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的「X」,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 Mac OS X,那是在乔布斯的带领下,告别过去带着苹果走入新篇章的电脑系统。苹果本可以把今年的旗舰机型命名为 iPhone 8 或者 9,或者张三李四——这只是个名字而已,但苹果选择了「X」,意味着这不是一部例行升级的手机,苹果想赋予它特殊的意义。
今年苹果的宣传策略很有意思,在过去他们会规定一个时间点,超过之后,提前拿到测试机的媒体们才能发表对新设备的测评。但是在今年,美国地区仅有三家媒体(全球有十家)提前一周拿到了 iPhone X 测试机,其它科技媒体均在 24 小时前才拿到,另外苹果还给一些不太知名的、甚至都不是科技相关的 YouTuber 们提供了测试机。这些媒体和 YouTuber 们都更面向年轻的群体,看得出苹果想要在今年触及更多的人群,并且也在尝试不同的宣传策略。
我拿到手上这部 iPhone X 已经有一个多星期,刚上手时确实充满了新鲜感,5.8 英寸全面屏用起来怎么样?取代了 Touch ID 的 Face ID 体验如何?没有了 Home 键该怎么交互?接下来我将一一为你解答。
尺寸:单手操作爱好者的福音,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屏
我上一部手机是 iPhone 7,再之前是 iPhone 6s Plus,所以大小机型的 iPhone 都体验过。iPhone X 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厚(7.7mm,比 iPhone 7 厚 0.6mm),并且重了一些(174g,比 iPhone 7 重 36g),不过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适应了。由于这几年 iPhone 持续变薄,反而有不少人提出加厚机身来提升续航的想法,所以这次厚度和重量的增加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iPhone X 整体尺寸和 iPhone 7 接近,高度多了 5.3mm,宽度则多了 3.8mm。站在小尺寸手机(4.7 英寸)的角度,尽管 iPhone X 变得狭长了,但基本还是保持了单手使用时的可操作性。Plus 尺寸之所以不方便单手操作,不是因为它高,而是因为它宽,握持手另一侧的区域很难通过改变手势来碰到,屏幕顶部则容易通过改变手势来触及。喜欢小尺寸手机的人,从 iPhone X 身上也能找到熟悉的感觉。1
站在 Plus 尺寸的角度,iPhone X 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屏」。最明显能感受到区别的是,Plus 尺寸独有的横屏两栏设计并没有运用在 iPhone X 上,比如系统自带的设置、邮件、备忘录等应用。尽管我自己不太使用这些功能,但如果你有需求的话,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此外键盘输入区域也能感受到明显区别,iPhone X 虽然比 4.7 英寸 iPhone 稍微宽一点,但明显不如 Plus 尺寸来得宽敞。
从实际显示的内容量上看,iPhone X 和 4.7 英寸 iPhone 在横向上所能显示的内容量是一样的,同样为 375pt 2 ,Plus 尺寸为 414pt。竖向内容量则增多了不少,达到了 812pt,Plus 尺寸为 736pt。你可以通过下面这张 PaintCode 绘制的图片来对比其它 iPhone 型号。
人们喜欢大屏手机的原因不只是屏幕更高带来的,同样也是因为屏幕更宽,iPhone X 在这一点上可能会让部分 Plus 手机用户失望。不过由于全面屏的缘故,iPhone X 的屏幕视野比 Plus 更开阔,直观感受上弥补了一些。
我们今年并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一个尺寸的 iPhone,不过近期也有消息称,苹果可能会在明年推出 Plus 尺寸的 iPhone X,也许可以期待一下。
屏幕:隐藏「刘海」很容易,留下它才是「勇气」
全面屏看起来真的很棒,即使它正面有一块「刘海」。平时我们不太会注意到它,原因很简单,iPhone X 发售前,我们是通过照片看到的 iPhone X,我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手机上。而当我们拿到 iPhone X 后,我们是在使用手机,这个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屏幕里面的内容,因此「刘海」不会太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再加上使用黑色壁纸的话,会让它看起来跟屏幕融为一体,因此就更加不显眼了。
