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的增长,任务也越来越多。自己想做的、需要做的、必须做的、生活类的、学习类的、工作类等等的任务,充斥着我们的每分每秒。忙碌,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代名词。

任务管理,也成为了现代人所需面对的问题。顺应着发展趋势,就像传统大牌 OmniFocus、现代化开放式的 ToDoList 等专业性任务管理工具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但我很惊讶于一位朋友使用「纸质笔记本」也可以把任务管理得井井有条。笔记这个角度,让我对任务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笔记本带来的思考

如此美丽
如此美丽

任务管理不仅仅记住需要做的任务,更关键的是把任务做好。例如,GTD 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清除大脑的杂念,更加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和事务。在我的精力管理中,即是从「烦」的状态转移到「醒」(详情)。它们都是为了让人把事情做好,而目前的任务管理工具在这个方面是有所缺失的。它们的设计心思和发展突破口,都集中在任务分类和过滤筛选上,说到底是停留在单纯地记录任务和寻找任务方面。

而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怎么让人把任务完成地更好」这个问题,被人研究和设计得缺不是很多。就像在 GTD 流程里面,回顾这样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却很容易被人忽视。

我一直记得柴静在《看见》里的一句话。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任务的反思
任务的反思

任务只是任务,对任务的反思才是财富。而我在「笔记本」里找到了这种对任务的反思,完整的任务流程、执行中出现的困难、任务的不足与完善等等这些对任务完成之后的经验和反思,我觉得才是真正精进的秘诀,而且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总结。

原来高考学霸最厉害的一招——错题本,就是通过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习惯性的认知错误,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数。这样宝贵的东西,却在像 OmniFocus 等等工具上被忽视而难以使用,而在笔记本上却有很好的体现。

任务管理的笔记化

回归到任务管理中,笔记化的概念是不仅仅是任务记录本身,而是在赋予任务记录更多的意义与内涵,既然是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被记录。每个任务都是有意义的,但任务的意义和内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也会因为任务自身而不同。与我而言,我大致分了几类:

  • 学习类任务的意义在于——认知结构和易忘知识点;
  • 设计类任务的意义在于——灵感和设计思路;
  • 文稿类任务的意义在于——洞见和他人观点;
  • 生活类任务的意义在于——技巧和比较总结;
  • 阅读类任务的意义在于——感想、联想、例子;

上述的分类都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对于他人来说任务意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任务背后需要记录的意义。

闪念胶囊的笔记化任务管理

笔记本的任务管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使用闪念胶囊进行任务管理,它同样可以很好地进行文本记录,可以快速的任务管理事项中进行记录。

笔记化的任务管理
笔记化的任务管理
笔记化的任务管理

比如,我学习完第四章知识,原来的任务管理工具只是在最前面打一个勾就好了,给大脑一种完成感而所学内容就显得不重要。现在的话,我会在这个任务事项中,添加所学内容大纲进行「回顾」,在大脑中再次梳理加深脑海中的痕迹。

一个任务虽然可以分解到很多个部分和流程,可以有效克服拖延来执行下一步,但是也给人一种整体任务的破碎感,容易忽视流程之间的连接性,缺乏完整的记录和总结。笔记化的任务管理,通过文字记录有效的穿接起来整个流程。

其次,对于每个环节的完成评价却是模糊的,首先记录下自己的主观评价,再加上别人的客观评价,两种观点综合来看让任务管理形成有效的闭环,这些内容都可以笔记化记录。在用 Smartisan OS 的闪念胶囊进行任务记录之后,可以统一输出到锤子便签中形成「子弹笔记」。

写在最后

任务管理的关键不仅仅是任务记录和简单任务分解,更应该是把事情做好。笔记化,说白了就是把经验和反思记录下来,这个行为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不断反思才有不断的完善,不断地完善就是进步。


  1. 第一张图片「如此美丽」来自于 瑾瑜®

  2. 第二张图片「任务的反思」来自于 _chenqin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