 草稿库,让我帮她涂张壁纸之后,就更加燃起了想要好好画的决心。很多时候,一点点像样的手绘真的能够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于是就要安利一下嘉文钱的这篇《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能用 iPad 画一手好画!》,作者本身是一名 PPT 设计师,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步骤详实很适合我这种下载完 Procreate 然后一脸懵的选手。

未命名作品Work1

未命名作品 2Work2

以上是我跟着 Twitter 上的一些大佬练习的一些作品,虽然技术渣渣,但能够看到这些东西诞生在自己笔下,确实有种别样的心情。

结语

我是一个对于工具特别痴迷的人,人和手中的设备如果能完美协奏,于我而言别具魅力。过去我曾设想过一个摄影项目,取名为「With Gadgets」,希望把那些在人们手中发光发热的设备记录下。后来看到「Behind the Mac」颇有种想要会心一笑的感觉。

我曾经和同事开玩笑地说:买东西最开心的时刻不是收到东西的那一刻,而是持币观望,所有一切在你眼前,仿佛任你采摘的时刻。

决策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你的自我判断、经济状况、审美水平共同发力,像是在印证那句话——你花的每一笔钱都是在为你喜欢的世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