「刘海」在刚开始的时候引起了大量不满,网友们纷纷反馈 iPhone X 丑死了。直到最近少数派介绍了一款去「刘海」的壁纸应用,我注意到有不少人在评论里面说「去掉刘海反而更丑啦」,还挺有意思的。就我自己而言,我从来不觉得这是一个丑的设计,这只是一个「怪」的设计。从「使用手机」的角度来说,它并不影响日常使用。
隐藏「刘海」其实是相对容易做出的决定,比如在状态栏固定显示黑色背景,或者就像其他厂商一样,直接不要这两块屏幕区域,但苹果最后选择留下它,这可能比去掉 3.5mm 耳机孔更需要「勇气」。Jony Ive 曾将「无边泳池」的概念与屏幕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屏幕是最主要的,其它东西不能干扰屏幕。延伸出「刘海」两侧的屏幕可能要比直接去掉更符合「无边泳池」的概念,也让屏幕看起来更没有边界。
从前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里面再画个小圆圈,我们会知道这是 iPhone。而现在去掉了 Home 键的 iPhone X,只剩「刘海」作为它的标志性设计,也可以预见短时间内「刘海」不会消失。
当我看习惯了全面屏的 iPhone X 之后,再回去看其它 iPhone,会觉得特别不习惯。这种感觉跟 10.5 英寸 iPad Pro 相似,你知道这是设计的趋势,大边框和非全面屏看起来就显得笨重。
今年是苹果第一次在 iPhone 上采用了 OLED 屏幕,像素密度达到了 458ppi,这让界面元素看起来更清晰,边缘也更锋利。苹果在色彩校准方面也控制得很好,你不会看到传统 OLED 屏幕上常出现的颜色糊成一片的现象。拓展阅读:为什么 iPhone X 选择用 OLED 屏幕?这些信息帮你更好了解
至于 OLED 屏幕可能带来的「烧屏」风险,由于我们拿到 iPhone X 的时间都不算长,而「烧屏现象」往往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因此得依靠时间去验证。不过苹果自己倒是很自信地表示:「我们设计的超视网膜显示屏可以减少 OLED 的『老化』效应,是业内首屈一指的显示屏。」
不过 iPhone X 的这块屏幕可不便宜,易碎而且维修价格高。国内需要 2288 元,其它损坏维修价格为 4588 元,均比 iPhone 8 高出 1000 元左右。便宜一点的保护方案就是带保护套,但如果你喜欢不带保护套的手感,平时又比较粗心,那么这次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苹果推出的手机意外险服务 AppleCare+,具体购买建议可以参考这篇文章:面对近万元的 iPhone X,你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以前不 Care 的 AppleCare+
今年的三款新 iPhone 都用上了 True Tone(原彩显示)技术,会根据周围环境的色温自动调整屏幕的色温,理论上会让显示效果更自然。但我发现自己经常在修图或者看美剧的时候关掉它,修图自然不用说,滤镜分冷暖色调,True Tone 会影响判断,但后者则需要我们从心理上去接受这种设定,因为影视作品通常都有自己的调色习惯,屏幕色温可能会影响到所谓的「导演表达」,但这就类似「音频文件格式和耳机音质是否会影响音乐家的表达」,这些都是所有人都难以控制并且会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变化的东西,因此只要你心理上接受它了,其实也就没什么大不了,况且 True Tone 真的会让你在夜晚对着屏幕时不那么刺眼。
另外 @CocoaBob 发现目前处于 Beta 阶段的 iOS 11.2 会在开启相册时自动减弱 True Tone 效果,也许未来苹果会把这个功能开放给第三方。
Face ID:第一次觉得手机似乎有了灵魂
iPhone X 上另一个大变化就是用 Face ID(面容 ID)取代了 Touch ID。Face ID 设置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将前置摄像头对着自己,然后根据指示转动头部两次,就能设置完成,录入过程很顺畅,结束后甚至还会发出「这就完啦?」的疑问。
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帮我爸设置 Touch ID 的时候,整个过程很容易出错,比如手指按压过久或者没有覆盖到中心部位,录入过程也耗时较长。在初始引导上,Face ID 做得比 Touch ID 好太多了。
