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经不仅仅是冰冷的代码、界面上的元素,它们的边界也在不断延伸,打破旧有的壁垒,悄然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 App Store 为例,自 2008 年推出以来,短短六年时间,这里已经有多达 130 万款 App,平均每天就有 780 万款次的下载量。

曾经,你的钱包里塞满了零钱和各种银行卡;曾经,你用着笨重而昂贵的 GPS 导航仪;曾经,你为了寻找一家好吃的甜品店而穿梭半个城市……而现在,你有了支付宝钱包,你有了高德导航,你有了大众点评……再细细一想,曾经究竟有多远?三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一切似乎发生得如此迅速,线上线下的边界正变得日益模糊。少数派一直以来,致力于以少数人的力量,改变多数人的数字生活,你可能还未曾察觉,但不知不觉中,你正在引领着这轮浪潮的发生和席卷。

今天,不谈情怀,不谈格调,我们只想和你一起,回顾这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那些美好改变。

你有了新的钱包:支付宝、微信支付

2014 年的春节,微信红包红遍了全中国,抢红包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无论相距多远,心意总是如约而至。

2014 年的尾声,支付宝钱包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十年账单」活动,同期「双十二」开展了一系列五折线下优惠。

一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电影票、打车、外卖、交水电费……以支付宝钱包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手段,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地方只需要你带上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看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一年的改变,你会发现它们集中精力做好了两件事情:

  • 突出了支付场景:最早,你可能觉得支付宝只是在淘宝购物的一个工具,只是银行间转账可以免费的一个中转站,但现在再打开支付宝钱包,你会发现生活里的各种需要支付的场景,已经被嵌入到 App 中的各个角落。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想不到最近该干什么,该怎么任性,打开支付宝钱包,总可以激起你买买买的欲望。
  • 从支付到服务:支付和金额本身只是冰冷的数字,不具有任何实体的情感。支付宝里的服务窗,微信支付打通的公众账号,都想闭环支付的体验,能够延伸到服务的层面。比如吃完饭后,支付宝不仅仅是支付,你还可以通过它做出点评,拿到优惠券,发现新菜品……

支付宝钱包上一次更新加入了 Touch ID 的验证,只需要轻轻按一下指纹就可以完成支付,一年前你还以为是科幻电影的情节,却已经成真了。而据业内消息,Apple Pay 明年也会和银联、支付宝达成合作关系入华,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自己掌控你的健康:Sleep Cycle、乐动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是无知的,总是等到出问题以后,才开始寻求医学帮助。然而,最好的治愈其实是预防,智能设备给了我们全新的想像和能力,我们可以自己来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无论是层出不穷的可穿戴设备,还是今年发布的 iOS 8,或者明年即将推出的 Apple Watch,它们都围绕着用户个体化健康的数据统计、指导建议大做文章。

Sleep Cycle优质睡眠 为例,它可以根据你的睡眠情况,在最适合唤醒你的时候闹钟,告别以往的起床头痛。而且,通过统计晚上的睡眠质量,你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这段时间的休息情况,调整生活作息。

另一款 步行记录工具「乐动力」则可以在后台低功耗地运行,统计全天的步行数、消耗热量以及活动路径。它的识别已经做得非常准确,可以区分出你是在走路、跑步甚至是骑车,而今年又加入了更多社交化元素,你可以把自己的运动记录和好友比一比。

当然,这些健康 App 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大多还是以数据统计为主,下一个阶段,还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个体,给出更多的个性化建议和指导,才能真正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仅仅只是让你打到车:滴滴打车、快的打车

过去一年里,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为了抢占市场,都用尽了各种补贴和红包等手段来普及推广。作为普通用户,我见过有人已经离不开这些打车软件,也见过有人在停止大额补贴后不再使用,但这些都不是重点,我想谈的是,这些打车软件对司机这个群体的意义。

很久以来,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互相之间处于一个「无明」的状态,他们不知道乘客在哪,不知道下一单生意在哪。半夜里,司机有时根据经验辛苦跑到机场,却发现航班晚点了,一个人都还没有,而等到晚点的乘客下了飞机,却发现已经一辆出租车都没有了,双方那种沮丧的心情可想而知。打车软件的出现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司机和乘客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降低司机的空载率,尽管滴滴和快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非常简单,但在背后,却是复杂的数据模型和调度系统在支撑着整套体系的运行。从这个更广的层面上来看,它们还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没有任何新的人员和车辆投入,仅仅通过技术手段使司机和乘客间的信息更加无障碍地匹配,就能收获如此大的效果。

扔掉昂贵而笨重的导航仪吧:高德导航

以前买车时,总会配一个 GPS 导航仪,往往动辄上千元,而一旦路线地图有了更新,升级数据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现在,忘掉这些昂贵、笨蛋、丑陋的导航仪吧,每次开车前只需要拿出手机就够了。林志玲语音播报、便捷的地图升级、简单易用的交互操作、甚至语音控制,都不是问题。

更深入地看,这其实是摩尔定律的胜利。想想从模拟信号到数字电视,从 CD 机到 MP3,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电子存储介质的价格越来越白菜价,而运算单元的能力还存在上升空间。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边缘化设备走向消亡,而它们提供的服务将以 App 或其它形式被集成到主设备中,可能是你的 iPhone,可能是 Apple Watch,可能是 Google Glass,谁知道呢。

给一切都来打个分吧:大众点评、豆瓣

说一样东西好吃,究竟有多好吃?说一本书好看,究竟有多好看?在以前,我们推荐美食、书籍、音乐等主观消费品时,可能靠的是口碑传播,但这本身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今天,这一切都可以被量化。「众包」的理念让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评价,10 个人也许不足信,100 个人也不足信,但一千万人都说这家店好吃呢,一亿人都说这个地方好玩呢?这样的量化数据是有价值的。

大众点评和豆瓣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很类似的,它们都花费了数年的时间,积累起上亿的用户和评价数据,好吃的店家是有分的,好看的书是有分的,好看的电影是有分的……你曾经以为不可量化的东西,现在都可以给出一个分数标准。想想你自己,现在想出门吃饭,是不是先打开大众点评找?现在想去看一场电影,是不是先打开豆瓣看一看评分?

未来,这样的评分体系还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哪一个牌子的烤炉好?哪一家健康房的教练好?哪一家医院的医生好?……而事实上,这些评价体系都有 App 正在逐步建立,想一想这个可以被打分的世界里一切会变得多么简单,特别是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你可能厌倦了这个营销至死的时代,但是在未来,一定是品质卓越的产品才能得到大量用户的认可,形成滚动效应。

这些都已经是你日常使用的 App,但只有真正在做这样的回顾时,我们才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美好改变。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少数派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数字生活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好变化,一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或钟爱,或已经离不开的 App,都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吧。


阅读更多少数派「年终盘点」系列文章: