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文章排版有作修改,原文链接


说到 RSS 这个话题,蛮感兴趣的,倒不是说对 RSS 这个介质有多狂热,而是觉得「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找到你喜欢的内容、有组织的阅读并且沉淀积累」是个永恒的话题,需要一直探索,走弯路了,自己就再给掰回来。

RSS 

既然是 RSS 相关的话题,先说说这个:

1. 工具:目前 iOS 上使用 Reeder,Android 上使用 Quote(以前一直用 Press,最近新出的这款真不错),Mac 上使用 Leaf

2. 订阅源:更新量上,关注了近 40 个订阅源,但大多更新量比较少,最大的可能就属 PingWest 了,但其实也还好,比好奇心日报少多了。

语言上,中英文比例大概是 1:2。内容类型上,包括了行业资讯、国内外个人博客等,90% 以上的内容是科技相关。

3. ReadFlow:先扫一遍标题或者简单浏览下内容,好的就存到 Pocket 里,深度阅读是在 Pocket 里进行。

Pocket 里的文章,用 IFTTT 设置了「加星的文章同步一份到微博」,本来是发在一个小号里,最后懒得管理,就转到大号了,可能有点烦人,但微博也没啥人关注,就也说服自己了,后来发现,有些文章还有朋友互动,也算是稍微有点价值。

此外,在文章保存到 Pocket 时,就会加上标签,常用的几个标签是 产品、商业、UX、效率、电影 | 美剧。因为目前还没有进行 archive 文章大整理,因此标签系统的用法还在摸索,就目前的用法来说,它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会继续摸索。这里推荐 Hum 的一篇文章《用 GTD 的方法结束稍后读》很有启发性。

而关于 RSS 的订阅经验,我只有 1 点:每日更新量大的源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的订阅,因为它的产出会大到让你直接放弃整个 RSS。

反面例子:The Verge、好奇心日报(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容不好)。

其他内容获取渠道

我用 RSS 其实是非常初级的,就是刷一遍然后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没有关键词筛选,也没有更高阶的玩法,因此 RSS 发挥的作用也就比较有限。为了不让自己每天就只盯着 RSS 里的那几十个源死水了,也会从其他途径获取内容。

1. 即刻

即刻的爬虫思路非常好玩,让人耳目一新,当然,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编辑们无死角的选题能力,二者结合,我有点词穷了。我在即刻里关注的话题非常杂,以打开视界为主,即刻对我的 slogan 应该是「每次都有新发现」,这种发现,有功利性的干货,也有有趣的读物。

刚才看了下,我在即刻上关注了 300+ 个话题了。这里有个隐形操作,点击「我的主题」,就能看到总的关注数。再加送一个彩蛋:个人头像,其实是可以拖动的,释放后它会以一个动画回到默认位置。

327320.jpg

今年的一份小希望是,即刻可以上线 Web 工具,通过电脑也能查看和处理自己的收藏夹,或者更多的功能。

2. 微信公众号

坦率的讲,我订阅的公众号不是经常刷,应该说是经常不刷,但可能隔个几天或一周就会清一次,好看的还是会保存到 Pocket。因为公众号的限制,不像 iOS share sheet 或者 Android 那样,非常方便,网上找了各种方法,最后发现还是往 Pocket 邮箱里发链接最快。

另外,吐槽一句,Pocket 对公众号的抓取能力太差了,配图基本是抓瞎,这点 Instapaper 非常牛,基本是全图。

以前不太喜欢公众号这门生意,觉得它吵,也做的不好,后来思路慢慢回归理性,这是一种趋势,且得让自己像个大众用户去用这个产品,然后你觉得它做的不好的话,就想办法去改呗,一个很有名的 PM 面试题是「你觉得微信里的哪个功能不好用,你觉得应该怎么改?」,我还在思考……还没有很好的答案。

另外,上面说到的公众号保存到 Pocket 不方便的问题,可以看看即刻和一览中有没有对应的主题,像非常有名的比如小道消息、MacTalk、三表龙门阵等两个平台都会抓,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选择第三方 App,阅读体验好,可拓展性也强。

3. 豌豆荚一览

一览这个产品是 @junyu 在负责,而他是个「垃圾桶」,吞吐量特别大,这种人做出的产品,就算你不喜欢阅读,奔着学做产品的目的,也得用用。

在一览里,关注的不多,不打开 App,只能想起 sspai、大象公会、ifanr、开眼、一览精选、煎蛋这几个,其中又以煎蛋印象最深刻,有的内容太诡异好玩了。关于煎蛋,之前在 RSS 里订阅过,但我移动端的 RSS 展现风格是仅标题,这种高效性冷淡风和煎蛋的内容调性就非常不搭了,遂叛逃。

关于一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三点:

  • ❎ 交互迭代太快了。稍微一段时间不用,它的交互就会大变样,虽然快速发布然后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改产品是很可行的,但也不至于改动如此之大,可能预设太洋气了,结果发现大众用户上手有难度。
  • ❎ 还是一个交互问题。用户已经定势「双击主页的 icon 是刷新内容」,但一览非不这么做,双击是呼出分组信息,得谨小慎微的单击一下,才是回到最新。实在好奇,用户双击主页 icon 后查看分组信息的行为到底占比多大,这块儿他们应该是有埋点数据的,难道是我又异类了?
  • ✅ 部分订阅源已经实现了分栏目查看。像 ifanr、好奇心日报,就已经支持根据网站的栏目将内容分组了,这个点算是想到一块了,确实蛮喜欢。而最近一个版本更新也优化了一个小交互:支持滑动切换二级栏目。

327316.jpg

总体来说,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产品的,会一直用下去,看看他们怎么继续迭代。

4. 湾区日报

关注少数派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项目,我之所以称它是个项目,而不是一个内容源,是因为:虽然我觉得它的内容已经很好了,但相比内容,这个项目的运作更值得关注和学习,推荐开发者的一篇介绍文《湾区日报是如何运作的?》。湾区日报的内容,我通过 RSS 阅读。

5. 端媒体

最近也偶尔阅读一家香港媒体出品的「端媒体」,涉及的面非常广,不是经常看,但偶尔拿出来看看也能了解一些时事政治和观点。像这种不是每日必看的,在我看来就不太适合 RSS 了,下了他们的 App 来阅读。

知乎、微博和推特就不说了,也没啥好说的。

碎片化 vs 深度阅读

以上说的都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绝对是个好东西,快速阅读、快速积累,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再选择性深钻。

但人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工作学习之余可能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用来阅读了,更不要说碎片化阅读之余还能每年深度阅读十几本书了。每每这种时候,都能想起 xxx 每天只睡 6h,还每天坚持阅读 3h,太幸福了。

这个世界,还是非常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