Face ID 的原理是利用了「刘海」上新增的两个传感器,一个是最右边的点阵投影器,它可以发射某种有特定结构的光到你脸上,然后通过最左边的红外摄像头(不是前置摄像头)拍摄你脸部的照片。由于脸部本身就存在凹凸,再加上与发射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拍到的光会有所变形,与原本的结构一比较,就能计算出人脸的 3D 深度图。另外它还会拍摄一张红外照片,这样 2D 的脸部细节特征也有了。两个数据一结合,再跟录入数据做比对,就能知道此时解锁的是不是你本人了。
所有 Face ID 数据都储存在 A11 仿生芯片的安全隔区中,并且会进行本地加密。当第三方应用需要调用 Face ID 进行解锁时,它只能知道认证的结果是否成功,并没有权限获得 Face ID 的数据,因此你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脸部照片会被上传到服务器上。
关于 Face ID 最大的疑问是,它能否替代 Touch ID。在我这一周的体验过程中,Face ID 绝大部分情况都运行得很好。成功率和解锁速度都不错,虽然没有第二代 Touch ID 那么精准和快,但真的一点都不差,比起第一代的 Touch ID 要好非常多。
但有一种情况确实会令 Face ID 有些尴尬,就是当我们把手机平放在桌面的时候,Face ID 失败率很高。其实前面有提到,Face ID 在进行验证时需要调用红外摄像头,因此它需要「看」得到你的脸,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三者缺一都不可。红外摄像头的视野范围跟前置摄像头相似,你可以尝试打开前置摄像头观察一下什么时候能看得到你的五官,以后就知道 Face ID 的有效解锁视角是多少了。
除了视角,Face ID 还要求你与手机的距离保持在 20–55cm 之间(苹果官方建议的距离是 25–50cm),掌握这两个数据,相信你能更熟练地使用 Face ID。
另外也有人提到双胞胎的问题,虽然苹果自己也提到了,如果是双胞胎,目前的确会大大减弱 Face ID 的安全性。但还是有几家媒体找来了双胞胎进行测试,具体过程我就不在这儿详述了,大家可以 点此 查看测试的详情,简单说结论就是同卵双胞胎确实很容易就骗过 Face ID,目前苹果也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只能使用密码进行解锁。
抛开成功率和解锁速度,Face ID 最大的优点是自然,比如当我们熟练使用 iPhone X 后,直接拿起手机就往上轻扫,在手指滑动过程中 Face ID 也会跟着验证,手机自然也就解锁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没感觉到有「Face ID 验证」这一步。类似的情况还有 Safari 自动填充密码的时候。
当然你可能会担心安全性的问题,其实该有确认过程的时候还是会有的。比如 Apple Pay 需要你先按两下侧边按钮,然后再进行 Face ID 验证,验证成功后,手机会处于可刷卡的状态,直接拿到 POS 机前刷一下即可,不需要一直把脸对着手机。类似的线上 Apple Pay 支付和应用内购支付也是需要你先按两下侧边按钮再进行验证,由于这个行为是主动执行的,所以说 Apple Pay 和应用内购不存在一不小心就把钱给付了的状况。
不过你可能得警惕一下其它的支付或转账场景,比如使用微信进行转账,整个过程中唯一的确认步骤就是一个绿色的「确认」按钮,当你按下「确认」后,就会立即进行 Face ID 验证。由于不同的应用会采用风格各异的设计,所以当你在进行涉及到财产相关的操作前,一定要看清步骤,不要把安装应用时猛按下一步的习惯带到这里来。
Face ID 第一次让我感觉到电子设备似乎有了灵魂,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当锁屏界面有通知消息时,只有机主本人注视屏幕,通知消息才会展开详细内容,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条未知消息。需要注视屏幕这个设定确实非常有意思,你似乎在跟屏幕进行对话:「嘿,老伙计,让我看看今天有什么消息。」
交互:有一些学习成本,但很好用
随着 Touch ID 离去的还有 Home 键,这是 iPhone 曾经的标志性设计,并且也是易用性的代表。乔布斯曾说:Home 键它总能带你回家。
On the front, there’s only one button. We call it the Home button. It takes you home from wherever you are. And that’s it. — Steve Jobs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时候,按一下 Home 键总会回到主屏幕,非常简单易懂。但实际上 Home 键后来衍生出的其它功能还是需要一些学习成本的,只不过它们都被分布在更新迭代的岁月里,用户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经验积累,已经习惯了这套操作。
