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从 Things 3 Beta 开始,我就一直默默测试这个全新的版本,希望通过足够多的使用体验,写一些关于 Things、关于 GTD 的思考。

很多 Things 老用户在等待 3.0 的漫长岁月中,更换到了 OmniFocus 或者 2Do,而 3.0 一发布,这些老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简直炸开了锅,纷纷持币待购回归 Things。这个现象其实也从侧面表明,大部分用户的生活工作结构是不需要也用不到像 OmniFocus 或者 2Do 这样大而全的GTD软件的,但是他们却切换了平台,结果就用的很痛苦。

Things 在改良 GTD 过程中,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的,而这种优化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你感觉使用 Things 很舒服很轻松,一方面同时能兼顾 Power-user 所需的功能和逼格。

Magic Plus

null

Things 3 这次更新,基本上三个版本的功能没有差异化了,这要得益于 Magic-Plus,通过拖移 Magic Plus,可以在 iOS 端享受到 Mac 端使用快捷键的效率和快感,不得不佩服这个设计,可以预见未来用类似交互的iOS软件会越来越多。

  • 在任何界面拖移 Magic Plus 至屏幕左下角,可以添加待办事项至「收件箱」
  • 在主界面点击 Magic Plus 可以在「收件箱」中新建待办事项、可以新建「责任区域」或者「项目」
  • 在主界面拖移 Magic Plus 至某个「责任区域」,可以在该区域下添加相关项目
  • 在具体项目界面拖移 Magic Plus 至屏幕左边缘可以创建「标题」
  • 在列表界面拖移 Magic Plus 可以自由的在不同位置插入单个待办事项

null

用惯了 Magic Plus 就有种回不去的感觉,你可以在很小的 iOS 屏幕上,完整的规划一个大项目的实施流程,而不需要转换到 Mac 端再次完善,你说爽不爽?

列表编辑

null

通过右滑项目或者任务,就可以在单选或者多选后进行移动位置、选择时间以及删除操作,这种批量化快捷操作的设计,充分利用了 iOS 的手势优势,实现了Mac 端 Commad键的功能。

null

日期跳窗

null

通过左滑项目、任务,就可以在日期跳窗中快速选择任务的时间,这个原本只在Things 2 for Mac 中的 Drag&Drop 功能,通过手势被完美移植到 iOS 端。

不仅如此,在「计划」列表,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Magic Plus 把任务拖移到相关日期,这样创建的任务会自动赋值,而在「今天」列表新建的待办事项会自动赋值今天。

值得注意的是,Jump Start 赋值的日期,是一个任务的开始日期,一个任务开始后与任务截止之前,是任务可以被完成的时间,所以,当一个任务出现在「今天」列表中,并不代表这个任务必须在今天完成。(在Things中,如果一个任务今天截止,即使你没有主动把这个任务移动到「今天」列表中,它也会自动出现在上面。)

通过给不同的任务添加开始时间,可以起到隐藏任务的效果(在「随时」列表挑选任务时,你看不到添加了开始日期的任务),你也不希望一大堆目前还不具备客观条件的任务,一直出现在你的眼前吧?

null

这里说一下截止日期,截止日期有两种,一种是有客观存在的硬性截止日期,比如老板要求你必须在周一下班前完成汇报材料,还有一种是主观意志添加的截止日期,其初衷是希望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比如说自己安排的在周六睡前完成演讲稿背诵。

就我个人长时间的使用体验来说,除非一个任务真的有硬性截止要求我会添加截止日期,其他的任务我都不会添加,你不能为了激励自己就给任务指定一个截止日,这是行不通的。

日历事件和今晚

null

现在我们可以在「今天」列表和「计划」列表中看到日历事件,可以说解决了一个 GTDer 们的一个痛点——日历和待办事项的割裂。

日历事件会以一个灰色框形式悬浮在所有待办事项之上,这也表明了日历的一种特质:硬性的时间要求,不随着主观意志而变更。

结合当天的日历中有硬性时间要求的事件,我们才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待办事项。

null

另外,Things 3 增加了一种时间维度:「今晚」,可以快速的把一些白天没有条件完成的任务,在页面上分割到下方,让「今天」列表更加清晰明朗。

标题和检查列表

null

标题和检查列表看起来增加了 Things 的层级,但其实标题和检查列表都无法单独作为任务存在并添加标签,所以 Things 本质上仍旧只有两个层级:项目和任务。

标题以蓝色高亮显示在项目中,给人一种漂亮整洁的视觉结构。当项目比较庞大时,可以先用标题把项目拆分为几类,然后再继续细化。标题下面的任务依附于标题,当你拖动标题时,下面的任务也随之移动。

null

当你在整理行李、超市采购和做仪式任务时,检查列表就相当有用,你不再需要先创建一个项目,然后再创建一个个的子任务。

如果你不希望每天打开App就有一大推循环任务充斥在「今天」列表中,试试看使用检查列表吧。

null

Things 3 发布后,OmniGroup CEO 在推特上发了好几条有点醋意眼红的推文,其中一条就是关于项目层级的。

null

无限层级的想法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实际运用体验就是:很难用而且大部分时间用不着,就连 OmniFocus 自己在无限层级上面做的也是很糟糕:增加了 iOS 端的操作复杂度不说,Mac 端也没有对不同层级予以高亮区别显示(分级很多的话界面上就看起来一团糟要爆炸,OmniOutliner 也同样是这个问题,谁用谁知道)。

