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 少数派 2016 年度征文」

 2016年我的年度汉字是,代表整理和梳理

我是一个 IT 从业者,基本离不开数字设备和工具,它们让我的工作效率变高,2016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借助这些工具和应用,做到了对自己生活的规划,许多制定目标,在它们的帮助下顺利的实现

我很喜欢我现在呈现出来的数字生活,也享受在其中,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了一种可掌控的感觉,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时间,而是我们没有梳理好时间,今天准备介绍一下自己的数字生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投入到数字生活的怀抱,梳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以下我将从任务管理,知识管理,生活管理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数字生活

子弹笔记法-精准的任务管理武器

16年的元旦,我在整理上一年总结和新年计划的时候,准备改变一下我的 GTD 工具,之前一直在使用 OmniFocus ,促使我做这个决定的就是看到了一篇关于子弹笔记法的文章,顿时觉得很感兴趣,而 OmniFocus 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感觉非常的重,现在来看当时也就用到了任务整理和提醒功能,当然过了一年的时间,我又再次开始使用 OmniFocus 了,而且是搭配子弹笔记法,在 GTD 这方面也算是小有心得了

子弹笔记法

子弹笔记法是由一位纽约设计师 Ryder Carroll 所创,他特别说到:这是为了数字时代里,仍然想要用一张纸就能开始做笔记的爱好者所设计的笔记方法。

子弹笔记法来自电脑玩物的 Esor Huang 大神的一篇文章,他介绍自己最近学习了子弹笔记法去做自己的GTD管理,尝试一番以后,他觉得子弹笔记法快速记录的特点,非常利于用纸和笔去管理任务

 

对的没错,子弹笔记法是一个非常适用与纸和笔的任务管理工具,做为数字达人,我们遇到过非常多的 Todo 工具,比如OmniFocus , Todoist , Things , 2Do 等,他们各自有优缺点,但是在使用上无论如何说不上简单,这也是我当时对GTD工具的一个吐槽点,如果能够简单的使用,甚至用纸和笔就能管理,这将是对我最大的诱惑,于是在 Esor Huang 的推荐下,开始尝试用子弹笔记法管理我的日常任务

到底什么是子弹笔记法

子弹笔记法顾名思义,快和准,像子弹一样命中目标,这就是子弹笔记法最大的功效,以下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具体使用规则,请访问 Esor Huang 的文章子弹笔记法 

快速记录笔记

把当下出现的新任务,未来事件,关键笔记,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写在你的清单上

这里就要求快和准,你的子弹就是你的清单一目了然,你看一眼就能知道自己要去做哪个事

第一步和大部分Todo类软件类似,可是在纸上进行任务管理,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快速索引

实际生活中,我们许多任务是有关联的,比如某一个任务继续学习如何做一道菜,这个任务标记要在今天完成,可是这个任务,是一个关联任务,它隶属于2016我要学会的10道菜这个任务,在GTD管理工具里,我们很容易实现任务的关联,通过跳转我们可以知道今天的这个任务继续学习如何做一道菜具体指的是学会做大盘鸡,我们通过工具跳转过去就能看到,可是用纸和笔如何索引呢?

其实纸质笔记本上我们可以用页码做为索引,如果你对笔记本的页码规划得当,我们通过页码,刻意非常方便的进行索引,大大增加了灵活性

建立自己的子弹符号

单凭一句话,我们不能很准确的定位一条任务他的性质,比如事情的紧急情况,比如这是一件事件还是一个待办事项等

子弹笔记法提供了几个非常易于识别的子弹符号, Esor Huang 自己也做了扩展,最终符号如下:

基本符号

  • 一个点:一个待办任务。
  • 一个空心圆圈:一个要执行的事件
  • 一个横线:一则单纯的笔记。

状态符号

  • 眼睛:后续要追踪、还需要研究的事情。
  • 惊叹号:有灵感、有启发的笔记。
  • 星星:最重要的任务。

上述符号在我实际使用中经常使用,可以说是子弹笔记法的精髓,他真的让我在一个笔和一张纸就能进行任务管理

(这里借用 Esor Huang的图,我自己的字实在没勇气晒出来)

IMG_0055.JPG

看图中,我们很容易的看出来哪些任务,以及它们的轻重缓急

我自己的体验

我是从1月4日开始使用,一直持续到到4月7日,这段时间一直在用纸和笔管理我的任务,4月7日以后,也是拜 Esor Huang所赐,转移到 Evernote 上继续使用至今,我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 每天我都会使用,并且每个月有月计划,每个周有周计划,这让我对GTD有了一种掌控感,也就是说,这些事情都仿佛掌控在我的手中,灵活度非常高,这是我在其他GTD软件上没有体会到的
  2. 对于没有完成的任务,我每天都会加一个符号 **>** 然后挪到下一天,这样日积月累,有些任务名称前加入了大量的 **>**, 例如 **>>>>>>>>完成 Node.js 的学习** ,作为一个有强迫症的人,受不了这样每个任务前无限累计的符号,最终在我忍无可忍的时候,我有两种选择,要么完成这个任务,要么把这个任务移到**下周/月任务列表里**,这样坚持下来,意外的发现许多我无法坚持的任务竟然都完成了,这恐怕是我2016年最大的收获了
  3. 子弹笔记法和Evernote结合以后,更佳灵活,最关键的是在再不用见到自己的丑字了,他带来了非常多优点,比如每条任务的扩展性变强,索引非常方便,笔记内容也更佳丰富
  4. 16年底我做了自己的年终总结,打开我的Evernote,一目了然我这一年做了哪些事,以及年/月度目标的完成情况,无论什么时间我都可以对自己的任务进行回顾,非常有成就感

IMG_0126.JPG

Evernote-第二大脑,知识管理平台

我们每人每天都会摄入大量的信息,其中有一多半是无需管理和记录的,因为他只对当下有用,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信息,它是组成自己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掌握无非是收集/吸收/消化/回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16年我开始有计划的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哪些知识需要管理

我认为有两种内容可以成为知识,一种是我要吸收的知识,一种是我创造的知识

  • 我要吸收的知识

对于我的生活和工作有帮助的知识,比如我是互联网行业的,那么我日常中发现的所有跟互联网相关的知识,都属于我要吸收的知识,它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用

  • 我创造的知识

我会定期整理一些技巧性或者知识性的文章发布到少数派、公众号、简书等平台,另外还有不定期更新的 PodCast 等内容,它们都是我创造的知识

如何管理我的知识

我是用 Evernote 进行知识管理的,Evernote是一款众所周知的笔记类软件,而且市面上很多人在唱衰它,在我的使用体验上,我认为 Evernote 是目前最好的笔记软件 Evernote有哪些问题 我整理了一下说的最多的 Evernote 的问题:

  • 太过臃肿,收集了太多内容,找起内容来非常麻烦,已经不想用了
  • 编辑功能太差,几乎和市面上的笔记类软件无法比较

我在16年之前使用 Evernote 的时候确实有此问题,那时候 Evernote 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稍后阅读或者笔记收藏软件,遇到好的文章,我都会利用 Evernote 提供的扩展功能,非常方便的分享到 Evernote ,但是当我收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就发现非常困难使用了,我也出现了内容太多,无法检索的问题

让我们分析一下问题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只是使用了Evernote的收集功能,但是时间久了,自然收集了大量内容,同时我对标签管理一直不太感冒,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的 Evernote 一团乱麻

解决此问题,先要声明一个概念,Evernote 就是一个仓库

我认为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做为你的知识仓库,一个仓库,最大的功能就是收集和存储,所以对于一个仓库 就不要奢望对存储内容的编辑了,我也不认为编辑功能是 Evernote 应该必备的,它只能算是辅助功能