iPhone X 改变的是一大堆操作习惯,相信大家都得依靠一段时间来适应。具体改变的操作可以看《取消了 Home 键的 iPhone X,交互方式都有哪些变化?》这篇文章,里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 iPhone X 的各种交互手势,这里我只说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
大部分底部操作的手势都很好用,包括直接上滑返回主屏幕、左右滑动切换应用,不过触发多任务界面的手势则一般。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你不需要像发布会那样上滑到屏幕中央停顿,或者画个倒 L 型,你只需要从底部往上短滑,稍微停留(非常短暂的)一小会儿后松手,就能触发多任务界面。
屏幕顶部的手势操作则没那么好用了,以我自己为例子,控制中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一下子从一个极易唤出的位置挪到一个需要改变手势才能唤出的位置,这让我非常不习惯,甚至到现在一个多星期了,也还没有适应过来。通知中心就更加不方便了,以前可以从右上角区域唤出,现在得左移了。我认为把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都堆到一起是一个不合理的设计,希望苹果能在明年的新系统上进行优化。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手势操作是锁屏界面的闪光灯按钮和相机按钮。这两个按钮跟普通的按钮不太一样,它们是 iOS 上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模拟的是现实中开关的触感。这两个按钮你不能 3D Touch 它们,你需要稍微用力按下后,再抬起手指,就像现实中你按下开关后也要抬起手,过程中会有两次震动反馈,跟现实里体验也非常像。当年 iOS 7 从形状上抛弃了开关的样子,不少用户怨声连连,现在反而从触感上找回来了,说不定以后会更大范围地利用。
除了 iPhone X,我日常使用的还有一部 iPad Pro,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它俩的交互逻辑不统一。令我最不习惯的一个地方就是 iPad 的控制中心在底部,而 iPhone X 则跑到右上角去了。另外我也时不时会误以为 iPad 也能从底部往上轻扫返回桌面。这可能得忍好长一段时间了,也许明年的 WWDC 会让这些情况有所改善吧。
相机:小尺寸手机终于有了双摄像头和人像模式
iPhone X 的摄像头参数大体与 8 Plus 相同,@nerd_du 这篇 iPhone 8 体验里提到的「人像光效」部分在 iPhone X 上也基本适用:
目前(人像光效)这个功能和去年的「人像模式」一样,也处于 Beta 阶段,所以实际拍照效果是否能做到发布会样片那样惊艳,完全取决于周围环境,如果在本身光线环境充足,光源不复杂的情况下,「人像光效」的效果还算可以,尤其是「摄影室灯光」模式,能在提亮面部亮度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自然的效果。
但是一旦切换到「轮廓光」「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模式就瞬间破功,后期效果非常明显,「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的效果甚至看起来有些吓人,像是抠图失败的照片,基本上是不可用的。
考虑到去年「人像模式」Beta 版时的情况,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明年去掉 Beta 之后的「人像光效」应该会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iPhone X 摄像头有提升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长焦镜头和前置人像模式。
长焦镜头从 ƒ/2.8 光圈增大到 ƒ/2.4 光圈,并且新增了光学防抖(此前只有广角镜头有光学防抖),当你想要放大两倍进行拍摄时,终于不用太担心牺牲画质了。
从上面这两组样片来看,使用长焦镜头 2 倍模式下,iPhone X 的拍摄效果和 iPhone 8 Plus 比差别并不大,噪点控制稍微好一点点,但如果不放大显示的话几乎看不出。
不过考虑到几乎很少有人是从 iPhone 8/8 Plus 升级到 iPhone X 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 iPhone X 和前代相机的对比。从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看出,同样作为小尺寸手机,拥有双摄的 iPhone X 夜间拍摄效果要明显比 iPhone 7 好很多,包括噪点控制、暗部细节、画面明亮度等各个方面。
另外今年的三部新 iPhone 都使用了新的感光元件,进光量比上一代提升了 83%,因此夜间拍照的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得益于新增的红外摄像头(苹果把它叫做原深感摄像头),前置相机终于也可以拍摄人像模式了,不过虚化效果一般,边缘过渡不太自然,还有待苹果对软件算法的进一步调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用到了红外摄像头,前置人像模式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拍摄,反而后置摄像头由于进光量不足无法拍摄人像照片。
至此,小尺寸手机终于有了双摄像头和人像模式。曾经因为这两个原因转移到 Plus 尺寸的人,终于能同时拥有单手握持感和出色的拍照能力了。
其它
- Animoji:Animoji 确实很有趣,我自己会经常发到社交网络上,也写了一篇如何用 iPhone X 制作 Animoji 卡拉 OK 的教程。不过 Animoji 的问题在于国内环境并不依赖 iMessage,虽说有办法将 Animoji 发到其它平台上,但终究还是没有原生内置那么方便。希望苹果能尽快将 Animoji 的 API 开放给第三方使用。
- 120Hz 触摸采样率:根据苹果开发者网站上提供的信息,iPhone X 的触摸采样率(Touch Sample Rate)达到了 120Hz。首先你要知道这不是 ProMotion,它不会在滚动、缩放、平移等操作时变得更加流畅,不过它可以让 iPhone X 对交互做出更快的反应。
- 续航:由于 OLED 屏幕的省电特性,iPhone X 的待机续航有很大的提升,比 iPhone 7 好很多,不过使用续航则达不到 Plus 的水平。我的日常工作环境是随时都有电充的状态,所以我个人并不太在意 iPhone 本身的续航时间。
- 扬声器:我将 iPhone X 和 iPhone 7 左右摆到一起,分别用扬声器播放音乐和播客,能明显感觉的 iPhone X 的音量更大,而且也更有穿透力。这对于常在家里用手机扬声器听播客的我来说很有帮助,我能更容易听清主播们在说什么了。
总结
iPhone X 并不便宜,国行 64 GB 售价为 8388 元,256 GB 售价为 9688 元。有不少人问,iPhone X 卖到了这个价格,值得买吗?价格问题其实非常因人而异,如果一定要我给一个答案的话,我会说值得。因为我们在意的那些功能、期待的那些功能,确实都实现得不错,比如 Face ID、全面屏、没有 Home 键的交互、摄像头,都没有辜负我们对新机型的期待。
从 iPhone X 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苹果其它产品未来的样子。手势操作、Face ID、全面屏这些特性毫无疑问会运用在将来的 iPad、Mac、甚至 Apple Watch 身上。
我自己在 iPad 上其实已经很少使用 Home 键了,基本只有解锁或者需要使用 Touch ID 的时候。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的 iPad 都是横着架在 Smart Keyboard 上使用的,Home 键离键盘区域有点远,每次都要往上够其实不太方便,甚至连返回桌面我都是用五指捏合,或者唤出多任务界面后再点一下空白处的。Home 键在未来的 iPad 上会消失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去掉 Home 键的 iPad,和翻开盖才使用的 Mac,用 Face ID 来进行解锁都是非常自然的。
iPhone X 身上的这些新特性,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用户在接下来很多年里的使用习惯,也许未来会有新的东西出现,但回到此刻,iPhone X 就是这一切的开始。
(文中部分产品图片由 @Oscar Liu 和 @nerd_du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