所以Things 3 我是要严重表扬标题和检查列表的,前者高亮显示不同层级使得项目层次感十足思路清晰,后者减少了大量原本需要单独建立项目的重复劳作,压力减轻不小。

分离窗口

null

有人说 Things 是无法保存筛选结果的,分离窗口就是Things给你们的回答。在Mac上,我会用分离窗口始终打开这么几个透视窗口:

  • 工作:在「随时」列表中,筛选出所有打上工作标签的任务,方便挑选工作任务
  • 个人:在「随时」列表中,筛选出所有打上个人标签的任务,方便挑选个人任务
  • 今天:聚焦今天需要着手的待办事项
  • 计划:看到未来7天的任务安排

搜索

null

在 iOS 端,只需要下拉页面,在 Mac 端,只需要开始打字。不仅可以搜索任务和标签,还可以快速切换列表。

通过「Magic Plus」、「List Editing」、「Jump Start」以及「Quick Find」,Things 3 在 iOS 端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效率飞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桌面级别的应用。

Things的任务整理逻辑

null

「整理」是 GTD 流程中的一个步骤,把未分类整理的任务分配归属地,为最后过滤任务提供便捷。

不同于其他 GTD 软件的处理方式,必须给任务分配项目、标签或者上下文,Things 只要给一个任务分配一个时间(今天、随时、具体某一天或者某天),就算是整理完毕了,可以看到,Things 中默认的4个主要列表都是和时间相关的,这相当于在 GTD 理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整理的维度:时间。

这种处理方式很灵活,一些不需要被具体项目容纳的任务,分配个时间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压力。

生活已经够复杂了,任务管理软件不应该这样,Things 做到了。

工作流

工作流是任务管理的核心

null

我们用任何 GTD 软件的时候,都应该清楚,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套工作流,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以及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不要迷失在一款软件的某些具体特性和设计上,而要从「建立工作流」的整体角度,去把握任务管理,有效果比有道理、有逼格重要。

「工作的时候工作,玩耍的时候玩耍」,这就是 GTD 倡导的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在休闲娱乐的时候),却在担心另外一件事情,那么,你的工作流就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不仅如此,在实践 GTD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是,通过工作流,把自己嵌入一个固定模式里,建立一个强大而坚硬的规律性周期,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试想,你刚开始一个考 CPA 的大计划,却没有与这个大计划相匹配的固定模式和工作流,你如何抵御外界无处不在的诱惑?如何几个月、几年如一日的去磨练自己的核心技能?架势不坚固,就容易半途而废。

在这里,我想提出 GTD 任务管理的两大难点,解决这两大难点对顺利建立工作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难点是「分解项目」,「分解项目」本身就是一次严肃写作,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直接给你一个你之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项目,比如「安排三方面谈会议」,你如何下手分解项目?一般都是一脸懵逼吧,完全不知道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即使勉强写出1、2、3、4步,也大致是随便写写的,不具备让人有想去完成的冲动和直接可执行的客观条件,拖延症的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没能很好分解任务造成的。

第二个难点是「了解自己的生活」,一个只有对自己生活和工作足够了解的人,才有建立一个「可依赖、可信任」外部系统的可能性,你对自己生活越了解,你的系统就越可靠,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是那么了解,失控和混沌是常态。

项目设置

null

Things 3 中的「区域」,我个人把它理解成 OmniFocus 中的文件夹,设置的时候往大处划分,比如「工作」、「个人」、「家庭」,然后在区域下面添加各自相关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Things 3 中「区域」本身也是可以添加任务的,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灵活,因为一些属于这个区域的任务同时不属于任何项目的,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整理。

标签设置

null

标签的设置非常个人化和灵活化,一个建议就是建立那些你经常要用、甚至每天都会用的标签,这要求你对自己生活有较高程度的了解。

在Things中,不仅任务可以添加标签,项目和区域也可以,一旦项目和区域被打上标签后,其下的任务会继承这个父标签。

标签在 Things 中主要有这么几种用法(用法很多,这里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 通过搜索标签,聚合所有打上同一标签的任务、项目和区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快速定位到符合某个使用场景的所有任务
  2. 在不同列表下,通过标签,筛选出同一标签的任务,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挑选任务,也可以用于回顾任务
  3. 在「今天」列表状态下,通过标签,筛选出同一标签的任务,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聚焦任务