明白以上观念,我们在看我是如何使用 Evernote 进行知识管理的

如何使用 Evernote 进行知识管理 

我在2016年启用了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并结合 Evernote 自身的优点,最终形成了符合自己的方法论

刚才说过,知识的掌握无非是收集/吸收/消化/回顾,我们结合这四点说一下我是如何使用 Evernote 进行知识管理的

收集

Evernote 不同于其他所谓笔记软件的特点就是无所不在的收集功能,你可以通过在手机上软件,无论是 iOS 还是 Android 在其平台上任意能够分享的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把内容(网页或者软件内的详情)分享到 Evernote

Chrome 等浏览器可以通过安装 Evernote 插件来实现分享

如果是自己写的文章,基本上常用的软件也都有非常透明的接口导入到 Evernote ,比如我常用的 Ulysses , Bear ,甚至还有人开发了基于 MarkDown 语法直接写笔记,后台自动同步到你的 Evernote 的软件 - Alternote 

凭借 Evernote 公司的强大技术,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几乎任何地方都能自由方便的分享到你自己的 Evernote

笔记本分类

首先为了解决 Evernote 臃肿不堪的问题,我把笔记按照文件夹进行了分类管理,在这之前,我的笔记都是用标签管理起来的,可是那时候我对标签管理 完全不感冒,最后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创建了多少类似的标签

比如技术/程序开发/系统开发 这几个标签完全可以归为一类,可是大量的这样标签充斥着你的标签表里,标签表也就废了,无从管理

收集文件夹

我先创建了第一个文件夹名为收集,为了在 Evernote 里方便检索和排序,我给他加了序号,于是第一个文件夹名为00@收集,我所有在其他平台分享过来的文章,第一步先放入00@收集这个文件夹

吸收

第二步就是吸收,吸收就是把收集到的内容进行一个内容管理和分类

上边提到过,我把知识分为我要吸收的知识和我创造的知识,于是我创建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文件夹,分别为01@技能02@知识库

01@技能自然对应我要吸收的知识,我会在每周六晚固定的时间进行知识整理,把这一周收集的笔记(他们都在00@收集这个文件夹里),统一过滤一遍,如果没有什么价值,看完就删了,如果有价值,我就把他们放到01@技能文件夹里的二级目录,二级目录我也命名了如下

  • 001@技术
  • 002@产品
  • 003@兴趣爱好
  • 004@生活
  • 005@设计
  • 006@说话的技巧
  • 007@收集优秀APP
  • 008@收集好文章
  • 009@读书笔记
  • 010@电影笔记

IMG_0071.JPG

对应的笔记,我放入对应的目录,看起来一目了然,我如果需要找一条笔记,我只要按照分类就很容易定位到(Evernote 目录结构只有两级)

02@知识库自然对应我创造的知识,它来自于我定期写的文字内容(主要发布到公众号,简书,少数派,PodCast等地方)等,同样是每周六,我会把我写的内容整理到02@知识库文件夹的二级目录里,二级目录命名如下:

  • 001@旅游
  • 002@文章
  • 003@学习笔记
  • 004@设计相关
  • 005@创意
  • 006@语音作品
  • 007@其他
  • 008@技术学习栈
  • 009@产品相关文档
  • 010@技术相关文档
  • 011@我的总结

IMG_0069.JPG

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属于自己的目录,只要能让你非常方便的检索即可

消化

消化,顾名思义就像吃完饭你的肠胃要去消化食物,才能获得营养,这也是知识管理的最重要环节

我认为消化的过程就是将我需要的知识转换成我创造的知识,也就是将一些技能相关知识,重新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知识,我会每月定期执行任务,将一些我认为可以消化的知识二次整理和熟悉

例如一篇技能相关文章,我会实际体验一下,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写下自己的心得,然后分享到互联网上,这篇文章就成了我创造的知识,换句话说,这个知识就被我消化变成我自己的知识了

这个转换意味着知识的转移,当他变成你自己的知识,他就牢不可破的被你掌握了

回顾

能够做到知识的回顾是难能可贵的,我自己在实际体验上,执行的不是很到位,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能够做到知识管理的前三项收集/吸收/消化,而这最后一项回顾确实需要有一定毅力

我是通过强制自己定期写文章和做节目来实现知识回顾的,每当我没有话题或者不知道写什么文章的时候,总是优先去到我的02@知识库里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然后重新整理变成我要输出的内容 

这一过程我就完成了部分知识的回顾,针对技巧相关的知识回顾是不能靠这个方法的,这部分我认为使用是最关键的,如果你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去使用该技能或技巧,自然能够起到回顾的作用

这一部分是我2017年需要提高的地方

DayOne-我的生活管理利器

日记的记录需要有一定的毅力,2016年我一共编写了90篇日记(没有达标),几乎每4天写一篇,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我自己已经相当满意,毕竟人要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才有动力

写日记对我来说是对自己一天生活的总结和管理,用 DayOne 记录日记,有几个非常有效的特点:

  • 利用 DayOne 的提醒功能,每天定点提醒,通过点击提醒信息,跳转进入写日记节目,直接显示出提前准备好的模版,非常方便的对每天进行总结,以下是我自己正在使用的模版,每晚10点钟提醒

IMG_0073.JPG

  • DayOne 支持 MarkDown 语法,也方便将内容导出到其他笔记软件Ulysses , Bear等
  • 支持天气、地理位置以及图片等多种纬度
  • 2.0版本还增加了笔记本功能,这又是一款挑战 Evernote 的软件
  • 颜值高,用起来感觉心情好

日记一定不要占用太多时间,10分钟左右做一些记录和整理即可,从我2016年的体验看,日记也成为了我输出文档素材的来源,一些想法和思考,往往来自于日记里的内容 

再来一张看看颜值

IMG_0068.JPG

关于 DayOne 技巧我在 这篇文章 里有提及,如何将每天的照片自动添加成日记

App List - 我的数字生活发动机

数字生活离不开 APP 的支持,以下是我常用的APP,也推荐给大家

效率类

Copied

Copied 目前为止最优秀的跨平台粘贴板管理工具,提供了 iOS 和 Mac 之间的粘贴板同步,当然 iCloud 也推出了自己的自动复制和粘贴功能,但是效率非常低,延迟高,且无法管理,Copied 不但能够同样实现 iCloud 的功能,他还提供了对内容的扩展管理

举几个例子,如果你是在 Safari 里拷贝了一段内容,通过 ** Copied** 你不带可以复制拷贝的内容,还可以非常方便的拷贝这段文字所在的网页的 Title 和 Source URL

IMG_0076.JPG

另外它提供,对你拷贝任何内容的格式化处理,仅此一项已经超过99%的粘贴板管理工具

IMG_0080.JPG

IMG_0081.JPG

Omni Focus

OmniFocus 是一款著名的 iOS 和 Mac 端任务管理工具,其强大的任务管理功能令人用起来非常顺手,关于他的使用技巧,可以 点击查看 我之前分享过的文章

这款软件也是出名的贵,不过 Omni 系列的软件质量非常高,推荐大家使用

Be Focused Pro

Be Focused Pro 跨平台番茄时钟工具

番茄工作法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执行任务方法,以在厨房里做一顿番茄饭的时间为一个番茄钟(25分钟),在25分钟时间里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情,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可以休息一下,或者换一个环境,休息5-10分钟后可以开启另一个番茄钟

实际体验上来说,番茄工作法在集中精力的25分钟内,可以高效的处理许多事情,一天下来5-8个番茄钟为最佳,可以完成许多拖延几天玩不成的任务

Be Focused Pro 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番茄钟工具,它具有跨平台性质,我只要在我的 Mac 或 iOS 设备上开启一个番茄钟,我随时可以通过抬起手腕在我的 Apple Watch 查看番茄钟还剩多少;而且工具提供了统计和导出功能,每天晚上我都会把我的番茄钟数据导出到 Day One 里,形成我的当日的番茄数据

IMG_0085.JPG

IMG_0086.PNG

Spark

Spark 出自 Readdle 团队,Readdle 团队出过许多优秀的软件 PDF Expert , Celendars 5 ,Scanner Pro , Document 5 ,Readdle 出品必属精品

Spark 也是横跨 iOS 和 Mac 两端的邮件管理工具,它不但具有邮件智能归类提醒,还具有完整的附件管理功能,并深度整合了日历,诸多特色功能和设计细节中也不乏前辈 Inbox、Outlook 的影子,但它巧妙的将其集于一身,而且还免费 

在使用中,其智能归类功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简单的手势动作,就能让邮件处理效率大大提升,也不用被各种垃圾邮件困扰,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使用

关于他的使用教程网上有许多,大家请自行搜索

Workflow

Workflow iOS 上的著名效率工具工作流软件,使用方式也是极其极客,高阶用户需要一定的编程思想甚至是编程经验才可以,不过幸好官方提供了一个分享平台,大家可以自己总结好的经验发布到平台中,供所有人使用 

在 Workflow 的帮助下,我现在80%的工作都可以在 iPad Pro 上完成了,我常用的几个工作流如下:

主要解决在微信公众号文章里不方便分享到 Evernote 的问题,我只需点击右上角三个点,选择运行脚本,即可吧当前文章保存到 Evernote

IMG_0097.PNG


在任意地方,拷贝内容到剪贴板,然后执行脚本,会直接跳转到对应的App Store 页面

IMG_0100.PNG

这个在看一些长的英文句子的时候,非常高效,选中一句,点击共享,选择运行脚本,然后翻译结果会自动通过 Alert 的方式显示

IMG_0099.PNG

可以将选定的几张图,拼成一个,一般我在发微博、推特的时候会用到下图是用这个脚本拼出来的

IMG_0106.JPEG

大家看我文章里的 App 我都给出了 App Store 的地址,这要感谢这个脚本,他非常方便的搜索并输出我想要的 App 地址

IMG_0114.JPEG

当我正在浏览网页或者做一个其他事情的时候,我可能马上想到一个任务,需要添加到我的 OmniFocus 里,运行此脚本,非常方便的加入我的任务列表

IMG_0119.JPEG

工具类

Bear 

Bear ,一款具有极高颜值的 MarkDown工具,在目前有许多优秀MarkDown 编辑器的工具里脱颖而出,迅速吸粉无数,也成为了我目前的主力编辑器,它提供了 Pro 版订阅功能,中国区每月10元,可以享受更多的主题以及同 Mac 的同步功能

IMG_0082.JPG

IMG_0083.JPG

我最喜欢他的功能就是所见即所得效果,让你在书写的时候就能看到效果,而且颜值极高,给人以愉快的心情 

WorkFlowy

WorkFlowy 一款非常优秀的大纲笔记应用,功能简洁但效率很高,我绝大多数文章的大纲都是在 WorkFlowy 上完成的,他不允许插入图片,不允许进行连接跳转,也不支持 MarkDown ,不过这种不收到扰的界面,非常有利于组织内容和结构 可以

说 WorkFlowy 是文字版的思维导图 关于 WorkFlowy **的使用, 点击这里查看之前我分享过的文章

Quiver 

Quiver 号称程序员最喜欢的笔记工具 前边我说过我是用 Evernote 做为我的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 就是一个仓库,而笔记功能是由各种笔记类应用来实现的,比如今天介绍的 Quiver 

目前 Quiver 只在Mac端存在,他有着非常独特的组织内容方式,称之为 Cell ,每一个 Cell 可以设置其文本格式方法,可选的方式有:

  • MarkDown Cell
  • Text Cell
  • Code Cell
  • LaTex Cell
  • Diagram Cell

根据你的设置不同,其显示方式也就不同,在我实际体验中,写一些关于技术的笔记非常的直观和高效,而且预览效果非常棒(颜值高)

IMG_0084.JPG

Ulyssses

Ulysses 大名鼎鼎的尤利西斯,2016年Apple 设计大奖得主

一款不可多得的笔记软件,在 Bear 之前是我的主要写作工具,

MarkDown 支持,以及 MarkDown XL 和 Textile 支持

IMG_0090.PNG

多文档,层级目录支持,这一点就比它的竞争对手 Byword,iA Writer 等要强很多,支持文件夹和过滤,可以说非常出色的笔记管理功能,同时还支持Dropbox 和 iCloud 导入

IMG_0092.JPG

多种格式输出,可以输出各种格式,甚至一键发布到 WordPress 和 Medium ,最新版本还支持了 TextBundle 格式,可谓诚意十足

IMG_0095.JPG

IMG_0096.JPG

Ceceree

Ceceree Mac端终于有了一款管理 App 的高颜值工具,他就像你的愿望清单你可以将你想要买的App 添加进去,软件可以提醒你清单里的软件版本变化,价格变化等信息

IMG_0087.JPG

点击底部的加号,搜索你要关注的 App 名称,它可以同时关注 iPhone ,iPad,Mac 三个端

IMG_0088.PNG

器物与我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助人顺事之物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我的数字生活都是拜那些器物所赐,今天让它们也跟大伙见个面

IMG_0124.JPG

以上器物:

  • MacBook Pro 15寸

伴我风里来雨里去,是我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 Dell U2515H

25寸 2K 显示器,搭配 MacBook Pro 很配,但是要想要非常细腻的显示效果,建议4K以上

  • Magic Trackpad

触控板,因为我的 MacBook Pro 放到架子上,是无法使用触控板的,所以购入这款外置触控板,苹果的触控板好处就不用说了,用过的自然说好

  • Mx Master

罗技的旗舰鼠标,手感上和功能上都没的说,值得一说的是他的滚轮黑科技,当你慢速滚动的时候,他有一个齿轮,可以一格一格的滚动,如果你快速滚动,他又切换到没有齿轮的状态,可以迅速滚动到你想停止的位置,这个描述起来不太明确,实际上手你就知道这个黑科技了

  • Apogee One For Mac

可以理解为 MacBook Pro 的外置声卡,我其实主要用来听歌和作为录制 PodCast 使用,其内置一个素质很高的Mic,目前用起来效果还蛮赞

  • iPad Pro 12寸

目前除了编程和作图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作我都在用iPad Pro 处理,简直是生产力工具 神器,有时间单开一贴聊聊如何用 iPad Pro 工作

  • Apple Pencil

辅助 IPad Pro 的生产力工具,很多情况下比手指用起来方便,不过我不画画,大多是那种细微的选中点击操作

  • iPhone 6

主力手机,iPhone 已经发布10年了,每一代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我手里的iphone 6 无论是流畅度还是生产力都还能跟得上形式,关键他就是不坏,我想2017年也许还能再战一年

  • One Plus 2

备机,一加第二代,15年购入,到现在配置都不落后,独家的氢OS用起来还算不错

  • Bose SoundLink Mini2

一款充满能量的蓝牙音箱,这也是有口皆碑的产品,小小身体,蕴含着很大的力量,低音浑厚用力,解析力也非常高


虽然这些器物是冷的,但是它们的陪伴让我感到温暖,就像那些老物件,用的久了就有了感情,2017它们中的大部分还将跟随我南征北战,我爱它们,我也爱我的数字生活


---

修订内容:

  1. Workflow 相关的都增加了脚本连接,点击标题即可
  2. 完善了 App Store 搜索剪贴板App Store 搜索剪贴板或者选中内容,可以自动识别
  3. 完善了搜索剪贴板内容改为搜索剪贴板或者选中的内容,可以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