第一种用法,比方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手机」的标签,在一些出门在外只带手机的无聊时刻,可以搜索「手机」,找到一些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的任务。

第二种用法,比方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紧急」的标签,在「随时」列表中,通过选择「紧急」标签,找到所有在时间上比较紧迫的任务。再比如,当你给「工作」区域打上「工作」的标签后,你可以在「日志簿」中筛选查看你最近完成的工作类任务,便于你向老板汇报,也便于自己回顾总结。

第三种用法,比方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1小时完整时间」的标签,在「今天」列表中,通过选择「工作」和「1小时完整时间」标签,聚焦那个你希望用大块时间专心完成的工作任务。

Things的工作流

null

用 Things 来设计工作流是简单的,毕竟是 GTD 应用,跳不出 GTD 的大框架,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收集和整理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到一个想要完成的任务、灵感、资料等,你先把它们放入「收件箱」中。一般在第二天早上,我们会统一整理一次「收件箱」,进行删除、分配时间、分配区域或者项目。

二:选择任务和执行

打开「随时」列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的任务,挑选一些想要完成的任务打上标签,然后分配时间:「今天」。

null

接下来就是执行阶段了,配合标签,筛选出符合目前的时间、精力、地点、设备的任务,开始加油干吧。


我的用法

这里提一下我自己的用法。我把「工作」区域打上了「工作」标签,除开「工作」区域的其他区域都打上了「个人」标签。

当我在「随时」中挑选任务的时候,先点击「工作」标签筛选出所有工作上的任务(在 Mac 中,我会用「分离窗口」功能,始终保留着一份工作任务透视,这样就不用每次都点击出来),挑选出一些今天想要做的,接下来,给任务添加时间属性上的标签,我有这么几个分类:

  • 最高优先级:代表着这个工作任务有最高优先级,先于其他所有属性,一到公司立马做
  • 上午:上午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我会安排一些需要大块时间专注的任务
  • 下午:下午精力大减,我会把需要与人沟通、协调等任务放在下午

按照时间的固有顺序做事情很自然,时间作为聚焦任务的第一步,可以让你清晰的清楚一整天的走向。接下来我会用到聚焦任务的第二个维度:状态要求。第二个维度并不是必须的,比如上午你就1-2个任务,是否标签状态要求并不重要,关于状态的标签,我只有两个分类:

  • Focus:代表着需要专注的任务
  • Brain Dead:代表不需要不需要大幅度专注也可以完成的任务

我的原则是,先做 Focus 任务,再完成 Brain Dead 任务。同样的流程在「个人」中走一遍,我们挑选任务的步骤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在「今天」列表中,通过时间维度和状态维度,聚焦任务,一次完成成一个待办事项。


三:回顾

Things 并没有原生的回顾功能,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回顾,事实上,要想要让一个任务管理系统保持年轻、高效有活力,回顾是必须的。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回顾 Things 数据库」的重复任务,达到相同的目的。

回顾的时候,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删除一些不再需要的任务,对一些项目进行二次安排、优化,对一些任务重新分配时间等等。

一些常用的快捷键

null

  • Shift+Commad+L:在项目中查看任务,有时候如果一个任务描述的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该快捷键迅速让任务显示在项目中,便于看清楚该任务所处的层级,结构等
  • Command+D:复制任务
  • Command+T:把任务移动到「今天」列表
  • Command+E:把任务移动到「今晚」
  • Shift+Commad+R:让任务或者项目重复
  • Ctrl+shortcut:给任务添加标签

Things 3的缺点

null

作为一个 OmniFocus 的老用户,Things 最让我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它把区域和项目展开了放在侧边栏,当你项目多到一定程度,每次打开软件扑面而来这么多项目是很糟心的(更不用说简洁了,官网的截图都是骗人的),相同的点,当你在「某天」列表中放了项目,Things 会在侧边栏顶部提醒你:「有xx个稍后项目」,我的天啊,除了回顾的时候,我平时根本不关心也不想知道自己有多少个稍后项目好吗?还放在这么高级别的位置,翻 100 个白眼给你。

不过,利用这种侧边栏展开区域和项目的方式,我在侧边栏创建了一个叫「本周主要任务」的区域,一般每周会在内放 1-2 个项目,由于每次打开 Things 都会看到,被给予了很高的关注,这种方法反而让我完成了很多的任务,仅供大家参考哈。

除此之外,上文也说到过,因为标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存在,所以我们无法在「随时」列表中直观的看清楚一个项目的分层逻辑,你必须点进项目中一个一个查看结构。

其他的缺点就是老生常谈了,不支持附件,没有协作,清单任务无法独立等等,当然,瑕不掩瑜,无论是刚开始任务管理的学生,还是资深 GTDer ,相信都会在使用 Things 中体会到愉悦和舒适。


拓展阅读: [The Hit List,被埋没的 GTD 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